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涤纶织物的整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38310发布日期:2018-07-13 19:51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静电涤纶织物的整理方法。



背景技术:

涤纶织物是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其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因此,适合做外套服装、各类箱包和帐篷等户外用品。

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抗静电涤纶织物【申请号:200920040791.5;公开号:cn201416079y】。这种抗静电涤纶织物,其特征在于由地布层、毛绒层和起绒层构成,地布层的正面为毛绒层,背面为起绒层,其中地布层经导电丝和普通涤纶丝混合编织而成,导电丝的纵向排列间距为2.9-3.8cm。

该专利中公开的涤纶织物虽然可提高其抗静电性能,但是,该涤纶织物没有相应的整理方法,整理繁琐,因此,设计出一种防静电涤纶织物的整理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防静电涤纶织物的整理方法,该整理方法具有整理方便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防静电涤纶织物的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称取聚氧乙烯二胺35-50份、聚吡咯20-40份、氯化钙2-5份、偶联剂1-5份、分散剂0.4-1.2份和水50-80份的原料;

b、将各原料放入到浸轧装置的料桶中搅拌,制得整理液;

c、通过浸轧装置对涤纶织物浸轧整理液,采用一浸一轧方式,每次浸泡时间2-4min,压力0.24-0.32mpa;

d、将浸轧后的涤纶织物在温度为50-70℃下预烘3-6min,然后升温至80-100℃下烘烤8-12min;

e、将烘烤后的涤纶织物进行水洗后,并晾干。

采用以上方法,通过浸轧、预烘、烘烤、水洗和晾干等步骤,就是实现防静电涤纶织物的整理,整理方便。

所述步骤b中的搅拌时间为20-30min。

所述步骤b中的搅拌速度为100-200r/min。

所述步骤c中的轧余率为70-80%。

所述步骤e中的水洗温度为15-30℃,水洗次数为2-5次。

所述步骤e中的晾干温度为20-35℃。

所述浸轧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固定有上部具有开口的浸轧箱,浸轧箱上铰接有能将开口封闭住的箱盖,浸轧箱一端具有输入口,浸轧箱另一端具有输出口,浸轧箱内转动设置有若干用于面料支撑的支撑辊,且支撑辊呈水平布置,浸轧箱另一端上还固定有安装架,且安装架靠近输出口,安装架上水平设置有上轧辊和下轧辊,且上轧辊与下轧辊之间具有供面料通过的间隙,上轧辊还与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移动结构相连,所述浸轧箱还与一能对其补充料液的补料机构相连。

浸轧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将面料通过输入口输送到浸轧箱内,并依次绕过支撑辊,将液料浸轧到面料上后,从输出口输出,通过移动结构带动上轧辊上下移动,将上轧辊调节到所需位置后,在上轧辊和下轧辊的作用下,使面料达到所需的帯液率,从而实现面料的浸轧作业,浸轧方便。

所述工作台上还设置有能使浸轧箱内的料液循环流动的循环机构,循环机构包括循环泵、输入管、输出管、呈弹性的辅助板和振动电机一,循环泵固定在工作台上,循环泵的进口和输入管一端相连通,输入管另一端和浸轧箱底部相连通,循环泵的出口和输出管一端相连通,输出管另一端和箱盖上部相连通,辅助板水平固定在箱盖上,辅助板上开设有若干过料孔,振动电机一固定在辅助板上。

采用以上结构,开启循环泵,通过输入管将浸轧箱内的料液输出,并从输入管输回到箱盖处,从辅助板处向下流动,通过该向下流动的料液可使面料更快被浸透,同时,料液中的杂质被辅助板拦截,循环效果好。

所述移动结构包括立柱、气缸、导轨、滑块、连接架和锁定螺杆,立柱固定在安装架上,导轨竖直固定在立柱上,滑块设置在导轨上,气缸固定在立柱上,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和滑块相连,连接架固定在滑块上,上轧辊设置在连接架上,锁定螺杆螺纹连接在滑块上,锁定螺杆一端能与导轨相抵靠,锁定螺杆另一端和手柄相连。

