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蒸汽刷功能的蒸汽熨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6440发布日期:2019-07-13 08:0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蒸汽刷功能的蒸汽熨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蒸汽刷功能的蒸汽熨斗。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蒸汽熨斗只在底板出蒸汽而没有蒸汽刷功能,同样的,蒸汽刷也不具有电熨斗的功能,现有技术鲜见有把电熨斗和蒸汽刷结合起来的产品,使得同一产品难以实现电熨斗及蒸汽刷两种产品的功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申请号为CN201320429865.0(授权公告号为CN203440691U)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前部出蒸汽功能的熨斗》,包括熨斗体,所述的熨斗体具有一水箱,所述水箱的下方为底板,所述的底板内设有加热机构,所述的底板内设有第一蒸汽腔和第二蒸汽腔,所述的第一蒸汽腔与所述的第二蒸汽腔分别与所述的水箱联通;所述的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的第一蒸汽腔联通的第一蒸汽孔;所述熨斗体的前部开设有前部蒸汽口,所述的前部蒸汽口与所述的第二蒸汽腔联通。这种蒸汽熨斗可通过第一蒸汽腔在底板进行常规的出蒸汽,也可通过第二蒸汽腔在熨斗前部蒸汽口出蒸汽,从而实现了蒸汽刷功能。

但是上述专利中蒸汽熨斗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该蒸汽熨斗只是在熨斗体的前部开设有前部蒸汽口,其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在前部蒸汽口上设置蒸汽刷,这种外置在前部蒸汽口上的蒸汽刷在使用时极不方便,其中,在使用底部出汽功能时,该蒸汽刷容易碰撞到其它物品导致蒸汽刷损坏,或者导致蒸汽刷与前部蒸汽口连接处的密封性下降,出现蒸汽泄露,降低了蒸汽熨斗的使用寿命。

故,现有带蒸汽刷功能的蒸汽熨斗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的带蒸汽刷功能的蒸汽熨斗。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蒸汽刷功能的蒸汽熨斗,包括熨斗本体及设置在所述熨斗本体上用于喷射蒸汽的蒸汽刷组件,所述熨斗本体内具有汽化腔,所述蒸汽刷组件与汽化腔连通,所述熨斗本体的前端具有用于放置所述蒸汽刷组件的容置槽,所述蒸汽刷组件可活动地移出或者收容进所述容置槽。

为了方便、灵活地将蒸汽刷组件移出或者收容进所述容置槽,所述熨斗本体上还设有可拨动的推扭件,所述推扭件与所述蒸汽刷组件驱动连接。

为了使得蒸汽刷组件移出或者收容进所述容置槽的过程更加平稳,所述蒸汽刷组件与所述推扭件之间具有传动架,其中,所述传动架的第一端连接蒸汽刷组件,传动架的第二端连接推扭件。

作为改进,所述蒸汽刷组件包括刷头底板、扣合在刷头底板上的刷头盖以及设于刷头盖与刷头底板之间的刷头本体,所述传动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刷头本体的上部。这种蒸汽刷组件,结构简单,并且可以方便地与传动架固定连接。

为了配合蒸汽刷组件移出或者收容进所述容置槽,避免蒸汽从汽化腔输送至蒸汽刷组件过程中出现泄露,所述蒸汽刷组件通过一伸缩管连通所述汽化腔。

为了保证蒸汽刷组件的蒸汽出汽效果,所述刷头本体的底部还具有内凹形成的蒸汽流道,所述刷头底板上设有挂烫排气孔,所述挂烫排气孔与所述蒸汽流道相对应;所述刷头本体上还设有连通所述伸缩管的第一蒸汽接头,所述第一蒸汽接头与所述蒸汽流道相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熨斗本体包括水箱及设于所述水箱下方的底板组件,所述底板组件包括具有多个平烫排气孔的平烫底板及盖合在所述平烫底板上的汽化盖,所述平烫底板与所述汽化盖扣合后形成所述汽化腔;所述汽化盖上设有第二蒸汽接头,该第二蒸汽接头与所述伸缩管相连通。

作为改进,所述汽化腔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蒸汽腔和第二蒸汽腔,所述第一蒸汽腔与所述平烫底板的平烫排气孔相连通,所述第二蒸汽腔通过所述伸缩管与所述蒸汽刷组件的挂烫排气孔相连通;所述水箱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蒸汽腔相连通的第一出水口,及与所述第二蒸汽腔相连通的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水流通断的控制阀,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汽化盖之间设有能够向第二蒸汽腔送水的水泵;所述推扭件在拨动过程中可择一地打开所述控制阀或者开启水泵。这种结构设置,使得推扭件在动作过程中不仅能够控制蒸汽刷组件移出或者收容进所述熨斗本体的容置槽,还能够通过控制控制阀及水泵的启闭使蒸汽熨斗的处于底板出汽或者前端出汽的两种出汽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用户体验。

