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振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1357发布日期:2019-01-15 23:4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减振组件和衣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衣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振组件和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家对洗衣机的性能要求也在提高,尤其是在振动噪声方面。洗衣机在高速脱水时振动很大,噪声也很大,强烈的振动会使机体结构由于长期处于交变应力作用下而发生结构破坏,影响使用寿命。目前洗衣机大多数选用弹簧来进行吊桶,其目的是借弹簧来调节桶体的运动,减小振动。这种弹簧的应用对洗衣机的振动减弱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是很好,一是因为弹簧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抗拉疲劳而失去减振的效果,二是弹簧的价格偏高。一些现有技术中,提出了采用钢丝网垫作为减振器,其设置了上下两个钢丝网垫,两钢丝网垫之间设有固定不动的挡环,这样,两个钢丝网垫之间各自独立工作,互不影响,虽然钢丝网垫成本较低,且吸振效果较佳,但是在受到冲击时,所有的冲击能量全部由一个钢丝网垫承担,削弱了减振器的减振能力,且对钢丝网垫的寿命有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减振组件,包括:壳体;第一缓冲件,设于壳体内的一侧;第二缓冲件,与第一缓冲件相对设于壳体内的另一侧;挂钩组件,挂钩组件至少部分伸出壳体,挂钩组件设有止挡件,止挡件设于第一缓冲件与第二缓冲件之间的间隙内,且挂钩组件相对于壳体上下运动时,止挡件适于被第一缓冲件和/或第二缓冲件止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减振组件的壳体中设置两个缓冲件,且两个缓冲件之间具有间隙,同时,还设有部分伸出壳体的挂钩组件,且挂钩组件设有设于上述间隙内的止挡件,这样,在挂在挂钩组件上的物体遇到冲击时,即挂钩组件相对于壳体上下运动,将冲击能量传递给与其相邻的缓冲件,使该缓冲件吸收掉至少一部分冲击能量,并且由于两个缓冲件之间具有止挡件,使第一个接受冲击的缓冲件能够利用该间隙再释放掉至少一部分冲击能量,并在第一个缓冲件越过间隙时,还可以通过止挡件将余下的冲击能量传递给另一个缓冲件,使冲击能量得到进一步的吸收,从而大幅提高了减振组件的吸振、隔振能力,并且由于缓冲件具有了一定的振动释放空间,因此可以降低缓冲件的疲劳程度,延长减振组件的使用寿命。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朝向第一缓冲件所在一端为上,朝向第二缓冲件所在一端为下。

