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款抗皱织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0334发布日期:2019-01-05 00:15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薄款抗皱织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薄款抗皱织带。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002472.1涉及一种弹性织带,包括由若干编织经线和若干编织纬线交错编织组成的织带本体,所述织带本体上排列不同粗细规格的编织经线,本发明的织带本体可根据人体不同部位,设计有相应的力度分布织带,这样,当人体运动时,既可以对关键部位起保护与约束作用,又不会对人体其他部位产生较大的束缚力,穿着舒适性好,可以广泛应用于修身织物,以及护膝、护腕、护肘等护身器材上。本发明还公开了制作这种弹性织带的方法。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109505.3涉及一种弹性织带,由多个编链单元和多个衬经单元组成,各衬经单元互不交叉,每相邻的两个衬经单元之间通过一个编链单元连接,各编链单元互不交叉;其优点是当所需弹性织带的门幅小于编织得到的整幅弹性织带的门幅时,直接抽取其中相应宽度处的对应一个编链单元,即可以得到所需门幅的弹性织带,拆分精度高,且不会产生毛边,不会影响弹性织带质量,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320118199.5涉及一种弹性织带,含有至少两种织带段,每一种织带段具有相应的伸长度和开度,其特征是:每两织带段之间无驳口或缝接位、交替连接成一体。上述弹性织带由两种织带段交替连接成一体,一种织带段的伸长度较另一种织带段的大,其力度则较另一种织带段的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体编织形成伸长度大、力度小与伸长度小、力度大交替连续的织带,简化了后加工的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所得织带没有驳口或缝接位,保证了使用该织带衣饰的整体美观性和穿着的舒适性。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356362.6涉及一种高性能弹性织带,其特征在于,由上层的弹性织带与下层的涤纶织带重叠而成,通过弹性织带的下表面上的低熔点层热熔连成一体;所述的低熔点层设置在弹性织带的中间位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生产工艺流程简单,可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弹性织带具有良好的弹性功效;弹性织带应用广泛。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710032643.4涉及一种切割后不变形的弹性织带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含有热熔纱的物料和可伸缩的物料一体编织出弹性织带;B)对弹性织带进行热定型处理;C)在织带上切割出图案造型。采用含有热熔纱的物料和可伸缩的物料一体编织的弹性织带,织带具有弹性、不散口,不滑根,缩水率低等特点。在织带上切割图案或造型后,织带保留了原有所有特点,并且切割后不变形。织带整体造型美观大方,穿着舒适,同时工序简单,实现机械自动化,可大规模生产,符合市场经济效益。

中国专利申请号200810027827.6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弹性织带及其编织方法,所述弹性织带有一织带主体,织带主体一体编织成型且其于宽度方向部分或全部设有弹性结构;所述弹性织带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上、下两层纬线与经线相交织形成部分无弹力的普通结构;B)上、下两层纬线与经线、弹性原料相交织形成部分弹性结构;C)无弹力的普通结构和弹性结构交接处的经线相交织形成一体化弹性织带。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外形美观大方,整体部分或全部设有弹性结构,且弹性结构与人体皮肤相接触,当内置有金属条时,可有效消除因金属条坚硬性给人体造成的不适感,同时织带不易起皱及避免被金属条刺穿。

织带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带织物品种繁多,广泛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30年代,织带都是手工作坊生产,原料为棉线、麻线。新中国成立后,织带用原料逐渐发展到锦纶、维纶、涤纶、丙纶、氨纶、粘胶等,形成机织、编结、针织三大类工艺技术,织物结构有平纹、斜纹、缎纹、提花、双层、多层、管状和联合组织。

按编织方法分:平纹、斜纹、缎纹与杂纹三几大类。(平纹/小波纹/斜纹/安全织带/坑纹/珠纹/提花等PP织带按其纱的粗细可分为900D/1200D/1600D;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织带的厚度,厚度也确定其单价和韧度。)

按使用性质分:服装类织带、鞋材类织带、箱包类织带、安全类织带、其它特殊类织带等。

按织带本身特性分:弹性织带与刚性织带(非弹性织带)两类。

按工艺分:主要为梭织带和针织带两大类。织带,特别是提花织带,与布标工艺有点相似,但是布标经纱固定,由纬纱表达图案;而织带基本纬纱是固定的,由经纱表达图案,用的是小机器,每次打版、生产穿纱和调整机器可能都要花很长时间,而且效率相对不高。但是可以制造出种类繁多,眼花缭乱的产品,并不像布标那样总是那几样面孔。织带主要功能是装饰性的,也有是功能性的。如流行的手机吊带等。带子织出来以后,还可以丝印各种文字/图案,一般比直接把文字图案织出来会便宜些。

