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及其针距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7667发布日期:2019-09-29 15:49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及其针距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缝纫机及其针距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缝纫机作为缝制设备已被广泛的使用,而缝纫机大多都是采用旋转针距标盘来调节缝纫针距的大小;而如图1现有的方式,针距螺柱7’依次穿过调节旋钮弹簧6’、针距挡板3’,与针距旋钮2’用螺钉1’固定并安装在机壳的针距螺柱 7’孔内;机壳上还设有安装针距锁合销4’的孔,锁合销复位簧5’设置在机壳的针距锁合销孔内,针距锁合销4’的细端穿过针距挡板3’的导向孔,扣入针距旋钮2’背面的齿槽内;若需调节针距,则通过一只手按下针距挡板3’,使针距锁合销4’脱离齿槽,另一只手再旋转针距旋钮2’来实现针距的调整。此装置的针距旋钮2’大多采用塑料制品,其上的齿槽在使用过程中易磨损,从而导致止动失效,并且针距锁合销4’在调整过程中容易发生脱离齿槽不到位,使针距锁合销4’的细端断裂,还有采用双手操作调整针距,使操作更加繁琐。

专利号为CN206941138U公开了一种针距调节表盘,包括可固设在缝纫机上的针距齿盘,所述针距齿盘的中部穿设有调节针距的螺柱,所述螺柱的外端固设有针距旋钮;所述针距旋钮侧壁上设置有容置槽,容置槽内活动设置有滑钮、限位件和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抵接在滑钮/限位件与针距旋钮之间;所述限位件的端部设置有齿板,所述针距齿盘的内壁上周向设置有与齿板形状相配合的若干齿槽,通过滑动滑钮实现针距旋钮周向定位并调节螺柱的轴向位置。上述针距调节表盘,由于滑钮与限位件配合安装,再通过向外拨动滑钮,滑钮带动限位件滑动,在操作时,手指向外用力同时转动针距旋钮,滑钮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容易脱手,此时继续转动针距旋钮容易造成齿板变形,使齿板与齿槽不匹配;针距旋钮的侧壁上需要加工出与滑钮配合的容置槽,容置槽的结构较为复杂,造成加工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容置槽需要安装滑钮、限位和复位弹簧多个部件,安装结构复杂,结构之间装配的稳定性不高,容易影响滑钮的操作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零部件较多、操作不方便等缺点,提供了一种零部件少、操作方便的一种缝纫机及其针距调节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缝纫机的针距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设在机壳上的旋钮底座,旋钮底座的中部穿设有调节针距的螺柱,螺柱的外端部设有与螺柱固定连接的针距旋钮,针距旋钮的内侧固定设有压板,针距旋钮和压板之间设有止动片,止动片上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内端与压板相抵,止动片包括设在内端的止动部,旋钮底座的外壁上周向设置有与止动部形状相配合的限位齿圈,止动部在限位齿圈上轴向移动。改变了以往用止动销来实现锁扣针距调节标盘的结构,改用止动片上的止动部配合插入或退出限位齿圈,用以限定针距旋钮的转动,从而进行针距的调整,正常工作状态下止动部卡合在限位齿圈内,向内推动止动片从而带动止动部向内移动使之与限位齿圈分离,转动针距旋钮进行针距的调节,止动部复位时,只需松手止动部在复位弹簧的带动下向外移动,止动部再插入限位齿圈,完成针距的调节,具有轻松调整和锁闭针距的作用,使针距调节省时省力,结构简单,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止动片还包括中部和手推部,止动部与中部的内端部连接且向中部的一侧弯折,手推部与中部的外端部连接且向中部的另一侧弯折。将中部、手推部、止动部做成一体式结构,简化了止动片的结构,推动手推部带动止动部插入或退出限位齿圈,工作时响应速度更快,结构更稳定。

作为优选,复位弹簧套设在中部上,压板上开设有导向孔,中部配合穿设在导向孔内。止动片前后滑动时,中部在导向孔内滑动,由于缝纫机在工作时会产生震动,导向孔对止动片的前后滑动进行限制,增强止动片前后滑动时的稳定性,也避免正常工作状态下缝纫机的震动导致止动部与限位齿圈分离。

