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喷型非织造过滤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9325发布日期:2018-11-14 02:5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气过滤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熔喷型非织造过滤材料。
背景技术
袋式除尘器作为高效除尘设备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电厂、冶金,垃圾焚烧等烟气治理系统。袋式除尘器的最大特点是其超高的除尘效率,在实验室高达99.9999%,在实际应用中也达到99.99%,粉尘排放浓度达到10mg/nm3以下,甚至达到1mg/nm3,基本上达到零排放。滤料技术是袋式除尘器的关键技术,滤料使用寿命和除尘效率是袋式除尘器最重要的因素。由于设备、生产技术等条件限制,国内的滤料技术长期落后于国外;尤其在高温滤料方面,国外滤料一直充滞国内滤料市场,从滤料纤维到成品滤袋国外的生产厂家均占统治地位,如pps纤维长期以来一直被日本的东洋纺和东丽公司垄断。目前袋式除尘技术已能完全满足烟气除尘和稳定可靠运行的需要。而过滤材料是袋式除尘器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袋式除尘器的过滤效果及使用寿命。因此研发高质量的耐高温过滤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公开于该
背景技术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喷型非织造过滤材料,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熔喷型非织造过滤材料,其特征在于:非织造过滤材料是由如下方法制备的:提供聚乳酸原料;将聚乳酸原料溶于dmf溶剂中,得到聚乳酸纺丝液,其中,聚乳酸浓度为10-15wt%;使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乳酸纺丝液为原料制备聚乳酸静电纺丝层;再次提供聚乳酸原料并提供聚苯硫醚原料;将聚乳酸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将表面处理之后的聚乳酸原料、聚苯硫醚原料、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以及加工助剂混合,得到混合物;利用挤出成型方法将混合物挤出为改性聚乳酸颗粒;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使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乳酸纺丝液为原料制备聚乳酸静电纺丝层具体为:纺丝电压为26-30kv,纺丝液挤出速度为1-2ml/h,接收距离为10-20cm。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将聚乳酸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具体为:提供硅烷偶联剂稀溶液,其中,硅烷偶联剂浓度为4-8wt%;将聚乳酸原料加入烷偶联剂稀溶液,得到混合溶液,其中,聚乳酸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3:1-4:1;搅拌混合溶液,其中搅拌温度为60-80℃,搅拌时间为10-20h。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以重量份计,表面处理之后的聚乳酸原料占100-120份、聚苯硫醚原料占30-40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占10-15份。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挤出成型方法将混合物挤出为改性聚乳酸颗粒具体为:螺杆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60-270℃,第二区温度为270-280℃,第三区温度为280-285℃,第四区温度为285-290℃,第五区温度为300-310℃,第六区温度为310-320℃,模头温度为300-310℃。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具体为:熔喷装置螺杆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70-280℃,第二区温度为280-290℃,第三区温度为290-295℃,第四区温度为295-300℃,第五区温度为310-320℃,第六区温度为320-330℃。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具体为:热空气压力为0.5-1mpa,热空气温度为310-320℃,接收距离为20-30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空气过滤材料的理想性能是“高过滤效率,低过滤阻力”,目前的过滤材料并不能有效达到“高过滤效率,低过滤阻力”的要求。一些过滤材料虽然过滤效率很高,但是由于这种材料纤维密度很高,所以过滤阻力很大,为了保证气体循环效率,就需要增大气体循环装置的功率,这将导致能源的浪费。一些材料虽然过滤阻力低,但是由于材料纤维之间空隙较大,所以过滤效率也比较差。为了能够兼顾过滤效率与过滤阻力两方面因素,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熔喷型非织造过滤材料,这种材料使用了改进的结构、改进的制备方法、改进的组分,发明人发现,pla和pss的混合纤维能够更有效的“拦截”空气中的pm2.5颗粒,同时发明人创新性的实现了在混合纤维中搭载纳米二氧化钛颗粒,这使得本发明的纤维材料不仅具有过滤效果,而且还具备光催化能力。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过滤材料,本发明的过滤材料过滤效果更好。