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高速熨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0374发布日期:2018-08-17 20:39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平面织物烘干熨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高速熨平机。



背景技术:

工业用高速熨平机用于对大型洗衣工厂、医院、宾馆、纺织工厂、印染工厂、国家军队等集体场所的织物进行快速熨平和快速烘干。

目前行业内所有熨平机全部采用人为干涉的手动操作开关、阀闸,熨平速度慢,同时影响到人身安全,如高温烫伤等。

有鉴于此,该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研发一种高速熨平机,以改变人为干涉的手动操作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高速熨平机,上下加热胆分别正反面形成S型交替状对平面织物熨烫,通过全自动控制,实现高速熨平及前后设备与设备之间相互联动无缝对接、信息共享、远程控制,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全自动高速熨平机,它包括主箱体、主箱体底架、前辊、中辊、后辊、数个加热胆、滚轴、熨平带及指引带,它还包括水平调节座,水平调节座设置有底座和定位孔,水平调节座通过底座和螺栓与主箱体底架相连接使整机在运行中不可移动而定位;

所述主箱体分为左侧箱体和右侧箱体,在左侧箱体和右侧箱体之间设置熨平机构前辊、中辊和后辊,数个加热胆分别设置在前辊、中辊和后辊内;

所述数个加热胆设为上加热胆和下加热胆,一个上加热胆和一个下加热胆构成一组上下加热胆,在前辊、中辊和后辊内分别设置一组上下加热胆,上下加热胆分别对平面织物进行正反面交替熨烫,对平面织物形成S型熨烫路线;

所述熨平带及指引带构成交错位设置,在第一滚轴与第二滚轴上的指引带为交错位置布置以将织物拨离加热胆体,而同一指引带轴安装有两个加热胆的指引带使相互没有干涉;熨平带交错位是在第五滚轴上进行的熨平带间隙交错以达到织物熨平以后减少压痕。

所述左侧箱体内部安装有管路系统、集中供油系统,并布置有各自动控制系统线路及线管。

所述右侧箱体内部安装有传动系统、集中供油系统,并布置有各自动控制系统线路及线管。

所述熨平带及指引带包括第一熨平带、第二熨平带、第一指引带以及第二指引带,第一熨平带和第二熨平带构成前后交错位,第一熨平带和第二熨平带将平面织物包裹于加热胆上对其烘干熨平,同时快速传送平面织物,第一指引带和第二指引带构成前后交错位,第一指引带和第二指引带将平面包裹于加热胆的平面织物进行分离以避免平面织物缠绕在加热胆之上。

所述第一熨平带宽度为50mm。

所述第二熨平带宽度为100mm。

按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高速熨平机,其上下加热胆分别正反面形成S型交替状对平面织物熨烫,减少了人工成本,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利润走向最大化,同时提高高速熨平机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高速熨平机通过全自动控制,实现高速熨平及前后设备与设备之间相互联动无缝对接、信息共享、远程控制。全自动控制系统的每一个控制都能独立运行,也能联动运行,还能实现在除本机以外的其他设备上进行远程操控。

与现有行业内同等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全自动控制下,能够远程联动、信息共享、设备运行更安全、更节能、更高速、更耐用、更省时,让高速熨平机达到节能、安全、省时、高效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自动高速熨平机的底架水平调节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高速熨平机的平面织物S型熨烫原理示意图。

图4是图1高速熨平机的熨平带、指引带交替错位布置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C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5为全自动高速熨平机,整机分三辊共六个加热胆,即1051为第一加热胆,1052为第二加热胆,1053为第三加热胆,1054为第四加热胆,1055第五加热胆,1056为第六加热胆,1057为前辊,1058为中辊,1059为后辊;

106为水平调节座,1061为底座,1062为定位孔;

107为熨平带及指引带,1071为第一熨平带,1072为第二熨平带,1073为第一指引带,1074为第二指引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参看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高速熨平机,它包括全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主箱体、主箱体底架、前辊1057、中辊1058和后辊1059、数个加热胆、滚轴、熨平带及指引带107、水平调节座106组成。

水平调节座106设置底座1061和定位孔1062,水平调节座106通过底座1061和螺栓与主箱体底架相连接。水平调节座106是专门针对整机水平校正而设立,将水平调节座与主箱体底架相连接,水平调节座有定位孔,可用膨胀螺栓或地脚螺栓固定于地表面,使整机在运行中不可移动而定位。

主箱体分为左侧箱体和右侧箱体,在左侧箱体和右侧箱体之间设置熨平机构前辊1057、中辊1058和后辊1059,数个加热胆分别设置在前辊1057、中辊1058和后辊1059内部。

数个加热胆设为上加热胆和下加热胆,一个上加热胆和一个下加热胆构成一组上下加热胆。在前辊1057、中辊1058和后辊1059内分别设置一组上下加热胆。上下加热胆分别对平面织物进行正反面交替熨烫,对平面织物形成S型熨烫路线。

