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化缎纹组织面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05983发布日期:2020-02-22 03:36阅读:1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化缎纹组织面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面料纺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变化缎纹组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时尚行业尤其是各大服装品牌对面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务男装的面料,从传统的化纤,到如今涵盖各种功能;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升,无一不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日新月异的需求,特别体现在面料本身内在的光泽与质感。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光泽感的涤纶,尼龙面料,主要通过如下几种方法来赋予面料光亮感。第一,原材料选用有光原丝,这种产品看起来化纤感太强,廉价,不具备高质感,满足不了商务男装对品质的需求;第二,通过后整压光的办法,由于是后期叠加,所以成衣洗后,会有光泽减弱的情况,影响其服用性能,并且外观看起来也很呆板;第三,依靠缎纹组织,传统的直贡,横贡,由于其纹理单一,织造简单,其光泽感不够雅致,满足不了设计师及消费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变化缎纹组织面料的制备方法,使得织造的缎纹面料经纬紧密度均匀,面料表面光泽雅致,质感档次高等。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变化缎纹组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对经纱和纬纱加捻,穿综,缎面织造得到面料,然后依次经退浆、上色、水洗、整理、定型,即完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经纱为50d/72f有光涤纶(优选为圆孔有光)dty加s捻。

进一步的,所述的纬纱为150d/144f半光涤纶dty加s捻。

进一步的,穿综具体为:综框为12页综,并按照1~12顺序穿综。

进一步的,缎面织造过程中,经纱与纬纱按照一上八下、一上两下的联合组织循环编织。

进一步的,缎面织造过程中,通过提综让纬纱在不同综框中穿过。

进一步的,整理过程具体为:将水洗后烘干的面料置于柔软液中整理。更进一步的,所用柔软液为的配方为:1wt%的柔软剂、3wt%的防水剂、1wt%的抗静电剂和95wt%的清水。使得面料经过整理后,在防水、抗静电与手感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本发明选用的柔软剂优选购自传化化学,防水剂优选购自日化化学,抗静电剂优选购自传化化学。

进一步的,退浆过程具体为:退浆通过95度的高温在碱水中速度40米/min浸泡通过。

进一步的,上色过程具体为:35度高温通过分散染料上色,持续时间5小时,缸内降温后洗净浮色出缸。通过连续退浆机,把纱线的的浆料退除干净,后在高压溢流染色机内进行上色,上色完成后缸内进行水洗,确保色牢度以及表面没有浮色,出缸后开幅烘干后中检,确保布面没有问题后,进行上防水,抗静电,以及改善手感的柔软剂,完成后通过高温定型机让面料定型。最终成品检验打卷包装。

进一步的,在175℃高温、35m/min的速度、门幅148cm拉平定型。

进一步的,所得面料成品的经密为1747根/10cm,纬密为520根/10cm。

传统的单一缎纹组织中任何一根经纱或者纬纱上只有一个经组织点或纬组织点,而且这些组织点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分布也比较均匀。由于组织点少浮长长,织物的正反面差异比较明显,正面光滑细腻有光泽,反面粗糙无光。同时由于传统单一缎纹的组织点少、浮长长的特性使缎纹织物比较容易出现浮毛长、接缝滑移等问题。本织物使用的联合缎纹组织是在缎纹组织的基础上联合平纹,通过增加经、纬纱的组织点增加织物的牢度,改善单一组织点间距离远纱线浮长长的缺憾,从而提高织物的紧密度与布面光洁程度,提高织物的起毛起球等性能,并降低接缝滑移和勾丝的风险。

机织物是由经纱和纬纱相互交织形成的织物。在经纱与纬纱的交织过程中纱线会形成屈曲的状态。当一个方向的纱线伸直一些另一个方面的纱线就要屈曲的多一些。屈曲多的的纱线与平面接触形成织物的支持面。同时根据经纬纱屈曲的状态可以把织物的截面分为若干个结构相。最极端的两个结构相是第1结构相和第9结构相。第1结构相是经纱完全伸直纬纱呈现最大的的屈曲,这种结构相是纬支持面的织物。第9结构相是纬纱完全伸直经纱呈现最大的屈曲,这种结构相是经支持面的织物。所以织物的支持面与织物的结构相有直接的关系。本发明在工艺设置时通过计算织物的紧度推算织物的结构相以及支持面,发现,当织物的经向紧度高于纬向紧度时织物的经纱屈曲多与纬纱,纬纱被经纱包埋。这种织物对织机边撑的伸缩要求不高,适应的织机品种较多。同时这类织物对纬纱的结构和品质也要求不高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收益。而本发明的织物的经向紧度约等于纬向紧度,属于第5结构相的织物,通过设计选用显纬的组织结构,可以使得织物的径向断裂伸长小。与常规面料相比,本发明面料的纬向紧度基本和经向紧度一致,所以织物的纬向纱线的屈曲比常规面料的纬纱屈曲要大,导致织造缩率增加,要求织机的边撑具有良好的伸缩作用,纬纱具有良好的断裂强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联合缎纹组织(1/8+1/2)的运用,比传统的单一缎纹组织(直贡4/1,横贡1/4)更加新颖。

