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带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70113发布日期:2019-12-31 18:5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带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织物染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安全带染色机。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带已成为驾驶员和乘员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汽车等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其主要生产流程为整经、织造和染色三个步骤,其中染色工艺对其品质影响最为关键。由于汽车安全带的质量要求高,传统的染色机不能满足对安全带染色处理的要求,而且传统的染色机不能全自动化地对汽车安全带进行染色处理,而且传统的染色机的能源消耗大,提高安全带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带染色机,该安全带染色机能对安全带进行全自动化的染色处理,染色处理后的安全带的质量满足要求。而且第一烘干装置、固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和第三烘干装置的热量损耗低,从而减少安全带染色机的能源消耗,降低安全带的生产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带染色机,其包括依次连接的储带装置、染色槽、第一烘干装置、固色装置、第一化学槽、汽蒸箱、洗水装置、第二烘干装置、冷却装置、第二化学槽、红外光照射装置、第三烘干装置以及收带装置,所述储带装置用于向染色槽输送安全带,所述染色槽用于对储带装置所输送的安全带进行染色处理,所述第一烘干装置用于对染色槽所染色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烘干处理,所述固色装置用于对第一烘干装置所烘干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固色处理,所述第一化学槽用于对固色装置所固色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化学处理,所述汽蒸箱用于对第一化学槽所化学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汽蒸处理,所述洗水装置用于对汽蒸箱所汽蒸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洗水处理,所述第二烘干装置用于对洗水装置所洗水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烘干处理,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对第二烘干装置所烘干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冷却处理,所述第二化学槽用于对冷却装置所冷却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化学处理,所述红外光照射装置用于对第二化学槽所化学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红外光照射处理,所述第三烘干装置用于对红外光照射装置所红外光照射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烘干处理,所述收带装置用于对第三烘干装置所烘干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收卷处理;

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热风道箱、热风道内胆、燃烧器、送风机、上导带轴组件、下导带轴组件和驱动装置;烘干箱设置有烘干箱进风口、烘干箱出风口、进带口、出带口和容置腔,烘干箱进风口、烘干箱出风口、进带口、出带口均与容置腔连通;热风道箱设置有热风道箱进风口和热风道箱出风口,烘干箱进风口与热风道箱出风口连通,烘干箱出风口与热风道箱进风口连通;热风道内胆和送风机均设置于热风道箱的内部,燃烧器装设于热风道箱,燃烧器的火焰出口端位于热风道内胆的内部,燃烧器的燃气连接端显露于热风道箱,燃烧器用于对热风道内胆的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送风机用于将热风道内胆的热空气经由热风道箱出风口和烘干箱进风口输入至烘干箱的容置腔内;上导带轴组件和下导带轴组件均位于容置腔内,上导带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烘干箱的上端,下导带轴组件转动设置于烘干箱的下端,驱动装置装设于烘干箱并用于驱动下导带轴组件转动;所述染色槽所输出的安全带经由进带口进入烘干箱的容置腔内,安全带缠绕于上导带轴组件和下导带轴组件,上导带轴组件和下导带轴组件用于驱动安全带移动,安全带经由出带口从烘干箱出来。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箱包括左板件、右板件、前板件、后板件、底板件和顶板件,左板件和右板件间隔设置于底板件,前板件和后板件间隔设置于底板件,左板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板件和后板件,右板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板件和后板件,左板件、右板件、前板件、后板件和底板件围设成容置腔;顶板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后板件,左板件和右板件均装设有用于驱动顶板件转动的气缸,顶板件用于开启或关闭容置腔。

进一步地,所述左板件、右板件、前板件、后板件、底板件和顶板件均包括内封板、板件支架、外板和保温层;左板件的板件支架、右板件的板件支架、前板件的板件支架、后板件的板件支架和底板件的板件支架相互连接,内封板装设于板件支架的一侧,外板装设于板件支架的另一侧,保温层装设于内封板与外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热风道箱设置有第一风量调节组件,第一风量调节组件位于热风道箱进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一风量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风筒、第一端盖和第一手柄,第一风筒连通热风道箱和外界大气,外界的空气经由第一风筒进入热风道箱的内部,第一端盖转动设置于第一风筒的内部,第一手柄装设于第一风筒并用于驱动第一端盖转动,第一端盖用于调节第一风筒的出风口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上导带轴组件包括多个第一导带轴,多个第一导带轴转动设置于烘干箱的上端,多个第一导带轴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下导带轴组件包括多个第二导带轴,多个第二导带轴转动设置于烘干箱的下端,多个第二导带轴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带轴和第二导带轴平行设置;

所述烘干箱还设置有两组第一斜导带组件和多组第一直隔带组件,两组第一斜导带组件和多组第一直隔带组件均位于容置腔内,每两个第二导带轴之间设置有一组第一直隔带组件;第一直隔带组件包括第一直隔带支座、隔带档杆和多个第一隔带轴,第一直隔带支座装设于烘干箱,多个第一隔带轴的一端间隔连接于第一直隔带支座,多个第一隔带轴的另一端连接于隔带档杆;

所述第一斜导带组件包括第一斜导带支座和多个第一斜导带轴,第一斜导带支座装设于烘干箱,多个第一斜导带轴间隔连接于第一斜导带支座,第一斜导带轴与第一斜导带支座的夹角为30°—90°。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箱还设置有热风均匀分散组件,热风均匀分散组件位于容置腔内,且热风均匀分散组件位于上导带轴组件和下导带轴组件之间;