当需要调节上轧辊的位置时,控制气缸的活塞杆上下移动,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滑块沿着导轨上下移动,滑块带动连接架上下移动,连接架带动上轧辊上下移动,将上轧辊调节到所需位置后,旋转锁定螺杆,将滑块定位在导轨上,从而可快速调节上轧辊的位置,调节快速。

所述导轨上还具有刻度线一。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刻度线一可快速获知滑块所处的位置,指示直观。

所述安装架上还倾斜设置有回料板,回料板上端位于下轧辊的下方,回料板下端和输出口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该优点:通过浸轧、预烘、烘烤、水洗和晾干等步骤,就是实现防静电涤纶织物的整理,整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浸轧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浸轧装置中补料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浸轧箱;3、支撑辊;4、控制器;5、有安装架;6、回料板;7、下轧辊;8、上轧辊;9、连接架;10、滑块;11、导轨;12、气缸;13、立柱;14、箱盖;15、辅助板;15a、过料孔;16、振动电机一;17、输出管;18、循环泵;19、输入管;20、料桶;20a、桶盖;20b、桶体;21、导杆二;22、导套二;23、从动轮;24、皮带;25、主动轮;26、动力电机;27、移动座;28、推杆电机二;29、电磁阀二;30、水泵二;31、补料管;32、转轴;33、搅拌片;34、搅拌筒;34a、过流孔;35、弹簧;36、辅助块;37、连接圈一;38、振动电机二;39、导流环;40、连接套;41、推块;42、电磁阀一;43、添料管;44、水泵一;45、连接条;46、连接圈二;47、导杆一;48、导套一;49、连杆;51、推杆电机一;52、安装环;5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防静电涤纶织物的整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称取聚氧乙烯二胺35-50份、聚吡咯20-40份、氯化钙2-5份、偶联剂1-5份、分散剂0.4-1.2份和水50-80份的原料;在本实施例中,称取聚氧乙烯二胺42份、聚吡咯30份、氯化钙3份、偶联剂2份、分散剂0.9份和水60份的原料;

b、将各原料放入到浸轧装置的料桶中搅拌,制得整理液;

c、通过浸轧装置对涤纶织物浸轧整理液,采用一浸一轧方式,每次浸泡时间2-4min,压力0.24-0.32mpa;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浸轧装置对涤纶织物浸轧整理液,采用一浸一轧方式,每次浸泡时间3min,压力0.28mpa;

d、将浸轧后的涤纶织物在温度为50-70℃下预烘3-6min,然后升温至80-100℃下烘烤8-12min;在本实施例中,将浸轧后的涤纶织物在温度为60℃下预烘4min,然后升温至90℃下烘烤11min;

e、将烘烤后的涤纶织物进行水洗后,并晾干。

采用以上方法,通过浸轧、预烘、烘烤、水洗和晾干等步骤,就是实现防静电涤纶织物的整理,整理方便。

步骤b中的搅拌时间为20-30min;在本实施例中,步骤b中的搅拌时间为24min。

步骤b中的搅拌速度为100-200r/min;在本实施例中,步骤b中的搅拌速度为160r/min。

步骤c中的轧余率为70-80%;在本实施例中,步骤c中的轧余率为72%。

步骤e中的水洗温度为15-30℃,水洗次数为2-5次;在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的水洗温度为17℃,水洗次数为3次。

步骤e中的晾干温度为20-35℃;在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的晾干温度为29℃。

