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织造式多层帘及其织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26880发布日期:2019-06-15 00:28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一体织造式多层帘及其织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帘及其制作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多层帘及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窗帘能起到遮光、隔音的作用,有一些特殊设计的窗帘还能起到过滤空气的作用,如蜂巢帘,蜂巢帘在帘布中设有蜂巢式的空腔,即蜂巢孔,蜂巢孔能保持空气,起到更好的隔音、隔热效果,而且空气在蜂巢孔中循环流动,能对空气进行过滤。现有的多孔结构的蜂巢帘,即蜂巢孔呈多列排列,蜂巢孔交接点通常采用胶体粘连,这样在两个蜂巢孔交接的节点上就容易产生空气过滤死区,难以透气,而且蜂巢帘多放在通风暴晒的位置起遮光隔音的作用,从而蜂巢孔交接点采用胶体粘连的方式容易在曝晒中老化导致连接强度不稳定,从而大大缩短了蜂巢帘的使用寿命。因此急需要一种一体成型的多层蜂巢帘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胶粘模式影像窗帘使用寿命,从而提供一种织造式多层帘及其编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织造式多层帘,包括帘布,帘布中设有多个在纵向上延伸的连续和互连的闭合蜂巢结构,

所述多层帘至少为三层,所述蜂巢结构至少由三组折叠经线编织而成,所述相邻列蜂巢孔相邻侧面的孔壁共用一层帘布;

各列蜂巢孔中心连线相互平行,所述各列蜂巢孔中心连线设置有提升线;

相邻列蜂巢孔相互交错排列,所述蜂巢孔为菱形,所述蜂巢孔非相邻侧面的孔壁帘布间设置有弹性线,所述弹性线与所述提升线相互平行;

所述蜂巢孔孔壁、提升线和弹性线均为一体织造成型。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层帘为三层帘,所述三层帘由三组折叠经线折叠编织而成,所述三层帘由三组折叠经线编织而成的六种组织依次循环编织而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编织步骤:

由三组折叠经线编织而成的六种组织依次为a、b、c、d、e、f;

1)组织a,折叠经线一组编织上层,折叠经线二组编织中间层,折叠经线三组编织下层;

2)组织b,折叠经线一组与折叠经线二组交替,折叠经线二组编织上层,折叠经线一组编织中间层,折叠经线三组编织下层;

3)组织c,折叠经线一组与折叠经线三组交替,折叠经线二组编织上层,折叠经线三组编织中间层,折叠经线一组编织下层;

4)组织d,折叠经线三组与折叠经线二组交替,折叠经线三组编织上层,折叠经线二组编织中间层,折叠经线一组编织下层;

5)组织e,折叠经线二组与折叠经线一组交替,折叠经线三组编织上层,折叠经线一组编织中间层,折叠经线二组编织下层;

6)组织f,折叠经线三组与折叠经线一组交替,折叠经线一组编织上层,折叠经线三组编织中间层,折叠经线二组编织下层;

7)6种组织a、b、c、d、e、f依次循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a、b、c、d、e、f、g、h单层组织为平纹或斜纹或缎纹结构,优选为平纹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层帘为四层帘,所述四层帘由四组折叠经线折叠编织而成,所述四层帘由四组折叠经线编织而成的八种组织依次循环编织而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编织步骤:

由四组折叠经线编织而成的六种组织依次为a、b、c、d、e、f、g、h;

1)组织a,折叠经线一组编织第一层,折叠经线二组编织第二层,折叠经线三组编织第三层,折叠经线四组编织第四层;

2)组织b,折叠经线一组与折叠经线二组交替,折叠经线二组编织上层,折叠经线一组编织第二层,折叠经线三组与折叠经线四组交替,折叠经线三组编织第四层,折叠经线四组编织第三层;

3)组织c,折叠经线二组与折叠经线四组交替,折叠经线二组编织第一层,折叠经线四组编织第二层,折叠经线一组与折叠经线三组交替,折叠经线一组编织第三层,折叠经线三组编织第四层;

4)组织d,折叠经线二组与折叠经线四组交替,折叠经线四组编织第一层,折叠经线二组编织第二层,折叠经线一组与折叠经线三组交替,折叠经线三组编织第三层,折叠经线一组编织第四层;

5)组织e,折叠经线四组与折叠经线三组交替,折叠经线四组编织第一层,折叠经线三组编织第二层,折叠经线一组与折叠经线二组交替,折叠经线二组编织第三层,折叠经线一组编织第四层;

6)组织f,折叠经线三组与折叠经线四组交替,折叠经线三组编织第一层,折叠经线四组编织第二层,折叠经线一组与折叠经线二组交替,折叠经线一组编织第三层,折叠经线二组编织第四层;

7)组织g,折叠经线一组与折叠经线三组交替,折叠经线三组编织第一层,折叠经线一组编织第二层,折叠经线二组与折叠经线四组交替,折叠经线四组编织第三层,折叠经线二组编织第四层;

8)组织h,折叠经线一组与折叠经线三组交替,折叠经线一组编织第一层,折叠经线三组编织第二层,折叠经线二组与折叠经线四组交替,折叠经线二组编织第三层,折叠经线四组编织第四层;