可以理解地,缓冲件的选材丰富多样,生产工艺简单高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弹簧减振的方式,采用缓冲件,可以选用成本低廉的缓冲材料来制作,从而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挂钩组件包括沿所述壳体轴向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壳体两侧的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其中,第一挂钩具体包括:止挡件;以及挂钩部,挂钩部的一端与止挡件相连,挂钩部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缓冲件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挂钩的一端设置止挡件,且止挡件设于第一缓冲件与第二缓冲件之间的间隙内,这样通过止挡件传递冲击能量,可以避免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相接触而缠绕到一起,导致减振组件吸振能力降低;挂钩部的一端设于止挡件,另一端通过第一缓冲件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有利于挂在挂钩上的物体受到的冲击能量通过延伸部传递到止挡件,并经止挡件再向另一个缓冲件传递从而提高减振组件的吸振、隔振能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缓冲件设有轴向的通孔,第一挂钩的延伸部经通孔伸出壳体外。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第一缓冲件中设有轴向通孔,第一挂钩的延伸部经通孔伸出壳体外,这样使挂钩占用的空间小,缓冲件占用空间大,有利于大幅提高减振组件的吸振、隔振能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挂钩穿过第一缓冲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挂钩穿过第一缓冲件,这样,当第一挂钩上的物体受到冲击,第一挂钩可以在将冲击传递给第一缓冲件时,还可以将冲击尽快传递给第二缓冲件,进一步提高了减振组件在刚刚受到冲击时的吸振、隔振能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减振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止挡件和第一缓冲件相抵;或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止挡件和第二缓冲件相抵。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止挡件和第一缓冲件相抵,即在止挡件和第一缓冲件之间,也可以理解为,在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之间增设了第一弹性件,这样,使减振组件在利用缓冲件吸振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第一弹性件进行减振,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减振组件的吸振、减振能力;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止挡件和第二缓冲件相抵,即在止挡件和第二缓冲件之间,也可以理解为,在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之间增设了第二弹性件,这样,使减振组件在利用缓冲件吸振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第二弹性件进行减振,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减振组件的吸振、减振能力,减少了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产生疲劳的可能,延长了减振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壳体的两端开口,第二挂钩固定于第二缓冲件远离第一缓冲件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的两端开口,第二挂钩固定于第二缓冲件远离第一缓冲件的一侧,便于挂钩和缓冲件的安装,还有利于第一挂钩上的物体受到的冲击首先传递给第一缓冲件,第二挂钩上的物体受到的冲击首先传递给第二缓冲件,使两个缓冲件较为均衡地发挥缓冲吸振功能,避免只有一个缓冲件长期工作而导致疲劳,延长了两个缓冲件的使用寿命,进而可以延长减振组件的使用寿命,提高减振组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壳体的一端开口,第一缓冲件靠近开口设于壳体的内部;第二挂钩与壳体一体成型,且第二挂钩设于壳体远离第一缓冲件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的一端开口,第一缓冲件靠近开口设于壳体的内部;第二挂钩与壳体一体成型,这样的结构简单,可以提高装配效率;第二挂钩设于壳体远离第一缓冲件的一侧,使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在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之间,从而在减振组件的任意一个挂钩上的物体受到冲击时,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都能发挥缓冲吸振作用,提升减振组件的吸振能力和吸振效果。

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第一缓冲件呈网状且由多个第一弹性丝交叉编织而成;和/或第二缓冲件呈网状且由多个第二弹性丝交叉编织而成。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缓冲件设置为网状且由多个第一弹性丝交叉编织而成,这样可以将第一缓冲件受到的冲击分散到多个第一弹性丝上,提高了第一缓冲件的缓冲能力,减少第一缓冲件出现疲劳的可能,同时,采用弹性丝编织第一缓冲件,可以更好地吸收沿减振组件轴向的冲击,进一步强化第一缓冲件的缓冲吸振能力,并且进行缓冲时,第一缓冲件被压缩变形,使多个第一弹性丝之间相互摩擦,从而可以吸收和弱化减振组件周向的冲击和振动,进而强化了减振组件在各方向上的阻尼减振效果。

通过将第二缓冲件设置为网状且由多个第二弹性丝交叉编织而成;这样可以将第二缓冲件受到的冲击分散到多个第二弹性丝上,提高了第二缓冲件的缓冲能力,减少第二缓冲件出现疲劳的可能,同时,采用弹性丝编织第二缓冲件,可以更好地吸收沿减振组件轴向的冲击,进一步强化第二缓冲件的缓冲吸振能力,并且进行缓冲时,第二缓冲件被压缩变形,使多个第二弹性丝之间相互摩擦,从而可以吸收和弱化减振组件周向的冲击和振动,进而强化了减振组件在各方向上的阻尼减振效果。

