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01923发布日期:2018-10-02 20:2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抗菌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软等几个方面的特点,现代制作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所穿著的服装,多选用优质的混纺面料。而纯棉、纯毛、纯丝、纯麻等天然面料因为有着易皱、易变形等天然面料的缺点,已经沦为一般布料,较少作为高档服装用料。混纺面料有着天然面料吸汗透气、柔软舒服的特点,又吸收了化纤面料结实耐穿、垂悬挺括、光泽好颜色鲜亮等优点,每年有大量的高档优质混纺面料被开发出来,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面料的各种功能需要越来越高,传统面料缺乏抗菌、抗静电等功能,通常以穿着舒适以及外观美观为主,特别是在特种场合,需要服装提供抗抗菌功能,因此寻求一种具有抗菌且穿着舒适的面料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面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抗菌面料,包括基布,所述基布表面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上表面设置有棉织物层,所述棉织物层上表面设置有保护层。

该基布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20~30%芳纶纤维、40~50%涤纶纤维、20~30%粘胶纤维、5-10%导电纤维,通常采用如下配比:20%芳纶纤维、45%涤纶纤维、25%粘胶纤维、10%导电纤维。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抗菌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布织造:

经向纱线:用有捻并线机将两根芳纶纤维、导电纤维配比在40s∕1-60s/1之间的单纱并合,倍捻机加捻1200-1400t/m,s捻,锭速8000-9000r/min;

纬向纱线:用有捻并线机将两根涤纶纤维、粘胶纤维在30s∕1-50s/1之间的单纱并合,倍捻机加捻1400-1500t/m,z捻,锭速7000-8000r/min;

采用剑杆织机或喷气织机织造,2色或4色自动选纬,开口时间315°角;

坯布规格:幅宽165cm,上机纬密350根/10cm;

s2基布表面处理:

配置抗菌处理液:采用如下质量百分比原料,40~50%脱乙酰甲壳素、30~40%香芹酚、20~30%海藻酸钠、0.1~1%纳米银;

将全部脱乙酰甲壳素粉末溶于醋酸溶液中,ph为5~6.5,在室温下搅拌5~7h,成脱乙酰甲壳素溶液;

将全部香芹酚粉末溶于乙醇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5~7h,成香芹酚溶液;

将全部海藻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在室温下搅拌5~7h,成添加液;

将脱乙酰甲壳素溶液以及香芹酚溶液混合,搅拌10min,搅拌速度为900r/min,然后加入氯化钠,在35℃下搅拌10min,形成共混液,然后加入甘油,共混液与甘油的体积比例为1:0.2,在室温下搅拌15min,然后加入添加液以及全部纳米银,在室温下搅拌15min,然后按5℃/min的速度升温至75℃,在75℃温度下搅拌5min,形成抗菌胶液;

将基布浸入抗菌胶液中,采用一浸一轧(带液率80~90%)进行表面浸染,在85℃下烘干,烘干时间为5min。

s3棉织物层表面处理:

前处理:将体积比为1:1~1.5的乙醇以及氨水混合,在20℃下搅拌30min,形成乙醇、氨水混合液,然后加入与乙醇、氨水混合液体积比为1:20的正硅酸四乙酯,搅拌60min并静置30min,形成前处理液,将棉织物层浸入前处理中,采用一浸一轧(带液率70~80%)进行表面浸染,在80℃下烘干,烘干时间为3min,完成前处理;

后处理:将含量比为1:1:1的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乙醇中,在搅拌的同时加入醋酸以及去离子水,在25℃下搅拌35min,形成后处理液,然后将经过前处理的棉织物浸入后处理液中静置90min,在常温下风干之后置入烘箱内,在120℃下烘干30min,完成后处理。

该基布与棉织物层之间胶合成型,胶粘剂采用通用的布料粘合剂。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抗菌面料,具备基布层以及棉织物层,基布层具有耐磨、抗菌、防静电等特点,棉织物层具有手感舒适且保暖的特点,且棉织物层经过表面处理在表面增加了具有防水、防风功能的保护层,进一步配合基布的抗菌性,避免细菌进入。