所述热风均匀分散组件包括导风箱和多块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导风箱设置有导风箱进风口和多个导风箱出风口;导风箱装设于烘干箱,导风箱进风口与烘干箱进风口连通,多块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分别与多个导风箱出风口连通,多块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均设置有多个通风孔,多个通风孔贯穿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多块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均设置有导风箱风量调节组件,导风箱风量调节组件包括导风箱风量调节板、转轴和调节旋钮,导风箱风量调节板和转轴均转动设置于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的内部,调节旋钮转动设置于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的外侧壁,导风箱风量调节板连接于转轴,转轴连接于调节旋钮,调节旋钮用于驱动转轴转动,导风箱风量调节板用于调节导风箱出风口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洗水装置包括若干组洗水机构,每组洗水机构包括洗水箱、洗水支架和至少两组洗水组件;洗水组件包括洗水主动辊、洗水上从动辊、洗水下从动辊、第二驱动装置、张力调节辊件、进水管组件、出水管组件、第二斜导带组件和第二直隔带组件、两组洗水上导带轴和两组洗水下导带轴;

洗水箱包括洗水箱前板、洗水箱后板、洗水箱左板、洗水箱右板和洗水箱底板,洗水箱前板和洗水箱后板间隔设置于洗水箱底板,洗水箱左板和洗水箱右板间隔设置于洗水箱底板,洗水箱前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洗水箱左板和洗水箱右板,洗水箱后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洗水箱左板和洗水箱右板,洗水箱前板、洗水箱后板、洗水箱左板、洗水箱右板和洗水箱底板围设成洗水槽;

洗水支架装设于洗水箱并位于洗水槽的上方,洗水主动辊的两端、洗水上从动辊的两端和洗水下从动辊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洗水支架,洗水主动辊位于洗水上从动辊和洗水下从动辊之间,第二驱动装置装设于洗水支架并用于驱动洗水主动辊转动;张力调节辊件装设于洗水支架并用于调节安全带的张紧力;进水管组件装设于洗水箱并用于向洗水槽输送洗水液,出水管组件装设于洗水箱并用于将洗水槽的污浊的洗水液排出洗水槽;

第二斜导带组件和第二直隔带组件均位于洗水槽内;第二斜导带组件包括第二斜导带支座和多个第二斜导带轴,第二斜导带支座装设于洗水箱,多个第二斜导带轴间隔连接于第二斜导带支座,第二斜导带轴与第二斜导带支座的夹角为30°—90°;第二直隔带组件包括两个第二隔带支座和多个第二隔带轴,两个第二隔带支座间隔设置洗水箱,多个第二隔带轴间隔设置于两个第二隔带支座之间,多个第二隔带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隔带支座;

两组洗水上导带轴均转动设置于洗水箱的上端,两组洗水上导带轴分别位于洗水下从动辊的左右两侧;两组洗水下导带轴均转动设置于洗水箱的下端,两组洗水下导带轴位于洗水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洗水装置的输入端和/或输出端均设置有吸水机构,吸水机构包括上真空吸头组件、下真空吸头组件、真空吸头支架、第一洗水导带轴和第二洗水导带轴;真空吸头支架装设于洗水箱左板,第一洗水导带轴的两端和第二洗水导带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真空吸头支架,第一洗水导带轴和第二洗水导带轴间隔设置;上真空吸头组件和下真空吸头组件分别连接于真空吸头支架,上真空吸头组件和下真空吸头组件间隔设置,上真空吸头组件和下真空吸头组件均位于第一洗水导带轴和第二洗水导带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洗水装置还包括多块隔水板,多块隔水板用于将洗水槽分隔成多个洗水分隔槽;洗水箱左板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与洗水槽连通;每相邻的两组洗水组件之间设置有一块隔水板,多块隔水板的高度均不相等,隔水板的高度自洗水箱左板往洗水箱右板的方向逐渐增高。

进一步地,所述洗水装置还包括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蒸汽加热管、疏水阀、止回阀、蒸汽球阀开关和过滤器,蒸汽加热管装设于洗水箱,蒸汽加热管位于洗水槽内,蒸汽加热管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突伸出洗水箱,蒸汽球阀开关的一端与蒸汽加热管的进气口连接,蒸汽球阀开关的另一端与过滤器连接;止回阀的一端与蒸汽加热管的出气口连接,止回阀的另一端与疏水阀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安全带染色机能对安全带进行全自动化的染色处理,染色处理后的安全带的质量满足要求。而且第一烘干装置、固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和第三烘干装置的热量损耗低,从而减少安全带染色机的能源消耗,降低安全带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烘干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烘干装置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烘干装置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风量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风量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三风量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上导带轴组件和下导带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d处的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热风均匀分散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导风箱风量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洗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洗水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洗水装置的俯视图。