可以理解地,采用弹性丝制作网状的缓冲件,结构简单,缓冲效果好,还可以降低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弹性丝的直径为0.05mm~2mm;和/或第二弹性丝的直径为0.05mm~2mm。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第一弹性丝和/或第二弹性丝的直径设定为0.05mm~2mm,便于网状缓冲件的加工生产和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桶体组件,设于箱体内;至少一个如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的减振组件,减振组件的第一挂钩与箱体相连,减振组件的第二挂钩与桶体组件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减振组件,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减振组件的第一挂钩与箱体相连,减振组件的第二挂钩与桶体组件相连,这样,在衣物处理装置工作时,减振组件能够吸收和削弱桶体组件的振动,提高了衣物处理装置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为滚筒洗衣机、波轮洗衣机或甩干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减振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减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减振组件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减振组件,10壳体,12第一缓冲件,14第二缓冲件,16第一挂钩,160挂钩部,162延伸部,164止挡件,18第二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实施例的减振组件100,包括:壳体10、第一缓冲件12、第二缓冲件14、挂钩组件。

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缓冲件12,设于壳体10内的一侧;第二缓冲件14,与第一缓冲件12相对设于壳体10内的另一侧,且第一缓冲件12与第二缓冲件14之间设有间隙;挂钩组件,挂钩组件至少部分伸出壳体10,挂钩组件设有止挡件164,止挡件164设于第一缓冲件12与第二缓冲件14之间的间隙内,且挂钩组件相对于壳体10上下运动时,止挡件164适于被第一缓冲件12和/或第二缓冲件14止挡。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减振组件100的壳体10中设置两个缓冲件,且两个缓冲件之间具有间隙,同时,还设有部分伸出壳体10的挂钩组件,且挂钩组件设有设于上述间隙内的止挡件164,这样,使挂在挂钩组件上的物体遇到冲击时,即挂钩组件相对于壳体10上下运动,将冲击能量传递给与其相邻的缓冲件,使该缓冲件吸收掉至少一部分冲击能量,并且由于两个缓冲件之间具有止挡件,使第一个接受冲击的缓冲件能够利用该间隙再释放掉至少一部分冲击能量,并在第一个缓冲件越过间隙时,还可以通过止挡件将余下的冲击能量传递给另一个缓冲件,使冲击能量得到进一步的吸收,从而大幅提高了减振组件100的吸振、隔振能力,并且由于缓冲件具有了一定的振动释放空间,因此可以降低缓冲件的疲劳程度,延长减振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朝向第一缓冲件12所在一端为上,朝向第二缓冲件14所在一端为下。

