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横机底板的选针三角控制装置中的拉条,属于横机底板中的一个零件,通过横机底板中的电机带动拔叉摆动,再由拔叉拨动拉条进行往复移动,通过拉条带动左起针三角和右起针三角进行活动,实现横机底板的选针功能。
背景技术:
电脑横机底板中的左起针三角和右起针三角可以设计为活动式结构,左起针三角和右起针三角的活动是通过电脑横机底板中的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通过传动件带动拉条进行移动,拉条再带动左起针三角和右起针三角进行活动。目前常用的拉条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尺寸不够科学,难以平稳、有效的带动左起针三角和右起针三角进行活动,且带动左起针三角和右起针三角进行活动时的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尺寸科学,能够平稳、有效的带动左起针三角和右起针三角进行活动,且带动左起针三角和右起针三角进行活动时噪音低的横机底板的选针三角控制装置中的拉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横机底板的选针三角控制装置中的拉条包括拉条本体,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拉条本体上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左导轨槽、左连接孔、右连接孔和右导轨槽,所述左导轨槽从左往右依次由左上半圆段、左上水平段、左上圆弧段、左倾斜段、左下圆弧段、左下水平段和左下半圆段组成,所述右导轨槽从右往左依次由右上半圆段、右上水平段、右上圆弧段、右倾斜段、右下圆弧段、右下水平段和右下半圆段组成,所述左导轨槽和右导轨槽呈镜相对称。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左上半圆段的圆心到拉条本体底部的距离为9-10mm,所述左下半圆段的圆心到拉条本体底部的距离为5.6-6.2mm。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左上半圆段的圆心到拉条本体底部的距离为9.55mm,所述左下半圆段的圆心到拉条本体底部的距离为5.9mm。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在沿与拉条本体的中心线相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左上水平段、左上圆弧段、左倾斜段和左下圆弧段的长度之和为10-10.5mm,所述左上半圆段的圆心和左下半圆段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24-25mm。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在沿与拉条本体的中心线相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左上水平段、左上圆弧段、左倾斜段和左下圆弧段的长度之和为10.27mm,所述左上半圆段的圆心和左下半圆段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24.5mm。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在沿与拉条本体的中心线相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左下半圆段的圆心到右上半圆段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64-68mm。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在沿与拉条本体的中心线相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左下半圆段的圆心到右上半圆段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66mm。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拉条本体的长度为100-116mm,宽度为14-18mm,厚度为1.6-2.4mm。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在沿与拉条本体的中心线相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左上水平段的长度为2.3-2.7mm。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所述左上圆弧段的弧度半径为6.5-6.7mm,所述左下圆弧段的弧度半径为6.5-6.7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传动效果好,运行时,拉条进行往复移动,左起针三角和右起针三角分别沿左导轨槽和右导轨槽移动,通过拉条能够平稳、有效的带动左起针三角和右起针三角进行活动,且带动左起针三角和右起针三角进行活动时噪音低。整体尺寸设计科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性能更加可靠,传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机底板的选针三角控制装置中的拉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机底板的选针三角控制装置中的拉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标注有尺寸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横机底板的选针三角控制装置中的拉条包括拉条本体1,拉条本体1上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左导轨槽2、左连接孔4、右连接孔5和右导轨槽3,其中,左连接孔4和右连接孔5均可以为M4螺孔,左连接孔4和右连接孔5之间的距离k通常为16mm,左连接孔4和右连接孔5到拉条本体1的底部的距离e均为10mm。
本实施例中的左导轨槽2从左往右依次由左上半圆段21、左上水平段22、左上圆弧段23、左倾斜段24、左下圆弧段25、左下水平段26和左下半圆段27组成,右导轨槽3从右往左依次由右上半圆段31、右上水平段32、右上圆弧段33、右倾斜段34、右下圆弧段35、右下水平段36和右下半圆段37组成,左导轨槽2和右导轨槽3呈镜相对称,如左导轨槽2和右导轨槽3可以关于拉条本体1的中心线f呈镜相对称,左导轨槽2和右导轨槽3也可以关于左下半圆段27的圆心和右下半圆段37的圆心之间的连接线的中垂线呈镜相对称。
在左导轨槽2中,左上半圆段21的圆心到拉条本体1底部的距离x为9-10mm,左下半圆段27的圆心到拉条本体1底部的距离y为5.6-6.2mm。左上半圆段21的圆心到拉条本体1底部的距离x优选为9.55mm,左下半圆段27的圆心到拉条本体1底部的距离y优选为5.9mm。在右导轨槽3中,右上半圆段31的圆心到拉条本体1底部的距离x’为9-10mm,右下半圆段37的圆心到拉条本体1底部的距离y’为5.6-6.3mm。右上半圆段31的圆心到拉条本体1底部的距离x’优选为9.55mm,右下半圆段37的圆心到拉条本体1底部的距离y’优选为5.9mm。
在沿与拉条本体1的中心线f相垂直的方向上,左上水平段22、左上圆弧段23、左倾斜段24和左下圆弧段25的长度之和m为10-10.5mm,左上半圆段21的圆心和左下半圆段27的圆心之间的距离d为24-25mm。在沿与拉条本体1的中心线f相垂直的方向上,左上水平段22、左上圆弧段23、左倾斜段24和左下圆弧段25的长度之和m优选为10.27mm,左上半圆段21的圆心和左下半圆段27的圆心之间的距离d优选为24.5mm。在沿与拉条本体1的中心线f相垂直的方向上,右上水平段32、右上圆弧段33、右倾斜段34和右下圆弧段35的长度之和m’为10-10.5mm,右上半圆段31的圆心和右下半圆段37的圆心之间的距离d’为34-35mm。在沿与拉条本体1的中心线f相垂直的方向上,右上水平段32、右上圆弧段33、右倾斜段34和右下圆弧段35的长度之和m’优选为10.37mm,右上半圆段31的圆心和右下半圆段37的圆心之间的距离d’优选为34.5mm。
在沿与拉条本体1的中心线f相垂直的方向上,左下半圆段27的圆心到右上半圆段31的圆心之间的距离t为64-68mm。在沿与拉条本体1的中心线f相垂直的方向上,左下半圆段27的圆心到右上半圆段31的圆心之间的距离t优选为66mm。
在沿与拉条本体1的中心线f相垂直的方向上,左上水平段22的长度n为2.3-2.7mm,优选为2.5mm。左上圆弧段23的弧度半径R1为6.5-6.7mm,优选为6.6mm;左下圆弧段25的弧度半径R2为6.5-6.7mm,优选为6.6mm。
拉条本体1为矩形结构,在拉条本体1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圆角结构,左倾斜段24和拉条本体1的底部之间的夹角为35度,右倾斜段34和拉条本体1的底部之间的夹角为35度。拉条本体1的长度a为100-116mm,宽度b为14-18mm,厚度s为1.6-2.4mm。拉条本体1的长度a优选为108mm,宽度b优选为15.97-16.05mm,厚度s优选为1.97-2.05mm。
本实施例中左导轨槽2的宽度w通常为5-5.2mm,优选为5.1mm,右导轨槽3的宽度w’通常为5-5.2mm,优选为5.1mm。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