图18为图17中沿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发明的第二斜导带组件和第二直隔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进水管组件、出水管组件和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储带装置1,染色槽2,第一烘干装置3,烘干箱31,烘干箱进风口311,烘干箱出风口312,进带口313,出带口314,容置腔315,左板件316,右板件317,前板件318,第一开口3181,第一隔热门3182,后板件319,第二开口3191,第二隔热门3192,底板件3110,顶板件3111,气缸3112,内封板3113,板件支架3114,外板3115,保温层3116,支撑杆3117,热风道箱32,热风道箱进风口321,热风道箱出风口322,第一风量调节组件323,第一风筒3231,第一端盖3232,第一手柄3233,第二风量调节组件324,第二风筒3241,第二端盖3242,第二手柄3243,热风道内胆33,燃烧器34,送风机35,上导带轴组件36,第一导带轴361,下导带轴组件37,第二导带轴371,第一斜导带组件372,第一斜导带支座3721,第一斜导带轴3722,第一直隔带组件373,第一直隔带支座3731,隔带档杆3732,第一隔带轴3733,第一驱动装置38,第三风量调节组件39,第三风筒391,第三端盖392,第三手柄393,热风均匀分散组件310,导风箱3101,导风箱进风口31011,导风箱出风口31012,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3102,通风孔31021,导风箱风量调节组件3103,导风箱风量调节板31031,转轴31032,调节旋钮31033,风量调节箱3104,风量调节箱出风口31041,固色装置4,第一化学槽5,汽蒸箱6,洗水装置7,洗水机构71,洗水箱72,洗水箱前板721,洗水箱后板722,洗水箱左板723,洗水箱右板724,洗水箱底板725,洗水槽726,洗水支架73,洗水组件74,洗水主动辊741,洗水上从动辊742,洗水下从动辊743,第二驱动装置744,张力调节辊件745,进水管组件746,出水管组件747,第二斜导带组件748,第二斜导带支座7481,第二斜导带轴7482,第二直隔带组件749,第二隔带支座7491,第二隔带轴7492,洗水上导带轴7410,洗水下导带轴7411,上真空吸头组件75,下真空吸头组件76,真空吸头支架77,第一洗水导带轴78,第二洗水导带轴79,隔水板710,洗水分隔槽7101,出水口711,加热组件712,蒸汽加热管7121,疏水阀7122,止回阀7123,蒸汽球阀开关7124,过滤器7125,吸水机构713,第二烘干装置8,冷却装置9,第二化学槽10,红外光照射装置11,第三烘干装置12,收带装置13,延伸装置14,前延伸组件141,后延伸组件142,压光装置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安全带染色机,其包括依次连接的储带装置1、染色槽2、第一烘干装置3、固色装置4、第一化学槽5、汽蒸箱6、洗水装置7、第二烘干装置8、冷却装置9、第二化学槽10、红外光照射装置11、第三烘干装置12以及收带装置13,所述储带装置1用于向染色槽2输送安全带,所述染色槽2用于对储带装置1所输送的安全带进行染色处理,所述第一烘干装置3用于对染色槽2所染色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烘干处理,所述固色装置4用于对第一烘干装置3所烘干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固色处理,所述第一化学槽5用于对固色装置4所固色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化学处理,所述汽蒸箱6用于对第一化学槽5所化学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汽蒸处理,所述洗水装置7用于对汽蒸箱6所汽蒸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洗水处理,所述第二烘干装置8用于对洗水装置7所洗水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烘干处理,所述冷却装置9用于对第二烘干装置8所烘干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冷却处理,所述第二化学槽10用于对冷却装置9所冷却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化学处理,所述红外光照射装置11用于对第二化学槽10所化学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红外光照射处理,所述第三烘干装置12用于对红外光照射装置11所红外光照射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烘干处理,所述收带装置13用于对第三烘干装置12所烘干处理后的安全带进行收卷处理;

所述第一烘干装置3包括烘干箱31、热风道箱32、热风道内胆33、燃烧器34、送风机35、上导带轴组件36、下导带轴组件37和驱动装置38;烘干箱31设置有烘干箱进风口311、烘干箱出风口312、进带口313、出带口314和容置腔315,烘干箱进风口311、烘干箱出风口312、进带口313、出带口314均与容置腔315连通;热风道箱32设置有热风道箱进风口321和热风道箱出风口322,烘干箱进风口311与热风道箱出风口322连通,烘干箱出风口312与热风道箱进风口321连通;热风道内胆33和送风机35均设置于热风道箱32的内部,燃烧器34装设于热风道箱32,燃烧器34的火焰出口端位于热风道内胆33的内部,燃烧器34的燃气连接端显露于热风道箱32,燃烧器34用于对热风道内胆33的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送风机35用于将热风道内胆33的热空气经由热风道箱出风口322和烘干箱进风口311输入至烘干箱31的容置腔315内;上导带轴组件36和下导带轴组件37均位于容置腔315内,上导带轴组件36转动设置于烘干箱31的上端,下导带轴组件37转动设置于烘干箱31的下端,驱动装置38装设于烘干箱31并用于驱动下导带轴组件37转动;所述染色槽2所输出的安全带经由进带口313进入烘干箱31的容置腔315内,安全带缠绕于上导带轴组件36和下导带轴组件37,上导带轴组件36和下导带轴组件37用于驱动安全带移动,安全带经由出带口314从烘干箱31出来。