作为改进,所述推扭件位于所述水箱的上方并铰接在所述水箱的上部,所述传动架设于所述水箱的下部;所述水箱具有上下贯通的活动孔,所述活动孔中设有可前后移动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所述推扭件,所述连接杆的下端连接所述传动架的第二端。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传动架能够稳定地向前或者向后移动,进而保证了蒸汽刷组件移出或者收容进所述容置槽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水箱上设置上下贯通的活动孔及穿设在所述活动孔中的连接杆,这种结构布置合理利用了熨斗本体内的空间,使得蒸汽熨斗的体积更加小巧。

作为改进,所述推扭件在动作过程中能够处于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或第三工作位置;其中,当所述推扭件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推扭件驱动控制阀将第一出水口打开,并将所述水泵关闭,同时,推扭件驱动蒸汽刷组件收容进所述熨斗本体的容置槽中;当所述推扭件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推扭件驱动控制阀将第一出水口关闭,并将所述水泵关闭,同时,推扭件驱动蒸汽刷组件收容进所述熨斗本体的容置槽中;当所述推扭件位于第三工作位置时,推扭件驱动控制阀将第一出水口关闭,并将水泵处于启动,同时,推扭件驱动蒸汽刷组件移出所述熨斗本体的容置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中的带蒸汽刷功能的蒸汽熨斗的蒸汽刷组件可活动地移出或者收容进所述熨斗本体的前端的容置槽,其中,当使用蒸汽熨斗的蒸汽刷功能时,可以将蒸汽刷组件移出所述容置槽,进而方便用户对衣物进行挂烫处理,当使用蒸汽熨斗的底板平熨功能或者暂停使用蒸汽熨斗时,可以将蒸汽刷组件收容到容置槽中,避免所述蒸汽刷碰撞到其它物品导致蒸汽刷损坏或者蒸汽刷与前部蒸汽口连接处的密封性下降而出现蒸汽泄露问题,提高了蒸汽熨斗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蒸汽刷组件处于移出容置槽状态,推扭件处于第三工作位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蒸汽刷组件处于收容在容置槽状态,推扭件处于第二工作位置;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蒸汽刷组件处于收容在容置槽状态,推扭件处于第一工作位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水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控制阀处于将第一出水口关闭状态;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水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控制阀处于将第一出水口打开状态;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省去了水箱;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省去了底板组件上方的隔热板;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省去了汽化盖;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底板组件的汽化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部分结构分解图,其中,未示出底板组件及蒸汽刷组件;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底板组件及蒸汽刷组件的分解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蒸汽刷组件处于移出容置槽状态;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蒸汽刷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蒸汽刷组件的分解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汽熨斗的蒸汽刷组件的刷头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19所示,带蒸汽刷功能的蒸汽熨斗,包括熨斗本体10及设置在熨斗本体10前部用于喷射蒸汽的蒸汽刷组件20,熨斗本体10包括把手15、水箱11、隔热板 17以及底板组件12,其中,水箱11位于把手15的下方,并具有用于向其内加水的加水口114,相应的,把手15上具有盖合加水口114的加水盖16,底板组件12位于水箱 11的下方,并具有汽化腔,其中,蒸汽刷组件20与汽化腔连通,具体地,底板组件12 包括具有多个平烫排气孔120的平烫底板121及盖合在平烫底板121上的汽化盖122,平烫底板121与汽化盖122扣合后形成汽化腔,详见图11-图13;其中,为了防止底板组件12的热量传递至上方对位于其上方的元件造成损坏,底板组件12上方设置隔热板 17,具体地,隔热板17设于水箱11与底板组件12之间,详见图6。在本实施例中,熨斗本体10的前端具有用于放置蒸汽刷组件20的容置槽100,蒸汽刷组件20可活动地移出或者收容进容置槽100,具体地,容置槽100沿水平方向布置在熨斗本体10的前端,蒸汽刷组件20向前移出容置槽100或者先后移动收容进容置槽100中,详见图1-图4;其中,当使用蒸汽熨斗的蒸汽刷功能时,可以将蒸汽刷组件20移出容置槽100,进而方便用户对衣物进行挂烫处理,当使用蒸汽熨斗的底板平熨功能或者暂停使用蒸汽熨斗时,可以将蒸汽刷组件20收容到容置槽100中,避免蒸汽刷碰撞到其它物品导致蒸汽刷损坏或者蒸汽刷与前部蒸汽口连接处的密封性下降而出现蒸汽泄露问题,提高了蒸汽熨斗的使用寿命。此外,该蒸汽熨斗还具有喷水功能,具体地,熨斗本体10的前部具有喷水口19,把手15上具有喷水按钮151,按动该喷水按钮151后,水流可以从喷水口19喷出,对待熨烫衣物进行快速润湿。

