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编机中的压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3875发布日期:2019-07-06 12:2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横编机中的压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横编机中的压片。



背景技术:

横编机在编织衣片的过程中,成圈和移圈是衣片不可或缺的编织要求。成圈的优劣和翻针的稳定取决于线圈与钩针的配合密切是否适当,而使线圈与钩针配合适当,必须用牵拉衣片的方式或按压线圈的方式才能完成。沉降片即是按压线圈、帮助成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横编机的沉降片是通过推针三角的推力且以钢丝为轴做圆弧运动实现对纱线的下压,进而下压纱线进入编织区域,而传统的沉降片压不到浮在筒口的纱线,也就无法将浮在筒口的纱线压到织针以下,出现浮线问题,影响针织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浮在筒口的纱线更好的压到织针以下的横编机中的压片。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横编机中的压片,包括一片状本体,其特征在于:片状本体底部设有一弯折的压纱部,压纱部上设有一内凹的过线槽;所述过线槽其中一端凹槽的尺寸大于另一端凹槽的尺寸,分为大口径端和小口径端,过线槽的凹槽尺寸由大口径端向小口径端逐渐缩小,通过圆弧面过渡;所述过线槽开口的边沿为倾斜结构,与水平线存在夹角,由过线槽大口径端朝向小口径端向下倾斜。

优选地,所述过线槽的开口方向与片状本体所在平面之间存在夹角。

优选地,所述过线槽的大口径端为入口端,纱线由大口径端引导进入过线槽,并被小口径端下压至勾线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片置于针床的洞口(两针床的间隙)上方,压片的片状本体整体倾斜,与洞口所在位置呈一定夹角,避免工作时挡到纱线,而压片弯折的压纱部与洞口位置相对,过线槽的开口方向正对洞口。

由于勾纱时纱线为倾斜状态,如果过线槽是水平状态,那么过线槽与纱线之间存在夹角,工作时,就会出现压片压不住纱线或只压住部分纱线,从而影响整个压纱工作的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过线槽的边沿与洞口不平行,且过线槽的小口径端更靠近洞口,小口径端可伸入洞口内。压纱线时,大口径端的槽口比较大,便于压到纱线,且具有导向作用,可以将纱线引导到过线槽内;而小口径端的槽口比较小,使得纱线的位置比较集中,可以位于洞口正上方;压片下压时,小口径端可伸入洞口内,将纱线下压至勾线位,便于针床上的织针勾纱。

本实用新型利用压片底部的过线槽来压纱,过线槽整体为倾斜状态,与引入的纱线相配合,更易下压纱线;同时过线槽两端口径大小不同,大口径端用于引导纱线进入,小口径端便于定位及下压纱线,从而可以将浮在筒口的纱线更好地压到织针以下,避免浮纱。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线槽大口径端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过线槽小口径端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片状本体1、压纱部11、过线槽12、大口径端121、小口径端122、边沿线123、洞口2、纱线3、针床4、织针41。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所述的压片置于针床4的洞口2(两针床的间隙)上方,压片的片状本体1整体倾斜,与洞口所在位置呈一定夹角,避免工作时挡到纱线,片状本体底部设有一弯折的压纱部11,压纱部与洞口位置相对,压纱部上设有一开口朝下的过线槽12,过线槽的开口方向正对洞口。

所述过线槽12的凹槽形状与圆台结构类似,其中一端凹槽的尺寸大于另一端凹槽的尺寸,分为大口径端121和小口径端122,大口径端121的凹槽开口大小以及凹槽深度向着小口径端122逐渐缩小且变浅,内部通过光滑的圆弧面过渡,即过线槽整体从大口径端向着小口径端缩小并倾斜;过线槽的大口径端121为入口端,可以引导纱线进入过线槽,而小口径端122可以限定纱线的位置,使之位于洞口正上方,可以被下压至勾线位。

所述片状本体1的底部为倾斜状态,即过线槽开口的边沿线123与洞口水平线不平行,过线槽的槽壁不是等宽的,槽口具有不平行的边,由过线槽大口径端朝向小口径端并向下倾斜。下压纱线时,纱线为倾斜状态,过线槽与纱线相配合,可以更好的压纱,并且小口径端更靠近洞口也更早伸入洞口内,大口径端可以不进入洞口。

工作时,压片置于针床的洞口(两针床的间隙)上方,过线槽12的开口方向正对洞口2,纱线3由过线槽的大口径端121引导进入过线槽,过线槽的小口径端122将纱线引导到洞口正上方;压片下压时,小口径端122带动纱线伸入洞口内,将纱线3下压至勾线位,便于针床4上的织针41勾纱。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