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11导电纤维纱线面料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05987发布日期:2020-02-22 03:36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R11导电纤维纱线面料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发明涉及r11导电纤维纱线面料生产
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r11导电纤维纱线面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在纺纱过程中混入导电纤维,降低纱线的电阻率,提高纱线的导电性,从而达到抗静电的目的。再采用混纺法将导电丝或其短纤纯纺纱以各种间隔的形式嵌织入普通丝或纤纱织物中,产生条状结构或网状结构的织物。形成双重的抗静电保障,达到了极好的抗静电效果,且可通过色织配色获得独特个性的外观。不仅具有良好的织物性能,更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有效地去除静电,提高了产品的功能化、特色化,有效地繁荣了我国服装面料品种,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原料创新化:一般的导电纤维纱线为金属纤维丝,其在纺织过程中容易造成纱线摩擦断裂,且其伸缩率不宜达到一致,织造效果并不理想。而公司采用的山西榆次腈纶厂开发推广的导电腈纶纤维,抗静电理想,更符合织造工艺的可织性,布面的风格更加一致,有效地满足了下游厂家的进一步深加工需要,丰富了面料市场。功能复合化。导电腈纶纤维与棉混纺既可以有效提高纯棉产品的导电性,又可以去除纯棉产品排湿慢、悬垂性差等缺点,为此开发了导电腈纶纤维和精梳棉混纺纱的机织系列导电产品,该系列产品导电性好,悬垂性好,抗皱性好,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工艺创新化。导电腈纶纤维纱强力低、不易开清梭口的情况,用导电腈纶纤维/精梳棉混纺纱,不仅要采用合理的纺纱方式,而且要配置合理的布机上机工艺,在后梁与停经架中间放置一蜡板,使纱线光滑,减少织造时经纱间的摩擦,降低纱线断头率,提高织机效率,提高了品种适应性。技术实现要素: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11导电纤维纱线面料的生产工艺,以实现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技术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r11导电纤维纱线面料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整经工序:①整经工艺难点及对应措施:试生产后发现,整经工序主要问题是断头率较高,毛羽增加;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纱线强力较低,质量比电阻大,容易产生静电;采取如下的措施:适当降低整经车速,合理配置张力大小,检查经纱通道,确保各部件表面平整光滑;提高车间相对湿度;②整经工艺配置原则及工艺参数确定整经工艺配置原则为小张力、低车速、保强力、保伸长;具体工艺参数为:总经根数6360根,整经根数636根×10个;卷绕速度550m/min;采用小v型筒子架集体换筒,筒子架张力按前、中、后3段分别配置,摩擦包围角分别为3格、2.5格、2格;s2、浆纱工序:①浆料的选择及配方的确定:选择浆膜性能良好的pva浆料和低黏度的变性淀粉浆料,使浆液流动性好,增加渗透;再使用适量丙烯酸类浆料和平滑剂,使浆膜柔韧、润滑;经过反复试验,确定的优选配方为:项目数据pva-1799(kg)50复合变性淀粉ⅱ(kg)50ljl02(含固量15%)(kg)25cd-52(kg)3二萘酚液(m1)2550调浆体积(m3)0.86~0.88调浆温度(℃)96ph值6~8调浆桶内浆液黏度(s)14—17②浆纱生产工艺难点应对措施:采用hs40型双浆槽浆纱机上浆;浆纱的张力设置要小,退绕和喂入张力在满足纱线排列均匀、平行、不打扭的前提下偏小设置;湿区张力保持两层张力一致