作为优选,针距旋钮的边缘开设有滑槽,针距旋钮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滑槽相通的开口,中部设在滑槽内且在滑槽内移动。缝纫机处于工作状态下,中部大部分处于滑槽中,进一步降低了缝纫机的震动对止动片的影响,对止动片起到保护的作用,在止动片滑动时也起到滑轨的作用,提高止动片滑动时的稳定性,使止动部能轻松的插入或者退出限位齿圈。

作为优选,手推部设在针距旋钮的外侧,手推部的宽度大于开口的宽度。使手推部位于针距旋钮的外侧,方便工作人员发力推动止动片向内移动,同时也限制了中部在滑槽内滑动的水平位置的范围,避免止动片在滑动时抖动。

作为优选,旋钮底座的外表面上周向设置有针距标码,旋钮底座的外部开设有圆形凹槽,限位齿圈设在圆形凹槽内。根据针距标码转动针距旋钮,提高针距调节的精度,同时止动部与限位齿圈卡合的位置与针距标码内外相对应,方便调节。

作为优选,圆形凹槽内设有齿圈底座,齿圈底座的圆柱直径小于限位齿圈的圆柱直径,限位齿圈设在齿圈底座的外端面上且与齿圈底座为一体式结构,限位齿圈与圆形凹槽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止动片带动止动部向内移动,止动部与限位齿圈分离时处于间隙内,在调节时采用向内推动的方式,操作时更稳定,不容易脱手。

作为优选,圆形凹槽内还设有弧形的限位段,限位段的厚度大于限位齿圈的厚度,限位段的内弧面与限位齿圈的外端面相接形成一体式结构,限位段的外弧面与圆形凹槽内侧面相接形成一体式结构。转动针距旋钮时,转动至针距标码的两端时,止动部与限位段相抵,针距旋钮停止转动,限位段用于限定针距旋钮的转动行程,使针距旋钮转动的行程与针距标码对应,提高调节的精度,也避免针距旋钮圆周转动使线缠绕。

一种缝纫机,包括以上所述的缝纫机的针距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改变了以往用止动销来实现锁扣针距调节标盘的结构,改用止动片上的止动部配合插入或退出限位齿圈,用以限定针距旋钮的转动,从而进行针距的调整,向内推动止动片从而带动止动部向内移动使之与限位齿圈分离,转动针距旋钮进行针距的调节,松手时止动部在复位弹簧的带动下向外移动,止动部再插入限位齿圈,完成针距的调节,具有轻松调整和锁闭针距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解锁状态示意图。

图6是旋钮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针距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制动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螺柱、2—紧固螺钉、3—旋钮底座、4—针距旋钮、5—止动片、6—安装螺钉、7—压板、8—螺钉、9—复位弹簧、31—针距标码、32—限位齿圈、33—限位段、34—圆形凹槽、35—齿圈底座、41—滑槽、42—开口、51—手推部、52—止动部、53—中部、71—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缝纫机的针距调节装置,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固定设在机壳100上的旋钮底座3,旋钮底座3通过紧固螺钉2固定在机头100上,旋钮底座3的中部穿设有调节针距的螺柱1,螺柱1的外端部设有与螺柱1固定连接的针距旋钮4,通过螺钉8把针距旋钮4固定安装在针距螺柱1上,针距旋钮4的内侧固定设有压板7,针距旋钮4和压板7之间设有止动片5,压板7通过安装螺钉6固定安装在针距旋钮4上,止动片5上设有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的内端与压板7 相抵,止动片5包括设在内端的止动部52,旋钮底座3的外壁上周向设置有与止动部52形状相配合的限位齿圈32,止动部52在限位齿圈32上轴向移动。改变了以往用止动销来实现锁扣针距调节标盘的结构,改用止动片5上的止动部 52配合插入或退出限位齿圈32,用以限定针距旋钮4的转动,从而进行针距的调整,正常工作状态下止动部52卡合在限位齿圈32内,向内推动止动片5从而带动止动部52向内移动使之与限位齿圈32分离,转动针距旋钮4进行针距的调节,止动部52复位时,只需松手止动部52在复位弹簧9的带动下向外移动,止动部52再插入限位齿圈32,完成针距的调节,具有轻松调整和锁闭针距的作用,使针距调节省时省力,结构简单,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止动片5还包括中部53和手推部51,止动部52与中部53的内端部连接且向中部53的一侧弯折,手推部51与中部53的外端部连接且向中部53的另一侧弯折。将中部53、手推部51、止动部52做成一体式结构,简化了止动片5 的结构,推动手推部51带动止动部52插入或退出限位齿圈32,工作时响应速度更快,结构更稳定;复位弹簧9套设在中部53上,压板7上开设有导向孔71,中部53配合穿设在导向孔71内。止动片5前后滑动时,中部53在导向孔71 内滑动,由于缝纫机在工作时会产生震动,导向孔71对止动片5的前后滑动进行限制,增强止动片5前后滑动时的稳定性,也避免正常工作状态下缝纫机的震动导致止动部52与限位齿圈32分离。

