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6281发布日期:2018-11-07 20:35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熨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衣物护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熨烫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手持式熨烫机(蒸汽刷、熨斗)为了降低用户在使用时的负担,通常会以降低水箱容量的方式降低熨烫机的整体重量,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熨烫机的水箱容量一般均小,由于水箱较小,导致熨烫机在正常工作2-3分钟后就需要加一次水,因此,需要用户对熨烫机频繁加水,增加了用户的工作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用户向水箱内注水时,操作也较为繁琐,每次的加水量得不到有效的把控,从而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熨烫机在使用后发热体上具有余热,在注水时容易烫伤用户;例如在公告号为:CN205669140U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一种带360度吸水水箱的手持蒸汽刷,在需要将水注入水箱内时,需要打开封盖在加水口处的盖子,操作较为繁琐,注水时,用户只能通过加水口查看注水量,极大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如果以增加水箱容量的方式来延长蒸汽刷的单次使用时间,会增加蒸汽刷的整体重量,不便于用户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对熨烫机实现自动加水功能的熨烫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熨烫装置,包括熨烫机及用于放置所述熨烫机的基座;

所述基座内形成有第一水腔,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水腔相连通的补水口;

所述熨烫机包括机体、设于所述机体上的蒸汽发生装置、形成于所述机体上的第二水腔和用于对所述第二水腔进行抽真空的泵体,所述机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水腔连通的注水口,所述注水口处设有用于封堵所述注水口的阀体;

当所述熨烫机放置在所述基座上时,所述注水口与所述补水口对接使所述阀体开启,所述第一水腔内的水在压力作用下自动流入到处于真空状态的所述第二水腔内;当所述熨烫机与所述基座分离时,所述阀体自动封堵所述注水口。本实用新型中的熨烫装置,用户无需手动对熨烫机进行补水,只需在使用后将熨烫机放置在基座上便可完成对熨烫机的补水,大大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的部分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限位槽,所述补水口设于所述限位槽的底部上,所述机体的下端与所述限位槽外形匹配以能够配合插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注水口设于所述机体的下端上。该限位槽的设置可使得基座能够稳定的支撑熨烫机,无需另外设置用于支撑熨烫机的支撑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机体的下端对应所述注水口的部分向所述机体内凹陷形成一安装槽,所述注水口开设在所述安装槽的底壁或侧壁上。该安装槽的设置可方便阀体的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阀体包括移动部、弹性件和环状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所述注水口开设在所述安装槽未设有所述固定部的部分上,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用于对所述移动部施加朝向所述固定部的作用力,使所述移动部能够封堵所述固定部的上端口;

所述限位槽的槽底设有顶推部;

其中,当所述熨烫机与所述基座分离时,所述移动部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移动并封堵所述固定部的上端口,当所述熨烫机与所述基座相连接时,所述顶推部伸入所述固定部内并顶推所述移动部使其与所述固定部分离,以使所述补水口与所述注水口相连通。通过设置顶推部以及具有固定部及移动部的阀体可使得只有在熨烫机与基座相结合时阀体才开启,否则阀体一直处于关闭状态,保证用户在使用熨烫机时水不会自注水口流出。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移动部和所述安装槽的底部相抵。将弹性件选为弹簧不仅易于获取且成本低廉。

作为优选,所述补水口的外缘向上延伸形成所述顶推部,制备工艺简单且结构更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顶推部呈圆台状,以便于伸入固定部内顶推移动部。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部的内壁或所述顶推部的外周设有密封圈,当所述顶推部伸入所述固定部内时,所述密封圈密封所述顶推部与固定部间的间隙,防止水自顶推部与固定部间的间隙流出,造成浪费。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水腔连通的透气孔,保证第一水腔与第二水腔间存在压力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水腔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二水腔的容积,不仅能够满足熨烫机的补水需要,且能够减小熨烫机的重量,使用户更易于操作熨烫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熨烫装置,由于设置了具有第一水腔的基座,当用户将熨烫机放置在基座上时,第一水腔内的水可自动向熨烫机内的第二水腔注水,从而避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向第二水腔中手动注水。另外,由于利用基座与熨烫机的连接便可向熨烫机内自动补水,使得补水操作更方便快捷,故在制备熨烫机时还可缩小第二水腔的容积,扩大第一水腔的容积,这样即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要,还可减小熨烫机的重量,使用户操作时更轻松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熨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熨烫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基座;2-熨烫机;3-第一水腔;4-第二水腔;5-泵;6-蒸汽发生装置;7-限位槽;8-固定部;9-移动部;10-弹性件;11-顶推部;12-补水口;13-透气孔;14-机体;15-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熨烫装置,其包括图2所示的熨烫机2及用于放置熨烫机2的图4所示的基座1;

基座1内形成有第一水腔3,具体实施时可选择在基座1内设置一补水箱等,基座1上开设有与第一水腔3相连通的补水口12;

