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蛋白纤维的回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69140发布日期:2019-08-20 20:04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蛋白纤维的回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纤维回潮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蛋白纤维的回潮方法。



背景技术:

蛋白纤维又称蛋白质纤维,人造纤维的一个类别,指由从牛奶、大豆、花生、玉米等自然物中提取到的蛋白质为原料,溶解于适当溶剂中所制得的纤维。由于该纤维手感柔软,穿着舒适,进入90年代以来,生产者开始从牛奶中提取乳酪蛋白以生产"新一代蛋白质纤维"--酪素纤维(caseinfiber),用于制作内衣。

蛋白纤维因吸湿而含有水分,不仅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还对贸易核算有很大的影响,回潮率是纺织材料吸湿程度的指标,标准回潮率(r)将纤维放在统一的标准大气条件下一定时间后,使其回潮率在“吸湿过程”中达到一个稳态值,这时的回潮率为标准状态下的回潮率,国内外都实施了很多标准来测试纤维的吸湿性能。

申请人发现,目前蛋白纤维回潮后进行回潮率的测试时,回潮率测量存在较大的误差,且重复性和准确性都较差,不利于蛋白纤维的贸易核算。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蛋白纤维的回潮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回潮后测量回潮率存在误差大,且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蛋白纤维的回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蛋白纤维进行梳棉整理成单蛋白纤维层,将单蛋白纤维层进行双面固定,经固定后的单蛋白纤维层进行恒温恒湿一级回潮,经一级回潮后的单蛋白纤维层进行冷风处理,经冷风处理的单蛋白纤维层进行增温增湿二级回潮处理。

可选的,所述双面固定是将单蛋白纤维层上下面均采用面积大于单蛋白纤维层的网纱进行固定。

可选的,所述网纱为防静电网纱,孔径80~100目。

可选的,所述网纱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通道,所述通道的一端插入单蛋白纤维层内,另一端与所述网纱的面齐平。

可选的,所述通道凸出所述网纱的部分上设有孔,用于排水排气。

可选的,所述一级回潮的压力为-0.05~0.01mpa,温度为45~65℃,绝对湿度60~80g/m3

可选的,所述冷风处理的温度15~25℃,压力0.05~0.15mpa,绝对湿度10~25g/m3,风速2~6m/s。

可选的,所述二级回潮处理温度在50~70℃内调控,绝对湿度70~100g/m3内调控,压力在-0.08~0.02mpa调控。

可选的,所述蛋白纤维为蛹蛋白纤维,纤维长度为35~45mm,线密度1.5~1.8dtex。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蛋白纤维的回潮方法,先在接近真空状态下进行恒温恒湿进行回潮,有利于蛋白纤维的进行全面均匀的回潮,然后进行冷风处理,对一级回潮的蛋白纤维进行回干,提高蛋白质纤维内部吸湿空间的稳定性,提高吸湿回潮的稳定性,最后再进行增温增湿回潮,降低纤维的皱缩现象,同时有利于增加纤维的吸附性能,提高回潮的稳定性,从而缩减回潮率的测定误差提高回潮率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双面固定的单蛋白纤维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防静电网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网纱中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1-双面固定的单蛋白纤维层,11-上网纱,12-单蛋白纤维层,13-下网纱,111-网纱线,112-通道,1121-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回潮后测量蛋白纤维回潮率存在误差大,且重复性和准确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蛋白纤维的回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蛋白纤维进行梳棉整理成单蛋白纤维层,将单蛋白纤维层进行双面固定,经固定后的单蛋白纤维层进行恒温恒湿一级回潮,经一级回潮后的单蛋白纤维层进行冷风处理,经冷风处理的单蛋白纤维层进行增温增湿二级回潮处理。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蛋白纤维的回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选取纤维长度为40mm,线密度1.6dtex的蛹蛋白纤维,将蛹蛋白纤维在温度30℃下进行干燥至恒重,然后放入梳棉机中,调节梳棉机的道夫和锡林的间距至可以将蛹蛋白纤维梳理成单层纤维层为至,将蛹蛋白纤维进行梳棉整理成单蛋白纤维层规格为0.5m×1m,然后选取规格为0.7m×1.2m的防静电网纱,将单蛋白纤维层进行双面固定,固定后的单蛋白纤维层的结构如图1所示,双面固定的单蛋白纤维层1,为“三明治”结构,单蛋白纤维层12的上下面均采用防静电网纱进固定,上网纱11和下网纱13的边缘采用黏条进行黏合,上网纱11和下网纱13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单蛋白纤维层12填充在此空间内,上网纱11和下网纱13的孔径均为80~100目,可以理解的蛹蛋白纤维为短纤维,采用防静电网纱固定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在回潮处理过程纤维的散落,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称量误差,提高回潮率测量的准确性。

