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熨烫机的隔热与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0254发布日期:2019-01-05 00:15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熨烫机的隔热与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服装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熨烫机,特别是一种熨烫机的隔热与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服装制作行业,为了衣服的挺直美观,衣服的一些部位要进行粘合里衬,例如在制作衣领、袖口等部位时,通常会在衣领、袖口裁片上设置里衬,并通过熨烫粘合的方式保持平整,在熨烫粘合这一过程中,传统工艺是采用电熨斗来实现的,其效率低,人工成本高;随着自动化生产的进步,在大型的服装生产车间,这一过程则是通过熨烫机等大型设备来实现的。已知现有熨烫机设备,为了使设备加热保温达到最佳效果,通常采用较为封闭的结构护罩,以至于设备在长期使用后,机器护罩等表面结构温度较高,当设备附近有员工工作时,会存在很大程度的烫伤危险。而且长期在设备附近高温情况下工作,员工会感到不适。

我国专利(公告号:205556944U;公告日:2016.09.07)公开了一种自动折叠熨烫系统,包括工作台;对折装置,对折装置具有面板、限位板、折板以及折板驱动部件,面板设在工作台上以用于放置裁片,面板具有贯穿其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的对折通道;限位板连接于工作台且位于面板的第二表面的一侧,限位板与面板之间具有间隔;处于复位状态时折板位于面板的第一表面的一侧,折板驱动部件设在工作台上且连接于折板,折板驱动部件用于通过驱动折板插入至对折通道内来将裁片的折痕处带入至对折通道内并移动至限位板处,以实现裁片的对折;以及熨烫装置,熨烫装置设在工作台上且位于面板的第二表面的一侧,熨烫装置用于熨烫对折后的裁片。

上述专利文献中的自动折叠熨烫系统没有公开具体的隔热与散热结构,如果采用通风的壳体,熨烫热量很容易散失,导致熨烫效果不佳,浪费严重;如果采用封闭的保温壳体,又容易使壳体发烫,影响工人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熨烫机的隔热与散热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保证熨烫机熨烫温度的同时能够及时有效的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熨烫机的隔热与散热装置,熨烫机包括机壳和位于所述机壳内的熨烫板,所述机壳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与散热装置包括位于左侧板和右侧板内侧面上的隔热层以及位于顶板上的抽风机,所述顶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每个所述通风孔处均安装有一个所述抽风机,所述隔热层正对所述熨烫板。

其原理如下:左侧板和右侧板为熨烫机壳体的左右两侧护罩,两个都固定有隔热层,隔热层位于左侧板、右侧板的内侧面,隔离熨烫板所散发的热量,使得左侧板和右侧板能够控制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抽风机的数量有多个,需要散热时,通过抽风机产生气流,使得机壳内部热量随气流从通风孔排出。抽风机通过操作系统控制,可选择性人工手动开启或关闭一个或多个。为了保护良好的加热熨烫效果,系统智能识别只有在熨烫板达到50℃或以上,才允许手动开启抽风机进行散热。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隔热层,明显改善了熨烫机机壳发热过甚,危害到操作工人及附近工作人员的现象;通过将热量阻隔在机壳内部,提高了熨烫板的加热效率以及工作时的熨烫效果;同时通过抽风机又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散热,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开关某个或某几个抽风机,用以在设备温度过高时进行排风散热,保证机壳表面以及内部温度稳定,维持适宜的工作温度。

当然,本技术方案中隔热层的数量和固定位置不限于左侧板、右侧板上,可以根据熨烫板的发热及散热方向适应性的调整。

在上述的熨烫机的隔热与散热装置中,所述抽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抽风机包括筒体和位于所述筒体内的扇叶,所述筒体的下端通过螺钉固连在所述顶板的上表面,所述筒体的上端还具有网罩。进一步的,筒体的直径大于通风孔的直径,筒体与其对应的通风孔同轴设置。

在上述的熨烫机的隔热与散热装置中,所述通风孔和抽风机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熨烫板的正上方,所述通风孔以及抽风机呈矩形阵列排布。这样能够保证通风散热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的熨烫机的隔热与散热装置中,所述隔热层通过压板压紧或胶粘粘贴或螺钉紧固的方式固定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这样安装和更换方便。

在上述的熨烫机的隔热与散热装置中,所述机壳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熨烫机采用PLC控制器进行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抽风机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机壳外还设有操作面板。通过温度传感器将机壳温度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适时启动抽风机动作,保证机壳内温度稳定适宜;通过操作面板可以控制或调整抽风机进行散热。

在上述的熨烫机的隔热与散热装置中,所述隔热层为隔热棉或气凝胶毡或真空隔热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隔热层,明显改善了熨烫机机壳发热过甚,危害到操作工人及附近工作人员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隔热层将热量阻隔在机壳内部,提高了熨烫板的加热效率以及工作时的熨烫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抽风机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散热,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开关某个或某几个抽风机,用以在设备温度过高时进行排风散热,保证机壳表面以及内部温度稳定,维持适宜的工作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熨烫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熨烫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熨烫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熨烫板;2、机壳;21、左侧板;22、右侧板;23、顶板;23a、通风孔;3、隔热层;4、抽风机;41、筒体;42、扇叶;43、网罩;5、操作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熨烫机包括机壳2和位于机壳2内的熨烫板1,机壳2包括左侧板21、右侧板22和顶板23,隔热与散热装置包括位于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内侧面上的隔热层3以及位于顶板23上的抽风机4,顶板23上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23a,每个通风孔23a处均安装有一个抽风机4,隔热层3正对熨烫板1;机壳2内设有温度传感器;熨烫机采用PLC控制器进行控制,温度传感器和抽风机4与PLC控制器电连接,机壳2外还设有操作面板5。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为熨烫机壳2体的左右两侧护罩,两个都固定有隔热层3,隔热层3位于左侧板21、右侧板22的内侧面,隔离熨烫板1所散发的热量,使得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能够控制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抽风机4的数量有多个,需要散热时,通过抽风机4产生气流,使得机壳2内部热量随气流从通风孔23a排出。抽风机4通过操作系统控制,可选择性人工手动开启或关闭一个或多个。为了保护良好的加热熨烫效果,系统智能识别只有在熨烫板1达到50℃或以上,才允许手动开启抽风机4进行散热。通过设置隔热层3,明显改善了熨烫机机壳2发热过甚,危害到操作工人及附近工作人员的现象;通过将热量阻隔在机壳2内部,提高了熨烫板1的加热效率以及工作时的熨烫效果;同时通过抽风机4又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散热,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开关某个或某几个抽风机4,用以在设备温度过高时进行排风散热,保证机壳2表面以及内部温度稳定,维持适宜的工作温度。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抽风机4为轴流风机,抽风机4包括筒体41和位于筒体41内的扇叶42,筒体41的下端通过螺钉固连在顶板23的上表面,筒体41的上端还具有网罩43,筒体41的直径大于通风孔23a的直径,筒体41与其对应的通风孔23a同轴设置;通风孔23a和抽风机4的数量均为四个,通风孔23a位于熨烫板1的正上方,通风孔23a以及抽风机4呈矩形阵列排布。

本实施例中隔热层3为隔热棉或气凝胶毡或真空隔热板;本实施例中隔热层3通过压板压紧或胶粘粘贴或螺钉紧固的方式固定在左侧板21和右侧板22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熨烫板;2、机壳;21、左侧板;22、右侧板;23、顶板;23a、通风孔;3、隔热层;4、抽风机;41、筒体;42、扇叶;43、网罩;5、操作面板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