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轧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6145发布日期:2019-06-12 00:31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印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轧车。



背景技术:

用户对布的产品质量要求不但要对色准、外观平整,特别是在手感方面要求越来越高。它直接影响到人们穿着的舒适性。一些生产厂家往往因为手感达不到要求而反复重做,造成人力物力及时间的严重浪费,据现有技术,小轧车结构复杂,无法拆卸,也无法更换从动轧辊,使用寿命短,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拆卸、可更换从动轧辊使得使用寿命短和使用方便的小轧车。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轧车,包括轧车本体、主动轧辊、从动轧辊、两个立柱和电机,所述的立柱均垂直设在轧车本体上表面,所述的立柱之间相互平行排列,所述的电机设在其中一个立柱上,所述的主动轧辊和从动轧辊均连接在两个立柱之间上,所述的从动轧辊位于主动轧辊的上方,所述的主动轧辊由电机驱动,所述的从动轧辊内设有连接杆,所述的连接杆分别伸出从动轧辊两端,所述的从动轧辊可转动配合在连接杆上,所述的立柱上表面均设有气缸,所述的立柱近从动轧辊的一面沿轴向方向均设有燕尾槽,所述的燕尾槽内滑动配合有滑块,所述的滑块的上表面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的滑块近从动轧辊的表面与连接杆连接,所述的燕尾槽向上贯穿立柱,所述的燕尾槽近从动轧辊一端的宽度小于燕尾槽远离从动轧辊一端的宽度,所述的气缸的活塞杆与滑块螺纹连接,所述的连接杆与滑块螺纹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气缸设在立柱上表面,利用气缸带动滑块在燕尾槽内上下滑动配合,设置燕尾槽,保证滑块运动平稳顺畅,从而带动从动轧辊平稳上下运动,燕尾槽的横截面形状就是一个等腰梯形,燕尾槽近从动轧辊一端的宽度小于燕尾槽远离从动轧辊一端的宽度,保证滑块不会跑出燕尾槽,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气缸的活塞杆与滑块螺纹连接,连接杆与滑块螺纹连接,可拆卸,可更换从动轧辊,使用寿命长。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块下表面与燕尾槽底部连接有弹簧,对滑块起支撑作用,同时便于滑块复位,可靠性高。

作为优选,所述的立柱沿轴向方向还设有滑槽,所述的滑槽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的滑槽位于燕尾槽和从动轧辊之间,所述的滑槽与燕尾槽连通,所述的连接杆端部穿过滑槽伸进燕尾槽内与滑块连接,所述的滑槽宽度大于或等于燕尾槽近从动轧辊一端的宽度,设置滑槽,使滑块不会跑出燕尾槽,同时连接杆的端部滑动配合在滑槽内,可靠性高。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杆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连接杆滑动可靠,结构简单。

作为优选,所述的滑槽宽度等于燕尾槽近从动轧辊一端的宽度,可靠性高,滑块带动连接杆同步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小轧车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小轧车滑块的主视图。

其中,1、轧车本体,2、主动轧辊,3、从动轧辊,4、立柱,5、电机,6、气缸,7、燕尾槽,8、滑块,9、弹簧,10、滑槽,11、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轧车,包括轧车本体1、主动轧辊2、从动轧辊3、两个立柱4和电机5,所述的立柱4均垂直设在轧车本体1上表面,所述的立柱4之间相互平行排列,所述的电机5设在其中一个立柱4上,所述的主动轧辊2和从动轧辊3均连接在两个立柱4之间上,所述的从动轧辊3位于主动轧辊2的上方,所述的主动轧辊2由电机5驱动,所述的从动轧辊3内设有连接杆11,所述的连接杆11分别伸出从动轧辊3两端,所述的从动轧辊3可转动配合在连接杆11上,所述的立柱4上表面均设有气缸6,所述的立柱4近从动轧辊3的一面沿轴向方向均设有8,所述的滑块8的上表面与气缸6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的滑块8近从动轧辊3的表面与连接杆11连接,所述的燕尾槽7向上贯穿立柱4,所述的燕尾槽7近从动轧辊3一端的宽度小于燕尾槽7远离从动轧辊3一端的宽度,所述的气缸6的活塞杆与滑块8螺纹连接,所述的连接杆11与滑块8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气缸6设在立柱4上表面,利用气缸6带动滑块8在燕尾槽7内上下滑动配合,设置燕尾槽7,保证滑块8运动平稳顺畅,从而带动从动轧辊3平稳上下运动,燕尾槽7的横截面形状就是一个等腰梯形,燕尾槽7近从动轧辊3一端的宽度小于燕尾槽7远离从动轧辊3一端的宽度,保证滑块8不会跑出燕尾槽7,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气缸6的活塞杆与滑块8螺纹连接,连接杆11与滑块8螺纹连接,可拆卸,可更换从动轧辊3,使用寿命长。

所述的滑块8下表面与燕尾槽7底部连接有弹簧9,对滑块起支撑作用,同时便于滑块8复位,可靠性高。

所述的立柱4沿轴向方向还设有滑槽10,所述的滑槽10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所述的滑槽10位于燕尾槽7和从动轧辊3之间,所述的滑槽10与燕槽7连通,所述的连接杆11端部穿过滑槽10伸进燕尾槽7内与滑块8连接,所述的滑槽10宽度大于或等于燕尾槽7近从动轧辊3一端的宽度。设置滑槽10,使滑块8不会跑出燕尾槽7,同时连接杆11的端部滑动配合在滑槽10内,可靠性高。

所述的连接杆11横截面的形状为矩形,连接杆11滑动可靠,结构简单。

所述的滑槽10宽度等于燕尾槽7近从动轧辊3一端的宽度,可靠性高,滑块8带动连接杆11同步运动。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气缸6设在立柱4上表面,利用气缸6带动滑块8在燕尾槽7内上下滑动配合,设置燕尾槽7,保证滑块8运动平稳顺畅,从而带动从动轧辊3平稳上下运动,燕尾槽7的横截面形状就是一个等腰梯形,燕尾槽7近从动轧辊3一端的宽度小于燕尾槽7远离从动轧辊3一端的宽度,保证滑块8不会跑出燕尾槽7,可靠性高,结构简单,气缸6的活塞杆与滑块8螺纹连接,连接杆11与滑块8螺纹连接,可拆卸,可更换从动轧辊3,使用寿命长。

以上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