目前,功能性织带成为发展的潮流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薄款抗皱织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薄款抗皱织带,其包含上弹性层,中间连接弹性层以及下弹性层,在上弹性层和下弹性层之间设置中间连接弹性层;上弹性层的材料为聚醚酯弹性纤维,中间连接弹性层的材料为康泰斯复合弹性纤维,下弹性层的材料为皮芯结构的聚烯烃弹性纤维复合纤维。

所述的上弹性层,中间连接弹性层以及下弹性层的厚度比为1:1:1。

上弹性层和下弹性层之间通过中间连接弹性层进行交织连接,

上弹性层的材料为聚醚酯弹性纤维,其是由聚酯和聚醚共聚物通过熔融纺丝制得的弹性纤维,日本帝人公司于1990年首次生产。聚醚酯弹性纤维不仅强度较高,弹性也很好,在伸长50%时,中强弹性纤维的弹性已与氨纶相当,熔点也较高,和PET纤维混纺,可以在120℃~130℃下染色,因此涤纶纤维也可以加工成弹性纺织品。此外,它们的耐光性优良,耐氯漂性、耐酸碱性等都较普通氨纶好。由于耐酸碱性良好,由它和涤纶组成的织物还可进行碱减量加工,以提高织物的悬垂性。这种纤维还具有原料便宜、易于生产和加工的优点,是一类较有发展前途的纤维。

中间连接弹性层的材料为康泰斯复合弹性纤维,ConTEX复合弹性纤维(ST100复合弹性纤维,市场统称T400弹性纤维)是一种采用杜邦Sorona为主要原料,与普通PET通过先进复合纺丝工艺制成的双组分新型复合弹力纤维;具有自然永久螺旋卷曲及优异的膨松性、弹性、弹性回复率、色牢度以及特别柔软的手感,既可单独纯织,也可与棉、粘纤、涤纶、锦纶等进行交织,形成多种多样的种类风格。

下弹性层的材料为皮芯结构的聚烯烃弹性纤维复合纤维,其芯层为聚烯烃弹性纤维,其由聚烯热塑性弹性体通过熔融纺丝制得。美国陶氏化学(DOW Chemical)于2002年推出的XLA是第一种商品化的聚烯烃弹性纤维,由茂金属催化剂催化原位聚合的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经熔融纺丝制得。它具备好的弹性,500%的断裂伸长,能耐220℃高温,耐氯漂及强酸强碱处理,且具有很强的抗紫外线降解性能。它的生产工艺较简单,原料价格较氨纶低,同时生产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污染且易于回收利用。其皮层为常规的聚酯涤纶纤维,皮层和芯层的厚度比为1:5-1:9;本申请利用皮芯结构的芯层的高弹性,使织带具有抗皱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

中间连接弹性层为康泰斯复合弹性纤维,ConTEX复合弹性纤维(ST100复合弹性纤维,市场统称T400弹性纤维)是一种采用杜邦Sorona为主要原料,与普通PET通过先进复合纺丝工艺制成的双组分新型复合弹力纤维;具有自然永久螺旋卷曲及优异的膨松性、弹性、弹性回复率、色牢度以及特别柔软的手感,既可单独纯织,也可与棉、粘纤、涤纶、锦纶等进行交织,形成多种多样的种类风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上弹性层,2中间连接弹性层,3下弹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实用新型一种薄款抗皱织带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见附图1,一种薄款抗皱织带,其包含上弹性层1,中间连接弹性层2以及下弹性层3,在上弹性层和下弹性层之间设置中间连接弹性层;上弹性层的材料为聚醚酯弹性纤维,中间连接弹性层的材料为康泰斯复合弹性纤维,下弹性层的材料为皮芯结构的聚烯烃弹性纤维复合纤维。

所述的上弹性层,中间连接弹性层以及下弹性层的厚度比为1:1:1。

上弹性层和下弹性层之间通过中间连接弹性层进行交织连接;