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以下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例1非织造过滤材料是由如下方法制备的:提供聚乳酸原料;将聚乳酸原料溶于dmf溶剂中,得到聚乳酸纺丝液,其中,聚乳酸浓度为10wt%;使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乳酸纺丝液为原料制备聚乳酸静电纺丝层;再次提供聚乳酸原料并提供聚苯硫醚原料;将聚乳酸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将表面处理之后的聚乳酸原料、聚苯硫醚原料、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以及加工助剂混合,得到混合物;利用挤出成型方法将混合物挤出为改性聚乳酸颗粒;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使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乳酸纺丝液为原料制备聚乳酸静电纺丝层具体为:纺丝电压为26kv,纺丝液挤出速度为1ml/h,接收距离为10cm。将聚乳酸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具体为:提供硅烷偶联剂稀溶液,其中,硅烷偶联剂浓度为4wt%;将聚乳酸原料加入烷偶联剂稀溶液,得到混合溶液,其中,聚乳酸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3:1;搅拌混合溶液,其中搅拌温度为60℃,搅拌时间为10h。以重量份计,表面处理之后的聚乳酸原料占100份、聚苯硫醚原料占30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占10份。利用挤出成型方法将混合物挤出为改性聚乳酸颗粒具体为:螺杆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60℃,第二区温度为270℃,第三区温度为280℃,第四区温度为285℃,第五区温度为300℃,第六区温度为310℃,模头温度为300℃。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具体为:熔喷装置螺杆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70℃,第二区温度为280℃,第三区温度为290℃,第四区温度为295℃,第五区温度为310℃,第六区温度为320℃。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具体为:热空气压力为0.5mpa,热空气温度为310℃,接收距离为20cm。实施例2非织造过滤材料是由如下方法制备的:提供聚乳酸原料;将聚乳酸原料溶于dmf溶剂中,得到聚乳酸纺丝液,其中,聚乳酸浓度为15wt%;使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乳酸纺丝液为原料制备聚乳酸静电纺丝层;再次提供聚乳酸原料并提供聚苯硫醚原料;将聚乳酸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将表面处理之后的聚乳酸原料、聚苯硫醚原料、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以及加工助剂混合,得到混合物;利用挤出成型方法将混合物挤出为改性聚乳酸颗粒;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使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乳酸纺丝液为原料制备聚乳酸静电纺丝层具体为:纺丝电压为30kv,纺丝液挤出速度为2ml/h,接收距离为20cm。将聚乳酸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具体为:提供硅烷偶联剂稀溶液,其中,硅烷偶联剂浓度为8wt%;将聚乳酸原料加入烷偶联剂稀溶液,得到混合溶液,其中,聚乳酸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4:1;搅拌混合溶液,其中搅拌温度为80℃,搅拌时间为20h。以重量份计,表面处理之后的聚乳酸原料占120份、聚苯硫醚原料占40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占15份。利用挤出成型方法将混合物挤出为改性聚乳酸颗粒具体为:螺杆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70℃,第二区温度为280℃,第三区温度为285℃,第四区温度为290℃,第五区温度为310℃,第六区温度为320℃,模头温度为310℃。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具体为:熔喷装置螺杆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80℃,第二区温度为290℃,第三区温度为295℃,第四区温度为300℃,第五区温度为320℃,第六区温度为330℃。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具体为:热空气压力为1mpa,热空气温度为320℃,接收距离为30cm。实施例3非织造过滤材料是由如下方法制备的:提供聚乳酸原料;将聚乳酸原料溶于dmf溶剂中,得到聚乳酸纺丝液,其中,聚乳酸浓度为12wt%;使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乳酸纺丝液为原料制备聚乳酸静电纺丝层;再次提供聚乳酸原料并提供聚苯硫醚原料;将聚乳酸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将表面处理之后的聚乳酸原料、聚苯硫醚原料、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以及加工助剂混合,得到混合物;利用挤出成型方法将混合物挤出为改性聚乳酸颗粒;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使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乳酸纺丝液为原料制备聚乳酸静电纺丝层具体为:纺丝电压为28kv,纺丝液挤出速度为1.5ml/h,接收距离为15cm。将聚乳酸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具体为:提供硅烷偶联剂稀溶液,其中,硅烷偶联剂浓度为6wt%;将聚乳酸原料加入烷偶联剂稀溶液,得到混合溶液,其中,聚乳酸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3.5:1;搅拌混合溶液,其中搅拌温度为:70℃,搅拌时间为15h。以重量份计,表面处理之后的聚乳酸原料占110份、聚苯硫醚原料占35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占12份。利用挤出成型方法将混合物挤出为改性聚乳酸颗粒具体为:螺杆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65℃,第二区温度为275℃,第三区温度为283℃,第四区温度为288℃,第五区温度为305℃,第六区温度为315℃,模头温度为305℃。