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剪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3016发布日期:2018-12-25 20:57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剪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缝纫机剪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缝纫机剪线结构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在缝纫机下轴7’上的切线凸轮6’、与下轴7’平行的切线轴9’、同轴固定在切线轴9’上的右曲柄5’和套设在切线轴9’上的左曲柄4’,左曲柄4’的中段卡在右曲柄5’的槽口内实现周向限位,并设置压缩弹簧8’与扭簧13’实现复位。在缝纫机的底板上固定有电磁铁1’和轴位螺钉3’,轴位螺钉3’上套设有一端与电磁铁1’的铁芯铰接的驱动板2’,驱动板2’的另一端抵靠在左曲柄4’上。该结构的剪线动作分三个过程:动力接通阶段、剪线阶段和动力分离与零件复位阶段。

动力接通阶段:电磁铁1’通电,推动驱动板2’绕轴位螺钉3’转动,驱动板2’的另一端带着左曲柄4’沿着切线轴9’向右运动,从而将设于左曲柄4’上的滚珠14’推到正确位置,完成动力的接通。剪线阶段:下轴7’转动,带动切线凸轮6’转动,切线凸轮6’左半凸轮轮廓推动滚珠14’绕着切线轴9’转动,从而将下轴7’上的动力通过切线凸轮6’、左曲柄4’、右曲柄5’传动到切线轴9’上,切线轴9’转动带动固定在其右端的驱动曲柄10’转动,驱动曲柄10’的转动通过切线连杆11’带动切线刀架12’运动,从而完成剪线动作。完成剪线动作后,电磁铁1’断电,在压缩弹簧8’与扭簧13’的共同作用下使零件复位,其中扭簧13’使切线轴9’复位到初始角度,压缩弹簧8’使左曲柄4’复位到初始位置,从而断开切线凸轮6’与滚珠14’之间的动力传递,进而完成动力的分离与零件复位的功能。

现有的缝纫机剪线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剪线动力需要由电磁铁1’经驱动板2’传递到左曲柄4’上,驱动板2’对左曲柄4’的推力方向与切线轴9’的中轴线不重合,力传递效率低,容易导致左曲柄4’卡死在切线轴9’上;而且整体结构不紧凑、占用缝纫机底板的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力传递效率高的缝纫机剪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缝纫机剪线结构,包括与缝纫机下轴平行的切线轴、设于切线轴右端的驱动曲柄以及与缝纫机的切线刀架连接的切线连杆,所述的驱动曲柄与切线连杆连接,所述的切线轴上固连有右曲柄和套设有左曲柄,所述的左曲柄与右曲柄之间设有周向限位组件,所述的下轴上固定有切线凸轮,所述的切线轴上设有复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线轴的左端设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铁芯上设有用于顶推左曲柄的推板,所述的推板作用在左曲柄上的力的方向与切线轴的轴线重合。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剪线结构中,所述的左曲柄上设有左滚柱,所述的右曲柄上设有右滚柱,所述切线凸轮的左侧设有与左滚柱对应的左半凸轮,其右侧设有与右滚柱对应的右半凸轮。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剪线结构中,所述的推板套设在切线轴上,所述推板的左侧具有平行于切线轴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左端与电磁铁的铁芯固连。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剪线结构中,所述的推板呈U型。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剪线结构中,所述的推板呈圆环形,所述的连接部为若干个且沿推板的中轴线均匀分布,所述电磁铁的铁芯与推板同轴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剪线结构中,所述的周向限位组件包括设于左曲柄上的轴向槽和设于右曲柄上的与轴向槽相对设置的轴向凸起,所述的轴向凸起伸入至轴向槽内。作为另一种实施方案,可将轴向槽设置在右曲柄上,将轴向凸起设置在左曲柄上。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剪线结构中,所述的轴向槽为2-3个且均匀分布,轴向凸起的数量与轴向槽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剪线结构中,所述的轴向槽为2个。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剪线结构中,所述的复位组件包括套设于切线轴上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左端抵靠在左曲柄上,其右端抵靠在右曲柄上。将压缩弹簧设于左曲柄与右曲柄之间,可有效节约缝纫机底板的空间。

在上述的一种缝纫机剪线结构中,所述的复位组件还包括套设在切线轴上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作用在右曲柄上,其另一端作用在缝纫机上。