(2)本发明的设计的面料组织,使得布面呈现显纬组织结构,突破了传统的贡缎面料的制作方法(经纱绝大多数浮于表面,纬纱主要沉于反面),提高织物的紧密度与布面光洁程度,提高织物的起毛起球等性能,并降低接缝滑移和勾丝的风险。

(3)本发明面料经向的紧密度基本等同于纬向紧密度(经密1747根/10cm,纬密520根/10cm;经纱50d,纬纱150d),而常规的面料,经向紧密度要高于纬向紧密度才可以完成织造。

(4)本发明经向选用有光涤纶,而纬向选用半光涤纶,布面又有浮纬效果,半光与全光交错运用,使得面料表面光泽雅致,不暗淡。经纬全光,布面太亮;经纬都半光,布面却太暗;经纱半光,纬纱有光,由于特殊组织,且纬纱较粗,布面光泽不稳定,容易误认为是疵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面料的组织示意图;

图2为编织过程中的穿综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变化缎纹组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对经纱和纬纱加捻,穿综,缎面织造得到面料,然后通过连续退浆机,把纱线的的浆料退除干净,后在高压溢流染色机内进行上色,上色完成后缸内进行水洗,确保色牢度以及表面没有浮色,出缸后开幅烘干后中检,确保布面没有问题后,置于柔软液中整理,完成后通过高温定型机让面料定型。最终成品检验打卷包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经纱为50d/72f有光涤纶dty加s捻;所述的纬纱为150d/144f半光涤纶dty加s捻。综框为内径12页综,并按照1~12顺序穿综,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缎面织造过程中,经纱与纬纱按照一上八下、一上两下(即1/8+1/2)的联合组织循环编织,参见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中,缎面织造过程中,通过提综让纬纱在不同综框中穿过。所得面料成品的经密为1747根/10cm,纬密为520根/10cm,总经线数为26208根。可使得织造的面料的纬向紧度基本和经向紧度一致。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将联合缎纹组织(1/8+1/2)改为传统的单一缎纹组织(直贡4/1,横贡1/4),其余均实质相同。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相比,除了将经纱改为使用半光涤纶,纬纱采用有光涤纶(即经纬纱对调)外,其余均实质相同。

下面对实施例1、对比例1、对比例2所制得的缎纹面料进行性能检测,所得数据具体如下表1。

表1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绝大部分都相同,除了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

整理过程具体为:将水洗后烘干的面料置于柔软液中整理。所用柔软液的配方为:1wt%柔软剂(传化化学),3wt%的防水剂(日化化学),1wt%抗静电剂(传化化学)95wt%的清水,搅拌5分钟,放入树脂槽,定型的时候布料浸泡使用。整理后,面料的手感、防水与抗静电性能均得到提升,且相互之间基本无干扰。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或2相比,绝大部分都相同,除了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

退浆过程具体为:在95℃的高温碱水中以40m/min的速度浸泡通过。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3任一实施例相比,绝大部分都相同,除了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上色过程具体为:135度高温通过分散染料上色,持续时间5小时,缸内降温后洗净浮色出缸。通过连续退浆机,把纱线的浆料退除干净,后在高压溢流染色机内进行上色,上色完成后缸内进行水洗,确保色牢度以及表面没有浮色,出缸后开幅烘干后中检,确保布面没有问题后,进行上防水,抗静电,以及改善手感的柔软剂,完成后通过高温定型机让面料定型。最终成品检验打卷包装。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3任一实施例相比,绝大部分都相同,除了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定型过程具体为:175度高温,速度35米/min,门幅148cm拉平定型。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