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脑横机的选针三角及底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3415发布日期:2019-06-14 23:15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脑横机的选针三角及底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横机,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电脑横机的选针三角及底板装置。



背景技术:

电脑横机机头上的底板结构可使织针完成编织、吊目、翻针、接针和不织五个基础动作。进行编织前需进行选针,从而执行不同的编织、吊目或者不织状态,通常的选针走针方式是通过安装在选针母板上的各种三角的运动实现的,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8085856A,申请公布日为2018.05.09的中国专利:双系统电脑横机底板,该横机底板装置中,选针是通过下护山、推针三角和选针器共同实现,推针三角为出没式设计,横机底板的背面安装有用于控制推针三角的控制机构,以及该横机底板上还安装有与下护山配合的长护山,导致整个横机底板结构复杂、三角零部件数量多、安装不方便、还易出现撞针等机械故障,从而影响编织效率。

中国专利还公开了申请公布号为106222866A,申请公布日为2016.12.14的发明专利:一种双度目压针面板,该申请中的压针模块包括编织选针压片、选针三角与压针条,利用压针模块与选针器配合实现选针,该申请中大大简化了面板上的三角装置,结构简单,三角零部件数量少,但是其选针三角存在结构设计复杂,加工费时,回针时易出现撞针等缺点。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选针三角及横机底板进行结构优化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能实现吊目、编织和不织三种选针位置的用于电脑横机的选针三角,以及安装有该选针三角的底板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电脑横机的选针三角,包括三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本体上开设有呈喇叭口的进针槽;所述进针槽的一内侧面为第一走针面,进针槽的小口端相通连接有第一走针槽;所述三角本体上设置有一凸出平台,所述凸出平台将第一走针槽分支为两个走针槽,分别为第二走针槽与第三走针槽;所述第二走针槽相通连接有第四走针槽;所述第四走针槽的槽底面高于第二走针槽的槽底面,两者之间通过一第一走针斜面过渡;所述凸出平台上开设有第五走针槽;针从第三走针槽、第四走针槽或第五走针槽均能走出三角本体;所述三角本体的一侧面为能使针沿着该侧面进入第三走针槽的走针沿;所述第二走针槽的一内侧面为第二走针面,该内侧面的顶部与第五走针槽的一端交汇;所述第三走针槽的一内侧面为第三走针面;所述三角本体上设置有第二走针斜面,第三走针槽位于第二走针斜面与凸出平台之间。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三角本体的一侧设置有V型缺口,该V型缺口靠近第四走针槽。选针三角安装在横机底板上时,设计V型缺口,能防止度目三角下移时碰撞到选针三角。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三角本体上开设有销轴孔和螺纹孔。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进针槽、第二走针面、第一走针斜面和第四走针槽依次连接形成吊目选针针道。吊目时,走针轨迹为:针进入三角本体,随后进入进针槽,选针器不选针,针沿第二走针面走到第一走针斜面上,第一走针斜面逐渐将针压入针板,随后针经过第四走针槽沿直线行走轨迹走出三角本体。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进针槽和第一走针槽依次连接形成编织选针针道。编织时,走针轨迹为:针进入三角本体,随后进入进针槽,沿直线行走轨迹进入第一走针槽,选针器选针,将针压入针板,针沿直线走出三角本体。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走针斜面形成不织选针针道。不织时,走针轨迹为:针沿第二走针斜面行走,针逐渐被压入针板,然后沿直线行走轨迹走出三角本体。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走针沿、第三走针面、第一走针槽和进针槽依次连接形成回针针道。回针时,走针轨迹为:经编织单元工作完成后,针沿走针沿进入第三走针槽后,沿第三走针面进行归位,选针器不选针,随后依次沿着第一走针槽、进针槽走出三角本体。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走针沿与第三走针槽形成不织回针针道。不织回针时,走针轨迹为:经编织单元工作完成后,针沿走针沿进入第三走针槽,选针器选针,针沿直线行走轨迹走出三角本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脑横机的底板装置,包括三角母板,三角母板上设置有三角编织单元,其特征在于:三角编织单元包括选针三角,所述选针三角以两个为一对安装在三角母板上。三角编织单元不包括保留护山、长护山、下护山、推针三角和归位导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选针三角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易加工,实现吊目、编织和不织三种选针位置;进针槽设计为喇叭口状,并且其一侧面为走针面,防止针被人为拖动或动荡后与选针三角发生撞针,使针准确的进入工作针道;相比于现有底板装置,安装有选针三角的横机底板结构更加简化,重量减轻,功能不减,同样能进行编织、吊目、翻针、接针和不织五个基础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选针三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选针三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吊目选针时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编织选针时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织选针时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回针选针时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织回针选针时走针轨迹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横机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选针三角01、三角本体1、进针槽2、第一走针面2-1、第一走针槽3、第二走针槽4、第二走针面4-1、第三走针槽5、第三走针面5-1、第四走针槽6、第一走针斜面7、第五走针槽8、凸出平台81、第二走针斜面9、走针沿10、V型缺口11、销轴孔12、螺纹孔13、选针区P、吊目选针针道C1、编织选针针道C2、不织选针针道C3、回针针道C4、不织回针针道C5、三角母板14、左上护山15、右上护山16、左度目三角17、右度目三角18、摆动三角19、编织三角20、碟山21、左选针器24、右选针器25、左接针压片26、吊目压片27、右接针压片28、翻针三角29、导向山角30、左选针三角011、右选针三角0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8。

