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旋梭梭芯的绣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7753发布日期:2019-01-08 20:56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更换旋梭梭芯的绣花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绣花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更换旋梭梭芯的绣花机。



背景技术:

绣花机上装有绣花旋梭梭壳,旋梭梭壳上装有打满线的梭芯,当梭芯上的线用尽后,需要更换梭芯。

绣花旋梭位于绣花机工作台面下,旋梭梭壳装于旋梭上,工作台面只有在0.8米高。在现有技术中,一个旋梭配套1个梭壳,2个梭芯,在更换梭芯时,通过是要坐在滑盘上,滑盘滑入工作台下面后,把绣花机上梭壳从旋梭中取出,把里面用完的梭芯取出装上已经打满线的梭芯,钩进弹簧片,再连同梭芯梭壳一起装进旋梭,一个换底线的动作算是完成。由于需要在台面下作业,而台面高度又很低,因此时间越长就越累,效率也非常低,而每台绣花机一天内要频繁的更换底线,一台设备就有100个机头,每台机器一天要换12次底线,这样一天的工作强度非常高,在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会对人的身体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更换梭壳的工艺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旋梭梭芯的绣花机。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将旋梭梭壳和梭芯在事先就一对一放置在梭壳弹片上,在机器工作时,就事先将装满线的旋梭梭壳放置在梭壳弹片内,机器上的底线用完后,就可以直接去换旋梭梭壳,将换下来的梭壳直接放置在梭壳盒中,人只要在下面做好自己在下面带有轮子的滑板上运动,不需要携带其它零件,需要的零件事先都已经准备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更换旋梭梭芯的绣花机,包括基座、机头、工作台和绣花旋梭,所述工作台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机头设于工作台上,所述绣花旋梭设于机头底部。该绣花机还包括至少两根旋转连接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旋转连接杆之间平行设置且其下端与基座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横向设置且其两端固定于相邻两根旋转连接杆的上端;所述第一横杆上设有梭壳盒,所述第二横杆上设有梭壳弹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先将旋转连接杆放倒,将需要更换的梭壳一对一的卡进梭壳弹片内,放置好后将旋转连接杆升起,升起后位于工作台下。绣花机底线用完后,只需要人坐在滑板车上,滑进台面下,将一对一配对好的底线梭壳装配到旋梭上,把换下来的梭壳放置在梭壳盒中。上述过程中,人在下面滑动时只需要人移动,手上不需要拿任何零件,且要换的零件已经准备在离旋梭下面0.1米处,操作简单方便,效率大大提高,作业强度减轻一半以上,梭壳梭芯全部更换好后,人就可以离开台面下,再将旋转连接杆放倒,将换下来的梭壳一对一取出换上已经绕满线的梭芯,再将绕好底线的梭壳一对一的放置在固定的梭壳弹片内,这样可以每套旋梭每次都可以配上原来的梭壳,每个机头的底线松紧都要在梭壳上调节,一台设备每个机头从始至终都配对同一个梭壳,这可以更有效地保证机器的稳定性和产品品质,如果将梭壳全部混掉,将不同的梭壳混装在其他旋梭上,将影响底线松紧度,从而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将梭壳一对一放置好后将旋转连接杆竖立,准备好下次换底线使用。

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未使用此装置时换好一台绣花机上100个机头的底线需要15分钟,整台设备就需要停15分钟,且换底线操作工就需要在高度0.8米台面下面待15分钟;而用上换旋梭底线装置,换一台绣花机上100个机头的底线需要6分钟左右,绣花机只需要停6分钟,换底线梭壳操作工只需要在0.8米高台面下工作6分钟,将另外9分钟的活可以放到台面上来完成,且这9分钟是机器在正常工作,而不是停止状态。按每天8小时计算,一天要换12次底线,每天机器工作时间就可以增加120分钟,现一台100头的绣花机30万元,我们在不用增加投入成本的情况下增加125%的经济效益,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挂杆,所述挂杆的上端通过横向的转轴与旋转连接杆的上端实现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如果将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设计为不能转动的固定连接,当旋转连接杆在转动过程中,梭壳盒以及梭壳弹片的朝向会随着发生旋转。这就会产生以下技术问题:1. 操作人员从梭壳弹片、梭壳盒上放置或取梭壳时,梭壳弹片、梭壳盒的开口朝向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当操作人员进入工作台下方时,本身台下只用0.8米高,如果朝向不够理想,会使得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动作非常别扭,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会增强劳动强度。2、当梭壳盒随动旋转倾斜时,盒内的梭壳容易掉落。