参见图6及图10,为了方便、灵活地将蒸汽刷组件20移出或者收容进容置槽100,熨斗本体10上还设有可拨动的推扭件30,推扭件30与蒸汽刷组件20驱动连接,具体地,在使用蒸汽熨斗时,拨动推扭件30就可以方便地将蒸汽刷组件20移出容置槽100 或者收容进容置槽100中;再具体地,蒸汽刷组件20与推扭件30之间具有传动架21,其中,传动架21的第一端连接蒸汽刷组件20,传动架21的第二端连接推扭件30,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架21水平设置在熨斗本体10的前端的容置槽100中,进而使得蒸汽刷组件20移出或者收容进容置槽100的过程更加平稳。推扭件30位于水箱11的上方并铰接在水箱11的上部,传动架21设于水箱11的下部,水箱11具有上下贯通的活动孔113,为了实现活动孔113处的密封,活动孔113中嵌设有隔水套18,具体地,隔水套18中竖向放置有连接杆26,其中连接杆26可以前后移动,连接杆26的上端连接推扭件30,连接杆26的下端连接传动架21的第二端,详见图6-图7;具体地,在推扭件 30的转动过程中,为了保证传动架21在前后方向上直线滑移,推扭件30上具有限位孔 31,连接杆26的上端穿设在该限位孔31中,详见图6及图16。在本实施例中,这种传动方式,可以使得传动架21能够稳定地向前或者向后移动,进而保证了蒸汽刷组件20 移出或者收容进容置槽100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在水箱11上设置上下贯通的活动孔 113及穿设在活动孔113中的连接杆26,这种结构布置合理利用了熨斗本体10内的空间,使得蒸汽熨斗的体积更加小巧。此外,为了配合蒸汽刷组件20移出或者收容进容置槽100,避免蒸汽从汽化腔输送至蒸汽刷组件20过程中出现泄露,蒸汽刷组件20通过一伸缩管25连通汽化腔,其中,在使用过程中,伸缩管25的长度能够随蒸汽刷组件 20的前后移动而自由伸缩,使得蒸汽刷组件20的移动过程更加顺利,避免出现卡顿,并且,这种长度可伸缩的伸缩管25,保证了其两端连接处的密封性,不会出现蒸汽泄露,进一步提高了蒸汽熨斗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17-图19,蒸汽刷组件20,包括刷头底板22、扣合在刷头底板22上的刷头盖23以及设于刷头盖23与刷头底板22之间的刷头本体24,其中,传动架21的第一端连接刷头本体24的上部,具体地,刷头本体24上具有用于固定传动架21的固定槽242,这种蒸汽刷组件20,结构简单,可以方便地与传动架21固定连接。此外,为了保证蒸汽刷组件20的蒸汽出汽效果,刷头本体24的底部还具有内凹形成的蒸汽流道240,刷头底板22上设有挂烫排气孔220,挂烫排气孔220与蒸汽流道240相对应;刷头本体 24上还设有连通伸缩管25的一端的第一蒸汽接头241,第一蒸汽接头241与蒸汽流道 240相连通,相应地,底板组件12的汽化盖122上设有第二蒸汽接头123,该第二蒸汽接头123与伸缩管25的另一端相连通,详见图15。