本实施例一种用于电脑横机的选针三角,包括三角本体1,三角本体1上开设有呈喇叭口的进针槽2;进针槽2的一内侧面为第一走针面2-1,进针槽2的小口端相通连接有第一走针槽3。

三角本体1上设置有一凸出平台81,凸出平台81将第一走针槽3分支为两个走针槽,分别为第二走针槽4与第三走针槽5。第二走针槽4相通连接有第四走针槽6。第四走针槽6的槽底面高于第二走针槽4的槽底面,两者之间通过一第一走针斜面7过渡。

凸出平台81上开设有第五走针槽8,针从第三走针槽5、第四走针槽6或第五走针槽8均能走出三角本体1。三角本体1的一侧面为能使针沿着该侧面进入第三走针槽5的走针沿10。第二走针槽4的一内侧面为第二走针面4-1,该内侧面的顶部与第五走针槽8的一端交汇。第三走针槽5的一内侧面为第三走针面5-1。三角本体1上设置有第二走针斜面9,第三走针槽5位于第二走针斜面9与凸出平台81之间。

三角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V型缺口11,该V型缺口11靠近第四走针槽6。选针三角安装在横机底板上时,设计V型缺口11,能防止度目三角下移时碰撞到选针三角。三角本体1上开设有销轴孔12和螺纹孔13。

如图3所示,进针槽2、第二走针面4-1、第一走针斜面7和第四走针槽6依次连接形成吊目选针针道C1。吊目时,走针轨迹为:针进入三角本体1,随后进入进针槽2,选针器在选针区P处不选针,针沿第二走针面4-1走到第一走针斜面7上,第一走针斜面7逐渐将针压入针板,随后针经过第四走针槽6沿直线行走轨迹走出三角本体1。

如图4所示,进针槽2和第一走针槽3依次连接形成编织选针针道C2。编织时,走针轨迹为:针进入三角本体1,随后进入进针槽2,沿直线行走轨迹进入第一走针槽3,选针器在选针区P处选针,将针压入针板,针沿直线走出三角本体1。

如图5所示,第二走针斜面9形成不织选针针道C3。不织时,走针轨迹为:针沿第二走针斜面9行走,针逐渐被压入针板,然后沿直线行走轨迹走出三角本体1。

如图6所示,走针沿10、第三走针面5-1、第一走针槽3和进针槽2依次连接形成回针针道C4。回针时,走针轨迹为:经编织单元工作完成后,针沿走针沿10进入第三走针槽5后,沿第三走针面5-1进行归位,选针器在选针区P处不选针,随后针依次沿着第一走针槽3、进针槽2走出三角本体1。

如图7所示,走针沿10与第三走针槽5形成不织回针针道C5。不织回针时,走针轨迹为:经编织单元工作完成后,针沿走针沿10进入第三走针槽5,选针器在选针区P处选针,针沿直线行走轨迹走出三角本体1。

图8所示的为安装有上述选针三角01的底板装置,该底板装置包括三角母板14,三角母板14上设置有三角编织单元,选针三角01以两个为一对安装在三角母板14上,分别为左选针三角011和右选针三角012。

三角编织单元包括左上护山15、摆动三角19、翻针三角29、右上护山16、左度目三角17、右度目三角18、编织三角20、碟山21、左选针三角011和右选针三角012。三角编织单元不包括保留护山、长护山、下护山、推针三角和归位导块。

左度目三角17和右度目三角18呈八字形设置在三角母板14的一对八字形滑槽里。左上护山15和右上护山16呈左右对称布置,分别位于左度目三角17和右度目三角18的两侧。

翻针三角29、编织三角20和碟山21自上而下布置,且位于左度目三角17和右度目三角18之间。摆动三角19安装在翻针三角29上。

左选针三角011和右选针三角012分别布置在左度目三角17和右度目三角18的底部两侧,左选针三角011和右选针三角012之间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左接针压片26、吊目压片27、右接针压片28。左选针三角011的下方设置有左选针器24,右选针三角012的下方设置有右选针器25。

三角母板14的下部固定安装有导向山角30,导向山角30上有两条直线型导向凹槽,用于对短针进行导向,保证在工作区域,短针不出现跑偏现象。

本实施例中的横机底板结构更加简化,不设置保留护山、长护山、下护山、推针三角和归位导块等三角,功能不减,同样能进行编织、吊目、翻针、接针和不织五个基础动作。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