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纯棉色织面料穿着凉爽感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154701发布日期:2018-08-10 21:48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改善纯棉色织面料穿着凉爽感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夏季天气炎热,穿着透气凉爽的高档正装衬衫受到商务人士的青睐。色织布多以纯棉为主,具有组织清晰、色彩丰富、穿着舒适等特点,一直是高端衬衫的主要面料。原纱线增加捻度,在纺纱时,细纱机上直接加捻,染色时降强多,织造断头多,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纯棉色织面料穿着凉爽感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不添加任何凉感整理剂,不改变面料组织、密度、花色,产品面料透气性提高,凉爽感持久,降低体表穿着温度,生态环保。

本发明所述的改善纯棉色织面料穿着凉爽感的生产方法,纯棉色织面料组织为常规平纹或斜纹组织,纱支为32~70英支单纱,纬纱加工工序依次为:染色→倍捻机加捻→蒸纱→织布→整理。

其中:

经纱采用常规工艺:原纱整经→经轴染色→浆纱→织布。

纬纱染色工序中前处理阶段助剂组成及用量为精炼剂sae2.5~3g/l,48波美度的烧碱2~2.5g/l,30%的双氧水6g/l,螯合剂sq-b0.4g/l,酵素0.07g/l和中和酸ph-n0.6~0.65g/l。

纬纱染色工序中前处理助剂用量比样布降低,其中精炼剂sae由样布的3~3.5g/l降至2.5~3g/l,48波美度的烧碱由3~3.5g/l降至2~2.5g/l,30%的双氧水由7~8g/l降至6g/l,螯合剂sq-b由0.5g/l降至0.4g/l,酵素由0.1g/l降至0.07g/l,中和酸ph-n0.7g/l降至0.6~0.65g/l;其它染色工艺同样布相同。

倍捻机加捻所用倍捻机采用日本村田no.363-ⅱ型倍捻机,锭速5200~6800r/min,张力器刻度1~3,导丝罗拉刻度1~2,气圈高度6~7。

倍捻机加捻后单纱捻度是常规纱捻度的2~2.5倍。

蒸纱是采用香港立信的ht-r型蒸纱机,蒸纱温度90~95℃,蒸纱时间25~35min。

经过倍捻机加捻工序后,纯棉32英支单纱捻度达到46~48捻/英寸,纯棉35英支单纱捻度达到49~51捻/英寸,纯棉40英支单纱捻度达到52~54捻/英寸,纯棉50英支单纱捻度达到53~55捻/英寸,纯棉60英支单纱捻度达到57~59捻/英寸,纯棉70英支单纱捻度达到64~66捻/英寸。

本发明在染色后通过倍捻机加捻,染色降强低,纱线表面毛羽更少,织造效率高;本发明打破常规生产流程,对染色后的纱线进行倍捻机加捻,再进行蒸纱定型,避免纱线收缩卷曲严重,使纱线在超高捻度情况下顺利织造。倍捻机加捻使纱线直径变小,增加纱线圆整度,降低纤维表面毛羽,增加面料纱线间空隙,身体上的热量容易散发,在不添加任何凉感整理剂的作用下,达到健康舒适和穿着透气凉爽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不添加任何凉感整理剂,散湿散热表面积大,吸湿透气性提高两倍以上,成品面料凉爽感持久,生态环保。

(2)成品面料较样布纱线间孔隙增加很多,能降低体表穿着温度0.5~1℃。

(3)染色后加捻纱线强力高,定型效果好,织造时不易断头和打绞,比染色前加捻纱织造效率高8%以上,成品面料毛羽也比染色前加捻少,纹路清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白底紫条色织面料,样布为纯棉色织面料,面料组织为1/1平纹,经纬向纱支均为捻度31捻/英寸的70英支单纱,经密为170根/英寸,纬密为120根/英寸,纬纱加工工序依次为:染色→倍捻机加捻→蒸纱→织布→整理。

经纱采用常规工艺:原纱整经→经轴染色→浆纱→织布。

纬纱染色工序中前处理阶段助剂组成及用量为精炼剂sae2.5g/l,48波美度的烧碱2g/l,30%的双氧水6g/l,螯合剂sq-b0.4g/l,酵素0.07g/l和中和酸ph-n0.6g/l。

精炼剂sae、螯合剂sq-b和中和酸ph-n的生产厂家为鲁瑞精细化工。

纬纱采用日本村田no.363-ⅱ型倍捻机加捻,锭速5200转/分钟,张力器刻度1,导丝罗拉刻度1,气圈高度7。

纬纱在倍捻机加捻工序后,捻度达到66捻/英寸,是正常纱线捻度的2.1倍。

采用香港立信的ht-r型蒸纱机,蒸纱温度95℃,蒸纱时间35min。

纬纱其它工序及经纱均同样布工艺相同。

织布采用剑杆织机织,织布时纬纱强力190.2cn,比染色前加捻纱织布时强力高25.7cn,强力不匀cv值降低1.84%;织造效率由染色前加捻的71%提高至80%。

