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衣物护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0377发布日期:2018-08-04 13:1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衣物护理机。



背景技术:

“人靠衣装马靠鞍”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代表了他的品味、修养、形象和精神面貌等等。所以很多时候,衣物的清洗、护理非常重要。然而,由于很多人不擅长于护理衣物,只能到专业的机构(比如干洗店)去清洗、塑形,但是过程并不透明,容易交叉感染滋生病菌,而且价格也不菲;如果自己处理,在清洗、熨烫过程中容易导致衣物走形、变样,最终只能将其丢弃,浪费财产。而且目前国人衣物的干燥处理依旧依靠太阳晒的方式,在晾晒衣物的过程中,容易因为工业粉尘、汽车尾气乃至生活油烟等环境因素导致衣物遭受二次污染;此外,特殊场合的人群由于长期潮湿的环境更是导致衣物无法干爽,这一切,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巨大隐患。现有技术急需一种能对衣物进行清洁烘干,消毒护理的衣物护理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对衣物进行清洁烘干,消毒护理的衣物护理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衣物护理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发热部件和负氧离子发生器;所述箱体上还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箱体上部还设置有挂衣杆,所述挂衣杆包括内杆体和滑动连接在内杆体上的外套杆,所述内杆体两端与箱体的左右两侧的内壁固定,所述外套杆包括左套杆和右套杆,所述左套杆与箱体的左侧内壁之间通过左弹簧弹性连接,所述右套杆与箱体的右侧内壁之间通过右弹簧弹性连接;

所述内杆体中部套接有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被夹紧于左套杆和右套杆之间,所述环形气囊上端设置有充气口,所述空气口与充气泵连接;所述环形气囊下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排气管连通,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排气管排气方向向下。

通过这样的设计,衣物在相对封闭的箱体内进行烘干和负氧离子除菌作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了衣物的护理质量和效率;为了进一步的增强烘干的效率,通过气囊带动挂衣杆上的衣服抖动,这样衣物可以更好的与箱体内的空气接触,特别是衣服折叠接触的位置可以通过抖动而使得空气进入,加快烘干效果。

作为优选的,所述挂衣杆底部设置有若干挂衣钩。这样的设计是对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作为优选的,左弹簧和右弹簧为套簧,套在内杆体上;所述左套杆和右套杆两端均设置有配合法兰。这样的设计便于通过配合法兰与左弹簧、右弹簧以及环形气囊配合接触,主要是通过配合法兰增大了配合接触面积,利于接触的稳定,也有利于减小左套杆和右套杆的外径尺寸。

作为优选的,所述进气孔设置在箱体的底端,所述出气孔设置在箱体的上端,所述进气孔外部设置有隔滤网。这样的设计,利于进气孔与排气管排气配合形成内循环气流,进气孔设置在箱体底面中部的两侧,优选进气孔内设置吸气扇,增强气流强度,这样的设计也有利于箱体内潮湿空气从出气孔排出,新鲜空气从进气孔补给。

作为优选的,所述箱体呈长方体,所述箱体前端设置有箱体门,所述箱体门为双开门户或者单开门。这样的设计利于衣物的存取。

作为优选的,所述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通过线路与供电系统连接。在箱体的内表面设置石墨烯发热部件,利用石墨烯作为空间内部的导热源之后,能够迅速将热量进行传递,再通过各面向空间传递,大大增加内部空间温度的均匀性;同时依赖于石墨烯本身良好的导电和导热能力,获得接近百分之百的电热转换效率,减低能耗,同时保证膜表面的温差在±3℃以内,保证热量传导的均匀性,这样以来,可以提高烘干的效率和效果。

作为优选的,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所述石墨烯发热膜设置在箱体侧壁和底面上,所述侧壁与底面拐角处设置有转向条,所述底面上开设有膜槽,所述膜槽内设置有收纳导向辊和收纳卷轴;所述石墨烯发热膜一端固定在侧壁上并与上电极电连接,所述石墨烯发热膜另一端沿侧壁向下并在转向条转折后经过收纳导向辊导向后收纳于收纳卷轴,所述收纳导向辊上设置有下电极,所述下电极与石墨烯发热膜电接触。这样的设计可以将石墨烯发热膜设置在侧壁上,并根据需要确定石墨烯发热膜上边缘的高度,也就是发热面积。