可以理解地,缓冲件的选材丰富多样,生产工艺简单高效,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弹簧减振的方式,采用缓冲件,可以选用成本低廉的缓冲材料来制作,从而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挂钩组件包括沿所述壳体10轴向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壳体10两侧的第一挂钩16和第二挂钩18,其中,第一挂钩16具体包括:止挡件164,设于第一缓冲件12与第二缓冲件14之间的间隙内;挂钩部160,挂钩部160的一端设于止挡件164,挂钩部160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缓冲件12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16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挂钩16的一端设置止挡件164,且止挡件164设于第一缓冲件12与第二缓冲件14之间的间隙内,这样通过止挡件164传递冲击能量,可以避免第一缓冲件12和第二缓冲件14相接触而缠绕到一起,导致减振组件100吸振能力降低;挂钩部160的一端设于止挡件164,另一端通过第一缓冲件12向外延伸形成延伸部162,有利于挂在挂钩上的物体受到的冲击能量通过延伸部162传递到止挡件164,并经止挡件164再向另一个缓冲件传递从而提高减振组件100的吸振、隔振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件12设有轴向的通孔,第一挂钩16的延伸部162经通孔伸出壳体10外。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缓冲件12中设有轴向通孔,第一挂钩16的延伸部162经通孔伸出壳体10外,这样使挂钩占用的空间小,缓冲件占用空间大,有利于大幅提高减振组件100的吸振隔振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挂钩16穿过第一缓冲件12。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挂钩16穿过第一缓冲件12,这样,当第一挂钩16上的物体受到冲击,第一挂钩16可以在将冲击传递给第一缓冲件12时,还可以将冲击尽快传递给第二缓冲件14,进一步提高了减振组件100在刚刚受到冲击时的吸振隔振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减振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止挡件164和第一缓冲件12相抵;或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止挡件164和第二缓冲件14相抵。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止挡件164和第一缓冲件12相抵,即在止挡件164和第一缓冲件12之间,也可以理解为,在第一缓冲件12和第二缓冲件14之间增设了第一弹性件,这样,使减振组件100在利用缓冲件吸振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第一弹性件进行减振,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减振组件100的吸振减振能力;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止挡件164和第二缓冲件14相抵,即在止挡件164和第二缓冲件14之间,也可以理解为,在第一缓冲件12和第二缓冲件14之间增设了第二弹性件,这样,使减振组件100在利用缓冲件吸振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第二弹性件进行减振,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减振组件100的吸振减振能力,减少了第一缓冲件12和第二缓冲件14产生疲劳的可能,延长了减振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壳体10的两端开口,第二挂钩18固定于第二缓冲件14远离第一缓冲件12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0的两端开口,第二挂钩18固定于第二缓冲件14远离第一缓冲件12的一侧,便于挂钩和缓冲件的安装,还有利于第一挂钩16上的物体受到的冲击首先传递给第一缓冲件12,第二挂钩18上的物体受到的冲击首先传递给第二缓冲件14,使两个缓冲件较为均衡地发挥缓冲吸振功能,避免只有一个缓冲件长期工作而导致疲劳,延长了两个缓冲件的使用寿命,进而可以延长减振组件100的使用寿命,提高减振组件100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壳体10的一端开口,第一缓冲件12靠近开口设于壳体10的内部;第二挂钩18与壳体10一体成型,且第二挂钩18设于壳体10远离第一缓冲件12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0的一端开口,第一缓冲件12靠近开口设于壳体10的内部;第二挂钩18与壳体10一体成型,这样的结构简单,可以提高装配效率;第二挂钩18设于壳体10远离第一缓冲件12的一侧,使第一缓冲件12和第二缓冲件14在第一挂钩16和第二挂钩18之间,从而在减振组件100的任意一个挂钩上的物体受到冲击时,第一缓冲件12和第二缓冲件14都能发挥缓冲吸振作用,提升减振组件100的吸振能力和吸振效果。

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件12呈网状且由多个第一弹性丝交叉编织而成;和/或第二缓冲件14呈网状且由多个第二弹性丝交叉编织而成。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缓冲件12设置为网状且由多个第一弹性丝交叉编织而成,这样可以将第一缓冲件12受到的冲击分散到多个第一弹性丝上,提高了第一缓冲件12的缓冲能力,减少第一缓冲件12出现疲劳的可能,同时,采用弹性丝编织第一缓冲件12,可以更好地吸收沿减振组件100轴向的冲击,进一步强化第一缓冲件12的缓冲吸振能力,并且进行缓冲时,第一缓冲件12被压缩变形,使多个第一弹性丝之间相互摩擦,从而可以吸收和弱化减振组件100周向的冲击和振动,进而强化了减振组件100在各方向上的阻尼减振效果。

通过将第二缓冲件14设置为网状且由多个第二弹性丝交叉编织而成;这样可以将第二缓冲件14受到的冲击分散到多个第二弹性丝上,提高了第二缓冲件14的缓冲能力,减少第二缓冲件14出现疲劳的可能,同时,采用弹性丝编织第二缓冲件14,可以更好地吸收沿减振组件100轴向的冲击,进一步强化第二缓冲件14的缓冲吸振能力,并且进行缓冲时,第二缓冲件14被压缩变形,使多个第二弹性丝之间相互摩擦,从而可以吸收和弱化减振组件100周向的冲击和振动,进而强化了减振组件100在各方向上的阻尼减振效果。

