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绣机的压脚高度可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3827发布日期:2019-10-14 20:09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刺绣机的压脚高度可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刺绣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刺绣机的压脚高度可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压脚驱动器是设置在刺绣机机头中的用于对压脚进行缓冲控制的结构,传统的结构中往往是与针杆驱动器同步运动,共同由一个凸轮进行带动,但该结构下压脚在使用过程中,对布面的冲击较强,易损坏,噪音大,结构整体稳定性差。随后出现了改进过的压脚驱动器,其是通过另外独立的凸轮及配套的连杆实现,如专利号为cn201720217296.1的专利文件公开的用于绣花机机头的压脚传动装置,包括主轴驱动的压脚,压脚连接针杆,针杆安装于针杆架上,主轴与压脚之间设有压脚传动装置,所述的压脚传动装置包括连接主轴的凸轮,凸轮驱动一个开口向下的v形连杆,开口向下的v形连杆连接有一个开口向上的v形连杆,开口向上的v形连杆配合压脚运动。该方案中的压脚驱动器与传统的针杆驱动器独立开来,将原本全部集中在竖直方向上的振动惯量分解出部分至横向方向上,使整个机头受力情况避免集中而更为平衡。虽然相比于传统结构,其更易用、更稳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因为刺绣时经常会碰到多块绣料甚至是同一块绣料的表面高低有别的状况,故常常需要工人去调节压脚高度或是压脚所在杆的高度。而现有结构下,对于压脚或压脚所在杆的调整一般只能通过手工拧开每个压脚的固定螺丝的方式,费时费力。如果遇到一个花样内需要高低切换的情况,则更加影响刺绣的正常操作及效果。故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让压脚高度能在刺绣过程中可调节是值得去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刺绣机的压脚高度可调节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脚高度无法便捷实时地进行调节的问题。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刺绣机的压脚高度可调节机构,包括机头及其压脚连杆,还包括驱动组件和偏心传动件,所述偏心传动件同时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及所述压脚连杆,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偏心传动件转动,所述偏心传动件用于带动所述压脚连杆在空间中整体偏转;所述机头内设有供所述压脚连杆进行自转及整体偏转的适配安装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偏心传动件包括转动主体和偏心连接段,所述转动主体传动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所述偏心连接段的轴线与所述转动主体的轴线平行且不重合,所述偏心连接段连接在所述压脚连杆的轴孔中;所述压脚连杆的自转以所述偏心连接段为转动轴,所述压脚连杆的整体偏转以所述转动主体为转动轴。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偏心传动件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过渡传动部,所述过渡传动部传动连接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偏心传动件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过渡传动部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皮带,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偏心传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皮带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带轮及所述第二带轮上。

作为优选,所述过渡传动组件包括主动连接块、从动连接块和连杆,所述主动连接块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并同时与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连接块与所述偏心传动件固定连接并同时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总轴杆和过渡传动部,所述总轴杆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并再通过所述过渡传动部与所述偏心传动件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机头上设有总轴杆连接孔,所述总轴杆穿接过多个所述机头的所述总轴杆连接孔。

作为优选,所述过渡传动部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皮带,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总轴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偏心传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皮带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带轮及所述第二带轮上。

作为优选,所述过渡传动组件包括主动连接块、从动连接块和连杆,所述主动连接块与所述总轴杆固定连接并同时与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连接块与所述偏心传动件固定连接并同时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机头上设有侧安装块,所述侧安装块上设有连接孔,所述偏心连接段穿接过所述连接孔并连接在所述压脚连杆的轴孔中。

作为优选,所述机头可拆卸连接有侧安装板,所述侧安装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偏心连接段穿接过所述连接孔并连接在所述压脚连杆的轴孔中。

本发明的技术优点在于所述高度可调节机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以改变压脚连杆的空间位置的方式,来实现对压脚本身的高度范围的限定,无需繁琐的拆装,能够根据实际刺绣需要实时地、便捷地进行调节,降低操作难度,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绣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带压脚组件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号对应的各部分名称分别为:1-机头,11-侧安装块,12-侧连接孔,2-压脚连杆,3-偏心传动件,31-转动主体,32-偏心连接段,4-驱动电机,5-第一带轮,6-第二带轮,7-皮带,5’-主动连接块,6’-从动连接块,7’-连杆,8-总轴杆,9-压脚,91-压脚驱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见图1、图2、图3、图4,一种刺绣机的压脚高度可调节机构的四个带不同传动结构的实施例,包括机头1及其压脚连杆2,还包括驱动组件和偏心传动件3,偏心传动件3同时连接于驱动组件及压脚连杆2,驱动组件用于带动偏心传动件3转动,偏心传动件3用于带动压脚连杆2在空间中整体偏转;机头1内设有供压脚连杆2进行自转及整体偏转的适配安装空间。在现有技术中,压脚连杆2在机头1中位置固定,主要用于独立控制压脚,与随着针杆向下的过程中的压脚进行差速配合,使压脚最终以尽可能小的速度接触到台面,减震降噪,并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但当遇到绣料表面区域高低不一或是单个花样有多种高低面表现的情况,针杆的高度或压脚自身的高度需要跟随调节,现有结构就无法方便地满足这样的刺绣需要。以往常规的解决手段是工人主动去调整压脚的工作高度范围,但是繁复的停机、拆装,无论是在操作的繁琐程度上还是最终的绣品质量上,都存在较大问题。即使是特意优化影响到正常的刺绣工作。本实施例中,放弃了惯用的对诸如压脚本身或是压脚所在杆等的调整,而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针对压脚驱动器的压脚连杆2进行改进设计。图示中,压脚连杆2为一v形连杆,v形连杆的两个连接臂中其中一个的端头就是用来与压脚驱动块91相抵,与向下运动的压脚形成差速配合,最终使压脚以尽可能小的速度接触布面,从图5可以了解到压脚9及其相关组件。利用驱动组件和偏心传动件3使压脚连杆的空间位置发生整体偏转,从而使所抵住的压脚驱动块91最终的下探位置也跟随改变,这样能够很方便且实时地调控压脚高度,满足多样化的刺绣需求。