实际工作中,待染色的安全带往储带装置1进行输送,同时,储带装置1储存着一部分安全带,储带装置1的安全带再向染色槽2进行输送。当待染色的安全带的输送出现异常时,储带装置1的进带口就会卡住待染色的安全带,防止待染色的安全带再继续往储带装置1内进行输送,而储带装置1所储存的安全带再继续往染色槽2进行输送,不影响安全带染色机的正常工作,减少安全带染色机停机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储带装置1的储带功能也为维修人员留有处理异常的待染色的安全带的时间。储带装置1属于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201220475625.x,专利名称为弹性织带生产用的储料装置,其说明书所记载的储料装置即为本实施例中的储带装置1。染色槽2、第一化学槽5、冷却装置9、第二化学槽10、红外光照射装置11和收带装置13均属于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201520386901.9,专利名称为一种高温织带连续式染色机,其说明书所记载的染槽即为本实施例中的染色槽2,其说明书所记载的收带机构即为本实施例中的收带装置13。第一化学槽5用于对安全带进行化学处理,使得安全带里面附着化学药剂,第一化学槽5的工作原理与染色槽2的工作原理相同,第一化学槽5的结构与染色槽2的结构相类似,在此就不赘述了;第二化学槽10用于对安全带再次进行化学处理,使得安全带里面附着另一种化学药剂,第二化学槽10的工作原理与染色槽2的工作原理相同,第二化学槽10的结构与染色槽2的结构相类似,在此就不赘述了。汽蒸箱包括汽蒸箱本体、多条装设于汽蒸箱本体内的蒸汽喷管和多个汽蒸导带辊,安全带缠绕于汽蒸导带辊,汽蒸导带辊用于带动安全带移动,多条蒸汽喷管同时向汽蒸箱本体内喷蒸汽,高温的蒸汽将安全带表面一些附着不牢固的染料和化学药剂作汽蒸处理,方便后续洗水装置7的洗水处理,使得洗水装置7能将安全带表面一些附着不牢固的染料和化学药剂洗水干净。冷却装置9包括安装架和多个转动连接于安装架的冷却导带辊,安全带缠绕于多个冷却导带辊上,使得安全带在大气中进行常温冷却。本实施例中的红外光照射装置11对安全带进行红外光照射处理后,使得安全带里面的染料和化学药剂更加稳定地附着在安全带上。

具体的,安全带染色机还包括用于对安全带进行拉伸处理的延伸装置14和用于对安全带进行压光处理的压光装置15,延伸装置14包括前延伸组件141和后延伸组件142,后延伸组件142的转动速度比前延伸组件141的转动速度要快,使得后延伸组件142和前延伸组件141之间形成速度差,由此后延伸组件142会对安全带产生一个拉伸力,进而实现对安全带的拉伸。前延伸组件141和后延伸组件142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且前延伸组件141和后延伸组件142均属于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文献申请号:201020642544.5,专利名称为一种新型织物染色机延伸装置,其说明书所记载的延伸装置即为本实施例中的前延伸组件141和后延伸组件142。具体的,固色装置4设置有一组延伸装置14,前延伸组件141位于固色装置4的进带口的前面,后延伸组件142位于固色装置4的出带口的后面,在前延伸组件141和后延伸组件142的作用下,使得固色装置4内的安全带被拉伸,被拉伸的安全带可以增大固色的面积,由此提高安全带的固色质量和固色效果。第三烘干装置12设置有一组延伸装置14,前延伸组件141位于第三烘干装置12的进带口的前面,后延伸组件142位于第三烘干装置12的出带口的后面,其作用与效果与前述的一样,在这里不再赘述。根据生产的需要,也可以在第一烘干装置3和第二烘干装置8设置延伸装置14。压光装置15包括上压光辊和下压光辊,上压光辊和下压光辊相互挤压安全带,使得安全带变得平滑和光泽。具体的,压光装置15设置于固色装置4的出带口的后面。

第一烘干装置3、固色装置4、第二烘干装置8和第三烘干装置12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只是第一烘干装置3、固色装置4、第二烘干装置8和第三烘干装置12所设定的温度不同而已。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烘干装置3为例子进行说明,固色装置4、第二烘干装置8和第三烘干装置12就不一一赘述了。

实际工作中,安全带经染色槽2染色处理完成后从进带口313进入烘干箱31的容置腔315内,然后安全带依次缠绕于下导带轴组件37和上导带轴组件36,安全带在下导带轴组件37和上导带轴组件36的带动下从进带口313向出带口314的方向进行移动。同时,燃烧器34工作并对热风道内胆33的内部的空气进行加热,送风机35工作并将热风道内胆33的热空气经由热风道箱出风口322和烘干箱进风口311输入至烘干箱31的容置腔315内,容置腔315内的热风对容置腔315内的安全带进行烘干处理,然后容置腔315的热风再经由烘干箱出风口312与热风道箱进风口321进入热风道箱32内,实现对容置腔315内的热风进行回收利用,降低热量的损耗,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安全带的生产成本。安全带被烘干完成后就经由出带口314从烘干箱31出来。热风道内胆33由陶瓷材料或包裹有玻璃棉的金属板制造而成,热风道内胆33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从而降低热量的损耗。

本申请的安全带染色机能对安全带进行全自动化的染色处理,染色处理后的安全带的质量满足要求。而且第一烘干装置3、固色装置4、第二烘干装置8和第三烘干装置12的热量损耗低,从而减少安全带染色机的能源消耗,降低安全带的生产成本。

如图4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烘干箱31包括左板件316、右板件317、前板件318、后板件319、底板件3110和顶板件3111,左板件316和右板件317间隔设置于底板件3110,前板件318和后板件319间隔设置于底板件3110,左板件31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板件318和后板件319,右板件317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板件318和后板件319,左板件316、右板件317、前板件318、后板件319和底板件3110围设成容置腔315;顶板件311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后板件319,左板件316和右板件317均装设有用于驱动顶板件3111转动的气缸3112,顶板件3111用于开启或关闭容置腔315。

实际工作中,当容置腔315内的热风温度过高或第一烘干装置3停止工作时,需要及时将容置腔315内的热风排到外界的大气中,防止温度过高的热风对容置腔315内的安全带造成损坏。具体的,气缸3112工作并驱动顶板件3111转动,转动的顶板件3111开启容置腔315,使容置腔315与外界大气连通,容置腔315内的热风就可以排到外界的大气中。第一烘干装置3在正常工作时,顶板件3111封闭容置腔315,使容置腔315与外界大气隔绝,防止容置腔315内的热风泄漏,以使容置腔315达到密封保温的效果。具体的,左板件316和右板件317均装设有用于支撑顶板件3111的支撑杆3117,气缸3112工作并驱动顶板件3111转动,然后用支撑杆3117支撑着顶板件3111,然后停止气缸3112的工作,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前板件318设置有第一开口3181和两扇第一隔热门3182,第一开口3181贯穿前板件318,两扇第一隔热门3182分别转动连接于左板件316和右板件317,两扇第一隔热门3182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一开口3181。