参见图11-图13,汽化腔,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蒸汽腔13和第二蒸汽腔14,第一蒸汽腔13与平烫底板121的平烫排气孔120相连通,第二蒸汽腔14通过伸缩管25与蒸汽刷组件20的挂烫排气孔220相连通;水箱11的底部设有与第一蒸汽腔13相连通的第一出水口110,及与第二蒸汽腔14相连通的第二出水口111,第一出水口110处设有用于控制水流通断的控制阀40,第二出水口111与汽化盖122之间设有能够向第二蒸汽腔14送水的水泵50,推扭件30在拨动过程中可择一地打开控制阀40或者开启水泵 50,具体地,推扭件30在动作过程中能够处于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或第三工作位置;其中,当推扭件30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推扭件30驱动控制阀40将第一出水口110打开,并将水泵50关闭,同时,推扭件30驱动蒸汽刷组件20收容进熨斗本体10的容置槽100中;当推扭件30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推扭件30驱动控制阀40将第一出水口110关闭,并将水泵50关闭,同时,推扭件30驱动蒸汽刷组件20收容进熨斗本体10的容置槽100中;当推扭件30位于第三工作位置时,推扭件30驱动控制阀40将第一出水口110关闭,并将水泵50处于启动,同时,推扭件30驱动蒸汽刷组件20移出熨斗本体10的容置槽100。这种结构设置,使得推扭件30在动作过程中不仅能够控制蒸汽刷组件20移出或者收容进熨斗本体10的容置槽100,还能够通过控制控制阀40及水泵50的启闭使蒸汽熨斗的处于底板出汽或者前端出汽的两种出汽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提高了用户体验。

参见图8及图9,在本实施例中,水箱11包括水箱底板116及盖合在水箱底板116 上的水箱盖板115,水箱盖板115上设有用于容置控制阀40的阀套117,控制阀40可上下活动地设于该阀套117内,具体地,控制阀40包括阀杆41、复位弹簧42、密封圈 44及阀芯43,阀芯43设于阀杆41底部并与水箱11的第一出水口110配合,再具体地,一并参见图5,阀杆41的顶部露出水箱11的上方,复位弹簧42套设在阀杆41上,水箱盖板115的上方还设有压板60,复位弹簧42顶持在阀杆41与压板60之间,以使阀芯43具有向下移动以封堵第一出水口110的趋势,密封圈44套设在阀杆41上并与阀套117内壁密封接触,避免水箱11中的水流从阀套117泄露。参见图6及图16,推扭件30铰接在水箱盖板115的上部,其中,推扭件30具有能够作用在控制阀40上的驱动部33,具体地,驱动部33具有一坡度渐增的倾斜面330,相应地,阀杆41的上端具有向一侧延伸与倾斜面330配合的支部411,当推扭件30转动相应工作位置时,倾斜面 330能够作用于阀杆41的支部411,克服复位弹簧42的弹力并向上抬升阀杆41以打开第一出水口110,当推扭件30脱离相应工作位置时,在复位弹簧42的作用下,阀杆41 带动阀芯43向下移动封堵第一出水口110。

参见图6,为了实现推扭件30在动作过程中实现水泵50的启动或者关闭操作,推扭件30的下方还设有与水泵50进行电连通的控制器53,其中,推扭件30在动作过程中能够触发或者远离控制器53,进而控制水泵50启动或者关闭;具体地,推扭件30 具有向下延伸的触发支杆(未示出),控制器53的触发开关位于触发支杆的转动路径上,当推扭件30移动至第三工作位置时,连动杆的触发支杆能够触发控制器53,进而控制水泵50启动工作。此外,水泵50的进口与第二出水口111通过引水管51连通,水泵 50的出口通过下水管52与第二蒸汽腔14连通,引水管51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盖511,该进水盖511可连接在水箱底板116的第二出水口111位置处,下水管52的一端连接有进水接头521,该进水接头521可安装到汽化盖122上,具体地,该水泵50可以将水从水箱11的第二出水口111抽出,然后快速输送至第二蒸汽腔14中,底板组件12的平烫底板121内置有加热管124,用于将进入到第一蒸汽腔13或者第二蒸汽腔14中的水流快速汽化,底板组件12的平烫底板121的下方还设有均布有出汽孔126的包板125,其中,出汽孔126与平烫底板121上的平烫排气孔120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的带蒸汽刷功能的蒸汽熨斗的蒸汽刷组件20可活动地移出或者收容进熨斗本体10的前端的容置槽100,其中,当使用蒸汽熨斗的蒸汽刷功能时,可以将蒸汽刷组件20移出容置槽100,进而方便用户对衣物进行挂烫处理,当使用蒸汽熨斗的底板平熨功能或者暂停使用蒸汽熨斗时,可以将蒸汽刷组件20收容到容置槽100中,避免蒸汽刷碰撞到其它物品导致蒸汽刷损坏或者蒸汽刷与前部蒸汽口连接处的密封性下降而出现蒸汽泄露问题,提高了蒸汽熨斗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