(2)本发明提供的抗菌面料,基布包括芳纶纤维、涤纶纤维、粘胶纤维以及导电纤维,集合了涤纶纤维坚牢耐用且抗皱免烫、粘胶纤维手感柔软透气且抗静电、芳纶纤维吸湿性好且抗冲击、以及导电纤维抗静电的特点,利用导电纤维利用导电纤维在织物中均匀分布,整体降低织物体积比电阻,减少电荷积聚,消除静电,导电纤维一般是指在温度20℃65%rh条件下,电阻率小于108q·cm的纤维,在静电场的作用下,空气被织物中的导电纤维作用产生电离并形成正负离子,其中一种离子与织物所带静电荷相反,从而相互中和;另外一种与环境或大地中的静电荷中和,以此来消除静电,得到具有上述优点且超出上述优点的基布,既穿着舒适且抗静电。

(3)本发明提供的抗菌面料,对基布进行了抗菌处理,得到了具有良好抗菌性能的基布,且采用的处理工艺环保绿色无污染,属于环境友好型产品。

(4)本发明提供的抗菌面料,在基布层外还增加了经过表面处理的棉织物层,经过处理后的棉织物层表面防水防风,进一步防止细菌通过风或者雨水等侵入人体,配合抗菌基布,整体到达突出的抗菌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相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抗菌面料,包括基布,所述基布表面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上表面设置有棉织物层,所述棉织物层上表面设置有保护层,基布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20%芳纶纤维、45%涤纶纤维、25%粘胶纤维、10%导电纤维。

该抗菌面料包括以下制备工艺:

首先是基布织造,先制造经纱以及纬纱,其中经向纱线用有捻并线机将两根芳纶纤维、导电纤维配比在60s/1的单纱并合,倍捻机加捻1400t/m,s捻,锭速9000r/min;纬向纱线用有捻并线机将两根涤纶纤维、粘胶纤维在50s/1的单纱并合,倍捻机加捻1500t/m,z捻,锭速8000r/min,然后采用剑杆织机或喷气织机进行织造,2色或4色自动选纬,开口时间315°角;坯布规格:幅宽165cm,上机纬密350根/10cm。

然后是基布表面抗菌处理:

第一步为配置抗菌处理液:采用如下质量百分比原料,40%脱乙酰甲壳素、30%香芹酚、30%海藻酸钠、1%纳米银;先将全部脱乙酰甲壳素粉末溶于醋酸溶液中,ph为6,在室温下搅拌5h,成脱乙酰甲壳素溶液;然后将全部香芹酚粉末溶于乙醇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5h,成香芹酚溶液;将全部海藻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在室温下搅拌6h,成添加液;然后将脱乙酰甲壳素溶液以及香芹酚溶液混合,搅拌10min,搅拌速度为900r/min,然后加入氯化钠,在35℃下搅拌10min,形成共混液,然后加入甘油,共混液与甘油的体积比例为1:0.2,在室温下搅拌15min,然后加入添加液以及全部纳米银,在室温下搅拌15min,然后按5℃/min的速度升温至75℃,在75℃温度下搅拌5min,形成抗菌胶液;

第二布为抗菌处理:将基布浸入抗菌胶液中,采用一浸一轧(带液率80~90%)进行表面浸染,在85℃下烘干,烘干时间为5min,即得到具有抗菌功能的基布。

接着是棉织物层表面处理:包括前处理以及后处理,前处理为将体积比为1:1.5的乙醇以及氨水混合,在20℃下搅拌30min,形成乙醇、氨水混合液,然后加入与乙醇、氨水混合液体积比为1:20的正硅酸四乙酯,搅拌60min并静置30min,形成前处理液,将棉织物层浸入前处理中,采用一浸一轧(带液率70~80%)进行表面浸染,在80℃下烘干,烘干时间为3min,完成前处理;后处理为将含量比为1:1:1的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乙醇中,在搅拌的同时加入醋酸以及去离子水,在25℃下搅拌35min,形成后处理液,然后将经过前处理的棉织物浸入后处理液中静置90min,在常温下风干之后置入烘箱内,在120℃下烘干30min,完成后处理,即得到具有防水防风功能的棉织物层。

最后是面料的粘合,采用普通织物粘合剂将基布层与棉织物层进行粘合即完成该面料的生产制备。

实施例2

一种抗菌面料,包括基布,所述基布表面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上表面设置有棉织物层,所述棉织物层上表面设置有保护层,基布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20%芳纶纤维、45%涤纶纤维、25%粘胶纤维、10%导电纤维。

