一种具有自动停经装置的经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749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自动停经装置的经线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具有自动停经装置的经线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塑料圆织机(包括四梭圆织机、六梭圆织机、八梭圆织机和十二梭圆织机等),通常包括有主机和经线架,在塑料圆织机编织产品的过程中,经线从经线架上输送到圆织机的过程中都是具有一定张紧力的,但这个过程中经线有可能会出现断开或从卷经筒上松开,进而造成断经或停经问题。由于此时圆织机仍然在高速运转,会将经线快速拉至圆织机上,而断掉的经线或松开的经线被快速拉扯,进而影响旁边其他经线的编织,严重的会使其他经线断开或松开。另外,经线架上的经线用完后可能会形成“抽头”,如果不及时处理,还会导致飞梭、撞梭的情况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抽头”故障,操作人员往往在筒管纱纱线未用完就换掉筒纱,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废经线,不仅成品率低,还增加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严重影响正常生产。

后来出现了如申请号为201220296351.8的实用新型专利所示的一种塑料圆织机停经、断经、完经自动停机装置,其包括设在经线架与主机之间用于检测经线停经、断经或完经的检测装置,以及与检测装置电连接并控制主机停机的控制电路,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挂在经线上的导电挂件、定位导电挂件的安装板和设在安装板下方的导电板,所述导电挂件在经线松驰时相对安装板向下移动,所述安装板和导电板分别电连接到控制电路中,在经线停经、断经或完经时,所述导电挂件向下移动与导电板接触将控制电路导通使主机停机。该专利虽然可在经线的停经、断经或完经发生的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作出停机反应,但是其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且不易生产加工,而且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停经装置的经线架,具有经线的停经、断经、完经检测功能,能够在经线的停经、断经或完经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反应较为灵敏,而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自动停经装置的经线架,包括经线架主体,经线架主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经线停经、断经或完经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挂持在经线上的挂丝钩以及固定于经线架主体上的第一横板,第一横板上开设有供挂丝钩下端插入的导向孔,第一横板对应导向孔处设置有分别用于与控制主机停机的控制电路相电连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相互间隔并设置于导向孔上方,挂丝钩上设置有随着挂丝钩下落后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同时接触导通的导电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由于将用于检测经线停经、断经或完经的检测装置的设置于经线架主体上,可以在经线的停经、断经或完经情况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灵敏度较高;由于挂丝钩挂持于经线上,且挂丝钩下端插入横板的导向孔中,当经线出现上述情况无法使挂丝钩保持原有高度时,挂丝钩会在导向孔导向作用下下落并沿导向孔插入,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一横板对应导向孔处设置有分别用于与控制主机停机的控制电路相电连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当挂丝钩下落时,挂丝钩上设置的导电块会同时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接触导通,通过与控制电路配合作用能够实现主机在经线的停经、断经或完经情况发生时能够及时停机,因此能够有效克服停经、断经、完经故障带来的进一步损害,工作人员不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操作负担。由于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而言,其将检测装置与经线架主体相整合,且整体结构简单,生产加工较为方便,占用厂房空间也较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挂丝钩包括挂持部和插入部,挂持部与经线配合挂持,插入部设置于挂持部下端,插入部的下端可活动插设于导向孔中,所述导电块固定套设于插入部的靠上位置,所述导电块的下端具有随着挂丝钩下落后插接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的第一锥形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由于挂丝钩包括挂持部和插入部,挂持部位于插入部上端,挂持部可以与经线配合挂持于,由于插入部的下端可活动插设于导向孔中,使挂持钩随着经线松弛时可以沿着导向孔下落插入;由于导电块的下端具有第一锥形面,在挂丝钩下落后,导电块的锥形面插接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使导电块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紧密接触,便于电流导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半圆形的槽口,两个槽口的中心位置均与导向孔相对应,槽口的内壁上周向均布有多个与导电块的第一锥形面配合接触的齿状凸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由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半圆形的槽口,且两个槽口的中心位置均与导向孔相对应,便于导电块与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之间紧密接触,使导电块在下落时其锥形面可以稳定插接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槽口处,不容易跳动、晃动,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由于厂房设备长久使用容易使表面附着灰尘,进而影响导电块与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之间电路导通能力,通过在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槽口的内壁上周向均布多个齿状凸起(齿状凸起尖端不容易附着灰尘),减少了灰尘的干扰作用,从而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半圆形的槽口,两个槽口的中心位置与导向孔相对应,槽口的内壁具有与导电块的第一锥形面配合接触的第二锥形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由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之间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半圆形的槽口,两个槽口的中心位置均与导向孔相对应,且由于槽口的内壁具有与导电块的第一锥形面配合接触的第二锥形面,使导电块在下落时其锥形面可以稳定插接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槽口处,不容易跳动、晃动,便于导电块与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之间紧密接触,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经线架主体包括设置于前端的前竖杆和设置于后端且与前竖杆相对应的后竖杆,前竖杆和后竖杆之间设置有支撑框架,前竖杆和与之对应的后竖杆之间沿竖直方向分布有多个连接杆,连接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竖杆和与之对应的后竖杆相连接,连接杆上设置有用于插接经线筒的辊轴,前竖杆上对应每个连接杆处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均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相电连,前竖杆具有用于容置导线的内腔,前竖杆对应每个检测装置处的外壁分别开设有供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上连接的导线穿入至内腔中的小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前竖杆、后竖杆、连接杆以及支撑框架作为经线架主体的一部分,为经线架主体整体提供了一定的紧固支撑作用。连接杆上可以设置用于插接经线筒的辊轴,在前竖杆上对应每个连接杆处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的检测装置,使每个连接杆处安装的经线筒上的经线都先经过检测装置后再送入主机,使检测装置能够在第一时间察觉经线出现停经、断经或完经问题。由于前竖杆具有用于容置导线的内腔,且前竖杆对应每个检测装置处的外壁分别开设有小孔,检测装置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上连接的导线可以穿入小孔中并于前竖杆内腔中布置,对导线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且提高了整体的美观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横板,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分别设置于前竖杆的前后两个端面上,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上对称设置有供经线水平穿过的通孔,相邻的两个检测装置中位置靠下的检测装置的挂丝钩斜向挂持于位置靠上的检测装置的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由于相邻的两个检测装置中位置靠下的检测装置的挂丝钩斜向挂持于位置靠上的检测装置的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之间,挂丝钩可以挂持于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之间穿设的经线上,减小了经线晃动对挂丝钩的影响;由于挂丝钩斜向挂持于位置靠上的检测装置的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之间,因为能够防止检测装置在前竖杆竖直方向上过于密集时相邻检测装置之间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使经线架的各零部件之间更加紧凑,减小了空间占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横板的上端设置有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导电片安装座,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均固定于导电片安装座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由于导电片安装座的设置,便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的安装固定;且由于横板可能会采用金属的导电材料制成,导电片安装座的设置可以使第一导电片与横板之间、第二导电片与横板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了导电块下落插接时其底部与横板相触碰,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竖杆上设置有与控制电路相电连的故障指示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在经线出现停经、断经或完经故障时能够通过故障指示灯对工作人员进行提示,便于工作人员掌握圆织机的工作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用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图4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B-B部分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图8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11为图1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自动停经装置的经线架的实施例如图所示:包括经线架主体1,经线架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经线4停经、断经或完经的检测装置3,所述检测装置3包括挂持在经线4上的挂丝钩340以及固定于经线架主体上1的第一横板310,第一横板310上开设有供挂丝钩340下端插入的导向孔311,第一横板310对应导向孔311处设置有分别与控制主机2停机的控制电路相电连的第一导电片331和第二导电片332,第一导电片331和第二导电片332之间相互间隔并设置于导向孔311上方,挂丝钩340上设置有随着挂丝钩340下落后与第一导电片331和第二导电片332同时接触导通的导电块34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挂丝钩340包括挂持部341和插入部343,挂持部341与经线4配合挂持,插入部343设置于挂持部341下端,插入部343的下端可活动插设于导向孔311中,所述导电块342固定套设于插入部343的靠上位置,所述导电块342的下端具有随着挂丝钩340下落后插接于第一导电片331和第二导电片332之间的第一锥形面3421。由于挂丝钩340持续挂持于经线4上,使经线4在挂持钩340的重力作用下持续保持紧绷,因此使经线的输送更加均匀,不会因为经线筒上缠绕的经线的直径不同而形成经线松紧度不一致,也不会由单根经线相对松弛而引起断丝问题,提高编织袋成品的平整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片331和第二导电片332之间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半圆形的槽口,两个槽口的中心位置均与导向孔311相对应,槽口的内壁上周向均布有多个与导电块342的第一锥形面3421配合接触的齿状凸起333,如图8、图10所示。

