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编织机多针距齿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1784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横编织机多针距齿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脑提花横编织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横编织机多针距齿片。



背景技术:

目前横机的针种规格普遍的属于单一针距或是涵盖两种针距的变针距机型,使用的技术局限于总针或是隔针编织以达成变针的编织效果;这种方式受限于硬体结构上的限制无法扩展至其他针距使用。

因受限于硬体结构的不可转换,致使机器数量因各种针距织品的实际需求而呈现数倍的增长,皆因横机针板的针数既定就无法改变。

结合图1所示,目前横机所通用的齿片,其纱线成圈后(尤其紧目编织)皆因齿口钢丝位置阻挡而形成两个转折角度而直接影响成圈纱线吞目定圈的时间与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编织机多针距齿片,硬件结构不转换即可达到多种针距织物变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横编织机多针距齿片,包括本体,该本体的顶面形成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本体对应于第一台阶的下方形成有齿口,所述齿口的角度为37°,所述本体靠近齿口的位置设置有相邻的编织孔和钢丝孔,所述钢丝孔的直径为1.4mm。

优选的,在上述的横编织机多针距齿片中,所述第一台阶为曲面过渡。

优选的,在上述的横编织机多针距齿片中,所述第二台阶的阴角形成圆弧形凹口。

优选的,在上述的横编织机多针距齿片中,所述本体的下方延伸有卡条,所述卡条自所述齿口向下延伸。

优选的,在上述的横编织机多针距齿片中,所述卡条与齿口底端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有圆弧形的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新型具有扩充变针功能及强化编织吞目稳目的超强功能,克服了现有的单机单针数或单机双针数的限制,使用者能一体多用并且编织的效果和稳定性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齿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齿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图2所示,横编织机多针距齿片,包括本体1,该本体1的顶面形成有第一台阶2和第二台阶3,本体1对应于第一台阶2的下方形成有齿口4,齿口4的角度为37°,本体1靠近齿口4的位置设置有相邻的编织孔5和钢丝孔6,钢丝孔6的直径为1.4mm。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台阶2为曲面过渡。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台阶3的阴角形成圆弧形凹口7。

进一步地,本体1的下方延伸有卡条8,卡条8自齿口4向下延伸。

优选的,卡条8与齿口4底端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有圆弧形的凹槽9。

该技术方案中,在安装时将该卡条与本体之间的缺口对齐针板槽底,将齿片从针板槽前面插,卡在针板槽底上。

本案使用原有的14G针板本体及隔针镶片以及齿口三面之外的所有附件,仅就齿口三片部分进行力学改变。本案齿片的齿口角度由原来的35°改为37°,其目的在于当纱线受织针拉力在行纱时,因角度改变而更有利于减少行纱的阻力,进而降低断毛情况,也因角度的改变使成圈后的纱线更容易下滑而加快吞目的时间。

另外,通过齿片上φ1.4mm的钢丝孔,当织针勾纱下拉行程中,上一个行程所勾织的纱线经针舌下缘把针舌向上推起,经针舌过针勾而下落成圈,此时的成圈纱线落点因织片的拉力而同时有向下、向前及向后的压力,此时的φ1.3mm钢丝位置正好综合了齿片角度及纱线压力点的力学作用,提高稳圈及加速吞目的效果增强织造功能,其工作原理为改变布片牵引纱吞目角度及齿片落纱转折角度以达到加大下纱速度的快速吞目效果。另外结合快速成圈吞目的稳目效果,利用加大度目值的功能,使其适用于8G、9G、10G、12G、14G等多种变针功能的编织要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