该抗菌面料包括以下制备工艺:

首先是基布织造,先制造经纱以及纬纱,其中经向纱线用有捻并线机将两根芳纶纤维、导电纤维配比在60s/1的单纱并合,倍捻机加捻1200t/m,s捻,锭速9000r/min;纬向纱线用有捻并线机将两根涤纶纤维、粘胶纤维在40s/1的单纱并合,倍捻机加捻1400t/m,z捻,锭速8000r/min,然后采用剑杆织机或喷气织机进行织造,2色或4色自动选纬,开口时间315°角;坯布规格:幅宽165cm,上机纬密350根/10cm。

然后是基布表面抗菌处理:

第一步为配置抗菌处理液:采用如下质量百分比原料,45%脱乙酰甲壳素、35%香芹酚、20%海藻酸钠、1%纳米银;先将全部脱乙酰甲壳素粉末溶于醋酸溶液中,ph为5.5,在室温下搅拌5h,成脱乙酰甲壳素溶液;然后将全部香芹酚粉末溶于乙醇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5h,成香芹酚溶液;将全部海藻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在室温下搅拌6h,成添加液;然后将脱乙酰甲壳素溶液以及香芹酚溶液混合,搅拌10min,搅拌速度为900r/min,然后加入氯化钠,在35℃下搅拌10min,形成共混液,然后加入甘油,共混液与甘油的体积比例为1:0.2,在室温下搅拌15min,然后加入添加液以及全部纳米银,在室温下搅拌15min,然后按5℃/min的速度升温至75℃,在75℃温度下搅拌5min,形成抗菌胶液;

第二布为抗菌处理:将基布浸入抗菌胶液中,采用一浸一轧(带液率80~90%)进行表面浸染,在85℃下烘干,烘干时间为5min,即得到具有抗菌功能的基布。

接着是棉织物层表面处理:包括前处理以及后处理,前处理为将体积比为1:1.5的乙醇以及氨水混合,在20℃下搅拌30min,形成乙醇、氨水混合液,然后加入与乙醇、氨水混合液体积比为1:20的正硅酸四乙酯,搅拌60min并静置30min,形成前处理液,将棉织物层浸入前处理中,采用一浸一轧(带液率70~80%)进行表面浸染,在80℃下烘干,烘干时间为3min,完成前处理;后处理为将含量比为1:1:1的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乙醇中,在搅拌的同时加入醋酸以及去离子水,在25℃下搅拌35min,形成后处理液,然后将经过前处理的棉织物浸入后处理液中静置90min,在常温下风干之后置入烘箱内,在120℃下烘干30min,完成后处理,即得到具有防水防风功能的棉织物层。

最后面料的粘合如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抗菌面料,包括基布,所述基布表面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上表面设置有棉织物层,所述棉织物层上表面设置有保护层,基布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20%芳纶纤维、45%涤纶纤维、25%粘胶纤维、10%导电纤维。

该抗菌面料包括以下制备工艺:

首先是基布织造,先制造经纱以及纬纱,其中经向纱线用有捻并线机将两根芳纶纤维、导电纤维配比在60s/1的单纱并合,倍捻机加捻1400t/m,s捻,锭速9000r/min;纬向纱线用有捻并线机将两根涤纶纤维、粘胶纤维在50s/1的单纱并合,倍捻机加捻1500t/m,z捻,锭速8000r/min,然后采用剑杆织机或喷气织机进行织造,2色或4色自动选纬,开口时间315°角;坯布规格:幅宽165cm,上机纬密350根/10cm。

然后是基布表面抗菌处理:

第一步为配置抗菌处理液:采用如下质量百分比原料,50%脱乙酰甲壳素、30%香芹酚、20%海藻酸钠、1%纳米银;先将全部脱乙酰甲壳素粉末溶于醋酸溶液中,ph为6,在室温下搅拌5h,成脱乙酰甲壳素溶液;然后将全部香芹酚粉末溶于乙醇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5h,成香芹酚溶液;将全部海藻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在室温下搅拌6h,成添加液;然后将脱乙酰甲壳素溶液以及香芹酚溶液混合,搅拌10min,搅拌速度为900r/min,然后加入氯化钠,在35℃下搅拌10min,形成共混液,然后加入甘油,共混液与甘油的体积比例为1:0.2,在室温下搅拌15min,然后加入添加液以及全部纳米银,在室温下搅拌15min,然后按5℃/min的速度升温至75℃,在75℃温度下搅拌5min,形成抗菌胶液;