具体的,偏心传动件3包括转动主体31和偏心连接段32,转动主体31传动连接于驱动组件,偏心连接段32的轴线与转动主体31的轴线平行且不重合,实施例中偏心连接段32均连接在转动主体31的一侧端面,是较为简单有效的设置方式,偏心连接段32连接在压脚连杆2的轴孔中。机头1上设有侧安装块11,侧安装块11上设有侧连接孔12,转动主体31连接在侧连接孔12中。另外还有一种用于连接转动主体31的结构,具体为机头1可拆卸连接有侧安装板,侧安装板上设有侧连接孔,转动主体31连接在侧连接孔中。图1~图4都选用的是前一种侧安装块11的方式,相对来说侧安装块11一般一体成型在机头上,牢固度高,稳定性好,但需要掌控好机头内的安装空间;而后一种侧安装板的方式开模更容易些,机头内的安装空间也更充足。压脚连杆2的自转以偏心连接段32为转动轴,压脚连杆2的整体偏转以转动主体31为转动轴,压脚连杆2的整体偏转可理解为其绕着转动主体31的轴线所做的公转运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偏心传动件3一般只需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即可,同样的,压脚连杆2也只会跟随着在一定角度范围内发生空间位置的偏转。

图1所示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一驱动电机4,偏心传动件3与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直接传动连接,转动主体31上开设用于固定连接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的孔位即可。这样的设置方式是结构上最为简单的,但是驱动电机4的位置就不太方便作出调整。

如果对驱动电机4的安装位置有特别需求的话,例如离机头需要保持一定距离或是有特定的安装平台等,则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4之外,还需设置过渡传动部,过渡传动部传动连接在驱动电机4与偏心传动件3之间,作为一中间结构来实现机械传动。

基于调整驱动电机4的安装位置的需求,图2中给出了一种过渡传动部的实施例,包括第一带轮5、第二带轮6和皮带7,第一带轮5与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带轮6与偏心传动件3固定连接,可以在转动主体31的另一侧端面上设置一额外连接轴杆,使其与第二带轮6固定连接,皮带7传动连接在第一带轮5及第二带轮6上。当然如果第二带轮6的轴孔与转动主体31匹配,也可以直接将转动主体31接入第二带轮6,但转动主体31一般设置得较大以保证结构强度,也便于偏心连接段32的设置及保证其结构强度。

基于调整驱动电机4的安装位置的需求,图3中给出了另一种过渡传动部的实施例,包括主动连接块5’、从动连接块6’和连杆7’,主动连接块5’与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并同时与连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从动连接块6’与偏心传动件3固定连接并同时与连杆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图示中主动连接块5’和从动连接块6’的结构相同,采用一块状件并在其上开设一转动连接孔位和一固定连接空位,连杆7’即为一直连杆。转动连接孔位用来与连杆7’转动连接,固定连接孔位用来与转动主体31固定连接,图示中转动主体31的另一侧端面设置了用于此固接的额外连接轴杆。当然如果第二带轮6的轴孔与转动主体31匹配,也可以直接将转动主体31接入第二带轮6,但转动主体31一般设置得较大以保证结构强度,也便于偏心连接段32的设置及保证其结构强度。图示中还可以看到关于固定连接孔位一种具体结构,不是简单的固接方式,而是在连接块上固定连接孔位所在的一端有一隔开空档,该隔开空档与固定连接孔位相连通,在该隔开空档上可以设置螺孔和螺栓,这样就可以通过抱紧的方式将转动主体31或者说转动主体31断面上的额外连接轴杆抱紧固定。

前面提到的几种实施例,基本是适用于单驱动源对应单机头的,而图4则展示单驱动源对应多机头的实施例,其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4(省略未示出)、总轴杆8和过渡传动部,总轴杆8与驱动电机4传动连接并再通过过渡传动部与偏心传动件3传动连接。总轴杆8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与机头结合设置,即在机头1上设置总轴杆连接孔,总轴杆8穿接过多个机头1的总轴杆连接孔。此处的过渡传动部区别于前文提到的结构,它是传动连接在总轴杆8与偏心传动件3之间的,但是自身主要结构组成则仍然可以沿用(至于总轴杆8与驱动电机4的传动连接也可以直接传动连接或者其实也可以沿用与过渡传动部相同或相类似的中间结构)。

例如沿用图2中的过渡传动部结构,但对连接关系作出调整,这其实就是图4所示的情况,其包括第一带轮5、第二带轮6和皮带7,第一带轮5与总轴杆8固定连接,第二带轮6与偏心传动件3固定连接,皮带7传动连接在第一带轮5及第二带轮6上,其余也不再多赘述。

再例如沿用图3中的过渡传动部结构,但对连接关系作出调整,此种结构附图省略示出。其包括主动连接块5’、从动连接块6’和连杆7’,主动连接块5’与总轴杆8固定连接并同时与连杆7’的一端转动连接,从动连接块6’与偏心传动件3固定连接并同时与连杆7’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其余也不再多赘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