第一烘干装置3在工作前,通过两扇第一隔热门3182开启第一开口3181,操作人员经由第一开口3181向上导带轴组件36和下导带轴组件37进行绕安全带工作,同时也可以经由第一开口3181对容置腔315内的零部件进行安装或维修工作,符合生产的需求。具体的,两扇第一隔热门3182分别通过合页与左板件316、右板件317转动连接,两扇第一隔热门3182与前板件318均设置有密封条,两扇第一隔热门3182关闭第一开口3181时,两扇第一隔热门3182的密封条抵触前板件318的密封条,增加两扇第一隔热门3182的密封效果。具体的,第一开口3181的数量有多个。

具体的,后板件319设置有第二开口3191和两扇第二隔热门3192,第二开口3191贯穿后板件319,两扇第二隔热门3192分别转动连接于左板件316和右板件317,两扇第二隔热门3192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二开口3191。具体的,第二开口3191的数量有多个。第二隔热门3192与第一隔热门3182的结构及作用均相同,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如图4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板件316、右板件317、前板件318、后板件319、底板件3110和顶板件3111均包括内封板3113、板件支架3114、外板3115和保温层3116;左板件316的板件支架3114、右板件317的板件支架3114、前板件318的板件支架3114、后板件319的板件支架3114和底板件3110的板件支架3114相互连接,内封板3113装设于板件支架3114的一侧,外板3115装设于板件支架3114的另一侧,保温层3116装设于内封板3113与外板3115之间。

左板件316、右板件317、前板件318、后板件319、底板件3110和顶板件3111都具有很好的保温效果,能降低容置腔315内的热风的热量损耗,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安全带的生产成本。优选的,保温层3116由保温棉材料制造而成,保温棉材料的保温效果好,价格便宜。

如图4、图8、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道箱32设置有第一风量调节组件323,第一风量调节组件323位于热风道箱进风口321的一侧;所述第一风量调节组件323包括第一风筒3231、第一端盖3232和第一手柄3233,第一风筒3231连通热风道箱32和外界大气,外界的空气经由第一风筒3231进入热风道箱32的内部,第一端盖3232转动设置于第一风筒3231的内部,第一手柄3233装设于第一风筒3231并用于驱动第一端盖3232转动,第一端盖3232用于调节第一风筒3231的出风口的大小。

实际工作中,送风机35用于将热风道内胆33的热空气经由热风道箱出风口322和烘干箱进风口311输入烘干箱31的容置腔315,送风机35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使热风道箱32产生负压,所以需要通过第一风筒3231向热风道箱32的内部通入空气,保证热风道箱32的内部的气压值正常,使第一烘干装置3正常工作。具体的,可以通过第一手柄3233转动第一端盖3232以调节第一风筒3231的出风口的大小,满足生产的需求。

具体的,所述热风道箱32设置有第二风量调节组件324,第二风量调节组件324位于送风机35的出风口的下方;所述第二风量调节组件324包括第二风筒3241、第二端盖3242和第二手柄3243,第二风筒3241的一端连通热风道内胆33,第二风筒3241的另一端突伸出热风道箱32,第二端盖3242转动设置于第二风筒3241的内部,第二手柄3243装设于第二风筒3241并用于驱动第二端盖3242转动,第二端盖3242用于调节第二风筒3241的出风口的大小。

在安全带染色的过程中,第一烘干装置3、固色装置4、第二烘干装置8和第三烘干装置12的热风所设定的温度不同,热风温度较高的固色装置4、第二烘干装置8或第三烘干装置12可以将对安全带热烘后的热风经由气管输送至热风温度较低的第一烘干装置3里面,实现对热风的回收利用,降低热量的损耗,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安全带的生产成本。具体的,气管与第二风筒3241突伸出热风道箱32的一端连通,热风温度较高的固色装置4、第二烘干装置8或第三烘干装置12的热风经由气管和第二风筒3241输入热风道内胆33内,然后燃烧器34再对热风道内胆33的内部的热风进行加热,由于热风道内胆33内的热风带有热量,可以适当地减少燃烧器34的喷火量,从而降低燃气的消耗,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具体的,可以通过转动第二手柄3243以带动第二端盖3242转动,进而实现调节第二风筒3241的出风口的大小,满足生产的需求。

具体的,所述烘干箱31设置有第三风量调节组件39,第三风量调节组件39位于烘干箱31的上端;所述第三风量调节组件39包括第三风筒391、第三端盖392和第三手柄393,第三风筒391的一端连通烘干箱31,第三风筒391的另一端突伸出烘干箱31,第三端盖392设置于第三风筒391的内部,第三手柄393装设于第三风筒391并用于驱动第三端盖392转动,第三端盖392用于调节第三风筒391的出风口的大小。

