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物染整的快速固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3129发布日期:2018-12-25 20:58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物染整的快速固色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物染整的快速固色系统,属于染整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染整使现代工业中给布料染色的常用方法,在对布料进行染色后,为保证染料不易脱落,需要对布料进行固色处理。现有技术的织物染色固色,是在浸轧染液后进行预烘上染,再行干式的热空气高温固色。现有固色装置大多存在占用空间大,流程长,一次固色的特点,这不仅会增加设备成本投入,还会增加固色所用时间,增加劳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织物染整的快速固色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染整织物固色系统存在的固色速率低下,导致布料色牢度不高的问题。

一种织物染整的快速固色系统,包括前布辊架、布辊、漂洗槽、固色装置、后布辊架、卷布辊、驱动装置,其中前布辊架、漂洗槽、固色装置、后布辊架顺次安装,所述前布辊架上安装布辊、后布辊架上安装卷布辊,且卷布辊由驱动装置驱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洗槽的两侧上沿安装外部导向辊,漂洗槽的内部设置两个沉降导向辊;在漂洗槽的内部右侧设置有脱水挤压辊;所述固色装置的左侧面设置进缝,右侧面设置出缝,且在出缝处设置碾压辊;所述固色装置内设若干立式气蒸箱,在固色装置下方设置蒸汽装置,蒸汽装置通过进气管连通立式气蒸箱;立式气蒸箱内设两个内导向辊,布从立式气蒸箱侧面进出缝进又从另一侧的进出缝出。

作为优选方案,在第一个立式气蒸箱左侧的进出缝和最后一个立式气蒸箱右侧的进出缝处设置导向辊。

作为优选方案,在固色装置和后布辊架之间设置有承接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漂洗槽内设置喷管,喷管位于布的上方,且喷口指向布,在漂洗槽的底部设置有泵水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泵水装置上设置有滤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系统首先对漂洗装置进行改进,增加了用于对织物进行喷射颜料的喷管,这可以排出布料中的空气,使漂洗液充分接触布料,还在漂洗槽内加设脱水挤压辊,可以使布上的水分尽量脱去,以便进入固色装置中进行固色。对固色装置的改进可以减少固色装置的体积,同时可以使布进行多次固色,增加色牢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漂洗槽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色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气蒸箱的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气蒸箱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单个气蒸箱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中,前布辊架1、布辊2、漂洗槽3、布4、固色装置5、蒸汽装置6、承接槽7、后布辊架8、卷布辊9、驱动装置10、碾压辊11、进缝12、进气管13、立式气蒸箱14、导向辊15、进出缝16、内导向辊17、外部导向辊31、沉降导向辊32、脱水挤压辊33、喷管34、泵水装置35、滤罩3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织物染整的快速固色系统,包括前布辊架1、布辊2、漂洗槽3、固色装置5、后布辊架8、卷布辊9、驱动装置10,其中前布辊架1、漂洗槽3、固色装置5、后布辊架8顺次安装,所述前布辊架1上安装布辊2、后布辊架8上安装卷布辊9,且卷布辊 9由驱动装置10驱动,所述漂洗槽3的两侧上沿安装外部导向辊31,漂洗槽3的内部设置两个沉降导向辊32;在漂洗槽3的内部右侧设置有脱水挤压辊33;所述固色装置5的左侧面设置进缝12,右侧面设置出缝,且在出缝处设置碾压辊11;所述固色装置5内设若干立式气蒸箱14,在固色装置5下方设置蒸汽装置6,蒸汽装置6通过进气管13连通立式气蒸箱14;立式气蒸箱14内设两个内导向辊17,布4从立式气蒸箱14侧面进出缝16进又从另一侧的进出缝16出。为了防止布4进出时与立式气蒸箱14发生摩擦,在第一个立式气蒸箱14左侧的进出缝16和最后一个立式气蒸箱14右侧的进出缝16处设置导向辊15。为防止经固色的布料不能及时地被卷布辊9收卷,在固色装置5和后布辊架8之间设置有承接槽7。所述漂洗槽3内设置喷管34,喷管34位于布4的上方,且喷口指向布4,在漂洗槽3 的底部设置有泵水装置35。所述泵水装置35上设置有滤罩36。喷管 34不断地将漂洗液喷向布4,可以将布中的空气彻底排出,实现充分漂洗。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织物染整的快速固色系统,该系统首先对漂洗装置进行改进,增加了用于对织物进行喷射颜料的喷管34,这可以排出布料中的空气,使漂洗液充分接触布料,还在漂洗槽3内加设脱水挤压辊33,可以使布4上的水分尽量脱去,以便进入固色装置5中进行固色。对固色装置5的改进可以减少固色装置5的体积,同时可以使布4进行多次固色,增加色牢度。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