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具体为:熔喷装置螺杆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75℃,第二区温度为285℃,第三区温度为292℃,第四区温度为298℃,第五区温度为315℃,第六区温度为325℃。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具体为:热空气压力为0.8mpa,热空气温度为315℃,接收距离为25cm。实施例4非织造过滤材料是由如下方法制备的:提供聚乳酸原料;将聚乳酸原料溶于dmf溶剂中,得到聚乳酸纺丝液,其中,聚乳酸浓度为20wt%;使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乳酸纺丝液为原料制备聚乳酸静电纺丝层;再次提供聚乳酸原料并提供聚苯硫醚原料;将聚乳酸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将表面处理之后的聚乳酸原料、聚苯硫醚原料、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以及加工助剂混合,得到混合物;利用挤出成型方法将混合物挤出为改性聚乳酸颗粒;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使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乳酸纺丝液为原料制备聚乳酸静电纺丝层具体为:纺丝电压为35kv,纺丝液挤出速度为5ml/h,接收距离为25cm。将聚乳酸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具体为:提供硅烷偶联剂稀溶液,其中,硅烷偶联剂浓度为6wt%;将聚乳酸原料加入烷偶联剂稀溶液,得到混合溶液,其中,聚乳酸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3.5:1;搅拌混合溶液,其中搅拌温度为:70℃,搅拌时间为15h。以重量份计,表面处理之后的聚乳酸原料占110份、聚苯硫醚原料占35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占12份。利用挤出成型方法将混合物挤出为改性聚乳酸颗粒具体为:螺杆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65℃,第二区温度为275℃,第三区温度为283℃,第四区温度为288℃,第五区温度为305℃,第六区温度为315℃,模头温度为305℃。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具体为:熔喷装置螺杆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75℃,第二区温度为285℃,第三区温度为292℃,第四区温度为298℃,第五区温度为315℃,第六区温度为325℃。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具体为:热空气压力为0.8mpa,热空气温度为315℃,接收距离为25cm。实施例5非织造过滤材料是由如下方法制备的:提供聚乳酸原料;将聚乳酸原料溶于dmf溶剂中,得到聚乳酸纺丝液,其中,聚乳酸浓度为12wt%;使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乳酸纺丝液为原料制备聚乳酸静电纺丝层;再次提供聚乳酸原料并提供聚苯硫醚原料;将聚乳酸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将表面处理之后的聚乳酸原料、聚苯硫醚原料、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以及加工助剂混合,得到混合物;利用挤出成型方法将混合物挤出为改性聚乳酸颗粒;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使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乳酸纺丝液为原料制备聚乳酸静电纺丝层具体为:纺丝电压为28kv,纺丝液挤出速度为1.5ml/h,接收距离为15cm。将聚乳酸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具体为:提供硅烷偶联剂稀溶液,其中,硅烷偶联剂浓度为10wt%;将聚乳酸原料加入烷偶联剂稀溶液,得到混合溶液,其中,聚乳酸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1:1;搅拌混合溶液,其中搅拌温度为100℃,搅拌时间为30h。以重量份计,表面处理之后的聚乳酸原料占130份、聚苯硫醚原料占10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占5份。利用挤出成型方法将混合物挤出为改性聚乳酸颗粒具体为:螺杆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65℃,第二区温度为275℃,第三区温度为283℃,第四区温度为288℃,第五区温度为305℃,第六区温度为315℃,模头温度为305℃。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具体为:熔喷装置螺杆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75℃,第二区温度为285℃,第三区温度为292℃,第四区温度为298℃,第五区温度为315℃,第六区温度为325℃。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具体为:热空气压力为0.8mpa,热空气温度为315℃,接收距离为25cm。实施例6非织造过滤材料是由如下方法制备的:提供聚乳酸原料;将聚乳酸原料溶于dmf溶剂中,得到聚乳酸纺丝液,其中,聚乳酸浓度为12wt%;使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乳酸纺丝液为原料制备聚乳酸静电纺丝层;再次提供聚乳酸原料并提供聚苯硫醚原料;将聚乳酸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将表面处理之后的聚乳酸原料、聚苯硫醚原料、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以及加工助剂混合,得到混合物;利用挤出成型方法将混合物挤出为改性聚乳酸颗粒;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使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乳酸纺丝液为原料制备聚乳酸静电纺丝层具体为:纺丝电压为28kv,纺丝液挤出速度为1.5ml/h,接收距离为15cm。