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9278发布日期:2019-01-05 00:0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及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产品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纺织产品不拘泥于保暖性这一基本要求,同时也要满足消费者对美观、大方、层次感等多方位的需求。因而,纺织产品需要在组织、花样设计等方面寻求创新和突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其外观有梭织的肌理,立体感较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包括横向a+b+c+b+a个针位与纵向m+n+l+m个横列所形成的编织单元,a、b、c、b、a针位从左向右依次排列,m、n、l、m横列从下往上依次排列,a、b、c、m、n、l均为大于0的整数;各针位和横列的线圈排布为:

在两个m横列内,a、b、c、b、a针位均为满针编织的正常线圈;

在n横列内,两个a针位均为正常线圈,第一个b针位的线圈偏移至相邻的左侧a针位,第二个b针位的线圈偏移至相邻的右侧a针位,c 针位的线圈长度为n+l个正常线圈长度;

在l横列内,两个a针位均为正常线圈,c针位和两个b针位无线圈,且同个横列内相邻的a针位线圈连接纱线浮在n横列的c针位线圈纱线上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包括多个循环排布的编织单元,循环方式为横向a+b+c+b+a个针位与纵向m+n+l+m个横列在横向和纵向上循环、横向b+c+b+a个针位与纵向m+n+l+m个横列在横向和纵向上循环、横向a+b+c+b+a个针位与纵向n+l+m个横列在横向和纵向上循环或横向b+c+b+a个针位与纵向n+l+m个横列在横向和纵向上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的编织单元包括横向a+b+c+b+a个针位与纵向m+n+l+m+n+l+m个横列,后n+l+m横列的各针位线圈排布为:

第二个n横列内,两个a针位的线圈长度为n+l个正常线圈长度,第一个b针位的线圈偏移至相邻的右侧c针位,第二个b针位的线圈偏移至相邻的左侧c针位,c 针位为正常线圈;

第二个l横列内,c针位为正常线圈,两个a针位和b针位均无线圈,且c针位线圈向两侧伸出的纱线浮在第二个n横列内a线圈纱线上;

第三个m横列内a、b、c、b、a针位均为满针编织的正常线圈;

其中c=2a。

进一步地,所述的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包括多个循环排布的编织单元,循环方式为横向a+b+c+b+a个针位与纵向m+n+l+m+n+l+m个横列在横向和纵向上循环、横向a+b+c+b+a个针位与纵向n+l+m+n+l+m个横列在横向和纵向上循环、横向b+c+b+a个针位与纵向m+n+l+m+n+l+m个横列在横向和纵向上循环或横向b+c+b+a个针位与纵向n+l+m+n+l+m个横列在横向和纵向上循环。

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通过编织时正常线圈与浮线的凹凸实现层次感,营造出经纬分明的编织效果;通过编织时正常线圈与浮线的凹凸实现层次感,同时通过两个区域的编织与浮线交换位置,营造出经纬交错的编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个具体实例的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个具体实例的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个具体实例的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的制版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偏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阅图1和图2,一种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包括横向a+b+c+b+a个针位与纵向m+n+l+m个横列所形成的编织单元,a、b、c、b、a针位从左向右依次排列,m、n、l、m横列从下往上依次排列,a、b、c、m、n、l均为大于0的整数;本实施例中,取值为a=1、b=1、c=2、m=1、n=1、l=3,即每个编织单元包括横向6个针位和纵向6个横列,各针位和横列的线圈排布为:

在第一横列内,6个针位均为满针编织的正常线圈,正常线圈为线圈长度较短,正常向上方编织的线圈;

在第二横列内,第一个针位和最后一个针位均为正常线圈,第二个针位的线圈偏移至相邻的左侧的第一个针位与第一个针位的线圈重叠,第五个针位的线圈偏移至相邻的右侧第六个针位并与第六个针位的线圈重叠,从而使得编织单元的图案更加丰富美观;第三针位和第四针位的线圈长度为4个正常线圈长度,即为一个加长线圈;

在第三到第五横列内,第一针位和第六针位均为正常线圈,形成经线效果;第二针位到第五针位均无线圈,另外,第三到第五横列的第一针位和第六针位线圈的连接纱线浮在第二横列的第三针位和第四针位的加长线圈纱线上面,形成浮出的纬线效果;即通过正常线圈与浮线的凹凸实现层次感,营造出经纬分明的编织效果。

本实施例的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可以通过上述的编织单元循环排布实现,排布方法可以为:横向第一针位至第六针位与竖向第一个横列至第六横列分别在横向和竖向循环、横向第二针位至第六针位与竖向第一个横列至第六横列分别在横向和竖向循环、横向第一针位至第六针位与竖向第二个横列至第六横列分别在横向和竖向循环或横向第二针位至第六针位与竖向第二个横列至第六横列分别在横向和竖向循环均可。

本实施例的a、b、c、m、n、l均可从大于0的整数中任意选择,b和n大于1时,可以将n横列内的前后b针位的线圈的最上面一个线圈向左或向右偏移至前后相邻的a针位上与该针位线圈重叠;优选为b和n的取值均为1。