本缝纫机剪线结构的剪线动作分三个过程:动力接通阶段、剪线阶段和动力分离与零件复位阶段。

动力接通阶段:电磁铁通电,推动推板向右运动,从而推动左曲柄向右运动,将左滚柱推到左半凸轮的正确位置,从而完成切线动力的接通,此时压缩弹簧被压缩并存在恢复力。

剪线阶段:下轴转动,带动切线凸轮转动,左半凸轮推动左滚柱绕切线轴转动,从而将下轴上的动力通过切线凸轮、左曲柄和右曲柄传到切线轴上,切线轴的转动带动驱动曲柄转动,驱动曲柄的转动通过切线连杆带动切线刀架运动,从而完成剪线动作。

动力分离与零件复位阶段:电磁铁断电,扭簧使切线轴复位到初始角度,压缩弹簧将左曲柄向左推动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从而断开切线凸轮与左滚柱之间的动力传递,进而完成动力的分离与零件的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缝纫机剪线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其结构紧凑,安装位置较小,简化了零件结构,降低了成本;推板作用在左曲柄上的力均匀,力传递效率高,能有效提高左曲柄运动与复位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左曲柄与右曲柄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下轴;2、切线轴;3、驱动曲柄;4、切线刀架;5、切线连杆;6、右曲柄;7、右滚柱;8、切线凸轮;9、左半凸轮;10、右半凸轮;11、左曲柄;12、左滚柱;13、电磁铁;14、推板;15、连接部;16、轴向槽;17、轴向凸起;18、压缩弹簧;19、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的缝纫机剪线结构,包括与缝纫机下轴1平行的切线轴2、设于切线轴2右端的驱动曲柄3以及与缝纫机的切线刀架4连接的切线连杆5,驱动曲柄3与切线连杆5连接,切线轴2上固连有右曲柄6,右曲柄6上设有右滚柱7,下轴1上固定有切线凸轮8,切线凸轮8的左侧设有左半凸轮9,其右侧设有与右滚柱7对应的右半凸轮10,切线轴2上套设有左曲柄11,左曲柄11上设有左滚柱12,左曲柄11与右曲柄6之间设有周向限位组件,切线轴2上设有复位组件。如图2所示,切线轴2的左端设有电磁铁13,电磁铁13的铁芯上设有用于顶推左曲柄11的推板14,推板14作用在左曲柄11上的力的方向与切线轴2的轴线重合。

如图3所示,推板14套设在切线轴2上,推板14的左侧具有平行于切线轴2设置的连接部15,连接部15的左端与电磁铁13的铁芯固连。具体的,如图3所示,推板14呈U型。

如图4所示,周向限位组件包括设于左曲柄11上的轴向槽16和设于右曲柄6上的与轴向槽16相对设置的轴向凸起17,轴向凸起17伸入至轴向槽16内。其中,轴向槽16为2个且均匀分布,轴向凸起17的数量与轴向槽16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复位组件包括套设于切线轴2上的压缩弹簧18,压缩弹簧18的左端抵靠在左曲柄11上,其右端抵靠在右曲柄6上。将压缩弹簧18设于左曲柄11与右曲柄6之间,可有效节约缝纫机底板的空间。

如图2和图3所示,复位组件还包括套设在切线轴2上的扭簧19,扭簧19的一端作用在右曲柄6上,其另一端作用在缝纫机上。

本缝纫机剪线结构的剪线动作分三个过程:动力接通阶段、剪线阶段和动力分离与零件复位阶段。

动力接通阶段:电磁铁13通电,推动推板14向右运动,从而推动左曲柄11向右运动,将左滚柱12推到左半凸轮9的正确位置,从而完成切线动力的接通,此时压缩弹簧18被压缩并存在恢复力。

剪线阶段:下轴1转动,带动切线凸轮8转动,左半凸轮9推动左滚柱12绕切线轴2转动,从而将下轴1上的动力通过切线凸轮8、左曲柄11和右曲柄6传到切线轴2上,切线轴2的转动带动驱动曲柄3转动,驱动曲柄3的转动通过切线连杆5带动切线刀架4运动,从而完成剪线动作。

动力分离与零件复位阶段:电磁铁13断电,扭簧19使切线轴2复位到初始角度,压缩弹簧18将左曲柄11向左推动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从而断开切线凸轮8与左滚柱12之间的动力传递,进而完成动力的分离与零件的复位。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推板14呈圆环形,连接部15为若干个且沿推板14的中轴线均匀分布,电磁铁13的铁芯与推板14同轴设置。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周向限位组件包括设于右曲柄6上的轴向槽和设于左曲柄11上的与轴向槽相对设置的轴向凸起,轴向凸起伸入至轴向槽内。其中,轴向槽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轴向凸起的数量与轴向槽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