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系统和衣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9903发布日期:2018-12-21 19:5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系统和衣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衣物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系统和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的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日常的家务劳动从人力逐渐被机器所取代。衣物处理设备作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衣物处理设备主要包括衣物洗涤设备、衣物烘干设备和洗干一体设备,根据洗涤方式进行分类,洗干一体设备可大致分为具有烘干功能的波轮洗衣机和具有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与衣物不同,现有技术中鞋一般被自然风干,如果遇上了阴雨天气,有可能长时间都无法晾干,鞋的内部会滋生不同程度的细菌,并且产生异味。为了将鞋烘干,一般采用单独的烘干设备对鞋进行烘干,如果采用洗衣机或者洗干一体机对鞋进行烘干时,必然需要与衣物共用一个衣物处理桶,鞋上的细菌会残留在衣物处理桶内,从而会对衣物造成二次污染,影响洗衣机或洗干一体机的卫生安全,并且用户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将鞋与衣物用同一个衣物处理桶烘干,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01705603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滚筒洗衣机”。具体而言,上述专利在箱体的底部设有抽屉,在抽屉的上方安装有用来烘干或去除抽屉内物品异味的烘干去味装置;在抽屉的上方安装有支撑洗衣机主体的支撑板,烘干去味装置安装在支撑板上;抽屉是用来放置鞋类物品的装鞋盒。但是,由于该专利仅包括一个烘干去味装置,在烘干的过程中会同时向衣物处理桶以及抽屉内输送热风,在只需要对鞋进行烘干的情况下,也会向未放置衣物的衣物处理桶内输送热风,从而造成了能量的浪费,使得能量得不到充分利用,烘干效率较低,极大地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基于上述现状,如何在增加成本的情况下灵活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烘干需求,就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衣物处理设备无法灵活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烘干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系统,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外壳、容纳在外壳中的衣物处理桶以及烘干箱,烘干系统包括:第一烘干系统,第一烘干系统用于对烘干箱内的鞋进行烘干;第二烘干系统,第二烘干系统用于对衣物处理桶内的衣物进行烘干。

在上述烘干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烘干系统包括热风生成单元,热风生成单元包括加热管路以及通过加热管路彼此连通的加热装置和送风装置,送风装置设置成将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风送入烘干箱内,以便对烘干箱内的鞋进行烘干。

在上述烘干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一送风管路,第一送风管路的入口连接到加热管路的出口,第一送风管路的出口连接到烘干箱的内部,送风装置通过第一送风管路向烘干箱的内部送风;第二送风管路,第二送风管路的出口连接到加热管路的入口,第一送风管路的入口连通到外部环境。

在上述烘干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送风管路的出口连接到烘干箱顶部的第一进风口;并且/或者,第二送风管路的入口连接到设置在外壳上的第二进风口以便与外部环境连通。

在上述烘干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进风口上设有过滤网。

在上述烘干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烘干系统包括:热风生成单元;进风管路,进风管路的入口连接到加热管路的出口,进风管路的出口连接到衣物处理桶的内部,送风装置通过进风管路向衣物处理桶的内部送风,以便对被处理的衣物进行烘干;出风管路,出风管路的出口连接到加热管路的入口,出风管路的入口连接到衣物处理桶的内部。

在上述烘干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进风管路的出口连接到衣物处理桶的底部,出风管路的入口连接到衣物处理桶的顶部。

在上述烘干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加热管路的出口、进风管路的入口以及第一送风管路的入口通过第一三通阀连接;第二三通阀,加热管路的入口、出风管路的出口和第二送风管路的出口通过第二三通阀连接。