实施例二

参阅图3~图5,一种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本实施例的编织单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竖向的m+n+l+m个横列之上还依次有n、l、m个横列,横向仍为a+b+c+b+a个针位,要求c=2a,以实现图案的经纬交错。同样,取a=1、b=1、c=2、m=1、n=1、l=3,即每个编织单元包括横向6个针位和纵向11个横列,第一到第六个横列的各个针位线圈排布与实施例一相同,第七到第十一横列的针位线圈排布如下:

第七个横列内,第一针位和第六针位的线圈长度为4个正常线圈长度的加长线圈,第三第四针位均为正常线圈;第二个针位的线圈偏移至相邻的右侧第三针位并与第三针位的线圈重叠,第五个针位的线圈偏移至相邻的左侧第四针位针位并与左侧的第四针位线圈重叠;从而使得编织单元的图案更加丰富美观;

第八到第十横列内,第三和第四针位为正常线圈,形成经线效果;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针位均无线圈,且第三和第四针位线圈向两侧伸出的纱线浮在第七横列内第一、第六针位的加长线圈纱线之上,形成浮出的纬线效果;即通过编织时正常线圈与浮线的凹凸实现层次感,同时,在第三~第五横列与第八~第十横列的两个区域的编织与浮线交换位置,营造出经纬交错的编织效果;

第十一横列内六个针位均为满针编织的正常线圈。

本实施例的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可以通过上述的编织单元循环排布实现,排布方法可以为:横向第一针位至第六针位与竖向第一个横列至第十一个横列分别在横向和竖向循环、横向第二针位至第六针位与竖向第一个横列至第十一横列分别在横向和竖向循环、横向第一针位至第六针位与竖向第二个横列至第十一横列分别在横向和竖向循环或横向第二针位至第六针位与竖向第二个横列至第十一横列分别在横向和竖向循环均可。

本实施例的a、b、c、m、n、l均可从大于0的整数中任意选择,b和n大于1时,可以将n横列内的前后b针位的线圈的最上面一个线圈向左或向右偏移至前后相邻的a针位上与该针位线圈重叠;优选为b和n的取值均为1。

实施例三

一种编织实施例一的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的编织方法,使用包括前针床和后针床的双针床针织机编织;纱线成分可选用羊毛纱线或羊毛混纺纱线为原料;产品为粗纺类,织造电脑横机机型可采用3G、5G、7G、12G、14G、16G。编织一个编织单元的步骤如下:

S1、在第一横列内,前针床的六个针位均编织正常线圈;

S2、在第二横列内,前针床的第一个针位和最后一个针位编织正常线圈,前针床的第二~第五针位编织正常线圈后翻针至后针床,后针床向左摇床一个针位将后针床第二针位的线圈翻至前针床的第一针位上与前针床第一针位上的线圈重叠,后针床向右摇床两个针位将后针床五个针位的线圈翻至前针床第六个针位上与前针床的第六个针位的线圈重叠,后针床的第三和第四个针位的线圈存放在后针床上,后针床复位;

S3、在第三~第五横列内,前针床的第一针位后第六针位编织正常线圈,前针床的第二针位~第五针位均不编织线圈;在编织第五横列时,后针床先将第三和第四个针位的线圈翻针至前针床第三和第四针位,之后前针床的第二和第五针位挂针,第一、第三、第四和第六针位编织正常线圈;

S4、在第六横列内,前针床的六个针位均编织正常线圈。

循环步骤S1~S4或循环步骤S2~ S4,另外,编织时针床上的多个循环的第一~第六针位单元或多个循环的第二~第六针位单元可以同时编织,从而编织出实施例一中的多个编织单元循环排布的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

实施例四

一种编织实施例二中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的编织方法,使用包括前针床和后针床的双针床针织机编织,纱线成分可选用羊毛纱线或羊毛混纺纱线为原料;产品为粗纺类,织造电脑横机机型可采用3G、5G、7G、12G、14G、16G。其中步骤S1~S4同实施例三,另外还包括如下步骤S5~S7。

S5、在第七横列内,第三和第四针位通过前针床编织正常线圈,前针床的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针位编织正常线圈后翻针至后针床,后针床向左摇床一个针位将后针床第五针位的线圈翻至前针床的第四针位上与前针床第四针位上的线圈重叠,后针床向右摇床两个针位将后针床二针位的线圈翻至前针床第三针位上与前针床的第三针位的线圈重叠;后针床的第一和第六针位的线圈存放在后针床上,后针床复位;

S6、在第八~第十横列内,第三和第四针位通过前针床编织正常线圈,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六针位均不编织线圈;在编织第十横列时,先将后针床第一和第六针位的线圈翻针至前针床第一和第六针位,之后除第二和第五针位挂针外,前针床的第一、第三、第四和第六针位编织正常线圈;

S7、在第十一横列内,前针床的六个针位均编织正常线圈;

循环步骤S1~S7或循环步骤S2~ S7,另外,编织时针床上的多个循环的第一~第六针位单元或多个循环的第二~第六针位单元可以同时编织,从而编织出实施例二中的多个编织单元循环排布的仿经纬交错的浮线针织组织。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