作为优选的,所述侧壁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条限位条,所述限位条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外侧,所述侧壁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条气囊容纳槽,所述气囊容纳槽与限位条间隔设置,所述气囊容纳槽内固定有条形气囊,所述条形气囊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内侧;所述条形气囊充气膨胀将石墨烯发热膜撑起,所述限位条限制石墨烯发热膜,在侧壁外部形成波浪形的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这样设计,使得石墨烯发热膜在侧壁上具有两种发热模式,在条形气囊未充气状态下,石墨烯发热膜为平面状态,满足基本的烘干要求,属于基本模式;在条形气囊充气状态下,与条形气囊配合的石墨烯发热膜位置凸起,而限位条相对凹陷,形成波浪形的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烘干效果,属于加强模式。

作为优选的,所述条形气囊中部设置有气囊固定杆,所述气囊固定杆两端与气囊容纳槽固定,所述限位条包括内部固定杆和转动连接在内部固定杆外部的聚四氟乙烯外套管。这样的设计利于条形气囊的固定;限位条的设计利于聚四氟乙烯外套管与石墨烯发热膜配合转动,降低摩擦,利于对石墨烯发热膜保护。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这样的设计,衣物在相对封闭的箱体内进行烘干和负氧离子除菌作业,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提高了衣物的护理质量和效率;为了进一步的增强烘干的效率,通过气囊带动挂衣杆上的衣服抖动,这样衣物可以更好的与箱体内的空气接触,特别是衣服折叠接触的位置可以通过抖动而使得空气进入,加快烘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箱体结构示意图(主视视角,省略箱体门);

图2为挂衣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石墨烯发热膜发热基本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石墨烯发热膜发热加强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5为限位条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进气孔;3、出气孔;4、负氧离子发生器;5、隔滤网;6、左套杆;7、右套杆;8、左弹簧;9、右弹簧;10、内杆体;12、环形气囊;13、充气口;14、排气口;15、排气管;16、挂衣钩;17、侧壁;18、底面;19、转向条;20、膜槽;21、收纳导向辊;22、收纳卷轴;23、上电极;24、限位条;25、气囊容纳槽;26、条形气囊;27、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28、气囊固定杆;29、内部固定杆;30、聚四氟乙烯外套管;31、石墨烯发热膜;32、电磁阀;33、配合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衣物护理机,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发热部件和负氧离子发生器4;所述箱体1上还开设有进气孔2和出气孔3;所述箱体1上部还设置有挂衣杆,所述挂衣杆包括内杆体10和滑动连接在内杆体10上的外套杆,所述内杆体10两端与箱体1的左右两侧的内壁固定,所述外套杆包括分离设置的左套杆6和右套杆7,所述左套杆6与箱体1的左侧内壁之间通过左弹簧8弹性连接,所述右套杆7与箱体1的右侧内壁之间通过右弹簧9弹性连接;

所述内杆体10中部套接有环形气囊12,所述环形气囊12被夹紧于左套杆6和右套杆7之间,所述环形气囊12上端设置有充气口13,所述空气口与充气泵连接;所述环形气囊12下端设置有排气口14,所述排气口14与排气管15连通,所述排气管15上设置有电磁阀32,所述排气管15排气方向向下。

所述挂衣杆底部设置有若干挂衣钩16。

左弹簧8和右弹簧9为套簧,套在内杆体10上;所述左套杆6和右套杆7两端均设置有配合法兰33。

所述进气孔2设置在箱体1的底端,所述出气孔3设置在箱体1的上端,所述进气孔2外部设置有隔滤网5。

所述箱体1呈长方体,所述箱体1前端设置有箱体1门,所述箱体1门为双开门户或者单开门。

所述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31;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通过线路与供电系统连接。

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31,所述石墨烯发热膜31设置在箱体1侧壁17和底面18上,所述侧壁17与底面18拐角处设置有转向条19,所述底面18上开设有膜槽20,所述膜槽20内设置有收纳导向辊21和收纳卷轴22;所述石墨烯发热膜31一端固定在侧壁17上并与上电极23电连接,所述石墨烯发热膜31另一端沿侧壁17向下并在转向条19转折后经过收纳导向辊21导向后收纳于收纳卷轴22,所述收纳导向辊21上设置有下电极,所述下电极与石墨烯发热膜31电接触。这样的设计可以将石墨烯发热膜31设置在侧壁17上,并根据需要确定石墨烯发热膜31上边缘的高度,也就是发热面积。

