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系统横编织机三角底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1895发布日期:2018-11-02 22:16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横编织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两系统横编织机三角底板。

背景技术

在现今的生产生活中,电脑横编织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以其全自动的生产能力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然而电脑横编织机上往往会设有三角底板,三角底板的工作效率的高低、使用寿命的长短、使用中故障出现的几率,往往会直接影响电脑横编织机的工作效率,影响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生产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的、使用更方便的、结构更合理的、使用寿命更长的、效率更高并且节能减排的两系统横编织机的三角底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两系统横编织机三角底板,在所述三角底板上设置紧目三角和紧目传动机构,紧目传动机构包括紧目拉杆、紧目拔叉、紧目拉杆座、紧目三角导块和紧目导块挡板,在所述紧目三角上依次固定有紧目三角导块、紧目导块挡板,四个紧目三角导块以两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三角底板的两组八字形滑槽内,所述紧目拉杆座固定在三角底板上,所述紧目拉杆与紧目拉杆座配合连接,所述紧目导块挡板上的轴承设置在紧目拉杆的滑槽内,所述紧目拔叉卡接在紧目拉杆的轴承上,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底板包括三角支板和选针支板,

在三角支板上侧设有两个上针锺控制组件,两个上针锺控制组件的中间由护针三角连接,两侧还各连接一个护针三角;

在三角支板下侧与所述上针锺控制组件对应位置设有两个下针锺控制组件,两个下针锺控制组件的中间由清针三角连接,两侧还各连接一个清针三角;

在三角支板两侧中间位置及下针锺控制组件之间位置分别设有回针三角;

在选针支板上方设有三个选针护针三角,在选针支板下方与所述选针护针三角对应的位置设有三个选针起针三角,在相邻的所述选针起针三角连接处设有复位三角;在选针支板中部设有两个推针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上针锺控制组件包括移圈三角、设置在所述移圈三角上方的桥三角、设置在所述移圈三角两侧的所述紧目三角,所述护针三角连接在所述紧目三角导块上;

所述下针锺控制组件包括蝶山三角、设置在所述蝶山三角上方的编织三角、设置在蝶山三角两侧的密度三角;

所述推针组件为两个相对设置的推针三角。

进一步地,在三角支板和选针支板之间还设有压板组件,所述压板组件包括固定压板,设置在固定压板上方的吊目压板和设置在吊目压板两侧的接针压板。

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底板的宽度为280-300mm,所述两个编织三角中心之间的距离为116-126mm。

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底板在紧目拉杆上加工控制滑槽,用于控制紧目三角沿八字槽运动,实现紧目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底板的紧目拉杆通过螺栓固定在紧目拉杆座上。

进一步地,三角底板的紧目电机安装于铝箱上,通过紧目拔叉带动紧目拉杆,实现紧目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总结如下:

1.本发明中,所述两系统横编织机的三角底板宽度为280-300mm,比现有的两系统三角底板宽度减少了40-120mm,在制作过程中节省钢材,节约加工时间,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2、本发明中,所述两系统横编织机的三角底板各系统间距为116-126mm,比现有的两系统三角底板各系统间距减少5-30mm,在同等速度同等能耗的情况下,机器的工作效率更高。

3.本发明中,所述两系统横编织机的三角底板的紧目传动机构比现有的紧目传动机构结构更加简单,更加合理,传动能耗低,转动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两系统横编织机的三角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两系统横编织机的三角底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两系统横编织机的三角底板的紧目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两系统横编织机的三角底板的紧目三角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两系统横编织机的三角底板的紧吊目、紧编织、松编织轨迹示意图。

标号说明:1、三角支板;2、选针支板;3、右上护针三角;4、右紧目三角一;5、桥三角一;6、移圈三角一;7、左紧目三角一;8、中上护针三角;9、右紧目三角二;10、桥三角二;11、移圈三角二;12、左紧目三角二;13、左上护针三角;14、右回针三角;15、右密度三角一;16、编织三角一;17、左密度三角一;18、中回针三角;19、右密度三角二;20、编织三角二;21、左密度三角二;22、左回针三角;23、右清针三角;24、蝶山三角一;25、中清针三角;26、蝶山三角二;27、左清针三角;28、固定压板一;29、固定压板二;30、右选针护针三角;31、中选针护针三角;32、左选针护针三角;33、右推针三角一;34、左推针三角一;35、右推针三角二;36、左推针三角二;37、右选针起针三角;38、中选针起针三角;39、左选针起针三角;40、复位三角一;41、复位三角二;42、紧目电机;43、紧目拉杆座;44、紧目拉杆;45、轴承;46、紧目拔叉;47、紧目导块挡板;48、紧目三角导块;49、挺针片;50、挺针片下锺;51、挺针片上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2-5所示,一种两系统横编织机三角底板,在三角底板上设置紧目三角4和紧目传动机构,紧目传动机构包括紧目拉杆44、紧目拔叉46、紧目拉杆座43、紧目三角导块48和紧目导块挡板47,在紧目三角上依次固定有紧目三角导块、紧目导块挡板,四个紧目三角导块以两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三角底板的两组八字形滑槽内,紧目拉杆座固定在三角底板上,紧目拉杆与紧目拉杆座配合连接,紧目导块挡板上的轴承设置在紧目拉杆的滑槽内,紧目拔叉卡接在紧目拉杆的轴承上,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