在上述烘干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外壳上设有与烘干箱滑动连接的滑道,烘干箱能够通过滑道被推入外壳中和从外壳中拉出。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该衣物处理设备包括上述烘干系统。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烘干系统包括:第一烘干系统,其用于对烘干箱内的鞋进行烘干;第二烘干系统,其与第一烘干系统共用热风生成单元,用于对衣物处理桶内的衣物进行烘干,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烘干去味装置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用于烘干鞋的第一烘干系统与用于烘干衣物的第二烘干系统组合设置,当只需要对鞋进行烘干时,只需要启动第一烘干系统,将热风生成单元产生的热风全部送入烘干箱内,使得热风生成单元产生的热风能够全部作用于鞋,从而能够快速地将鞋烘干,使得能量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烘干效率;当只需要对衣物进行烘干时,只需要启动第二烘干系统,将热风生成单元产生的热风全部送入衣物处理桶内,使得热风生成单元产生的热风能够全部作用于衣物,能够快速地将衣物烘干,使得能量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烘干效率;当需要同时对鞋和衣物进行烘干时,可以同时启动第一烘干系统和第二烘干系统,热风生成单元产生的热风被送入烘干箱内对鞋进行烘干,同时还被送入衣物处理桶内对衣物进行烘干,从而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烘干需求,仅用一套热风生成单元就实现了多种烘干功能,不但降低了设备成本,而且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加热管路的出口、进风管路的入口以及第一送风管路的入口通过第一三通阀连接,加热管路的入口、出风管路的出口和第二送风管路的出口通过第二三通阀连接,这种结构设置使得第二烘干系统和第一烘干系统能够共用一个热风生成单元,简化了烘干系统的结构,缩小了衣物处理设备的体积,降低了成本,满足了用户对功能以及价格的双重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具有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系统。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滚筒洗衣机的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尽管本申请是结合具有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来描述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此,该烘干系统显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的衣物处理设备,这种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上”、“顶”、“底”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烘干系统包括第一烘干系统和第二烘干系统,通过第一烘干系统对烘干箱内的鞋进行烘干,通过第二烘干系统对衣物处理桶内的衣物进行烘干,实现了两套烘干系统共用一套热风生成单元的目的,不仅简化了系统结构,降低了成本,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的多功能使用体验。

参见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滚筒洗衣机的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滚筒洗衣机包括外壳1和容纳在外壳1中的衣物处理桶2以及烘干箱3,烘干系统包括:第一烘干系统,第一烘干系统用于对烘干箱3内的鞋进行烘干;第二烘干系统,第二烘干系统用于对衣物处理桶2内的衣物进行烘干。

优选地,为了充分利用外壳1的内部空间,将烘干箱3设置在衣物处理桶2的下方。

尽管图中未示出,外壳1内设有与烘干箱3滑动连接的滑道,烘干箱3能够通过滑道被推入外壳1中和从外壳1中拉出,便于鞋的取放,操作方便。优选地,烘干箱3的内部设有干鞋板,鞋可以放置在干鞋板上进行烘干。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烘干系统包括热风生成单元、第一送风管路44和第二送风管路45。

其中,热风生成单元包括加热管路41以及通过加热管路41 彼此连通的加热装置42和送风装置43,送风装置43设置成将加热装置 42产生的热风送入烘干箱3或衣物处理桶2内,以便对烘干箱3内的鞋或衣物处理桶2内的衣物进行烘干。

优选地,加热装置42可以为电加热器或热泵加热器等其他结构。当加热装置42为电加热器时,可以通过调节其功率来调节热风的温度;当加热装置42为热泵加热器时,可以通过压缩机的频率来调节热风的温度,以满足不同衣物或鞋的烘干需求。优选地,第二烘干系统的热风温度高于第一烘干系统的热风温度。

优选地,送风装置43为送风风机。

具体地,第一送风管路44的入口441连接到加热管路41的出口,第一送风管路44的出口442连接到烘干箱3的内部,送风装置43 通过第一送风管路44向烘干箱3的内部送风。

优选地,烘干箱3的顶部设有第一进风口,第一送风管路 44的出口442端穿过第一进风口伸入到烘干箱3的内部,使得热风在烘干箱3内形成了较大的覆盖范围,能够将鞋全部覆盖,以便对鞋进行全方位的烘干。当然,第一进风口也可以设置在烘干箱3的其它部位,无论将第一进风口设置在烘干箱3的什么位置,只需要满足能够将热风送入烘干箱3以便对鞋进行快速烘干的要求即可。

进一步地,第一进风口位于烘干箱3的顶部靠近加热装置 42的一侧,以缩短加热装置42与第一进风口之间的距离,降低热风在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更有效地将热量作用于鞋,提高能量利用率,提高烘干效率。

为了能够同时烘干一双鞋,第一送风管路的出口442端为Y 形结构,Y形结构的第一端穿过第一进风口与加热管路41的出口连接, Y形结构的第二端用于烘干一只鞋,Y形结构的第三端用于烘干另一只鞋,从而实现了同时烘干一双鞋的目的。