可以理解地,采用弹性丝制作网状的缓冲件,结构简单,缓冲效果好,还可以降低成本。

可选地,弹性丝采用高阻尼钢丝制作,优选地,采用Ni-Cr-Ti不锈钢金属丝制作,这样的缓冲件具有抗油、抗腐蚀、抗温差、抗湿度、耐老化等优点,使用寿命更长。

可以理解地,根据不同的设备振动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高阻尼材料制作出弹性不同的弹性丝网。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丝的直径为0.05mm~2mm;和/或第二弹性丝的直径为0.05mm~2mm。

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弹性丝和/或第二弹性丝的直径设定为0.05mm~2mm,便于网状缓冲件的加工生产和降低成本。

可选地,弹性丝的直径可以是0.08mm、0.1mm、0.15mm、0.2mm、0.3mm、0.5mm、0.8mm、1.0mm、1.2mm、1.5mm、1.8mm中的任意一个数值。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桶体组件,设于箱体内;至少一个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减振组件100,减振组件100的第一挂钩16与箱体相连,减振组件100的第二挂钩18与桶体组件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减振组件100,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减振组件100的第一挂钩16与箱体相连,减振组件100的第二挂钩18与桶体组件相连,这样,在衣物处理装置工作时,减振组件100能够吸收和削弱桶体组件的振动,提高了衣物处理装置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衣物处理装置为滚筒洗衣机、波轮洗衣机或甩干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减振组件100中,包括壳体10、第一挂钩16和第二挂钩18,以及第一钢丝网垫和第二钢丝网垫。

具体地,第一挂钩16包括一体连接的挂钩部160、延伸部162和止挡件164,第一钢丝网垫和第二钢丝网垫均位于圆筒形的壳体10内,第一钢丝网垫和第二钢丝网垫之间具有间隙;第一钢丝网垫上设有通孔,第一挂钩16的延伸部162穿过了通孔,挂钩部160位于壳体10外的轴向一端,止挡件164位于第一钢丝网垫和第二钢丝网垫之间;第二挂钩18位于壳体10轴向的另一端,且第二挂钩18与壳体10一体连接。

第一钢丝网垫和第二钢丝网垫均采用Ni-Cr-Ti不锈钢金属丝制作,即采用金属丝编织成特定经纬数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直径为0.8mm。将金属网折叠成带,排列铺放,得到钢丝网垫坯料。将坯料放入相应的模具中,在10KN-40KN压力下低速成型。这样制作出的钢丝网垫具有较好的减振、隔振作用,其中特别是钢丝网垫发生变形会导致网垫内的金属细丝之间相互摩擦,从而起到明显的阻尼减振作用。

具体而言,在减振组件100两端均挂上物体后,受到冲击时,冲击能量通过挂钩向第一钢丝网垫和第二钢丝网垫传递,网状的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吸收掉一部分冲击能量,两个钢丝网垫之间具有间隙,使钢丝网垫能够具有释放冲击能力的空间,进一步弱化了冲击;钢丝本身具有的弹性,以及钢丝网垫变形时钢丝之间的相互摩擦,更进一步地吸收和弱化了冲击,并且由于钢丝之间的相互摩擦,还可以弱化减振组件100周向的振动,从而使两个钢丝网垫更好地起到了阻尼减振的作用,而且采用上述不锈钢制作的钢丝网垫,还具有抗油、抗腐蚀等功能,大幅延长了减振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另外,钢丝网的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还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中,包括四个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减振组件100,还包括箱体和桶体组件,桶体组件设于箱体内,四个减振组件100呈十字形分布,每个减振组件100的第一挂钩16与箱体相连,每个减振组件100的第二挂钩18与桶体组件相连。

衣物处理装置的箱体和桶体组件之间通过减振组件100起到一个减振、隔振作用,这样当衣物处理装置在高速脱水时传到箱体的振动会减弱很多,提高了衣物处理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种方法有效的解决了衣物处理装置工作时的振动大的问题,降低了使用时的噪音,延长了衣物处理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提升了减振组件的吸振隔振能力,提高了减振组件的抗疲劳能力,延长了减振组件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