9)8种组织a、b、c、d、e、f、g、h依次循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a、b、c、d、e、f、g、h单层组织为平纹或斜纹或缎纹结构,优选为平纹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提升线数量与蜂巢孔列数相同,所述弹性线至少为四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线优选为氨纶弹性线。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一体织造式多层帘及其制备方法,不用胶粘,可以一体织造成型,避免了胶的室内污染,而且比胶粘的强度高,不容易撕裂和老化。提升线在织造过程中便织入,避免了普通蜂巢帘在制作过程中二次打孔穿线的问题。氨纶弹性线,有收缩力,保证弯折效果不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工艺制备的一体织造式多层帘的三层帘布线图;

图2为本工艺制备的一体织造式多层帘的四层帘布线图;

图3为本工艺制备的一体织造式多层帘的三层帘经纬布线图;

图4为本工艺制备的一体织造式多层帘的四层帘经纬布线图;

图5为本工艺制备的一体织造式多层帘的三层帘布线图;

图6为本工艺制备的一体织造式多层帘的四层帘布线图;

其中:1-提升线;2-弹性线;①-折叠经线一组;②-折叠经线二组;③-折叠经线三组;④-折叠经线四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织造式多层帘,包括帘布,帘布中设有多个在纵向上延伸的连续和互连的闭合蜂巢结构,

所述多层帘至少为三层,所述蜂巢结构至少由三组折叠经线编织而成,所述相邻列蜂巢孔相邻侧面的孔壁共用一层帘布;

各列蜂巢孔中心连线相互平行,所述各列蜂巢孔中心连线设置有提升线;

相邻列蜂巢孔相互交错排列,所述蜂巢孔为菱形,所述蜂巢孔非相邻侧面的孔壁帘布间设置有弹性线,所述弹性线与所述提升线相互平行;

所述蜂巢孔孔壁、提升线和弹性线均为一体织造成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5所述多层帘为三层帘,所述三层帘由三组折叠经线折叠编织而成,所述三层帘由三组折叠经线编织而成的六种组织依次循环编织而成。

图3中是三层结构组织平面图,黑色方块代表经纬线交织时经线再上面纬线在下面,白色方块代表经纬线交织时纬线在上面经线再下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编织步骤:

由三组折叠经线编织而成的六种组织依次为a、b、c、d、e、f;

1)组织a,折叠经线一组编织上层,折叠经线二组编织中间层,折叠经线三组编织下层;

2)组织b,折叠经线一组与折叠经线二组交替,折叠经线二组编织上层,折叠经线一组编织中间层,折叠经线三组编织下层;

3)组织c,折叠经线一组与折叠经线三组交替,折叠经线二组编织上层,折叠经线三组编织中间层,折叠经线一组编织下层;

4)组织d,折叠经线三组与折叠经线二组交替,折叠经线三组编织上层,折叠经线二组编织中间层,折叠经线一组编织下层;

5)组织e,折叠经线二组与折叠经线一组交替,折叠经线三组编织上层,折叠经线一组编织中间层,折叠经线二组编织下层;

6)组织f,折叠经线三组与折叠经线一组交替,折叠经线一组编织上层,折叠经线三组编织中间层,折叠经线二组编织下层;

7)6种组织a、b、c、d、e、f依次循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提升线数量与蜂巢孔列数相同为2条,所述弹性线为四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线优选为氨纶弹性线

实施例2:

如图2和6所述多层帘为四层帘,所述四层帘由四组折叠经线折叠编织而成,所述四层帘由四组折叠经线编织而成的八种组织依次循环编织而成。

图4中是四层结构组织平面图,黑色方块代表经纬线交织时经线再上面纬线在下面,白色方块代表经纬线交织时纬线在上面经线再下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编织步骤:

由四组折叠经线编织而成的六种组织依次为a、b、c、d、e、f、g、h;

1)组织a,折叠经线一组编织第一层,折叠经线二组编织第二层,折叠经线三组编织第三层,折叠经线四组编织第四层;

2)组织b,折叠经线一组与折叠经线二组交替,折叠经线二组编织上层,折叠经线一组编织第二层,折叠经线三组与折叠经线四组交替,折叠经线三组编织第四层,折叠经线四组编织第三层;

3)组织c,折叠经线二组与折叠经线四组交替,折叠经线二组编织第一层,折叠经线四组编织第二层,折叠经线一组与折叠经线三组交替,折叠经线一组编织第三层,折叠经线三组编织第四层;

4)组织d,折叠经线二组与折叠经线四组交替,折叠经线四组编织第一层,折叠经线二组编织第二层,折叠经线一组与折叠经线三组交替,折叠经线三组编织第三层,折叠经线一组编织第四层;

5)组织e,折叠经线四组与折叠经线三组交替,折叠经线四组编织第一层,折叠经线三组编织第二层,折叠经线一组与折叠经线二组交替,折叠经线二组编织第三层,折叠经线一组编织第四层;

6)组织f,折叠经线三组与折叠经线四组交替,折叠经线三组编织第一层,折叠经线四组编织第二层,折叠经线一组与折叠经线二组交替,折叠经线一组编织第三层,折叠经线二组编织第四层;

7)组织g,折叠经线一组与折叠经线三组交替,折叠经线三组编织第一层,折叠经线一组编织第二层,折叠经线二组与折叠经线四组交替,折叠经线四组编织第三层,折叠经线二组编织第四层;

8)组织h,折叠经线一组与折叠经线三组交替,折叠经线一组编织第一层,折叠经线三组编织第二层,折叠经线二组与折叠经线四组交替,折叠经线二组编织第三层,折叠经线四组编织第四层;

9)8种组织a、b、c、d、e、f、g、h依次循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提升线数量与蜂巢孔列数相同为3条,所述弹性线为四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线优选为氨纶弹性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