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毛染色前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3208发布日期:2018-11-02 22:23阅读:12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羊毛丝光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羊毛染色前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动物的毛发都有外表层,通常称为鳞片层,鳞片层具有物理和化学惰性,鳞片层会影响染料对纤维的渗透,从而给毛纺染色带来了一系列的阻碍:首先,羊毛纤维表面的鳞片紧密排列,影响染料的渗透;羊毛还具有缩绒性,即一般会因定向摩擦而缩绒,缩绒是毛纺学里的重要性质,粗纺面料就靠缩绒,定向摩擦变得紧密交互在一起;鳞片层类似于一层树脂,还会阻碍蒸发过程中的稀释均匀性,进而影响染料的均匀上色。目前的对策就是剥掉鳞片,通过氧化法,或蛋白酶法。

现有技术中的氧化法包括氯化法和氧化法,氯化法会增加羊毛纤维中游离状态的氯,上述氯离子易与羊毛纤维表面的酪氨酸残基反应,从而使羊毛发生黄变,而且大量的含氯废水排出会增加环保压力。氧化法如cn106811979a所述的,包括预处理、双氧水漂白处理、蛋白酶丝光处理、水洗、烘干,上述的蛋白酶多采用中纺蛋白酶。上述步骤复杂,双氧水在处理过程中不稳定,反应程度控制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羊毛染色前处理工艺,通过采用过氧乙酸作为氧化剂,处理后的羊毛纤维表面的氨基含量增加,可提高染色深度和上染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羊毛染色前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洗预处理、过氧乙酸处理、水洗、烘干步骤,

其中,水洗预处理的水洗工作液为渗透剂溶液,过氧乙酸处理中过氧乙酸工作液为弱酸性溶液,其组成包含过氧乙酸、硫酸钠和水;

过氧乙酸处理处理过程为:将水洗预处理后的羊毛置于过氧乙酸工作液中,升温至65~80℃,保温反应30~60min,冷却至室温,搅拌的同时向反应体系中滴加过氧化物酶,升温至40~45℃反应10min。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过氧乙酸工作液的ph值为5.2~6。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过氧乙酸处理处理过程采用微波加热。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过氧乙酸工作液中过氧乙酸的浓度为4~8g/l;过氧乙酸工作液中硫酸钠的浓度为86~120g/l。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过氧化物酶的添加量与过氧乙酸工作液中过氧乙酸的重量之比为(0.7~1.1):1。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渗透剂溶液为2~5g/l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溶液,水洗预处理时间为7~15min,水洗预处理温度为50~60℃。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过氧乙酸工作液中还含有烷基甲基咪唑醋酸盐离子液体或者烷基甲基咪唑氯盐离子液体,过氧乙酸工作液中离子液体的含量为2.5~5g/l。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羊毛纤维经过本发明过氧乙酸丝光处理,部分鳞片被除去,但整体鳞片结构仍然较为完整;

丝光处理后羊毛的基本成分没有改变,经丝光处理以后-nh2含量增加,使得染座增加,可提高染色深度;

过氧乙酸生成过氧化氢存在反应平衡,过氧乙酸缓慢释放,反应程度易于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实施例1羊毛染色前处理工艺包括水洗预处理、过氧乙酸处理、水洗、烘干步骤,

其中,水洗预处理的水洗工作液为渗透剂溶液,过氧乙酸处理中过氧乙酸工作液为弱酸性溶液,其组成包含过氧乙酸、硫酸钠和水;

过氧乙酸处理处理过程为:将水洗预处理后的羊毛置于过氧乙酸工作液中,升温至65℃,保温反应60min,冷却至室温,搅拌的同时向反应体系中滴加过氧化物酶,升温至40℃反应10min。

过氧乙酸工作液的ph值为6。

过氧乙酸处理处理过程采用水浴加热。

过氧乙酸工作液中过氧乙酸的浓度为4g/l;过氧乙酸工作液中硫酸钠的浓度为120g/l。

过氧化物酶的添加量与过氧乙酸工作液中过氧乙酸的重量之比为0.7:1。

渗透剂溶液为5g/l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溶液,水洗预处理时间为7min,水洗预处理温度为60℃。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过氧乙酸处理处理过程首先升温至80℃,保温反应30min,冷却至室温,搅拌的同时向反应体系中滴加过氧化物酶,升温至45℃反应10min。

过氧乙酸工作液的ph值为5.2。

过氧乙酸处理处理过程采用微波加热。

过氧乙酸工作液中过氧乙酸的浓度为8g/l;过氧乙酸工作液中硫酸钠的浓度为86g/l。

过氧化物酶的添加量与过氧乙酸工作液中过氧乙酸的重量之比为1.1:1。

渗透剂溶液为2g/l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溶液,水洗预处理时间为15min,水洗预处理温度为50℃。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过氧乙酸处理处理过程首先升温至70℃,保温反应45min,冷却至室温,搅拌的同时向反应体系中滴加过氧化物酶,升温至42℃反应10min。

过氧乙酸工作液的ph值为56。

过氧乙酸处理处理过程采用微波加热。

过氧乙酸工作液中过氧乙酸的浓度为6g/l;过氧乙酸工作液中硫酸钠的浓度为100g/l。

过氧化物酶的添加量与过氧乙酸工作液中过氧乙酸的重量之比为0.9:1。

渗透剂溶液为3.5g/l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溶液,水洗预处理时间为11min,水洗预处理温度为55℃。

实施例4-5

基于实施例3,实施例4-5过氧乙酸工作液中还含有烷基甲基咪唑醋酸盐离子液体或者烷基甲基咪唑氯盐离子液体,过氧乙酸工作液中离子液体的含量分别为2.5g/l、5g/l。

对比例

按照cn106811979a所述的丝光方法对羊毛进行处理。

对比例和实施例的面料黄变比较,经实施例1-5处理后的面料黄变程度与对比例相当,实施例1-5反应过程稳定,经过电镜观察,实施例5羊毛表面的鳞片层剥离更彻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羊毛染色前处理工艺,包括水洗预处理、过氧乙酸处理、水洗、烘干步骤,其中,水洗预处理的水洗工作液为渗透剂溶液,过氧乙酸处理中过氧乙酸工作液为弱酸性溶液,其组成包含过氧乙酸、硫酸钠和水;过氧乙酸处理处理过程为:将水洗预处理后的羊毛置于过氧乙酸工作液中,升温至65~80℃,保温反应30~60min,冷却至室温,搅拌的同时向反应体系中滴加过氧化物酶,升温至40~45℃反应10min。羊毛纤维经过本发明过氧乙酸丝光处理,部分鳞片被除去,但整体鳞片结构仍然较为完整;丝光处理后羊毛的基本成分没有改变,经丝光处理以后‑NH2含量增加,使得染座增加,可提高染色深度。

技术研发人员:何良;陆静英;王蕾;徐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28
技术公布日:2018.11.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