所述侧壁17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条限位条24,所述限位条24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31外侧,所述侧壁17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条气囊容纳槽25,所述气囊容纳槽25与限位条24间隔设置,所述气囊容纳槽25内固定有条形气囊26,所述条形气囊26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31内侧;所述条形气囊26充气膨胀将石墨烯发热膜31撑起,所述限位条24限制石墨烯发热膜31,在侧壁17外部形成波浪形的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27。这样设计,使得石墨烯发热膜31在侧壁17上具有两种发热模式,在条形气囊26未充气状态下,石墨烯发热膜31为平面状态,满足基本的烘干要求,属于基本模式;在条形气囊26充气状态下,与条形气囊26配合的石墨烯发热膜31位置凸起,而限位条24相对凹陷,形成波浪形的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27,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烘干效果,属于加强模式。

所述条形气囊26中部设置有气囊固定杆28,所述气囊固定杆28两端与气囊容纳槽25固定,所述限位条24包括内部固定杆29和转动连接在内部固定杆29外部的聚四氟乙烯外套管30。这样的设计利于条形气囊26的固定;限位条24的设计利于聚四氟乙烯外套管30与石墨烯发热膜31配合转动,降低摩擦,利于对石墨烯发热膜31保护。

实施例1

一种衣物护理机,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发热部件和负氧离子发生器4;所述箱体1上还开设有进气孔2和出气孔3;所述箱体1上部还设置有挂衣杆,所述挂衣杆包括内杆体10和滑动连接在内杆体10上的外套杆,所述内杆体10两端与箱体1的左右两侧的内壁固定,所述外套杆包括分离设置的左套杆6和右套杆7,所述左套杆6与箱体1的左侧内壁之间通过左弹簧8弹性连接,所述右套杆7与箱体1的右侧内壁之间通过右弹簧9弹性连接;

所述内杆体10中部套接有环形气囊12,所述环形气囊12被夹紧于左套杆6和右套杆7之间,所述环形气囊12上端设置有充气口13,所述空气口与充气泵连接;所述环形气囊12下端设置有排气口14,所述排气口14与排气管15连通,所述排气管15上设置有电磁阀32,所述排气管15排气方向向下。

所述挂衣杆底部设置有若干挂衣钩16。

左弹簧8和右弹簧9为套簧,套在内杆体10上;所述左套杆6和右套杆7两端均设置有配合法兰33。

所述进气孔2设置在箱体1的底端,所述出气孔3设置在箱体1的上端,所述进气孔2外部设置有隔滤网5。

所述箱体1呈长方体,所述箱体1前端设置有箱体1门,所述箱体1门为双开门户或者单开门。

在使用时,发热部件(石墨烯加热组件或者电加热板)产生热量,将空气加热,加热空气对悬挂在箱体1内的衣物进行烘干,去除衣物内的湿气;负氧离子发生器4释放的负氧离子,能与细菌、灰尘、烟雾等带正电的微粒相结合,并聚成球掉落,从而起到杀菌和消除异味(香烟烟雾、装修材料中释放的有害气体所产生的异味等)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的增强烘干的效率,通过环形气囊12带动挂衣杆上的衣服抖动,这样衣物可以更好的与箱体1内的空气接触,特别是衣服折叠接触的位置可以通过抖动而使得空气进入,加快烘干效果。环形气囊12与充气泵连接,充气泵将环形气囊12充气膨胀后,驱动左套杆6和右套杆7沿着内杆体10分别向左和向后滑动,将左弹簧8和右弹簧9压缩产生反弹力,此时,保持充气速度不变,开始间歇性的对环形气囊12进行放气,由于环形气囊12在放气时会收缩,左套杆6和右套杆7在弹簧的反弹力作用下向内杆体10中部滑动,当环形气囊12不放气(充气时)左套杆6和右套杆7在环形气囊12的膨胀力驱动下向两侧滑动,如此循环往复,左套杆6和右套杆7往复滑动,带动挂衣钩16抖动进而带动衣物抖动。

间歇性的对环形气囊12进行放气通过电磁阀32控制实现,对电磁阀32反复开启关闭,实现间歇性的放气。

于此同时,排气管15排气方向向下,排气管15位于箱体1上端中部,优选进气孔2设置在箱体1底面18中部的两侧,进气孔2内设置吸气扇,这样形成从箱体1中部向下,从箱体1底部两侧返回再从箱体1上端向下的空气循环,加强了空气对衣物的干燥作用。这样的设计也有利于箱体1内潮湿空气从出气孔3排出,新鲜空气从进气孔2补给。