整理工艺同样布相同,均为烧毛→退浆→丝光→液氨→拉幅柔软→预缩,并且同时加工。

成品面料的测试数据为:在35℃烘箱模拟体表温度环境下,在面料上滴上水,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测试滴水处滴水后10min时由样布的25.2℃降至23.9℃,30min时由样布的30.2℃降至29.4℃;瞬间接触凉感由样布的0.258w/cm2改善至0.270w/cm2;整体面料花色、风格、手感同原布样差别不大。

实施例2

白底小蓝格面料,样布为纯棉色织面料,面料组织为2/2斜纹,经纬向纱支均为捻度20捻/英寸的32英支单纱,经密为120根/英寸,纬密为80根/英寸,纬纱加工工序依次为:染色→倍捻机加捻→蒸纱→织布→整理。

经纱采用常规工艺:原纱整经→经轴染色→浆纱→织布。

纬纱染色工序中前处理阶段助剂组成及用量为精炼剂sae3g/l,48波美度的烧碱2.5g/l,30%的双氧水6g/l,螯合剂sq-b0.4g/l,酵素0.07g/l和中和酸ph-n0.65g/l;其它染色工艺同样布相同。

精炼剂sae、螯合剂sq-b和中和酸ph-n的生产厂家为鲁瑞精细化工。

纬纱采用日本村田no.363-ⅱ型倍捻机加捻,锭速6800转/分钟,张力器刻度3,导丝罗拉刻度2,气圈高度6。

纬纱在倍捻机加捻工序后,捻度达到48捻/英寸,是正常纱线捻度的2.4倍。

采用香港立信的ht-r型蒸纱机,蒸纱温度90℃,蒸纱时间25min。

纬纱其它工序及经纱均同样布工艺相同。

织布采用剑杆织机织,织布时纬纱强力304.2cn,比染色前加捻纱织布时强力高33.7cn,强力不匀cv值降低1.09%;织布采用剑杆织机织,织造效率由染色前加捻的78%提高至88%。

整理工艺同样布相同,烧毛→退浆→丝光→拉幅柔软→预缩,并且同时加工。

成品面料的测试数据为:在35℃烘箱模拟体表温度下,在面料上滴上水,测试滴水后10min时由样布的26.4℃降至25.0℃,30min时由样布的30.5℃降至29.6℃;瞬间接触凉感由样布的0.216w/cm2改善至0.239w/cm2;整体面料花色、风格、手感同原布样差别不大。

实施例3

黑色面料,样布为纯棉色织面料,面料组织为平纹,经纬向纱支均为捻度25捻/英寸的50英支单纱,经密为130根/英寸,纬密为85根/英寸,纬纱加工工序依次为:染色→倍捻机加捻→蒸纱→织布→整理。

经纱采用常规工艺:原纱整经→经轴染色→浆纱→织布。

纬纱染色工序中前处理阶段助剂组成及用量为精炼剂sae2.5g/l,48波美度的烧碱2g/l,30%的双氧水6g/l,螯合剂sq-b0.4g/l,酵素0.07g/l和中和酸ph-n0.65g/l。

精炼剂sae、螯合剂sq-b和中和酸ph-n的生产厂家为鲁瑞精细化工。

纬纱采用日本村田no.363-ⅱ型倍捻机加捻,锭速6000转/分钟,张力器刻度2,导丝罗拉刻度2,气圈高度6.5。

纬纱在倍捻机加捻工序后,捻度达到53捻/英寸,是正常纱线捻度的2.1倍。

织布采用剑杆织机织,织布时纬纱强力274.2cn,比染色前加捻纱织布时强力高31.1cn,强力不匀cv值降低1.30%;织造效率由染色前加捻的76%提高至87%。

采用香港立信的ht-r型蒸纱机,蒸纱温度95℃,蒸纱时间30min。

纬纱其它工序及经纱均同样布工艺相同。

整理工艺同样布相同,烧毛→退浆→丝光→拉幅柔软→预缩,并且同时加工。

成品面料的测试数据为:在35℃烘箱模拟体表温度下,在面料上滴上水,测试滴水后10min时由样布的26.7℃降至25.2℃,30min时由样布的30.8℃降至29.8℃;瞬间接触凉感由样布的0.271w/cm2改善至0.296w/cm2;整体面料花色、风格、手感同原布样差别不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