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载银纤维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90401发布日期:2018-08-04 13:1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银纤维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中空载银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纺织纤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外约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了抗菌纤维的研究,曾用金属化合物(汞、铜、锡、锌等)作为抗菌剂,通过一定的途径(如浸渍、吸附等方法)对织物进行处理,使其表面附上一层抗菌剂,主要应用于防臭袜子和卫生地毯,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但耐洗性差,且这类金属化合物大多属重金属化合物,毒性较大。1975年后转入了低毒抗菌剂处理织物的研究和开发,如:美国道康宁公司开发的有机硅季铵盐,日本三木里开发的芳香卤代化合物。到80~90年代,国内外抗菌织物的研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抗菌织物日趋增多,如用含甲壳素和脱乙酰甲壳素的树脂或乳液对pet纤维或织物进行涂覆处理,得到具有抗菌活性的涤纶及其制品;将丙烯酸接枝到聚酰胺纤维(pa6)上,然后利用其上的羧基把青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等小分子抗菌素共价链连到pa上制成聚酰胺抗菌纤维;日本帝人公司的利帕尔泰抗菌、消臭双功能纤维是抗菌组分和消臭组分的并列组合进行复合纺丝制备抗菌纤维等等。而这些制备方法中存在着牢固性差、抗菌作用利用率低或与人体直接接触等问题。

基于上述问题,提出本方法,从而有利于纤维尺寸的随意选择及银粒子的控制释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空载银纤维的制备方法,从而得到的纤维因为银粒子无法与人体直接接触而减少了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同时,中空纤维内表面的银粒子层中银粒子颗粒大小均匀,且分布均匀,有利于纤维尺寸的随意选择及银粒子的控制释放。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空载银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中空纤维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不连通的容器中,将所述中空纤维的第一端没于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将所述中空纤维的第二端空置在容器中,使第二端和第一端间形成高度差h,1cm≤h≤10cm;

2)然后,在所述中空纤维的第二端的末端以10~100m/s的流速垂直吹气,使硝酸银混合溶液经过所述中空纤维,并附着在所述中空纤维的内壁,得到内壁附着有硝酸银混合溶液的中空纤维;

3)再将所述内壁附着有硝酸银混合溶液的中空纤维加热反应,使得银离子附着在中空纤维的内壁,得到中空载银纤维,即得。

进一步地,在步骤1)和2)中,所述硝酸银混合溶液包括氨水、agno3溶液和葡萄糖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硝酸银混合溶液包括体积比为9:7:4的氨水、agno3溶液和葡萄糖溶液。

进一步地,所述氨水的浓度为2~10质量%,所述agno3溶液的浓度为2~10质量%,所述葡萄糖的浓度为0.2~10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氨水的浓度为5质量%,所述agno3溶液的浓度为10质量%,所述葡萄糖的浓度为10质量%。

进一步地,将所述内壁附着有硝酸银混合溶液的中空纤维,于70~80℃加热反应。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纤维的直径为0.1μm~100μ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控制中空纤维的两端差大于1cm,且小于10cm,并在中空纤维的第二端的末端以10~100m/s的流速垂直吹气,使硝酸银混合溶液经过中空纤维,并附着在中空纤维的内壁,该方法因为银粒子无法与人体直接接触而减少了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并且,通过实验表明,通过该方法得到的中空纤维内表面的银粒子层中银粒子颗粒大小均匀,且分布均匀,有利于纤维尺寸的随意选择及银粒子的控制释放;此外,本发明的方法采用吹气的方法,而不少是施加压力的方法,更易实现且方法简单,纤维的形貌及性能不会被破坏,纤维外部不会受到力的作用,也就是不会因为较高的压力差产生的力破环纤维。而采用压力的方法,纤维内外都有压力作用,压强较高时可能会对纤维造成破坏。