实施例2

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31;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通过线路与供电系统连接。

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31,所述石墨烯发热膜31设置在箱体1侧壁17和底面18上,所述侧壁17与底面18拐角处设置有转向条19,所述底面18上开设有膜槽20,所述膜槽20内设置有收纳导向辊21和收纳卷轴22;所述石墨烯发热膜31一端固定在侧壁17上并与上电极23电连接,所述石墨烯发热膜31另一端沿侧壁17向下并在转向条19转折后经过收纳导向辊21导向后收纳于收纳卷轴22,所述收纳导向辊21上设置有下电极,所述下电极与石墨烯发热膜31电接触。这样的设计可以将石墨烯发热膜31设置在侧壁17上,并根据需要确定石墨烯发热膜31上边缘的高度,也就是发热面积。

所述侧壁17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条限位条24,所述限位条24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31外侧,所述侧壁17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条气囊容纳槽25,所述气囊容纳槽25与限位条24间隔设置,所述气囊容纳槽25内固定有条形气囊26,所述条形气囊26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31内侧;所述条形气囊26充气膨胀将石墨烯发热膜31撑起,所述限位条24限制石墨烯发热膜31,在侧壁17外部形成波浪形的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27。这样设计,使得石墨烯发热膜31在侧壁17上具有两种发热模式,在条形气囊26未充气状态下,石墨烯发热膜31为平面状态,满足基本的烘干要求,属于基本模式;在条形气囊26充气状态下,与条形气囊26配合的石墨烯发热膜31位置凸起,而限位条24相对凹陷,形成波浪形的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27,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烘干效果,属于加强模式。

所述条形气囊26中部设置有气囊固定杆28,所述气囊固定杆28两端与气囊容纳槽25固定,所述限位条24包括内部固定杆29和转动连接在内部固定杆29外部的聚四氟乙烯外套管30。这样的设计利于条形气囊26的固定;限位条24的设计利于聚四氟乙烯外套管30与石墨烯发热膜31配合转动,降低摩擦,利于对石墨烯发热膜31保护。

本专利所述的石墨烯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31,石墨烯电热膜是纯碳原子的柔性膜,它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生长出来的单层碳原子,其特征是透明、安全,电-热转换效率是所有电加热元件中最高或并列最高的,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能量损失,如机械能、光能、化学能等,电-热转换效率接近100%。其中,电-热辐射转换效率比例也是相同单位面积功率的电加热元器件中较大的。

石墨烯发热膜31为面状发热材料,与被加热体形成最大限度的导热面,传热热阻小。通电加热时热量可以很快传给被加热体,并且由于这种加热方式热传导性好,所以电热膜本身温度并不太高,没有发红、炽热现象产生,辐射热损失很小,因此用电热膜制成的电热器具,热效率相当高,一般都在90%左右。而传统的点热源(加热管、加热棒,加热带)由于散热面积小,与被加热体要靠其他物体间接传导,在电热转换过程中,电能所产生的热能不能很快传给被加热体,造成电热元件上热量过于集中,元件本身很快变得炽热,电能的很大一部分变成光能而散失,造成电热转换效率较低。

为了丰富箱体1内石墨烯发热膜31发热的模式,本申请的石墨烯发热膜31可以呈现平整的基本模式和弯折波浪形的加强模式;

图3所示,在基本模式下,条形气囊26处于放气状态,收纳卷轴22(通过伺服电机控制或者为扭簧的自回卷机构驱动)将石墨烯发热膜31收紧,石墨烯发热膜31通过转向条19、限位条24平整的设置在箱体1的侧壁17和底面18上;

图4所示,在加强模式下,条形气囊26充气,与条形气囊26配合的石墨烯发热膜31位置凸起,而限位条24相对凹陷,形成波浪形的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27,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烘干效果;

多个条形气囊26与充气泵连接。

所述收纳导向辊21为金属辊,收纳导向辊21直接与供电电路连通或者收纳导向辊21上设置金属电极,金属电极与石墨烯发热膜31配合电连接。这样的电连接方式可以使得收纳导向辊21与上电极23之间的石墨烯发热膜31供电发热,而收纳在收纳卷轴22上的石墨烯发热膜31非通电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