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6247发布日期:2018-12-22 09:06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面料,特别是涉及一种远红外面料。

背景技术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在天气寒冷的时候,人们通常采取增加厚衣服的方式来保暖,但是这样很不美观,而且穿太厚的衣服也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为此人们开发了一些保暖面料,例如金属棉、皮衣、羽绒等,但是这些材料的保暖效果都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款远红外面料,所述面料具有保暖效果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远红外面料,其中,所述远红外面料由经线和纬线相互编织而成;

所述经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棉纤维45~50重量份;

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纤维6~8重量份;

玉米纤维3~6重量份。

所述纬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聚乙烯醇纤维35~40重量份;

甲壳素纤维15~20重量份;

竹纤维3~6重量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远红外面料,其中,所述经线还包括10~20重量份的聚丙烯腈纤维。

优选的是,所述的远红外面料,其中,所述聚丙烯腈纤维包括75wt%~85wt%的聚丙烯腈、5wt%~8wt%二氧化钛、2wt%~4wt%氧化镧、5wt%~8wt%氧化铝、3wt%~6wt%ti3sic2和0.5wt%~2wt%硅烷偶联剂。

优选的是,所述的远红外面料,其中,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60。

优选的是,所述的远红外面料,其中,所述纬线还包括2~4重量份的tencel纤维。

优选的是,所述的远红外面料,其中,所述聚乙烯醇纤维包括75wt%~85wt%的聚乙烯醇、8wt%~12wt%二氧化锆、2wt%~4wt%氧化锶、5wt%~8wt%ti2alc和0.5wt%~2wt%硅烷偶联剂。

优选的是,所述的远红外面料,其中,所述硅烷偶联剂为kh-570。

优选的是,所述的远红外面料,其中,所述经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24~26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02s、捻系数为252的纱线。

优选的是,所述的远红外面料,其中,所述纬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170~190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22s、捻系数为322的纱线。

优选的是,所述的远红外面料,其中,所述经向密度为360根/10cm,纬向密度为1300根/10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经线由棉纤维、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纤维、玉米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混纺编织而成,纬线由聚乙烯醇纤维、甲壳素纤维、竹纤维和tencel纤维混纺编织而成,将聚乙烯醇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中分别加入陶瓷离子,陶瓷离子协同释放负离子,加入纤维后可将远红外热能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的部分,产生的温热由内向外散发,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人体产生体感升温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本案提出一种远红外面料,远红外面料由经线和纬线相互编织而成;

经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棉纤维的强度是纤维强度高,成纱强度也高;通过加入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纤维提高其耐脆性和耐弯曲磨耗性;通过加入玉米纤维提高面料的强度,吸湿透气性能、光泽及舒适性,悬垂性,耐热性及抗紫外线功能;通过加入聚丙烯腈纤维能够持续高效释放负离子,并且能够大量吸收热源的热能,并转换成5-15微米的远红外线向人体发射。

聚丙烯腈纤维包括75wt%~85wt%的聚丙烯腈、5wt%~8wt%二氧化钛、2wt%~4wt%氧化镧、5wt%~8wt%氧化铝、3wt%~6wt%ti3sic2和0.5wt%~2wt%硅烷偶联剂。二氧化钛、氧化镧、二氧化钛、ti3sic2协同释放负离子,并将其加入聚丙烯腈纤维可将远红外热能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的部分,产生的温热由内向外散发,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的再生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人体产生体感升温的效果。

纬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聚乙烯醇纤维具有较好的保暖性、绝缘性且化学稳定性高,耐磨性好,耐热、耐光性,染色性能不佳,不耐酸碱;甲壳素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保湿功能和除臭的功能、通过加入竹纤维提高面料的吸湿、透气性,并改善聚乙烯醇纤维染色性能,提高面料的光泽和手感,具有抗菌、防臭、防紫外线功能;tencel纤维改善聚乙烯醇纤维的染色性能和抗皱性能,并且可提高面料的吸湿性、舒适性、悬垂性和硬挺度。