在安全带染色的过程中,第一烘干装置3、固色装置4、第二烘干装置8和第三烘干装置12的热风所设定的温度不同,热风温度较高的固色装置4、第二烘干装置8或第三烘干装置12可以将对安全带热烘后的热风经由气管输送至热风温度较低的第一烘干装置3里面,实现对热风的回收利用,降低热量的损耗,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降低安全带的生产成本。具体的,气管与第三风筒391突伸出烘干箱31的一端连通,热风温度较高的固色装置4、第二烘干装置8或第三烘干装置12的热风经由第三风筒391和气管输入热风温度较低的第一烘干装置3里面。具体的,可以通过转动第三手柄393以带动第三端盖392转动。进而实现调节第三风筒391的出风口的大小,满足生产的需求。

如图7、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导带轴组件36包括多个第一导带轴361,多个第一导带轴361转动设置于烘干箱31的上端,多个第一导带轴361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下导带轴组件37包括多个第二导带轴371,多个第二导带轴371转动设置于烘干箱31的下端,多个第二导带轴371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导带轴36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导带轴371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

所述烘干箱31还设置有两组第一斜导带组件372和多组第一直隔带组件373,两组第一斜导带组件372和多组第一直隔带组件373均位于容置腔315内,每两个第二导带轴371之间设置有一组第一直隔带组件373;第一直隔带组件373包括第一直隔带支座3731、隔带档杆3732和多个第一隔带轴3733,第一直隔带支座3731装设于烘干箱31,多个第一隔带轴3733的一端间隔连接于第一直隔带支座3731,多个第一隔带轴3733的另一端连接于隔带档杆3732;

所述第一斜导带组件372包括第一斜导带支座3721和多个第一斜导带轴3722,第一斜导带支座3721装设于烘干箱31,多个第一斜导带轴3722间隔转动连接于第一斜导带支座3721,第一斜导带轴3722与第一斜导带支座3721的夹角为30°—90°。

实际工作中,安全带染色处理完成后从进带口313进入烘干箱31的容置腔315内,然后安全带缠绕第二导带轴371,然后安全带从两个第一隔带轴3733之间穿过,然后安全带缠绕第一导带轴361,然后安全带再从另一组第一直隔带组件373的两个第一隔带轴3733之间穿过,然后再缠绕另一个第二导带轴371,安全带如此循环地缠绕。一组第一斜导带组件372设置于最后一个第二导带轴371的上方,另一组第一斜导带组件372设置于最先一个第一导带轴361的下方,当安全带缠绕到最后一个第二导带轴371或最先一个第一导带轴361时,安全带就穿经两个第一斜导带轴3722之间,第一斜导带轴3722就会改变安全带的角度,安全带就会从最后一个第二导带轴371往最先一个第一导带轴361的方向循环绕多一圈,或安全带从最先一个第一导带轴361往最后一个第二导带轴371的方向循环绕多一圈,增加安全带在容置腔315内的行程,从而增加安全带在容置腔315内的烘干时间,增强第一烘干装置3对安全带的烘干效果,安全带被烘干完成后就经由出带口314从烘干箱31出来。本实施例中的两组第一斜导带组件372用于改变安全带的角度,使得安全带可以在容置腔315内来回缠绕多圈。多组第一直隔带组件373用于将彼此相邻的安全带间隔开,防止安全带出现偏移或相邻的两条安全带相互影响。

如图7、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烘干箱31还设置有热风均匀分散组件310,热风均匀分散组件310位于容置腔315内,且热风均匀分散组件310位于上导带轴组件36和下导带轴组件37之间;

所述热风均匀分散组件310包括导风箱3101和多块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3102,导风箱3101设置有导风箱进风口31011和多个导风箱出风口31012;导风箱3101装设于烘干箱31,导风箱进风口31011与烘干箱进风口311连通,多块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3102分别与多个导风箱出风口31012连通,多块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3102均设置有多个通风孔31021,多个通风孔31021贯穿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3102;多块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3102均设置有导风箱风量调节组件3103,导风箱风量调节组件3103包括导风箱风量调节板31031、转轴31032和调节旋钮31033,导风箱风量调节板31031和转轴31032均转动设置于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3102的内部,调节旋钮31033转动设置于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3102的外侧壁,导风箱风量调节板31031连接于转轴31032,转轴31032连接于调节旋钮31033,调节旋钮31033用于驱动转轴31032转动,导风箱风量调节板31031用于调节导风箱出风口31012的大小。

实际工作中,送风机35工作并将热风道内胆33的热风经由热风道箱出风口322、烘干箱进风口311和导风箱进风口31011进入导风箱3101内,导风箱3101内的热风经由多个导风箱出风口31012进入多块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3102内,热风再经过多块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3102的多个通风孔31021进入烘干箱31的容置腔315。多块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3102的多个通风孔31021对热风进行均匀分散,使得容置腔315内的温度均匀,让织带得到更好的烘干固色效果。具体的,操作人员可以经由调节旋钮31033驱动转轴31032转动,转动的转轴31032带动导风箱风量调节板31031转动,转动的导风箱风量调节板31031就可以调节导风箱出风口31012的大小,从而实现控制多块热风均匀分散中空板3102的多个通风孔31021的出风量。

优选的,导风箱3101设置有多个风量调节箱3104,多个风量调节箱3104与多个导风箱出风口31012连通,多个风量调节箱3104的风量调节箱出风口31041与容置腔315连通;多个风量调节箱3104均设置有导风箱风量调节组件3103。实际工作中,由于容置腔315中部的温度高,容置腔315两侧的温度低,所以要通过多个风量调节箱3104调节热风的出风量,使得容置腔315中部的热风量小一些,容置腔315两侧的热风量大一些,从而使得容置腔315内的温度均匀,让织带得到更好的烘干固色效果。具体的,操作人员可以经由调节旋钮31033旋动转轴31032,转动的转轴31032带动导风箱风量调节板31031转动,转动的导风箱风量调节板31031就可以调节导风箱出风口31012的大小,从而实现控制多个风量调节箱3104的风量调节箱出风口31041的出风量。