上述关于第一导电片331和第二导电片332的技术特征还有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9、图11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片331和第二导电片332之间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半圆形的槽口,两个槽口的中心位置与导向孔相对应,槽口的内壁具有与导电块342的第一锥形面3421配合接触的第二锥形面332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经线架主体1包括设置于前端的前竖杆11和设置于后端且与前竖杆相对应的后竖杆12,前竖杆11和后竖杆12均为两个,前竖杆11和后竖杆12之间设置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对两个前竖杆11的顶端和两个前竖杆11的底端进行连接的横杆13b以及对前竖杆11顶端和后竖杆12顶端之间进行连接的纵杆13a,支撑框架对前竖杆11和后竖杆12具有支撑固定作用,前竖杆11和与之对应的后竖杆12之间沿竖直方向分布有多个连接杆15,连接杆15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竖杆11和与之对应的后竖杆12相连接,连接杆15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多个用于插接经线筒的辊轴14,前竖杆11上对应每个连接杆15处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的检测装置3,检测装置3的第一导电片331和第二导电片332均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相电连,前竖杆11具有用于容置导线的内腔(沿竖杆长度方向延伸,图中未示出),前竖杆11对应每个检测装置3处的外壁分别开设有供第一导电片331和第二导电片332上连接的导线穿入至内腔中的小孔1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3还包括第二横板320,第一横板310和第二横板320分别设置于前竖杆11的前后两个端面上,第一横板310和第二横板320上对称设置有供经线4水平穿过的通孔312,相邻的两个检测装置3中位置靠下的检测装置3的挂丝钩340斜向挂持于位置靠上的检测装置3的第一横板310和第二横板320之间,第一横板310带有导向孔311的端面具有与挂丝钩340的插入部343近似垂直的倾斜角度,第二横板320的形状构造与第一横板310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板310的上端设置有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导电片安装座330,所述第一导电片331和第二导电片332均固定于导电片安装座330上,第一导电片331和第二导电片332上朝向前竖杆11的一端为导线连接端33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竖杆11上设置有与控制电路相电连的故障指示灯(图中未示出),工作人员可根据故障指示灯得知哪根前竖杆11处的经线出现停经、断经或完经情况,从而便于对其进行处理。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可有效克服断经、完经故障,实现一人可操作多台圆织机,不但减少经线浪费,而且工作人员不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操作负担。

以上实例,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具体实例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