,由于两个湿区位置有差异,所以,两层的湿区伸长率要合理设置;干区和卷绕张力在保证顺利分绞、断头少、织轴卷绕密度适当、织造时能顺利退绕的前提下偏小设置;采用双浸双压、先轻后重、两高一低的工艺配置;设计上浆率适当偏低,浆纱表面浆膜宜薄,采用湿分绞、分层预烘、提高烘筒温度措施;设计回潮率适当偏高;采用后上蜡;采用复分绞;③浆纱工艺配置原则及工艺参数确定:浆纱的工艺配置原则为贴伏毛羽、增加耐磨、增加强力、小张力、小伸长、双浸双压、先轻后重、两高一低、较低上浆、湿分绞、分层预烘、较高烘筒温度、较高回潮率、后上蜡、复分绞;浆纱主要工艺参数为速度40~50m/min,上浆率8%~10%,回潮率4%~5.5%,伸长率0.5%~0.8%,浆槽温度92±2℃,压浆力高压18kn,低压15kn,ph值6~8,预烘烘筒温度130℃,合并烘筒温度120℃。s3、穿经工序:选用4入,采用筘号58.5齿/25.4mm×2;穿经共采用4页综,地组织按1、2、3、4规律顺穿,边组织按2、4、2、4规律穿;停经片6排,穿法为112233445566顺穿;s4、织造工序:①织造生产工艺难点应对措施:上机张力宜偏大,减少纬停,减少三跳,经缩织疵,减少打纬时经纱与综眼的摩擦,减少经纱断头;降低后梁高度,增大上层经纱张力,减小下层经纱张力,上下层经纱张力接近,保证布面平整,斜纹线匀直,后梁适当前移,停经架适当后移,增大后部织口的长度;提早开口时间,采用早开口;增大打纬的经纱对纬纱的包围角;增大打纬时经纱张力;适当增大开口量;纬纱定捻,纬纱进行24h以上的自然给湿定捻;合理确定主辅喷嘴气压,适当提高辅助喷嘴压力,降低主喷嘴压力;辅助喷嘴压力比主喷嘴略大;适当提高车间相对湿度;②织造工艺配置原则及工艺参数:织造采用大张力、低后梁、早开口、稍大开口、中引纬的工艺配置;经反复调试,最后确定的优化工艺参数为织机速度550r/min,开口时间240’,开口量80mm+4mm,吊综高度138mm-2mm,后梁上下45mm,前后4格,停经架高度2.5格,前后10格;上机张力2000n,在机布幅169.5cm~170.50cm,主喷气压31.36n/em,辅喷气压30.38n/cm,剪切气压3.92n/cm,常喷气压为1.96n/cm,挡纱销起落时间70’~190’,第一纬80~190’,主喷嘴工作时间80—170’,第一纬90~170’,5组辅助喷嘴工作时间为80—160’、100~180’、120~200’、140~220’、160~240’,纬纱到达时间230’。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导电腈纶纤维/精梳棉混纺纱紧密纺纱线,整经中张力、低车速保持棉纱弹性,减少经向断头,保证一定卷绕密度;浆纱采用两高一低、贴伏毛羽、提高耐磨性、增加强力,织造,采用大张力、早开口、低后梁措施,降低打纬难度,稳定织口有洞,使织机的效率提高以及提高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r11导电纤维纱线面料的生产工艺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该r11导电纤维纱线面料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整经工序:①整经工艺难点及对应措施:试生产后发现,整经工序主要问题是断头率较高,毛羽增加;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纱线强力较低,质量比电阻大,容易产生静电;采取如下的措施:适当降低整经车速,合理配置张力大小,检查经纱通道,确保各部件表面平整光滑;提高车间相对湿度,由于导电腈纶具有很强的吸放湿能力,采用这一措施可明显减少静电和毛羽的产生。②整经工艺配置原则及工艺参数确定整经工艺配置原则为小张力、低车速、保强力、保伸长;具体工艺参数为:总经根数6360根,整经根数636根×10个;卷绕速度550m/min;为了均匀片纱张力,采用小v型筒子架集体换筒,筒子架张力按前、中、后3段分别配置,摩擦包围角分别为3格、2.5格、2格。