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毛织物低温染色助剂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7381发布日期:2018-12-22 09:11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织印染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羊毛织物低温染色助剂及应用。

背景技术

羊毛纤维具有优良的性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羊毛纤维表面鳞片层的存在,传统羊毛织物染色是在长时间的高温沸染下完成的,造成羊毛纤维的损伤,物理性能发生变化,手感粗糙,弹性变差,鲜艳度降低,影响羊毛产品的质量,同时长时间沸染,能耗大,不利于环境保护,染色成本高。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早在50年代,国外就有人开始对羊毛低温染色进行探索。到目前为止,已提出的羊毛低温染色法有:溶剂助剂法、尿素法、甲酸法、低温染色助剂法、生物酶处理法等。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低温染色助剂法,但是很多羊毛低温染色方法由于工序复杂、设备投资成本高等问题,严重影响生产环境而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大量使用。

中国专利201310232949.x公开了一种采用离子液预处理的羊绒低温染色方法,虽然提高了染色后羊绒强力,降低染色对纤维造成的损伤,但是它存在浴比大,产生废水多,上色度低下等问题。中国专利201610332829.0公开了一种羊毛面料印染工艺,虽然降低了染色工艺中的浴比,提高了羊毛面料上色度,但是印染工序复杂,加入的醋酸铵或硫酸铵作为释酸剂,虽然能够起到稳定色浆的作用,但是会引起色光变暗和泛黄现象;醋酸铵或硫酸铵的加入直接导致印染废水中氨氮总量升高,印染废水的化学需氧量增大。水体中氨氮含量高,会引起地表水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蓝藻及水草等生物大量繁殖,对水体水质造成严重影响,且氨氮对养殖业存在着毒害作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羊毛织物低温染色助剂及应用,该工艺操作简单,降低了染色对纤维的损伤,改善了羊毛面料上色率,提高了色牢度,印染安全环保,同时简化了印染工艺步骤,耗能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羊毛织物低温染色助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包含:表面活性剂20~30%、聚乙二醇40~50%、吡咯烷酮羧酸钠8~10%、柠檬酸5~10%,余量为水。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n-长链酰基谷氨酸盐、n-十二烷基-n-羟乙基-n-(甲酰胺基乙基)铵基乙酸盐、氧化十八烷基二甲铵、十二烷基二羟乙基甜菜碱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表面活性剂为n-十二烷基酰基谷氨酸盐、n-十三烷基酰基谷氨酸盐、n-十四烷基酰基谷氨酸盐、n-十五基酰基谷氨酸盐、n-十六烷基酰基谷氨酸盐、n-十七烷基酰基谷氨酸盐、n-十八烷基酰基谷氨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200~600。

优选地,所述羊毛织物低温助剂于密封容器中储存,储存温度为40℃及以下。

一种羊毛织物低温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配置染液,启动搅拌桨,将元明粉、渗透剂、分散剂、低温染色助剂依次加入水中,常温搅拌溶解,得预染液,将消泡剂溶液喷洒于预染液表面,加入染料,搅拌均匀得染液,浴比为1∶20~1∶30,元明粉加入量为羊毛织物重量的7~9%,渗透剂加入量为羊毛织物重量的1~2%,分散剂加入量为羊毛织物重量的0.4~0.6%,低温染色助剂加入量为2~4%;消泡剂加入量为羊毛织物重量的1~2%;

s2:染色,将待染色的羊毛织物置于染液中,染液的初始温度为20~40℃,以1~3℃的速度升温至70~80℃,保温30min;

s3:后处理,将织物由染缸内取出,清洗、烘干。

优选地,所述染料为酸性染料、中性染料或活性染料中的一种,染料加入量为羊毛织物重量的1~10%。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羊毛织物低温染色助剂,一方面使羊毛纤维膨化充分溶胀,降低染料向纤维内部扩散的空间阻力,有利于染料向纤维表面吸附和向纤维内部扩散,另一方面改变了染料在染浴中的存在状态,使染料与被染纤维表面之间具有相近的表面张力,因而两者之间的界面张力小,可在较低温度下染色达到较高温度染色的效果。羊毛织物低温染色过程中没有加入额外的酸调节剂,降低了染色过程对纤维的损伤,染工艺安全无毒,提高了上色率和色牢度,羊毛纺织品匀染性好,光泽和服用性能均有所改善,同时简化了生产工艺,减少印染废水的产生,能耗低,缩短染色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羊毛织物作为待染色的羊毛织物,染料为酸性染料。

s1:配置染液,启动搅拌桨,将元明粉、渗透剂、分散剂、低温染色助剂依次加入水中,常温搅拌溶解,得预染液,将消泡剂溶液喷洒于预染液表面,加入染料,搅拌均匀得染液,浴比为1∶20,元明粉加入量为羊毛织物重量的7,渗透剂加入量为羊毛织物重量的1%,分散剂加入量为羊毛织物重量的0.4%,低温染色助剂加入量为2%;消泡剂加入量为羊毛织物重量的1%。

s3:染色,将待染色的羊毛织物置于染液中,染液的初始温度为30℃,以2℃的速度升温至70~80℃,保温30min;

s3:处理,将织物取出,清洗、烘干,得成品。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配置染液过程中没有加入低温染色助剂。

实施例3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羊毛织物作为待染色的羊毛织物,染料为中性染料。

s1:配置染液,启动搅拌桨,将元明粉、渗透剂、分散剂、低温染色助剂依次加入水中,常温搅拌溶解,得预染液,将消泡剂溶液喷洒于预染液表面,加入染料,搅拌均匀得染液,浴比为1∶25,元明粉加入量为羊毛织物重量的8%,渗透剂加入量为羊毛织物重量的1.5%,分散剂加入量为羊毛织物重量的0.5%,低温染色助剂加入量为3%;消泡剂加入量为羊毛织物重量的1.5%。

s2染色,将待染色的羊毛织物置于染液中,染液的初始温度为20℃,以3℃的速度升温至70~80℃,保温30min;

s3:处理,将织物取出,清洗、烘干,得成品。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配置染液过程中没有加入低温染色助剂。

实施例5

按上述工艺步骤:选用羊毛织物作为待染色的羊毛织物,染料为毛用活性染料。

s1:配置染液,启动搅拌桨,将元明粉、渗透剂、分散剂、低温染色助剂依次加入水中,常温搅拌溶解,得预染液,将消泡剂溶液喷洒于预染液表面,加入染料,搅拌均匀得染液,浴比为1∶30,元明粉加入量为羊毛织物重量的9%,渗透剂加入量为羊毛织物重量的2%,分散剂加入量为羊毛织物重量的0.6%,低温染色助剂加入量为4%;消泡剂加入量为羊毛织物重量的2%。

s2染色,将待染色的羊毛织物置于染液中,染液的初始温度为40℃,以1℃的速度升温至70~80℃,保温30min;

s3:处理,将织物取出,清洗、烘干,得成品。

实施例6

实施例6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配置染液过程中没有加入低温染色助剂。

在相同的检测标准下,分别检测本发明实施例1-6染色后的羊毛织物的上染率、k/s值、强力、耐摩擦牢度、耐水洗牢度。

表1实施例1~6实验结果数据

从实验结果对比数据可知,经本发明方法对羊毛织物线进行染色,其染色上染率、k/s值、强力、耐摩擦牢度、耐水洗牢度均提高。

低温助剂改变了染料在染浴中的存在状态,使染料与被染纤维表面之间具有相近的表面张力,因而两者之间的界面张力小,能显著提高染料与被染纤维间的亲和力,并能使染料分子被纤维均匀地吸附,获得了优良的匀染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