优选地,本发明在三角底板紧目拉杆44上加工控制滑槽,控制滑槽对紧目导块挡板47上的轴承进行导向作用,紧目导块挡板47上的轴承在控制滑槽中左右滑动,带动紧目三角导块48在八字形滑槽内滑动,从而控制紧目三角4的滑动。

三角底板的紧目拉杆44通过螺栓固定在紧目拉杆座43上。紧目拉杆座43支撑紧目拉杆44的左右移动,控制紧目拉杆44的平稳度。

紧目电机安装于铝箱上,通过紧目拔叉带动紧目拉杆,实现紧目控制。紧目电机42的输出轴与紧目拔叉46连接,紧目拔叉46随输出轴一起转动,紧目拉杆44上的轴承45与紧目拔叉46连接,从而带动紧目拉杆44左右移动。紧目导块挡板47上的轴承在紧目拉杆44的控制滑槽中左右滑动,带动紧目三角导块48在八字形滑槽内滑动,从而控制紧目三角4的滑动。

本发明两系统三角底板可实现单一系统编织松密度和紧密度两种针法。挺针片49可沿着紧吊目轨迹、紧编织轨迹、松编织轨迹进行运动,此处的设计,使两系统横编织机的编织能力更加强大,能编织出更多复杂的花型图案。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三角底板包括三角支板和选针支板,在三角支板上侧设有两个上针锺控制组件,两个上针锺控制组件的中间由护针三角连接,两侧还各连接一个护针三角;在三角支板下侧与所述上针锺控制组件对应位置设有两个下针锺控制组件,两个下针锺控制组件的中间由清针三角连接,两侧还各连接一个清针三角;在三角支板两侧中间位置及下针锺控制组件之间位置分别设有回针三角。

上针锺控制组件包括移圈三角、设置在移圈三角上方的桥三角、设置在移圈三角两侧的所述紧目三角,护针三角连接在紧目三角导块上;下针锺控制组件包括蝶山三角、设置在所述蝶山三角上方的编织三角、设置在蝶山三角两侧的密度三角。

在选针支板上方设有三个选针护针三角,在选针支板下方与选针护针三角对应的位置设有三个选针起针三角,在相邻的选针起针三角连接处设有复位三角;在选针支板中部设有两个推针组件。推针组件为两个相对设置的推针三角。

在三角支板和选针支板之间还设有压板组件,压板组件包括固定压板,设置在固定压板上方的吊目压板和设置在吊目压板两侧的接针压板。

具体来说,用于横编织机之上,三角底板包括三角支板1和选针支板2,所述三角支板上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右上护针三角3、右紧目三角一4、桥三角一5、左紧目三角一7、中上护针三角8、右紧目三角二9、桥三角二10、左紧目三角二12、左上护针三角13,所述桥三角一5下方设有移圈三角一6,桥三角二10下方设有移圈三角二11;三角支板1中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右回针三角14、右密度三角一15、编织三角一16、左密度三角一17、中回针三角18、右密度三角二19、编织三角二20、左密度三角二21、左回针三角22;所述三角支板1下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右清针三角23、蝶山三角一24、中清针三角25、蝶山三角二26、左清针三角27;选针支板2上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固定压板一28、固定压板二29,固定压板一28下方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右选针护针三角30、中选针护针三角31、左选针护针三角32,右选针护针三角30下方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右推针三角一33、左推针三角一34、右推针三角二35、左推针三角二36,右推针三角30一下方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右选针起针三角37、中选针起针三角38、左选针起针三角39,右选针起针三角37下方从左至右依次设有复位三角一40、复位三角二41。

三角底板宽度为280-300mm,优选为295mm。此处的设计,比现有的两系统三角底板宽度减少了40-120mm,在制作过程中节省钢材,节约加工时间,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两系统三角底板的各系统间距为116-126mm,优选为126mm,此处的设计,比现有间距最小的两系统三角底板各系统间距132mm减少了6mm,总共减少了12mm,在同等速度编织和能耗的情况下,机器的编织效率更高。

以上通过具体的和优选的实施例详细的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实施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