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携纱器增减纱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7644发布日期:2019-09-29 15:49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动携纱器增减纱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动携纱器增减纱线装置。



背景技术:

主动携纱器要实现增减纱的可持续工作要求,除了需要对纱线可以起到固定位置作用的固纱器之外,还需要一个可以对纱线进行主动处理的机构,需要在增纱时,可以将纱线推进固纱器中所涉及的增纱环之中,在减纱时,也可以将不需要进行编织的纱线进行切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主动携纱器增减纱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主动携纱器增减纱线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拨动轮、旋转柱、切断刀和推纱抓手,旋转柱的底端设置托盘,旋转柱的周壁开设从底端向上的螺旋凹槽,旋转柱的中心轴下端穿过托盘,旋转柱的中心轴上端穿设圆座,圆座的外周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端头处向下连接有固定块,连接杆的端头沿连接杆的方向固定切断刀,固定块的底端与切断刀同一方向设置推纱抓手,拨动轮呈“C”型结构,拨动轮通过筋板连接有拨动轮驱动轴,拨动轮紧靠旋转柱底边的螺旋凹槽的底边起点位置,且拨动轮驱动轴与旋转柱垂直设置,拨动轮驱动轴上固定拨动杆,拨动杆的端头伸出拨动轮的开口部分,拨动轮驱动轴与驱动电机连接。

所述的切断刀的前端为圆柱体,根部段设有刃口。

所述的推纱抓手为一根挡杆及垂直挡杆两端的垂直杆围成的框架。

所述的切断刀的刃口方向与垂直杆的方向相反。

所述的螺旋凹槽从旋转柱的底部延伸至旋转柱的顶部,并在托盘上对应螺旋凹槽底端位置开有拨动轮宽度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一个装置能够同时实现纱线增纱时将纱线推进固纱器,又能够在减纱时,将不需要进行编织的纱线进行切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切断刀;2-刃口;3-固定块;4-连接杆;5-圆座;6-中心轴;7-旋转柱;8-拨动杆;9-驱动电机;10-筋板;11-拨动轮驱动轴;12-拨动轮;13-螺旋凹槽;14-托盘;15-推纱抓手;15.1-垂直杆;15.2-挡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主动携纱器增减纱线装置,包括驱动电机9、拨动轮12、旋转柱7、切断刀1和推纱抓手15,旋转柱7的底端设置托盘14,旋转柱7的周壁开设从底端向上的螺旋凹槽13,旋转柱7的中心轴6下端穿过托盘14,旋转柱7的中心轴6上端穿设圆座5,圆座5的外周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端头处向下连接有固定块3,连接杆4的端头沿连接杆4的方向固定切断刀1,固定块3的底端与切断刀1同一方向设置推纱抓手15,拨动轮12呈“C”型结构,拨动轮12通过筋板10连接有拨动轮驱动轴11,拨动轮12紧靠旋转柱7底边的螺旋凹槽13的底边起点位置,且拨动轮驱动轴11与旋转柱7垂直设置,拨动轮驱动轴11上固定拨动杆8,拨动杆8的端头伸出拨动轮12的开口部分,拨动轮驱动轴11与驱动电机9连接。

所述的切断刀1的前端为圆柱体,根部段设有刃口2。

所述的推纱抓手15为一根挡杆15.2及垂直挡杆15.2两端的垂直杆15.1围成的框架。

所述的切断刀1的刃口2方向与垂直杆15.1的方向相反。

所述的螺旋凹槽13从旋转柱7的底部延伸至旋转柱7的顶部,并在托盘14上对应螺旋凹槽13底端位置开有拨动轮12宽度的开口。

使用时,切断刀1和推纱抓手15分别设置在连接杆4的两侧,固定块3使切断刀1和推纱抓手15形成了上下错开的空间位置,当需要减纱时,拨动轮12在驱动电机9的作用下使拨动杆8沿螺旋凹槽13拨动旋转柱7顺时针转动,连接杆4带动切断刀1的刃口2主动送到需要减少纱线面前,进行减纱工作,当需要增纱时,拨动轮12在驱动电机9的作用下使拨动杆8反向沿螺旋凹槽13拨动旋转柱7逆时针转动,使推纱抓手15将纱线推入增纱环中,完成增纱过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