将聚乳酸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具体为:提供硅烷偶联剂稀溶液,其中,硅烷偶联剂浓度为6wt%;将聚乳酸原料加入烷偶联剂稀溶液,得到混合溶液,其中,聚乳酸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3.5:1;搅拌混合溶液,其中搅拌温度为:70℃,搅拌时间为15h。以重量份计,表面处理之后的聚乳酸原料占110份、聚苯硫醚原料占35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占12份。利用挤出成型方法将混合物挤出为改性聚乳酸颗粒具体为:螺杆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80℃,第二区温度为290℃,第三区温度为300℃,第四区温度为310℃,第五区温度为320℃,第六区温度为325℃,模头温度为310℃。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具体为:熔喷装置螺杆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75℃,第二区温度为285℃,第三区温度为292℃,第四区温度为298℃,第五区温度为315℃,第六区温度为325℃。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具体为:热空气压力为0.8mpa,热空气温度为315℃,接收距离为25cm。实施例7非织造过滤材料是由如下方法制备的:提供聚乳酸原料;将聚乳酸原料溶于dmf溶剂中,得到聚乳酸纺丝液,其中,聚乳酸浓度为12wt%;使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乳酸纺丝液为原料制备聚乳酸静电纺丝层;再次提供聚乳酸原料并提供聚苯硫醚原料;将聚乳酸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将表面处理之后的聚乳酸原料、聚苯硫醚原料、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以及加工助剂混合,得到混合物;利用挤出成型方法将混合物挤出为改性聚乳酸颗粒;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使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乳酸纺丝液为原料制备聚乳酸静电纺丝层具体为:纺丝电压为28kv,纺丝液挤出速度为1.5ml/h,接收距离为15cm。将聚乳酸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具体为:提供硅烷偶联剂稀溶液,其中,硅烷偶联剂浓度为6wt%;将聚乳酸原料加入烷偶联剂稀溶液,得到混合溶液,其中,聚乳酸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3.5:1;搅拌混合溶液,其中搅拌温度为:70℃,搅拌时间为15h。以重量份计,表面处理之后的聚乳酸原料占110份、聚苯硫醚原料占35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占12份。利用挤出成型方法将混合物挤出为改性聚乳酸颗粒具体为:螺杆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65℃,第二区温度为275℃,第三区温度为283℃,第四区温度为288℃,第五区温度为305℃,第六区温度为315℃,模头温度为305℃。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具体为:熔喷装置螺杆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90℃,第二区温度为300℃,第三区温度为305℃,第四区温度为310℃,第五区温度为330℃,第六区温度为340℃。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具体为:热空气压力为0.8mpa,热空气温度为315℃,接收距离为25cm。实施例8非织造过滤材料是由如下方法制备的:提供聚乳酸原料;将聚乳酸原料溶于dmf溶剂中,得到聚乳酸纺丝液,其中,聚乳酸浓度为12wt%;使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乳酸纺丝液为原料制备聚乳酸静电纺丝层;再次提供聚乳酸原料并提供聚苯硫醚原料;将聚乳酸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将表面处理之后的聚乳酸原料、聚苯硫醚原料、纳米二氧化钛粉末以及加工助剂混合,得到混合物;利用挤出成型方法将混合物挤出为改性聚乳酸颗粒;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使用静电纺丝法,以聚乳酸纺丝液为原料制备聚乳酸静电纺丝层具体为:纺丝电压为28kv,纺丝液挤出速度为1.5ml/h,接收距离为15cm。将聚乳酸原料进行表面处理具体为:提供硅烷偶联剂稀溶液,其中,硅烷偶联剂浓度为6wt%;将聚乳酸原料加入烷偶联剂稀溶液,得到混合溶液,其中,聚乳酸与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3.5:1;搅拌混合溶液,其中搅拌温度为:70℃,搅拌时间为15h。以重量份计,表面处理之后的聚乳酸原料占110份、聚苯硫醚原料占35份、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占12份。利用挤出成型方法将混合物挤出为改性聚乳酸颗粒具体为:螺杆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65℃,第二区温度为275℃,第三区温度为283℃,第四区温度为288℃,第五区温度为305℃,第六区温度为315℃,模头温度为305℃。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具体为:熔喷装置螺杆挤出机第一区温度为275℃,第二区温度为285℃,第三区温度为292℃,第四区温度为298℃,第五区温度为315℃,第六区温度为325℃。利用熔喷法,在聚乳酸静电纺丝层上形成改性聚乳酸熔喷纤维层具体为:热空气压力为1.5mpa,热空气温度为330℃,接收距离为10cm。对实施例1-8进行过滤效率和过滤阻力测试,测试方法遵循国家标准,测试结果相对于实施例1进行归一化处理。表1过滤效率过滤阻力实施例1100%100%实施例2105%98%实施例3104%95%实施例478%134%实施例583%151%实施例672%169%实施例774%145%实施例877%14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