s2、浆纱工序:①浆料的选择及配方的确定:由于原纱毛羽较多,强力较低,为提高梭口清晰度,顺利引纬,减少经纱断头,上浆必须起到贴伏毛羽、提高耐磨性、增加强力的作用;为此,选择浆膜性能良好的pva浆料和低黏度的变性淀粉浆料,使浆液流动性好,增加渗透;再使用适量丙烯酸类浆料和平滑剂,使浆膜柔韧、润滑;经过反复试验,确定的优选配方为:项目数据pva-1799(kg)50复合变性淀粉ⅱ(kg)50ljl02(含固量15%)(kg)25cd-52(kg)3二萘酚液(m1)2550调浆体积(m3)0.86~0.88调浆温度(℃)96ph值6~8调浆桶内浆液黏度(s)14—17②浆纱生产工艺难点应对措施:虽然该产品的上浆覆盖系数只有56.6%,但由于原纱毛羽较多且长,为提高浆纱质量,确保浆纱表面光洁、浆膜完整,采用hs40型双浆槽浆纱机上浆;由于原纱强力较低,浆纱的张力设置要小,退绕和喂入张力在满足纱线排列均匀、平行、不打扭的前提下偏小设置;湿区张力保持两层张力一致,由于两个湿区位置有差异,所以,两层的湿区伸长率要合理设置;干区和卷绕张力在保证顺利分绞、断头少、织轴卷绕密度适当、织造时能顺利退绕的前提下偏小设置;为了贴伏毛羽,提高耐磨性,增加浸透,采用双浸双压、先轻后重、两高一低的工艺配置;设计上浆率适当偏低,浆纱表面浆膜宜薄,便于织造时经纱屈曲、开清梭口、形成匀而直的斜纹纹路,以免浆纱脆硬、黏并、毛羽变硬不贴伏。采用湿分绞、分层预烘、提高烘筒温度措施,以保证浆膜完擎、减少黏并、减少二次毛羽;设计回潮率适当偏高,所以浆纱回潮率偏高既有利于提高浆纱弹性,又可以减少织造时的毛羽增加;采用后上蜡,使浆纱表面滑爽,容易分绞,减轻经纱在停经片处积聚棉球的现象;采用复分绞,减少浆纱黏并;③浆纱工艺配置原则及工艺参数确定:浆纱的工艺配置原则为贴伏毛羽、增加耐磨、增加强力、小张力、小伸长、双浸双压、先轻后重、两高一低、较低上浆、湿分绞、分层预烘、较高烘筒温度、较高回潮率、后上蜡、复分绞;浆纱主要工艺参数为速度40~50m/min,上浆率8%~10%,回潮率4%~5.5%,伸长率0.5%~0.8%,浆槽温度92±2℃,压浆力高压18kn,低压15kn,ph值6~8,预烘烘筒温度130℃,合并烘筒温度120℃。s3、穿经工序:选用4入,采用筘号58.5齿/25.4mm×2;穿经共采用4页综,地组织按1、2、3、4规律顺穿,边组织按2、4、2、4规律穿;停经片6排,穿法为112233445566顺穿;s4、织造工序:①织造生产工艺难点应对措施:试织时出现的主要问题有:纬向停台率高,经向断头率较高,纬缩疵点较多。分析原因主要有:导电腈纶摩擦易产生静电,造成毛羽增多,经纱产生粘连,织口不易开清,影响纬纱飞行,造成纬停多;经纱强力较低,造成经纱断头多;纬纱捻系数较大,织造时容易产生捻缩,造成纬缩疵点较多。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以下措施应对措施。上机张力宜偏大,大张力可使开口清晰,减少纬停,减少三跳,经缩织疵,减少打纬时经纱与综眼的摩擦,减少经纱断头;降低后梁高度,增大上层经纱张力,减小下层经纱张力,利于开清织口,减少跳花疵点,上下层经纱张力接近,保证布面平整,斜纹线匀直,后梁适当前移,停经架适当后移,可减小经纱与后梁的摩擦及经纱之间的互相摩擦。增大后部织口的长度,可以减小经纱在开口时的伸长及张力,减少开口时经纱的断头。提早开口时间,采用早开口,引纬时梭口清晰,可减少引纬阻断;增大打纬的经纱对纬纱的包围角,使纬纱不易反拨,容易打紧纬纱,并可减少纬缩现象;增大打纬时经纱张力,使布面平整,斜纹线匀直;适当增大开口量。可使开口清晰,减少引纬阻断;纬纱定捻,纬纱进行24h以上的自然给湿定捻,可稳定纬纱捻度,减少纬缩疵点;合理确定主辅喷嘴气压,适当提高辅助喷嘴压力,降低主喷嘴压力,可降低纬纱在织口中的飞行速度,增大辅助喷嘴气流速度与纬纱速度的差异,加强对纬纱头端的控制,减小纬纱头端的飘动幅度,从而起到降低纬向停台率的效果。辅助喷嘴压力比主喷嘴略大,可避免纬纱出现前拥后挤现象,使纬纱处于伸直状态,减少纬缩疵点;适当提高车间相对湿度;②织造工艺配置原则及工艺参数:织造采用大张力、低后梁、早开口、稍大开口、中引纬的工艺配置;经反复调试,最后确定的优化工艺参数为织机速度550r/min,开口时间240’,开口量80mm+4mm,吊综高度138mm-2mm,后梁上下45mm,前后4格,停经架高度2.5格,前后10格;上机张力2000n,在机布幅169.5cm~170.50cm,主喷气压31.36n/em,辅喷气压30.38n/cm,剪切气压3.92n/cm,常喷气压为1.96n/cm,挡纱销起落时间70’~190’,第一纬80~190’,主喷嘴工作时间80—170’,第一纬90~170’,5组辅助喷嘴工作时间为80—160’、100~180’、120~200’、140~220’、160~240’,纬纱到达时间23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