一种缝纫机,包括以上所述的缝纫机的针距调节装置。

实施例2

缝纫机的针距调节装置,如图1至图8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针距旋钮4的边缘开设有滑槽41,针距旋钮4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滑槽41相通的开口 42,中部53设在滑槽41内且在滑槽41内移动。缝纫机处于工作状态下,中部 53大部分处于滑槽中,进一步降低了缝纫机的震动对止动片5的影响,对止动片5起到保护的作用,在止动片5滑动时也起到滑轨的作用,提高止动片5滑动时的稳定性,使止动部52能轻松的插入或者退出限位齿圈32;手推部51设在针距旋钮4的外侧,手推部51的宽度大于开口42的宽度。使手推部51位于针距旋钮4的外侧,方便工作人员发力推动止动片5向内移动,同时也限制了中部53在滑槽内滑动的水平位置的范围,避免止动片5在滑动时抖动。

一种缝纫机,包括以上所述的缝纫机的针距调节装置。

实施例3

缝纫机的针距调节装置,如图1至图8所示,在实施例2上的基础上,旋钮底座3的外表面上周向设置有针距标码31,旋钮底座3的外部开设有圆形凹槽34,限位齿圈32设在圆形凹槽34内。根据针距标码31转动针距旋钮4,提高针距调节的精度,同时止动部52与限位齿圈32卡合的位置与针距标码31内外相对应,方便调节。

圆形凹槽34内设有齿圈底座35,齿圈底座35的圆柱直径小于限位齿圈32 的圆柱直径,限位齿圈32设在齿圈底座35的外端面上且与齿圈底座35为一体式结构,限位齿圈32与圆形凹槽34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止动片5带动止动部52向内移动,止动部52与限位齿圈32分离时处于间隙内,在调节时采用向内推动的方式,操作时更稳定,不容易脱手;圆形凹槽34内还设有弧形的限位段33,限位段33的厚度大于限位齿圈32的厚度,限位段33的内弧面与限位齿圈32的外端面相接形成一体式结构,限位段33的外弧面与圆形凹槽34内侧面相接形成一体式结构。转动针距旋钮4时,转动至针距标码31的两端时,止动部52与限位段33相抵,针距旋钮4停止转动,限位段33用于限定针距旋钮4 的转动行程,使针距旋钮4转动的行程与针距标码31对应,提高调节的精度,也避免针距旋钮4圆周转动使线缠绕。

一种缝纫机,包括以上所述的缝纫机的针距调节装置。

调整针距方式:针距调整锁紧装置的初始状态如图4,此时止动片5的止动部52处于限位齿圈32的两齿之间,针距调整锁紧装置无法转动调整针距;当需要调整针距时,单手握住针距旋钮4并抵住止动片5的手推部51向里推,使止动部52也向里运动并脱离限位齿圈32的两齿之间,此时状态如图5,这时转动针距旋钮4,便可调整针距,当调到合适针距时,松开手,止动片5在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回复为初始状态。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