如图15至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洗水装置7包括若干组洗水机构71,每组洗水机构71包括洗水箱72、洗水支架73和至少两组洗水组件74;洗水组件74包括洗水主动辊741、洗水上从动辊742、洗水下从动辊743、第二驱动装置744、张力调节辊件745、进水管组件746、出水管组件747、第二斜导带组件748和第二直隔带组件749、两组洗水上导带轴7410和两组洗水下导带轴7411;

洗水箱72包括洗水箱前板721、洗水箱后板722、洗水箱左板723、洗水箱右板724和洗水箱底板725,洗水箱前板721和洗水箱后板722间隔设置于洗水箱底板725,洗水箱左板723和洗水箱右板724间隔设置于洗水箱底板725,洗水箱前板72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洗水箱左板723和洗水箱右板724,洗水箱后板7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洗水箱左板723和洗水箱右板724,洗水箱前板721、洗水箱后板722、洗水箱左板723、洗水箱右板724和洗水箱底板725围设成洗水槽726;

洗水支架73装设于洗水箱72并位于洗水槽726的上方,洗水主动辊741的两端、洗水上从动辊742的两端和洗水下从动辊74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洗水支架73,洗水主动辊741位于洗水上从动辊742和洗水下从动辊743之间,第二驱动装置744装设于洗水支架73并用于驱动洗水主动辊741转动;张力调节辊件745装设于洗水支架73并用于调节安全带的张紧力;进水管组件746装设于洗水箱72并用于向洗水槽726输送洗水液,出水管组件747装设于洗水箱72并用于将洗水槽726的污浊的洗水液排出洗水槽726;

第二斜导带组件748和第二直隔带组件749均位于洗水槽726内;第二斜导带组件748包括第二斜导带支座7481和多个第二斜导带轴7482,第二斜导带支座7481装设于洗水箱72,多个第二斜导带轴7482间隔连接于第二斜导带支座7481,第二斜导带轴7482与第二斜导带支座7481的夹角为30°—90°;第二直隔带组件749包括两个第二隔带支座7491和多个第二隔带轴7492,两个第二隔带支座7491间隔设置洗水箱72,多个第二隔带轴7492间隔设置于两个第二隔带支座7491之间,多个第二隔带轴749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隔带支座7491;

两组洗水上导带轴7410均转动设置于洗水箱72的上端,两组洗水上导带轴7410分别位于洗水下从动辊743的左右两侧;两组洗水下导带轴7411均转动设置于洗水箱72的下端,两组洗水下导带轴7411位于洗水槽726内。

实际工作中,第二驱动装置744用于驱动洗水主动辊741转动,转动的洗水主动辊741带动安全带往前移动。汽蒸箱6所汽蒸处理后的安全带先缠绕张力调节辊件745,然后安全带缠绕洗水主动辊741,然后安全带缠绕位于洗水下从动辊743右侧的洗水上导带轴7410,然后安全带向下从两个第二隔带轴7492之间穿过,然后安全带缠绕右侧的一个洗水下导带轴7411,然后安全带向上从两个第二隔带轴7492之间穿过,然后安全带缠绕洗水下从动辊743,然后安全带向下从两个第二隔带轴7492之间穿过,然后安全带缠绕左侧的一个洗水下导带轴7411,然后安全带向上从两个第二斜导带轴7482之间穿过,然后安全带缠绕位于洗水下从动辊743左侧的洗水上导带轴7410,然后安全带再缠绕洗水主动辊741,安全带就如此循环的缠绕。由于第二斜导带轴7482改变了安全带的角度,使得缠绕在洗水主动辊741的安全带相互之间不会出现干涉。同时,进水管组件746向洗水槽726输送洗水液,洗水液就会对洗水槽726内的安全带进行洗水处理,洗水液就会将安全带表面一些附着不牢固的染料和化学药剂洗水出来。当洗水液的污浊程度达到设定值时,洗水槽726内污浊的洗水液就从出水管组件747排出洗水槽726外,然后进水管组件746再重新向洗水槽726输送洗水液。

张力调节辊件745可以调节安全带的张紧力,保证安全带的稳定输送。当安全带经过洗水主动辊741和洗水上从动辊742时,洗水主动辊741和洗水上从动辊742就会挤压安全带,让安全带里面的洗水液流出来,洗水液从安全带里面流出时,一些附着不牢固的染料和化学药剂就会跟随洗水液一起流出安全带,进而提高安全带的洗水效果。当安全带经过洗水下从动辊743和洗水主动辊741时,洗水下从动辊743和洗水主动辊741就会挤压安全带,让安全带里面的洗水液流出来,洗水液从安全带里面流出时,一些附着不牢固的染料和化学药剂就会跟随洗水液一起流出安全带,进而提高安全带的洗水效果。两组洗水上导带轴7410和两组洗水下导带轴7411均对安全带起到导向和输送的作用,保证安全带能沿着正确的方向移动。第二斜导带组件748用于改变安全带的角度,使得安全带能在洗水主动辊741缠绕多圈。第二直隔带组件749用于将彼此相邻的安全带间隔开,防止相邻的安全带相互干涉,同时也防止安全带出现偏移。

具体的,安全带在第一组洗水组件74缠绕完成后就缠绕下一组洗水组件74,安全带在第一组洗水机构71缠绕完成后就缠绕下一组洗水机构71,增加安全带的洗水行程,从而提高安全带的洗水处理效果。

