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9138发布日期:2019-01-18 20:2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类产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



背景技术:

蒸汽类产品是通过灼热水蒸汽不断接触衣物,软化衣物的纤维组织的机器,通过“拉”、“压”的动作使衣物平整顺滑,灼热的水蒸汽更具有清洁消毒的作用。在目前生活中,带加热元件的蒸汽类产品体积都比较大,比如手持蒸汽机、电熨斗等蒸汽类产品,这类产品使用完在家中存放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使得产品不方便收藏,而且这类产品在出门旅游时也不方便携带,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蒸汽用具不方便收藏和携带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便于收藏和携带的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包括:用具主体,所述用具主体的前端设有喷嘴,所述用具主体的中部设有凹腔,所述用具主体位于所述凹腔内设有凸环,所述凸环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伸入所述凹腔内,所述手柄的一端的中部设有凹槽,所述凸环伸入所述凹槽内,所述手柄位于所述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均与所述第一通孔相正对;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设于所述凹腔内,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中部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正对;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设于所述凹腔内,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中部设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正对;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设于所述凹腔内,所述第一转动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部的中部设有通槽,所述通槽自所述第一限位部贯穿至所述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依次穿过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设于所述凹腔内,所述第二转动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限位部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穿过所述第五通孔且伸入通槽内,并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的配合,所述用具主体与所述手柄转动连接。

上述的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其中,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中部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通过螺丝与所述螺纹孔固定连接。

上述的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其中,所述手柄的另一端设有底座,所述手柄与所述底座配合呈L型设置。

上述的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其中,所述手柄的一侧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上述的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其中,所述手柄的两侧均设有防滑槽。

上述的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其中,所述手柄上设有调节键。

上述的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其中,所述用具主体和所述手柄均呈圆筒状设置。

上述的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其中,所述底座上设有开关。

上述的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其中,所述手柄上连接有管路。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第一转动部与第一固定环固定连接,第二转动部与第二固定环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的连接,使用具主体与手柄转动配合,将用具主体转动至容置空间内,能够减小用具的占用空间,便于用具收藏或携带,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的使用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的折叠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中第二转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用具主体;2、喷嘴;3、手柄;4、第一固定环;5、第四通孔;6、第二固定环;7、第五通孔;8、第一限位部;9、第一转动轴;10、通槽;11、第二限位部;12、第二转动轴;13、螺纹孔;14、底座;15、容置空间;16、调节键;17、开关;18、管路;19、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的使用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的折叠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中第二转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可折叠的手持式蒸汽用具,用具主体1,用具主体1的前端设有喷嘴2,用具主体1的中部设有凹腔,用具主体1位于凹腔内设有凸环,凸环的中部设有第一通孔;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手柄3,手柄3的一端伸入凹腔内,手柄3的一端的中部设有凹槽,凸环伸入凹槽内,手柄3位于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均与第一通孔相正对;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固定环4,第一固定环4设于凹腔内,第一固定环4的中部设有第四通孔5,第四通孔5与第二通孔相正对;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二固定环6,第二固定环6设于凹腔内,第二固定环6的中部设有第五通孔7,第五通孔7与第三通孔相正对;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转动部,第一转动部设于凹腔内,第一转动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限位部8和第一转动轴9,第一转动部的中部设有通槽10,通槽10自第一限位部8贯穿至第一转动轴9,第一转动轴9依次穿过第四通孔5、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限位部8与第一固定环4固定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二转动部,第二转动部设于凹腔内,第二转动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限位部11和第二转动轴12,第二转动轴12穿过第五通孔7且伸入通槽10内,并与第一转动轴9固定连接,第二限位部11与第二固定环6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的配合,用具主体1与手柄3转动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二转动轴12的中部设有螺纹孔13,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通过螺丝与螺纹孔13固定连接。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手柄3的另一端设有底座14,手柄3与底座14配合呈L型设置。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手柄3的一侧与底座14之间形成容置空间15,用具主体1的前端转动后可设于容置空间15内,缩小了存放空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4所示,手柄3的两侧均设有防滑槽19。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手柄3上设有调节键16。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用具主体1和手柄3呈圆筒状设置,便于手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底座14设有开关17。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手柄3上连接有管路18。

本实用新型将第一转动部与第一固定环4固定连接,第二转动部与第二固定环6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的连接,使用具主体1与手柄3转动配合,将用具主体1转动至容置空间15内,能够减小用具的占用空间,便于用具收藏或携带,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