此外,以体积比为9:7:4的氨水、agno3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组成的硝酸银混合溶液,在70~80℃加热反应,得到的中空纤维内表面的银粒子层中银粒子颗粒大小、分布更为均匀。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中空载银纤维的制备方法的反应原理图,其中,1为容器,2为混合溶液,3为中空纤维;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中空载银纤维截面的电镜图;

图3a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中空载银纤维的大肠杆菌抑菌实验中的对照结果;

图3b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中空载银纤维的大肠杆菌抑菌实验结果;

图4a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中空载银纤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实验中的对照结果;

图4b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中空载银纤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实验结果;

图5为本发明的对比例1制备的中空载银纤维截面的电镜图;

图6为本发明的对比例1制备的中空载银纤维的大肠杆菌抑菌实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除非特别指明,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级纯,且可从正规渠道商购获得。

实施例1

1)将中空纤维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不连通的容器中,将中空纤维的第一端没于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将中空纤维的第二端空置在容器中,使第二端和第一端间形成高度差h,高度差h为1cm,硝酸银混合溶液包括体积比为9:7:4的氨水、agno3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氨水的浓度为5质量%,agno3溶液的浓度为10质量%,葡萄糖的浓度为10质量%;

2)并在中空纤维的第二端的末端以50m/s的流速垂直吹气,使硝酸银混合溶液经过所述中空纤维,并附着在中空纤维的内壁,得到内壁附着有硝酸银混合溶液的中空纤维;

3)再将内壁附着有硝酸银混合溶液的中空纤维,于75℃加热进行银镜反应,使得银离子附着在中空纤维的内壁,得到中空载银纤维,即得。

银镜反应的原理为:

ch2oh(choh)4cho+2[ag(nh3)2]oh加热→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测定上述实施例制得的中空载银纤维的截面的电镜图,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中空载银纤维内表面的银粒子层中银粒子颗粒大小均匀,且分布均匀。

同时,将上述实施例制得的中空载银纤维进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实验,结果分别如图3a-b和图4a-b所示,经计算,本发明的中空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99%以上。

实施例2

1)将中空纤维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不连通的容器中,将中空纤维的第一端没于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将中空纤维的第二端空置在容器中,使第二端和第一端间形成高度差,高度差为5cm,硝酸银混合溶液包括氨水、agno3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氨水的浓度为2质量%,agno3溶液的浓度为4质量%,葡萄糖的浓度为4质量%;

2)并在中空纤维的第二端的末端以10m/s的流速垂直吹气,使硝酸银混合溶液经过所述中空纤维,并附着在中空纤维的内壁,得到内壁附着有硝酸银混合溶液的中空纤维;

3)再将内壁附着有硝酸银混合溶液的中空纤维,于70℃加热进行银镜反应,使得银离子附着在中空纤维的内壁,得到中空载银纤维,即得。

实施例3

1)将中空纤维的两端分别置于两个不连通的容器中,将中空纤维的第一端没于硝酸银混合溶液中,将中空纤维的第二端空置在容器中,使第二端和第一端间形成高度差h,高度差h为10cm,硝酸银混合溶液的氨水、agno3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氨水的浓度为10质量%,agno3溶液的浓度为2质量%,葡萄糖的浓度为0.2质量%;

2)并在中空纤维的第二端的末端以100m/s的流速垂直吹气,使硝酸银混合溶液经过所述中空纤维,并附着在中空纤维的内壁,得到内壁附着有硝酸银混合溶液的中空纤维;

3)再将内壁附着有硝酸银混合溶液的中空纤维,于80℃加热进行银镜反应,使得银离子附着在中空纤维的内壁,得到中空载银纤维,即得。

对比例1

此外,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备中空载银纤维,不同的为将步骤1)中的高度差调为12cm,在步骤2)中,在中空纤维的第二端的末端以120m/s的流速垂直吹气。

测定制得的中空载银纤维的截面的电镜图,结果如图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内层银粒子分布不均匀,且极少。

同时,将上述实施例制得的中空载银纤维进行大肠杆菌抑菌实验,结果分别如图6所示,经计算,本发明的中空纤维对大肠杆菌抑菌率为70%左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