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麻边角料与棉的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49182发布日期:2018-12-11 23:51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黄麻边角料与棉的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黄麻面料,纤维粗短,坯布表面粗糙、干硬,以及黄麻面料在织造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无法应用,造成污染、浪费;传统单纯的棉布纤维,抑菌、除螨、吸湿、放湿能力弱;因此如何将黄麻面料的边角料与面的混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麻边角料与棉的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同时结合了黄麻和棉特各有的特性,使本发明具有吸湿、放湿、透气、防霉、抑菌、除螨、无醛等众多特性,边角料的再利用能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黄麻边角料与棉的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具体包括:步骤a)收集黄麻布生产中产生的边角料,进行横向、竖向切割,得到黄麻布块;步骤b)对黄麻布块进行数次开松处理,得到黄麻纤维;步骤c)在黄麻纤维中加入棉纤维,并且对混合在一起的黄麻纤维和棉纤维进行撕扯、打击以及分割,制成麻卷;步骤d)对麻卷进一步分梳、混合;步骤e)将步骤d)得到的麻卷通过并条机进行牵伸、合并,得到麻棉纤维条;步骤f)将麻棉纤维条通过细纱机进行牵伸、加拈形成管纱;步骤g)将筒纱经整经机将纱绕卷于经轴上,经过浆纱机浆纱,然后人工穿扣,再安装于织布机上,最后织成黄麻混纺面料。

优选的,步骤b)采用开松机对黄麻布块进行2~4次开松处理。

优选的,步骤c)中,黄麻纤维的比重为70%~85%,棉纤维的比重为15%~30%。

本发明的优点为:将黄麻布边角料合理的循环利用,有效地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同时本发明结合了黄麻和棉特各有的特性,使本发明具有吸湿、放湿、透气、防霉、抑菌、除螨、无醛等众多特性,形成布面风格粗犷,而手感更加细腻光洁的麻棉混合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黄麻边角料与棉的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其具体流程包括如下:

步骤a)收集黄麻布生产中产生的边角料,利用布料切割机对该边角料进行横向、竖向切割,得到黄麻布块;

步骤b)利用开松机对黄麻布块进行2~4次开松处理,得到黄麻纤维,具体操作过程中,可根据黄麻纤维的具体软弱程度具体开松的次数;

步骤c)在黄麻纤维中加入棉纤维,并且对混合在一起的黄麻纤维和棉纤维利用头道罗拉梳麻机进行逐步的撕扯、打击以及分割,制成麻卷;

步骤d)将麻卷送入二道梳麻机进一步分梳、混合,使产品的质量、颜色更稳定;

步骤e)将步骤d)得到的麻卷通过并条机进行牵伸、合并,使得麻条的结构逐步均匀,以及黄麻纤维和棉纤维得到进一步的分梳、伸直平行以及混合,以得到可供纺纱的麻棉纤维条;

步骤f)将麻棉纤维条通过细纱机进行牵伸、加拈形成管纱;

步骤g)将管纱通过络筒机络成筒纱;

步骤h)将筒纱经整经机将纱绕卷于经轴上,经过浆纱机浆纱,然后人工穿扣,再安装于织布机上,最后织成黄麻混纺面料。

进一步的,步骤c)中,黄麻纤维的比重为70%~85%,棉纤维的比重为15%~30%,以得到质量较好的麻棉混合纤维。

将黄麻布边角料合理的循环利用,有效地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同时本发明结合了黄麻和棉特各有的特性,使本发明具有吸湿、放湿、透气、防霉、抑菌、除螨、无醛等众多特性,形成布面风格粗犷,而手感更加细腻光洁的麻棉混合面料。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黄麻边角料与棉的混纺面料的生产方法,步骤a)收集黄麻布边角料,进行切割,得到黄麻布块;步骤b)对黄麻布块进行开松,得到黄麻纤维;步骤c)加入棉纤维,并且对混合在一起的黄麻纤维和棉纤维进行撕扯、打击以及分割,制成麻卷;步骤d)对麻卷进一步分梳、混合;步骤e)将步骤d)得到的麻卷进行牵伸、合并,得到麻棉纤维条;f)将麻棉纤维条进行牵伸、加拈形成管纱;g)将管纱络成筒纱;h)将筒纱经整经机将纱绕卷于经轴上,经过浆纱、人工穿扣、织布机织布,最后织成黄麻混纺面料。本发明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同时结合了黄麻和棉特各有的特性,使本发明具有吸湿、放湿、透气、防霉、抑菌、除螨、无醛等众多特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胡超
技术研发日:2018.08.13
技术公布日:2018.12.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