如图15和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洗水装置7的输入端和/或输出端均设置有吸水机构713,吸水机构713包括上真空吸头组件75、下真空吸头组件76、真空吸头支架77、第一洗水导带轴78和第二洗水导带轴79;真空吸头支架77装设于洗水箱左板723,第一洗水导带轴78的两端和第二洗水导带轴79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真空吸头支架77,第一洗水导带轴78和第二洗水导带轴79间隔设置;上真空吸头组件75和下真空吸头组件76分别连接于真空吸头支架77,上真空吸头组件75和下真空吸头组件76间隔设置,上真空吸头组件75和下真空吸头组件76均位于第一洗水导带轴78和第二洗水导带轴79之间。

实际工作中,汽蒸箱6所汽蒸处理后的安全带先缠绕第一洗水导带轴78,然后安全带穿过上真空吸头组件75和下真空吸头组件76之间,然后安全带缠绕第二洗水导带轴79,然后安全带缠绕张力调节辊件745。由于汽蒸箱6所汽蒸处理后的安全带里面残留有水分,上真空吸头组件75和下真空吸头组件76同时吸取安全带的水分,上真空吸头组件75和下真空吸头组件76在吸取安全带水分的过程中,也将安全带里面的一些附着不牢固的染料和化学药剂吸走,减少洗水装置7对安全带的洗水时间和节约洗水装置7所使用的洗水液,降低成本。洗水装置7对安全带洗水处理完成后,安全带就从洗水装置7的输出端往第二烘干装置8进行输送,同时洗水装置7的输出端的吸水机构713就会吸取安全带的水分,使得安全带变干燥,减少安全带在第二烘干装置8的烘干时间,降低能源的消耗,降低安全带的生产成本。

如图15和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洗水装置7还包括多块隔水板710,多块隔水板710用于将洗水槽726分隔成多个洗水分隔槽7101;洗水箱左板723设置有出水口711,出水口711与洗水槽726连通;每相邻的两组洗水组件74之间设置有一块隔水板710,多块隔水板710的高度均不相等,隔水板710的高度自洗水箱左板723往洗水箱右板724的方向逐渐增高。

多块隔水板710将洗水槽726分隔成多个洗水分隔槽7101,每一组洗水组件74对应一个洗水分隔槽7101,每个洗水分隔槽7101里面的洗水液都是独立的,每个洗水分隔槽7101里面的洗水液污浊物不会跑到其他洗水分隔槽7101里面。由于越靠近洗水箱左板723的洗水分隔槽7101里面的洗水液污浊程度就越高,洗水液污浊程度越高更换洗水液的频率就越高。传统的做法是将整个洗水槽726里面的洗水液进行更换,极大地浪费洗水液资源,提高安全带的生产成本。而本实施例中通过用多块隔水板710将洗水槽726分隔成多个洗水分隔槽7101,使用时可以根据每个洗水分隔槽7101里面的洗水液污浊程度而决定是否更换洗水液,节约了洗水液的资源,降低了安全带的生产成本。

同时,由于多块隔水板710的高度均不相等,隔水板710的高度自洗水箱左板723往洗水箱右板724的方向逐渐增高,使得每个洗水分隔槽7101的液位高度不同,液位高的洗水分隔槽7101里面的洗水液就会流向液位低的洗水分隔槽7101,使得洗水槽726里面的洗水液流动起来,洗水液最终从洗水箱左板723的出水口711流出洗水槽726外面。液位高的洗水分隔槽7101的洗水液污浊程度比液位低的洗水分隔槽7101的洗水液污浊程度要低,使得污浊程度较低的洗水液流向污浊程度较高的洗水液,当污浊程度较低的洗水液流入污浊程度较高的洗水液里面时,就会降低洗水分隔槽7101里面的洗水液污浊程度,延长洗水液的使用时间,直到洗水分隔槽7101里面的洗水液污浊程度达到设定值时,再更换洗水分隔槽7101的洗水液,节约了洗水液的资源,降低了安全带的生产成本。

如图16和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洗水装置7还包括加热组件712,加热组件712包括蒸汽加热管7121、疏水阀7122、止回阀7123、蒸汽球阀开关7124和过滤器7125,蒸汽加热管7121装设于洗水箱72,蒸汽加热管7121位于洗水槽726内,蒸汽加热管7121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均突伸出洗水箱72,蒸汽球阀开关7124的一端与蒸汽加热管7121的进气口连接,蒸汽球阀开关7124的另一端与过滤器7125连接;止回阀7123的一端与蒸汽加热管7121的出气口连接,止回阀7123的另一端与疏水阀7122连接。

实际工作中,将汽蒸箱6对安全带汽蒸处理后的蒸汽经由气管输送至蒸汽加热管7121,蒸汽的余热经由蒸汽加热管7121热传递给洗水槽726内洗水液,实现对洗水液的加热,加热后的洗水液对安全带的洗水处理效果更好,同时充分利用了汽蒸箱6的蒸汽,减少能源的消耗。具体的,气管与过滤器7125连接,过滤器7125先对蒸汽进行过滤处理,将蒸汽的杂质过滤掉;蒸汽球阀开关7124用于开启或关闭蒸汽加热管7121的进气口以控制是否向蒸汽加热管7121内输入蒸汽;疏水阀7122用于将蒸汽加热管7121中凝结的水排出蒸汽加热管7121;止回阀7123用于防止流入疏水阀7122的水逆流回蒸汽加热管7121中。加热组件712的工作稳定可靠,而且能有效地对洗水槽726内洗水液进行加热。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