聚乙烯醇纤维包括75wt%~90wt%的聚乙烯醇、5wt%~8wt%二氧化锆、2wt%~4wt%氧化锶、5wt%~8wt%ti2alc和0.5wt%~2wt%硅烷偶联剂。二氧化锆、氧化锶、ti2alc协同释放负离子,并将其加入聚氯乙烯纤维可将远红外热能传递到人体皮下较深的部分,产生的温热由内向外散发,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各组织之间的新陈代谢,增加组织的再生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远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可使人体产生体感升温的效果。二氧化锆、氧化锶和ti2alc具有高效吸收可见光,反射红外线的特性,当它吸收占太阳光中95%的2μm以下的短波长能量后,通过热转换,可将能量储存在材料中,同时还具有反射过2μm波长的红外线特性。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硅烷偶联剂为kh-570。通过加入kh-570提高二氧化锆、氧化锶、ti2alc和聚乙烯醇的相容性,使得聚乙烯醇纤维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经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24~26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02s、捻系数为252的纱线。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纬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170~190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22s、捻系数为322的纱线。

作为本案又一实施例,其中,经向密度为360根/10cm,纬向密度为1300根/10cm。

下面列出具体的实施例和对比例:

实施例1:

一种远红外面料,远红外面料由经线和纬线相互编织而成;

经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聚丙烯腈纤维包括75wt%的聚丙烯腈、8wt%二氧化钛、4wt%氧化镧、8wt%氧化铝、4wt%ti3sic2和1wt%kh-560。经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24~26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02s、捻系数为252的纱线。

聚丙烯腈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1)将二氧化钛、氧化镧、氧化铝、ti3sic2混合,粉碎至平均粒径为0.3-0.4微米的陶瓷粉末;(2)将kh-56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3)将陶瓷粉末与聚丙烯腈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聚丙烯腈切片;(4)将聚丙烯腈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纬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聚乙烯醇纤维包括75wt%的聚乙烯醇、12wt%二氧化锆、4wt%氧化锶、8wt%ti2alc和1wt%kh-570。纬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170~190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22s、捻系数为322的纱线。

聚乙烯醇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1)将二氧化锆、氧化锶、ti2alc混合,粉碎至平均粒径为0.3-0.4微米的陶瓷粉末;(2)将kh-57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3)将陶瓷粉末与聚乙烯醇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聚乙烯醇切片;(4)将聚乙烯醇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经向密度为360根/10cm,纬向密度为1300根/10cm。

实施例2:

一种远红外面料,远红外面料由经线和纬线相互编织而成;

经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聚丙烯腈纤维包括80wt%的聚丙烯腈、7wt%二氧化钛、2wt%氧化镧、6wt%氧化铝、4.5wt%ti3sic2和0.5wt%kh-560。

聚丙烯腈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1)将二氧化钛、氧化镧、氧化铝、ti3sic2混合,粉碎至平均粒径为0.3-0.4微米的陶瓷粉末;(2)将kh-56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3)将陶瓷粉末与聚丙烯腈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聚丙烯腈切片;(4)将聚丙烯腈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纬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聚乙烯醇纤维82wt%的聚乙烯醇、8wt%wt%二氧化锆、2wt%%氧化锶、7wt%ti2alc和1wt%kh-570。

聚乙烯醇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1)将二氧化锆、氧化锶、ti2alc混合,粉碎至平均粒径为0.3-0.4微米的陶瓷粉末;(2)将kh-57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3)将陶瓷粉末与聚乙烯醇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聚乙烯醇切片;(4)将聚乙烯醇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经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24~26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02s、捻系数为252的纱线;纬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170~190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22s、捻系数为322的纱线;经向密度为360根/10cm,纬向密度为1300根/10cm。

实施例3:

一种远红外面料,远红外面料由经线和纬线相互编织而成;