第二布为抗菌处理:将基布浸入抗菌胶液中,采用一浸一轧(带液率80~90%)进行表面浸染,在85℃下烘干,烘干时间为5min,即得到具有抗菌功能的基布。

接着是棉织物层表面处理:包括前处理以及后处理,前处理为将体积比为1:1.5的乙醇以及氨水混合,在20℃下搅拌30min,形成乙醇、氨水混合液,然后加入与乙醇、氨水混合液体积比为1:20的正硅酸四乙酯,搅拌60min并静置30min,形成前处理液,将棉织物层浸入前处理中,采用一浸一轧(带液率70~80%)进行表面浸染,在80℃下烘干,烘干时间为3min,完成前处理;后处理为将含量比为1:1:1的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乙醇中,在搅拌的同时加入醋酸以及去离子水,在25℃下搅拌35min,形成后处理液,然后将经过前处理的棉织物浸入后处理液中静置90min,在常温下风干之后置入烘箱内,在120℃下烘干30min,完成后处理,即得到具有防水防风功能的棉织物层。

最后面料的粘合如实施例1。

实施例4

一种抗菌面料,包括基布,所述基布表面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上表面设置有棉织物层,所述棉织物层上表面设置有保护层,基布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25%芳纶纤维、40%涤纶纤维、30%粘胶纤维、5%导电纤维。

该抗菌面料包括以下制备工艺:

首先是基布织造,先制造经纱以及纬纱,其中经向纱线用有捻并线机将两根芳纶纤维、导电纤维配比在60s/1的单纱并合,倍捻机加捻1400t/m,s捻,锭速9000r/min;纬向纱线用有捻并线机将两根涤纶纤维、粘胶纤维在50s/1的单纱并合,倍捻机加捻1500t/m,z捻,锭速8000r/min,然后采用剑杆织机或喷气织机进行织造,2色或4色自动选纬,开口时间315°角;坯布规格:幅宽165cm,上机纬密350根/10cm。

然后是基布表面抗菌处理:

第一步为配置抗菌处理液:采用如下质量百分比原料,50%脱乙酰甲壳素、30%香芹酚、20%海藻酸钠、1%纳米银;先将全部脱乙酰甲壳素粉末溶于醋酸溶液中,ph为6,在室温下搅拌5h,成脱乙酰甲壳素溶液;然后将全部香芹酚粉末溶于乙醇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5h,成香芹酚溶液;将全部海藻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在室温下搅拌6h,成添加液;然后将脱乙酰甲壳素溶液以及香芹酚溶液混合,搅拌10min,搅拌速度为900r/min,然后加入氯化钠,在35℃下搅拌10min,形成共混液,然后加入甘油,共混液与甘油的体积比例为1:0.2,在室温下搅拌15min,然后加入添加液以及全部纳米银,在室温下搅拌15min,然后按5℃/min的速度升温至75℃,在75℃温度下搅拌5min,形成抗菌胶液;

第二布为抗菌处理:将基布浸入抗菌胶液中,采用一浸一轧(带液率80~90%)进行表面浸染,在85℃下烘干,烘干时间为5min,即得到具有抗菌功能的基布。

接着是棉织物层表面处理:包括前处理以及后处理,前处理为将体积比为1:1.5的乙醇以及氨水混合,在20℃下搅拌30min,形成乙醇、氨水混合液,然后加入与乙醇、氨水混合液体积比为1:20的正硅酸四乙酯,搅拌60min并静置30min,形成前处理液,将棉织物层浸入前处理中,采用一浸一轧(带液率70~80%)进行表面浸染,在80℃下烘干,烘干时间为3min,完成前处理;后处理为将含量比为1:1:1的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乙醇中,在搅拌的同时加入醋酸以及去离子水,在25℃下搅拌35min,形成后处理液,然后将经过前处理的棉织物浸入后处理液中静置90min,在常温下风干之后置入烘箱内,在120℃下烘干30min,完成后处理,即得到具有防水防风功能的棉织物层。

最后面料的粘合如实施例1。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发明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