进一步,第二送风管路45的出口451连接到加热管路41的入口,第二送风管路45的入口452连通到外部环境,在烘干鞋的过程中,在送风装置43的作用下,外部环境中的空气通过第二送风管路45被吸入加热装置42中,加热装置42将进入其内的空气加热,并通过第一送风管路44将热风送入烘干箱3内。

优选地,外壳1上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二送风管路45的入口452与第二进风口连接以便与外部环境连通。

为了避免影响美观,第二进风口设置在外壳1的背部,避免了对滚筒洗衣机的美观造成影响,提高了滚筒洗衣机的视觉效果。

优选地,第二进风口上设有过滤网(图中未示出),过滤网能够对进入加热装置42中的空气进行过滤,以防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加热装置42内。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二烘干系统包括进风管路51、出风管路52以及上述热风生成单元。

其中,进风管路51的入口511连接到加热管路41的出口,进风管路51的出口512连接到衣物处理桶2的内部,送风装置43通过进风管路51向衣物处理桶2的内部送风,以便对衣物进行烘干。

为了提高衣物的烘干效果,进风管路51的出口512连接到衣物处理桶2的底部。对于滚筒洗衣机而言,衣物会堆积在衣物处理桶2 的底部,热风从衣物处理桶2的底部进入衣物处理桶2内,能够直接作用于衣物,从而能够快速地将衣物烘干,避免了能量的浪费,提高了换热效率;而且,热风还能够将堆积在衣物处理桶2底部的衣物从衣物处理桶2的底部吹离、抖散,避免了衣物褶皱,使得衣物能够更加平整,而且还能够增大衣物与热风接触的有效面积,能够快速将衣物烘干,缩短了烘干时间,避免了能量的浪费,提高了换热效率。

进一步,出风管路52的出口521连接到加热管路41的入口,出风管路52的入口522连接到衣物处理桶2的内部。

为了进一步提高衣物的烘干效果,出风管路52的入口522 连接到衣物处理桶2的顶部,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进风管路的出口和出风管路的入口都设置在衣物处理桶2的侧壁的技术方案,本申请将进风管路51的出口512连接到衣物处理桶2的底部,将出风管路52的入口 522连接到衣物处理桶2的顶部,延长了热风在衣物处理桶2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了热交换效率,提高了能量的有效利用率。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烘干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阀6和第二三通阀7,加热管路41的出口、进风管路51的入口511以及第一送风管路44的入口441通过第一三通阀6连接,加热管路41的入口、出风管路52的出口521和第二送风管路45的出口451通过第二三通阀7 连接。

当滚筒洗衣机需要对衣物进行洗涤操作时,通过第一三通阀 6将进风管路51的入口511封闭,同时通过第二三通阀7将出风管路52 的出口521封闭,使得衣物处理桶2与烘干系统彼此隔离,此时,滚筒洗衣机可以运行洗涤模式以便对衣物进行洗涤;当滚筒洗衣机只需要对鞋进行烘干时,通过第一三通阀6将进风管路51的入口511封闭,使得第一送风管路44的入口441与加热管路41的出口连通,通过第二三通阀7将出风管路52的出口521封闭,使得第二送风管路45的出口451 与加热管路41的入口连通,从而使得加热装置42产生的热风被全部送入烘干箱3内;当滚筒洗衣机只需要对衣物进行烘干时,通过第一三通阀6将第一送风管路44的入口441封闭,使得进风管路51的入口511 与加热管路41的出口连通,通过第二三通阀7将第二送风管路45的出口451封闭,使得出风管路52的出口521与加热管路41的入口连通,从而使得加热装置42产生的热风被全部送入衣物处理桶2内;当需要同时对鞋和衣物进行烘干时,通过第一三通阀6将第一送风管路44的入口 441、进风管路的入口511均与加热管路41的出口连通,通过第二三通阀7将第二送风管路45的出口451、出风管路52的出口521均与加热管路41的入口连通,从而使得加热装置42产生的一部分热风被送入烘干箱3内对鞋进行烘干,加热装置42产生的另一部分热风被送入衣物处理桶2内对衣物进行烘干,从而用同一套加热结构满足用户的不同烘干需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该衣物处理设备包括上述烘干系统,在采用上述烘干系统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仅用一套热风生成单元就实现了多种烘干功能,不但降低了设备成本,而且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