熨烫机2包括机体14、设于机体14上的蒸汽发生装置6、形成于机体14上的第二水腔4和用于对第二水腔4抽真空的泵体5,第二水腔4内的水通过泵体5引入蒸汽发生装置6中,机体14上开设有与第二水腔4连通的注水口(图中未示出),注水口处设有用于封堵注水口的阀体;

当熨烫机2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泵体5抽走了第二水腔4内的水及气体,故使得第二水腔4处于真空状态,压力低于外部气压,故在当用户将熨烫机2放置在基座1上时,注水口与补水口12对接使阀体开启,第一水腔3内的水便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自动流入到第二水腔4内,无需用户手动进行任何操作便可完成熨烫机2的补水;而当用户从基座1上取走熨烫机2,使熨烫机2与基座1分离时,阀体自动封堵注水口,此时,用户便可安全使用熨烫机2了。

该熨烫机2可为手持式蒸汽刷,也可为熨斗,本实施例中以手持式蒸汽刷为例进行说明,优选地,如图1所示,为便于用户握持,本实施例中的手持式蒸汽刷整体构造为长条状结构。另外,为了使第一水腔3内的压力能够与外部大气压压力相同,可在基座1上开设用于使第一水腔3与外部大气连通的透气孔13,以在熨烫机2与基座1连接时,能够保证第一水腔3内的水顺畅地流入第二水腔4内直至第二水腔4内注满水。由于通过设置具有第一水腔3的基座1,使得熨烫机2的补水十分方便,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可缩小第二水腔4的容积,而扩大第一水腔3的容积,也即,第一水腔3容积大于第二水腔4的容积,这样不仅能够满足熨烫机2的补水需求,且能够减小熨烫机2的重量,使用户在使用熨烫机2时操作更灵活,提升用户体验。

由于用户在进行衣物熨烫工作的过程中,会有整理衣物的空挡时间,然而现有技术中的熨烫机2通常会被放置在桌面上等待继续使用,从而这段时间就被白白浪费了;然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熨烫装置,在用户使用熨烫机2时,可利用空档时间(整理衣物时)将熨烫机2放置在基座1上,便可完成对熨烫机2的补水,不仅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且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另外,由于基座1能够稳定支撑熨烫机2,因此,熨烫机2上不必设计相应的支撑结构,使得熨烫机2的结构设计空间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基座1的部分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限位槽7,补水口12设于限位槽7的底部上,机体14的下端与限位槽7外形匹配,以能够配合插入限位槽7内,注水口设于机体14的下端上。该限位槽7与突出部的配合设置不仅能够辅助熨烫机2实现与基座1的稳定连接,且能够使得熨烫机2的注水口与基座1的补水口12间对接紧密,保证水流顺畅。另外,将限位槽7与补水口12、机体14与注水口分别进行一体化设计还可使得熨烫装置的结构更为简单紧凑,降低了制作成本并提升了美感。

进一步地,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机体14对应注水口的部分向机体14内凹陷形成一安装槽,注水口设于安装槽的底壁或侧壁上,具体实施时可设置多个注水口,如在安装槽的底壁或侧壁上间隔设置一圈注水口。阀体包括移动部9、弹性件10和环状的固定部8,固定部8设于安装槽的槽口上,弹性件10设于安装槽内用于对移动部9施加朝向固定部8的作用力,以使移动部9能够封堵固定部8的上端口。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部8实际为横截面为环形的柱状体,横截面的具体形状可根据安装槽的横截面形状而定,固定部8的外周面贴靠在安装槽邻近槽口部分的槽壁上。移动部9呈盖状,弹性件10为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安装槽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移动部9上。限位槽7的槽底凸设有顶推部11。当熨烫机2与基座1分离时,移动部9盖设在固定部8的上端口上以阻隔注水口与补水口12间的水通道,也就是当熨烫机2与基座1分离时,移动部9在弹簧的作用下压盖在固定部8的上端以阻止第一水腔3内的水流向第二水腔4中。而当熨烫机2与基座1相连接时,顶推部11伸入固定部8内并顶推移动部9向压缩弹簧的方向移动,使其与固定部8分离,进而使补水口12与注水口相连通,使第一水腔3内的水可依次通过补水口12、注水口进入第二水腔4内,完成对熨烫机2的补水。

继续结合图4所示,顶推部11的设置结构不唯一,本实施例中的顶推部11是自补水口12的外缘起向上延伸形成的圆台状结构,以便于顶推部11伸入固定部8内顶推移动部9。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部8的内壁上还设有密封圈15,当然,密封圈15也可设置在顶推部11的外侧。当顶推部11伸入固定部8内以顶推移动部9时,顶推部11与密封圈15紧密贴靠,以防止水自顶推部11与固定部8间的缝隙流出,造成浪费。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