而本实用新型上述转动连接的好处在于:放置梭壳的梭壳盒和梭壳弹片通过挂杆和转轴的配合,类似于摩天轮上的缆车,无论旋转到什么角度,通过自身重力,都不会改变梭壳盒以及梭壳弹片的朝向,如此能够大幅提高操作便捷性。虽然上述结构看似简单,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本领域人员并未发现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绣花机并不设有旋转连接杆、梭壳盒以及梭壳弹片等部件,因此不可能会凭空发现上述技术问题,这些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发现并解决的),更不用谈去如何解决它了,因此本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

作为优选,所述梭壳盒的开口朝上,所述梭壳弹片背向基座斜向上且与水平面呈40-50度角。

本实用新型团队在经过大量试验后发现,通过对梭壳盒与梭壳弹片的重心调整,将其朝向设计为上述角度范围,对于操作人员来说,更换梭壳时更为便捷,效率最高,舒适性最佳。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连接杆与基座之间设有连接绳。

连接绳的作用是当旋转连接杆放倒时起到定位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梭壳盒、梭壳弹片的数量分别与机头数量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梭壳盒、梭壳弹片在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上的位置分别与机头位置相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上对应旋转连接杆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固定旋转连接杆的固定夹具。

固定夹具的作用是当旋转连接杆处于竖立状态时,将旋转连接杆卡合固定,防止其放倒。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夹具为固定夹片。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与旋转连接杆的连接处设有旋转轴座,旋转连接杆的底部通过旋转组件与旋转轴座实现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将旋梭梭壳和梭芯在事先就一对一放置在梭壳弹片上,在机器工作时,就事先将装满线的旋梭梭壳放置在梭壳弹片内,机器上的底线用完后,就可以直接去换旋梭梭壳,将换下来的梭壳直接放置在梭壳盒中,人只要在下面做好自己在下面带有轮子的滑板上运动,不需要携带其它零件,需要的零件事先都已经准备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基座1、机头2、工作台3、绣花旋梭4、旋转连接杆5、第一横杆6、第二横杆7、梭壳盒8、梭壳弹片9、挂杆10、转轴11、连接绳12、固定夹具13、旋转轴座14、旋转组件15、梭壳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装置、连接结构和方法,若无特指,均为本领域公知的装置、连接结构和方法。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便于更换旋梭梭芯的绣花机,包括基座1、机头2、工作台3、绣花旋梭4、四根根旋转连接杆5,两根第一横杆6和两根第二横杆7。所述工作台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机头设于工作台上,所述绣花旋梭设于机头底部,所述旋转连接杆之间平行设置且其下端与基座的底部转动连接(基座与旋转连接杆的连接处设有旋转轴座14,旋转连接杆的底部通过旋转组件15与旋转轴座实现转动连接);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挂杆10,所述挂杆的上端通过横向的转轴11与相邻两根旋转连接杆的上端实现转动连接。第一横杆上设有梭壳盒8,第二横杆上设有梭壳弹片9。所述梭壳盒开口向上,梭壳弹片背向基座斜向上且与水平面呈45度角。旋转连接杆与基座之间设有连接绳12。基座上对应旋转连接杆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固定旋转连接杆的固定夹具13(固定夹片)。

其中,所述梭壳盒、梭壳弹片的数量分别与机头数量相等。梭壳盒、梭壳弹片在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上的位置分别与机头位置相对应。

本实施例的绣花机的旋梭梭芯更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旋转连接杆放倒(如图1、图5所示),将备用的梭壳16一对一卡进梭壳弹片内,然后将旋转连接杆旋转至竖立状态(如图2、图6所示),使备用的梭壳位于工作台下方;

2)操作人员进入工作台下方,将绣花旋梭上原有的梭壳卸下并放入梭壳盒中,将备用的梭壳装配到旋梭上;

3)将全部梭壳更换后,操作人员离开台面,再次将旋转连接杆放倒,将换下的梭壳一对一取出并换上已绕满线的梭芯,同时再将装满底线梭壳一对一置于原来梭壳弹片内;

4)再次将旋转连接杆竖立,为下次更换做好准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梭壳弹片背向基座斜向上且与水平面呈40度角。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梭壳弹片背向基座斜向上且与水平面呈50度角。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