上弹性层的材料为聚醚酯弹性纤维,其是由聚酯和聚醚共聚物通过熔融纺丝制得的弹性纤维,日本帝人公司于1990年首次生产。聚醚酯弹性纤维不仅强度较高,弹性也很好,在伸长50%时,中强弹性纤维的弹性已与氨纶相当,熔点也较高,和PET纤维混纺,可以在120℃~130℃下染色,因此涤纶纤维也可以加工成弹性纺织品。此外,它们的耐光性优良,耐氯漂性、耐酸碱性等都较普通氨纶好。由于耐酸碱性良好,由它和涤纶组成的织物还可进行碱减量加工,以提高织物的悬垂性。这种纤维还具有原料便宜、易于生产和加工的优点,是一类较有发展前途的纤维。

中间连接弹性层的材料为康泰斯复合弹性纤维,ConTEX复合弹性纤维(ST100复合弹性纤维,市场统称T400弹性纤维)是一种采用杜邦Sorona为主要原料,与普通PET通过先进复合纺丝工艺制成的双组分新型复合弹力纤维;具有自然永久螺旋卷曲及优异的膨松性、弹性、弹性回复率、色牢度以及特别柔软的手感,既可单独纯织,也可与棉、粘纤、涤纶、锦纶等进行交织,形成多种多样的种类风格。

下弹性层的材料为皮芯结构的聚烯烃弹性纤维复合纤维,其芯层为聚烯烃弹性纤维,其由聚烯热塑性弹性体通过熔融纺丝制得。美国陶氏化学(DOW Chemical)于2002年推出的XLA是第一种商品化的聚烯烃弹性纤维,由茂金属催化剂催化原位聚合的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经熔融纺丝制得。它具备好的弹性,500%的断裂伸长,能耐220℃高温,耐氯漂及强酸强碱处理,且具有很强的抗紫外线降解性能。它的生产工艺较简单,原料价格较氨纶低,同时生产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污染且易于回收利用。其皮层为常规的聚酯涤纶纤维,皮层和芯层的厚度比为1:5;本申请利用皮芯结构的芯层的高弹性,使织带具有抗皱功能。

实施例1

请参见附图1,一种薄款抗皱织带,其包含上弹性层1,中间连接弹性层2以及下弹性层3,在上弹性层和下弹性层之间设置中间连接弹性层;上弹性层的材料为聚醚酯弹性纤维,中间连接弹性层的材料为康泰斯复合弹性纤维,下弹性层的材料为皮芯结构的聚烯烃弹性纤维复合纤维。

所述的上弹性层,中间连接弹性层以及下弹性层的厚度比为1:1:1。

上弹性层和下弹性层之间通过中间连接弹性层进行交织连接;

上弹性层的材料为聚醚酯弹性纤维,其是由聚酯和聚醚共聚物通过熔融纺丝制得的弹性纤维,日本帝人公司于1990年首次生产。聚醚酯弹性纤维不仅强度较高,弹性也很好,在伸长50%时,中强弹性纤维的弹性已与氨纶相当,熔点也较高,和PET纤维混纺,可以在120℃~130℃下染色,因此涤纶纤维也可以加工成弹性纺织品。此外,它们的耐光性优良,耐氯漂性、耐酸碱性等都较普通氨纶好。由于耐酸碱性良好,由它和涤纶组成的织物还可进行碱减量加工,以提高织物的悬垂性。这种纤维还具有原料便宜、易于生产和加工的优点,是一类较有发展前途的纤维。

中间连接弹性层的材料为康泰斯复合弹性纤维,ConTEX复合弹性纤维(ST100复合弹性纤维,市场统称T400弹性纤维)是一种采用杜邦Sorona为主要原料,与普通PET通过先进复合纺丝工艺制成的双组分新型复合弹力纤维;具有自然永久螺旋卷曲及优异的膨松性、弹性、弹性回复率、色牢度以及特别柔软的手感,既可单独纯织,也可与棉、粘纤、涤纶、锦纶等进行交织,形成多种多样的种类风格。

下弹性层的材料为皮芯结构的聚烯烃弹性纤维复合纤维,其芯层为聚烯烃弹性纤维,其由聚烯热塑性弹性体通过熔融纺丝制得。美国陶氏化学(DOW Chemical)于2002年推出的XLA是第一种商品化的聚烯烃弹性纤维,由茂金属催化剂催化原位聚合的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经熔融纺丝制得。它具备好的弹性,500%的断裂伸长,能耐220℃高温,耐氯漂及强酸强碱处理,且具有很强的抗紫外线降解性能。它的生产工艺较简单,原料价格较氨纶低,同时生产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污染且易于回收利用。其皮层为常规的聚酯涤纶纤维,皮层和芯层的厚度比为1:9;本申请利用皮芯结构的芯层的高弹性,使织带具有抗皱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