如图1-图2所示,浸轧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固定有上部具有开口的浸轧箱2,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台1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有上部具有开口的浸轧箱2;浸轧箱2上铰接有能将开口封闭住的箱盖14,浸轧箱2一端具有输入口,浸轧箱2另一端具有输出口,浸轧箱2内转动设置有若干用于面料支撑的支撑辊3,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辊3的数量为五个;且支撑辊3呈水平布置,浸轧箱2另一端上还固定有安装架5,在本实施例中,浸轧箱2另一端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还固定有安装架5;且安装架靠近输出口,安装架上水平设置有上轧辊8和下轧辊7,且上轧辊8与下轧辊7之间具有供面料通过的间隙,上轧辊8还与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移动结构相连,浸轧箱2还与一能对其补充料液的补料机构相连。

工作台1上还设置有能使浸轧箱2内的料液循环流动的循环机构,循环机构包括循环泵18、输入管19、输出管17、呈弹性的辅助板15和振动电机一16,循环泵18固定在工作台1上,循环泵18的进口和输入管19一端相连通,输入管19另一端和浸轧箱2底部相连通,循环泵18的出口和输出管17一端相连通,输出管17另一端和箱盖14上部相连通,辅助板15水平固定在箱盖14上,辅助板15上开设有若干过料孔15a,在本实施例中,过料孔15a的数量为三十个;振动电机一16固定在辅助板15上;在本实施例中,振动电机一16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辅助板15上。

移动结构包括立柱13、气缸12、导轨11、滑块10、连接架9和锁定螺杆,立柱13固定在安装架上,在本实施例中,立柱13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装架上;导轨11竖直固定在立柱13上,在本实施例中,导轨1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竖直固定在立柱13上;滑块10设置在导轨11上,气缸12固定在立柱13上,在本实施例中,气缸1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立柱13上;气缸12的活塞杆竖直向下,气缸12的活塞杆端部和滑块10相连,连接架9固定在滑块10上,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架9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滑块10上;上轧辊8设置在连接架9上,锁定螺杆螺纹连接在滑块10上,锁定螺杆一端能与导轨11相抵靠,锁定螺杆另一端和手柄相连。

导轨11上还具有刻度线一。

采用该结构,通过刻度线一可快速获知滑块10所处的位置,指示直观。

安装架上还倾斜设置有回料板6,回料板6上端位于下轧辊7的下方,回料板6下端和输出口相连通。

采用该结构,通过回料板6可使多余的料液重新流回到浸轧箱2中。

补料机构包括料桶20、添料管43、补料管31、安装环52、搅拌筒34、转轴32、导流环39和振动电机二38,料桶20包括桶体20b和桶盖20a,桶体20b设置在工作台1上,桶体20b内壁上具有若干不规则分布的辅助块36,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块36的数量为四十个;辅助块36的截面为三角形,桶体20b与一能带动其来回移动的驱动结构一相连,桶盖20a通过弹性的连接套40和桶体20b相连,连接套40采用柔性材料,连接套40可也可以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材料;桶盖20a与一能带动其上下移动的驱动结构二相连,桶盖20a内还固定有呈倒圆台状的推块41,添料管43一端和桶盖20a上部相连通,添料管43另一端与外界相连通,添料管43上还设置有水泵一44和电磁阀一42,补料管31一端和桶体20b下部相连通,补料管31另一端和浸轧箱2侧部相连通,补料管31上还设置有水泵二30和电磁阀二29,安装环52固定在桶体20b内,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环5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桶体20b内;搅拌筒34中部通过连杆49和安装环52相连,且搅拌筒34呈竖直布置,搅拌筒34的形状为倒圆台状,搅拌筒34侧部开设有若干过流孔34a,在本实施例中,过流孔34a的数量为五十个;且过流孔34a呈螺旋形分布,导流环39水平设置在桶体20b内,导流环39的外侧通过弹性的连接圈一37和桶体20b相连,导流环39的内侧通过弹性的连接圈二46和搅拌筒34上端相连,导流环39的中部通过弹簧35和安装环52相连,导流环39上开设有若干导流孔,在本实施例中,导流孔的数量为二十个;振动电机二38固定在导流环39上,在本实施例中,振动电机二38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导流环39上;转轴32设置在桶体20b内,且转轴32呈竖直布置,转轴32上端伸入到搅拌筒34内与搅拌片33相连,且搅拌片33呈螺旋形,转轴32下端伸出桶体20b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力结构相连。