熨平带及指引带107构成交错位设置,在第一滚轴与第二滚轴上的指引带为交错位置布置,以将织物拨离加热胆体,而同一指引带轴安装有两个加热胆的指引带,相互没有干涉。熨平带交错位是在第五滚轴上进行的熨平带间隙交错,使其达到织物熨平以后减少压痕的目的,织物平整度更高。

熨平带及指引带107包括第一熨平带1071、第二熨平带1072、第一指引带1073以及第二指引带1074。第一熨平带1071和第二熨平带1072构成前后交错位,第一熨平带1071和第二熨平带1072将平面织物包裹于加热胆上对其烘干熨平,同时快速传送平面织物。第一指引带1073和第二指引带1074构成前后交错位,第一指引带1073和第二指引带1074将平面包裹于加热胆的平面织物进行分离,避免平面织物缠绕在加热胆之上。第一熨平带1071宽度为50mm,第二熨平带1072宽度为100mm。

在主箱体的左侧箱体内部安装管路系统、集中供油系统,并且布置各自动控制系统线路及线管。在右侧箱体内部安装传动系统、集中供油系统,并且布置各自动控制系统线路及线管。

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高速熨平机在实际制造中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形式。

全自动高速熨平机包括全自动控制系统、水平调节座106、主箱体、安装于主箱体之上的三组形成S型的六个加热胆、多根辅助滚轴、交错位熨平带和指引带,每组加热胆由一个上加热胆和一个下加热胆组成。

主箱体分为一个左侧箱体和一个右侧箱体,用于固定一个上加热胆和一个下加热胆及所有辅助滚轴,加热胆分别固定于左右箱体之间,上下加热胆分别对平面织物进行正反面交替熨烫,对平面织物形成S型熨烫路线。左侧箱体内部安装有管路系统、集中供油系统,布置各自动控制系统线路、线管等。右侧箱体内部安装有传动系统、集中供油系统,布置各自动控制系统线路、线管等。

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高速熨平机水平调节座106的各组合部件,对整机水平校正定位。全自动高速熨平机水平调节座是专用于整机的水平校正、整机固定等。通过底座1061上的上下两个螺母分别对整机水平位进行校正,在地表面凹凸不平的状态下能够很方便地实现整机保持水平,减少了花费大量资金做调节水平地面的工作。通过定位孔1062可以实现对底座1061校正整机水平以后进行完全固定,为全自动高速熨平机安装调试完成以后防止后期其他震动源或者本机震动源产生的位移,同时对设备长时间运行两轴端的同心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图3示出了全自动高速熨平机105平面织物熨平烘干原理,对平面织物快速熨平烘干。全自动高速熨平机一共分为三组熨平机构,分别为前辊1057、中辊1058、后辊1059,每一组机构都有上下各一个加热胆对平面织物形成S型即正面反面交替进行烘干熨平。当平面织物以正面向上经过第一加热胆1051时即对平面织物的反面进行熨平烘干,当平面织物从第一加热胆1051过渡至第二加热胆1052时,第二加热胆1052对平面织物的正面进行熨平烘干。平面织物从第二加热胆1052过渡至第三加热胆1053时,第三加热胆1053对平面织物的反面进行熨平烘干,平面织物从第三加热胆1053过渡至第四加热胆1054时,第四加热胆1054对平面织物的正面进行熨平烘干。平面织物从第四加热胆1054过渡至第五加热胆1055时,第五加热胆1055对平面织物的反面进行熨平烘干,平面织物从第五加热胆1055过渡至第六加热胆1056时,第六加热胆1056对平面织物的正面进行熨平烘干,这样连续三个S型循环对平面织物进行高速高效的烘干熨平。

图4至图6显示了全自动高速熨平机熨平带、指引带的交错位置,使得平面织物的最后熨平平整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全自动高速熨平机装有熨平带及指引带107,第一熨平带1071、第二熨平带1072将平面织物包裹于加热胆上对其烘干熨平,还能将平面织物进行快速传送,第一指引带1073、第二指引带1074将平面包裹于加热胆的平面织物进行分离,以避免平面织物缠绕在加热胆之上。第一熨平带1071宽度为50mm,第二熨平带1072宽度为100mm,两组熨平带呈前后交错状。第一熨平带1071、第二熨平带1072都包裹于第五加热胆1055外表面。第一指引带1073与第二指引带1074两组指引带形成前后交错位,第一指引带1073分别对第一加热胆1051、第二加热胆1052的平面织物进行分离。通过熨平带及指引带107的前后相互交错能实现平面织物熨平烘干以后表面压痕的去除,大大提高平面织物的平整度。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全自动高速熨平机,其上下加热胆分别正反面形成S型交替状对平面织物熨烫,减少了人工成本,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利润走向最大化,同时提高高速熨平机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

当然,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等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