同时为了提高单蛋白纤维层12的回潮的均匀性和全面性,固定使用的防静电网纱的机构如图2和3所示,防静电网纱的经纬网纱线111相交的部分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通道112,贯穿在防静电网纱上,通道112远离单蛋白纤维层12的一端与防静电网纱的面齐平,通道112的另一端为锥形,且插入单蛋白纤维层12内,且插入单蛋白纤维层12内的通道112上设有孔1121,用于排水排气,可以理解的是当单蛋白纤维层12在进行一级回潮和二级回潮以及冷风处理时,水汽和冷风均可以通过通道112进入到单蛋白纤维层12内部,让每个纤维都可以充分进行回潮或风冷,提高回潮的均匀性和全面性,同时插入到单蛋白纤维层12内的通道112对单蛋白纤维层12起到二次固定的作用。

经固定后的单蛋白纤维层置于回潮室内中,将回潮室进行抽真空至压力为-0.01mpa,同时将回潮室内的温度调至55℃进行,向回潮室内鼓入绝对湿度70g/m3的饱和蒸汽,对单蛋白纤维层进行恒温恒湿一级回潮,一级回潮采用旋转式,待单蛋白纤维层的回潮质量恒定为止,可以理解的恒温恒湿一级回潮是预回潮处理,并采用饱和蒸汽进行恒温恒湿,一方面为纤维内部吸湿打开空间,另一方面也不会造成纤维因为增压增湿造成纤维组织的损坏从而降低纤维的力学性能,也可以为预测出纤维的大致吸湿能力,为进行二级回潮提供理论依据,降低二级回潮对纤维的损害。

将经一级回潮后的单蛋白纤维层12取出,放入风冷室内进行冷风处理回干,冷风处理的温度20℃,压力0.09mpa,绝对湿度18.5g/m3,风速4.5m/s,可以理解的是风冷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降低纤维表层的水分,在纤维的内部形成湿度梯度,再进行二次回潮,从而保证纤维内外湿度的均衡性。稳定纤维湿度的动态平衡。

将经冷风处理的单蛋白纤维层12再次放入回潮室内,抽真空至压力为-0.02mpa后,将温度调整50℃,向其中鼓入绝对湿度70g/m3的饱和蒸汽,并采用如下升温升湿模式:升温速率为3~5℃/min,升湿速率为5~8g/m3/min,进行增温增湿二级回潮处理,至温度70℃,绝对湿度100g/m3时,保温保湿10~20min后,取出单蛋白纤维层12,除去防静电网纱后,进行回潮率的测量。可以理解的增温增湿二级回潮处理,有利于消除冷风回干后的湿度梯度,使纤维重新达到湿度的动态平衡,同时增温增湿也可以消除冷风回干的纤维回潮空间的收缩,保持回潮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回潮率测定的准确性,降低回潮率测量的误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蛋白纤维的回潮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一级回潮的压力为-0.05mpa,温度为45℃,绝对湿度60g/m3;冷风处理的温度15℃,压力0.05mpa,绝对湿度10g/m3,风速2m/s。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蛋白纤维的回潮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一级回潮的压力为0.01mpa,温度为65℃,绝对湿度80g/m3;冷风处理的温度25℃,压力0.15mpa,绝对湿度25g/m3,风速6m/s。

对比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一种蛋白纤维的回潮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只采用一级回潮,且条件同实施例1。

对比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一种蛋白纤维的回潮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只采用二级回潮,且条件同实施例1。

对比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一种蛋白纤维的回潮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只采用一级回潮和风冷处理且条件同实施例1。

对比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一种蛋白纤维的回潮方法,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只采用一级回潮和二级回潮且条件同实施例1。

将实施例1~7制备的蛋白纤维采用如下公式计算纤维回潮率:回潮率w(%)=(gi-go)/go×100%;其中,gi:纺织材料的湿重,g;go:纺织材料的干重,g;w:回潮率。实施例1~7的蛋白纤维分别进行10次回潮率的测试计算,并计算出实施例1~7蛋白纤维的回潮率的平均值、误差值和方差值,测量结果如表所示。

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回潮方法进行测量的回潮率不仅误差值较小,即反应测量的准确性好,从方差值的测量结果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相对于对比实施例的测量重复性较高,主要原因是先在接近真空状态下进行恒温恒湿进行回潮,有利于蛋白纤维的进行全面均匀的回潮,然后进行冷风处理,对一级回潮的蛋白纤维进行回干,提高蛋白质纤维内部吸湿空间的稳定性,提高吸湿回潮的稳定性,最后再进行增温增湿回潮,降低纤维的皱缩现象,同时有利于增加纤维的吸附性能,提高回潮的稳定性,从而缩减回潮率的测定误差提高回潮率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本发明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