采用该结构,通过添料管43将各类原料加入到料桶20内,控制推杆电机一51的推杆带动导套一48沿着导杆一47上下移动,导套一48带动连接条45上下移动,连接条45带动桶盖20a上下移动,桶盖20a带动推块41上下移动,推块41对料桶20上部的原料进行挤压,使其向下流动,进入到搅拌筒34内,同时,控制推杆电机二28的推杆带动导套二22沿着导杆二21来回移动,导套二22带动移动座27来回移动,移动座27带动桶体20b来回移动,使料桶20内的原料来回移动,也可增加推块41的工作范围;由于搅拌筒34上端为大口,搅拌筒34下端为小口,原料由搅拌筒34上端进入到下端后,原料会被挤压,控制动力电机26的输出轴带动主动轮25转动,主动轮25通过皮带24带动从动轮23转动,从动轮23带动转轴32转动,转轴32带动搅拌片33转动,搅拌片33使搅拌筒34内形成螺旋液流,并从过流孔34a输出,又形成反向的螺旋液流,可将原料搅拌均匀,同时,控制振动电机二38工作,振动电机二38带动导流环39上下振动,使经过导流环39处的液流产生上下振动,从而可将原料搅拌均匀,搅拌效果好。

驱动结构一包括支架53、推杆电机一51、导杆一47、导套一48和连接条45,支架53固定在工作台1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架53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工作台1上;导杆一47竖直固定在支架53上,在本实施例中,导杆一4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竖直固定在支架53上;导套一48设置在导杆一47上,推杆电机一51固定在支架53上,在本实施例中,推杆电机一5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架53上;推杆电机一51的推杆竖直向上,推杆电机一51的推杆端部和导套一48相连,连接条45一端和导套一48相连,连接条45另一端和桶盖20a相连。

驱动结构二包括推杆电机二28、导杆二21、导套二22和移动座27,导杆一47水平固定在工作台1上,在本实施例中,导杆一4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水平固定在工作台1上;导套二22设置在导杆二21上,推杆电机二28固定在工作台1上,在本实施例中,推杆电机二28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工作台1上;推杆电机二28的推杆水平设置,推杆电机二28的推杆端部和导套二22相连,移动座27固定在导套二22上,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座27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导套二22上;桶体20b固定在移动座27上。

桶体20b上还开设有观察口,观察口处设置有透明的观察板。

观察板上具有刻度线二。

动力结构包括动力电机26、主动轮25、从动轮23和皮带24,动力电机26固定在移动座27上,在本实施例中,动力电机26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移动座27上;动力电机26的输出轴竖直向上,主动轮25固定在动力电机26的输出轴端部,从动轮23固定在转轴32下端,皮带24套设在主动轮25与从动轮23之间。

工作台1上还固定有控制器4,循环泵18和气缸12通过线路与该控制器4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4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单片机,单片机控制泵和气缸12的程序为现有,其程序不需要重新编辑。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控制器4可控制循环泵18和气缸12动作,智能化程度高。

浸轧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将面料通过输入口输送到浸轧箱2内,并依次绕过支撑辊3;开启循环泵18,通过输入管19将浸轧箱2内的料液输出,并从输入管19输回到箱盖14处,从辅助板15处向下流动,通过该向下流动的料液可使面料更快被浸透,同时,料液中的杂质被辅助板15拦截;将液料浸轧到面料上后,从输出口输出,控制气缸12的活塞杆带动滑块10沿着导轨11上下移动,滑块10带动连接架9上下移动,连接架9带动上轧辊8上下移动,将上轧辊8调节到所需位置后,旋转锁定螺杆,将滑块10定位在导轨11上,在上轧辊8和下轧辊7的作用下,使面料达到所需的帯液率,从而实现面料的浸轧作业,浸轧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