经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聚丙烯腈纤维包括84wt%的聚丙烯腈、5wt%wt%二氧化钛、2wt%wt%氧化镧、5wt%氧化铝、3.5wt%ti3sic2和0.5wt%kh-560。

聚丙烯腈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1)将二氧化钛、氧化镧、氧化铝、ti3sic2混合,粉碎至平均粒径为0.3-0.4微米的陶瓷粉末;(2)将kh-56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3)将陶瓷粉末与聚丙烯腈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聚丙烯腈切片;(4)将聚丙烯腈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纬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聚乙烯醇纤维包括84.5wt%的聚乙烯醇、8wt%二氧化锆、2wt%氧化锶、5wt%ti2alc和0.5wt%kh-570。

聚乙烯醇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1)将二氧化锆、氧化锶、ti2alc混合,粉碎至平均粒径为0.3-0.4微米的陶瓷粉末;(2)将kh-57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3)将陶瓷粉末与聚乙烯醇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聚乙烯醇切片;(4)将聚乙烯醇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经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24~26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02s、捻系数为252的纱线;纬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170~190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22s、捻系数为322的纱线;经向密度为360根/10cm,纬向密度为1300根/10cm。

对比例1:

一种远红外面料,远红外面料由经线和纬线相互编织而成;

经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棉纤维45重量份;

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纤维6重量份;

聚丙烯腈纤维10重量份。

聚丙烯腈纤维包括75wt%的聚丙烯腈、8wt%二氧化钛、4wt%氧化镧、8wt%氧化铝、4wt%ti3sic2和1wt%kh-560。经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24~26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02s、捻系数为252的纱线。

聚丙烯腈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1)将二氧化钛、氧化镧、氧化铝、ti3sic2混合,粉碎至平均粒径为0.3-0.4微米的陶瓷粉末;(2)将kh-56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3)将陶瓷粉末与聚丙烯腈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聚丙烯腈切片;(4)将聚丙烯腈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纬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聚乙烯醇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1)将二氧化锆、氧化锶、ti2alc混合,粉碎至平均粒径为0.3-0.4微米的陶瓷粉末;(2)将kh-57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3)将陶瓷粉末与聚乙烯醇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聚乙烯醇切片;(4)将聚乙烯醇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聚乙烯醇纤维包括75wt%的聚乙烯醇、12wt%二氧化锆、4wt%氧化锶、8wt%ti2alc和1wt%kh-570。纬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170~190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22s、捻系数为322的纱线。

经向密度为360根/10cm,纬向密度为1300根/10cm。

对比例2:

一种远红外面料,远红外面料由经线和纬线相互编织而成;

经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聚丙烯腈纤维包括75wt%的聚丙烯腈、8wt%二氧化钛、4wt%氧化镧、8wt%氧化铝、4wt%ti3sic2和1wt%kh-560。经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24~26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02s、捻系数为252的纱线。

聚丙烯腈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1)将二氧化钛、氧化镧、氧化铝、ti3sic2混合,粉碎至平均粒径为0.3-0.4微米的陶瓷粉末;(2)将kh-56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3)将陶瓷粉末与聚丙烯腈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聚丙烯腈切片;(4)将聚丙烯腈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纬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聚乙烯醇纤维35重量份;

甲壳素纤维15重量份;

tencel纤维2重量份。

聚乙烯醇纤维包括75wt%的聚乙烯醇、12wt%二氧化锆、4wt%氧化锶、8wt%ti2alc和1wt%kh-570。纬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170~190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22s、捻系数为322的纱线。

聚乙烯醇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1)将二氧化锆、氧化锶、ti2alc混合,粉碎至平均粒径为0.3-0.4微米的陶瓷粉末;(2)将kh-57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3)将陶瓷粉末与聚乙烯醇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聚乙烯醇切片;(4)将聚乙烯醇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经向密度为360根/10cm,纬向密度为1300根/10cm。

对比例3:

一种远红外面料,远红外面料由经线和纬线相互编织而成;

经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聚丙烯腈纤维包括80wt%的聚丙烯腈、7wt%二氧化钛、8wt%氧化铝、4.5wt%ti3sic2和0.5wt%kh-560。

聚丙烯腈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1)将二氧化钛、氧化铝、ti3sic2混合,粉碎至平均粒径为0.3-0.4微米的陶瓷粉末;(2)将kh-56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3)将陶瓷粉末与聚丙烯腈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聚丙烯腈切片;(4)将聚丙烯腈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纬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聚乙烯醇纤维82wt%的聚乙烯醇、8wt%wt%二氧化锆、2wt%%氧化锶、7wt%ti2alc和1wt%kh-570。

聚乙烯醇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1)将二氧化锆、氧化锶、ti2alc混合,粉碎至平均粒径为0.3-0.4微米的陶瓷粉末;(2)将kh-57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3)将陶瓷粉末与聚乙烯醇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聚乙烯醇切片;(4)将聚乙烯醇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经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24~26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02s、捻系数为252的纱线;纬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170~190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22s、捻系数为322的纱线;经向密度为360根/10cm,纬向密度为1300根/10cm。

对比例4:

一种远红外面料,远红外面料由经线和纬线相互编织而成;

经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聚丙烯腈纤维包括80wt%的聚丙烯腈、7wt%二氧化钛、2wt%氧化镧、6wt%氧化铝、4.5wt%ti3sic2和0.5wt%kh-560。

聚丙烯腈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1)将二氧化钛、氧化镧、氧化铝混合,粉碎至平均粒径为0.3-0.4微米的陶瓷粉末;(2)将kh-56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3)将陶瓷粉末与聚丙烯腈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聚丙烯腈切片;(4)将聚丙烯腈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纬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聚乙烯醇纤维82wt%的聚乙烯醇、10wt%wt%二氧化锆、7wt%ti2alc和1wt%kh-570。

聚乙烯醇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1)将二氧化锆、ti2alc混合,粉碎至平均粒径为0.3-0.4微米的陶瓷粉末;(2)将kh-57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3)将陶瓷粉末与聚乙烯醇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聚乙烯醇切片;(4)将聚乙烯醇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经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24~26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02s、捻系数为252的纱线;纬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170~190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22s、捻系数为322的纱线;经向密度为360根/10cm,纬向密度为1300根/10cm。

对比例5:

一种远红外面料,远红外面料由经线和纬线相互编织而成;

经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聚丙烯腈纤维包括84wt%的聚丙烯腈、5wt%wt%二氧化钛、2wt%wt%氧化镧、5wt%氧化铝、3.5wt%ti3sic2和0.5wt%kh-560。

聚丙烯腈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1)将二氧化钛、氧化镧、氧化铝、ti3sic2混合,粉碎至平均粒径为0.3-0.4微米的陶瓷粉末;(2)将kh-56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3)将陶瓷粉末与聚丙烯腈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聚丙烯腈切片;(4)将聚丙烯腈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纬线主要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纺编织而成:

聚乙烯醇纤维包括84.5wt%的聚乙烯醇、13wt%二氧化锆、2wt%氧化锶和0.5wt%kh-570。

聚乙烯醇纤维由下述步骤制备而成:(1)将二氧化锆、氧化锶混合,粉碎至平均粒径为0.3-0.4微米的陶瓷粉末;(2)将kh-570与陶瓷粉末混合,得到改性陶瓷粉末;(3)将陶瓷粉末与聚乙烯醇共混,挤出、切片,制得聚乙烯醇切片;(4)将聚乙烯醇切片加热熔融,挤压,喷丝成型。

经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24~26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02s、捻系数为252的纱线;纬线经过络筒拉伸张力为170~190n的整经、浆纱、穿筘混纺成英支数为122s、捻系数为322的纱线;经向密度为360根/10cm,纬向密度为1300根/10cm。

下面列出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性能测试结果: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