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上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7754发布日期:2019-11-15 21:49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纱线上油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线生产设备的组成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纱线上油机构,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纱线在某些应用领域需要通过纱线上油机构进行上油处理,从而达到润滑、光亮等技术效果。然而,现有技术的纱线上油机构在使用时往往存在以下缺陷:

1.不能对油量进行检测,在断油后继续工作,从而造成纱线上油的不均匀;

2.不能对油料根据需要进行加热,从而影响纱线上油的质量;

3.在上油过程中,多余的油料容易滴落,对生产场所产生油污污染;

4.不能将多种油料进行充分混合;

5.当纱线上油机构维护或者维修时,纱线上油机构和进油管需要分离,分离后进油管没有封堵住,这样就会造成油料从进油管中漏出;同时,由于纱线上油机构内存在负压,纱线上油机构和进油管的分离也较为费力。

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纱线上油机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油均匀,能对油料进行加热,且不易漏油的纱线上油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纱线上油机构,其包括固定座、上油控制盒、出油盒以及进油管连接装置;其中,所述上油控制盒和出油盒分别安装于固定座内,且上油控制盒和出油盒相对接;所述进油管连接装置安装于固定座外侧,其和上油控制盒相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纱线上油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油控制盒包括盒体、泵体、油泵电机、送油齿轮组、流量管以及流量开关线路板;其中,所述泵体和油泵电机收容于盒体内;所述泵体内设有储油腔、进油通道以及出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分别和储油腔连通;所述进油通道内设有一搅拌轴i;所述送油齿轮组收容于储油腔内;所述油泵电机通过一塑胶联轴器连接并驱动所述送油齿轮组;所述流量管安装于出油通道内;所述流量开关线路板安装于泵体上,其上设有一对加热元件、一上测温元件以及一下测温元件;所述一对加热元件分布于流量管的左右两侧;所述上测温元件位于加热元件的上方;所述下测温元件位于加热元件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纱线上油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体上连接有一进油嘴以及一出油嘴,所述进油嘴和进油通道连通;所述出油嘴和出油通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纱线上油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泵体上安装有一透明罩;所述透明罩遮蔽储油腔。

本实用新型的纱线上油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油盒包括出油壳体、出油壳体门、出油嘴、加热板以及橡胶垫;其中,所述出油壳体上沿竖直方向开设一纱线通道,纱线通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一氧化铝过丝圈;所述出油壳体的一侧枢接一中心立柱,所述中心立柱上连接有所述出油壳体门,使出油壳体门绕中心立柱转动;出油壳体和出油壳体门上分别安装有一磁钢,两磁钢相对设置,且充磁方向相反;所述出油嘴插入出油壳体,其一端延伸入纱线通道;所述加热板抵接于出油嘴的两侧面,其能对出油嘴加热;所述橡胶垫安装于出油壳体门上,并凸伸出出油壳体门的内表面;所述橡胶垫抵接在出油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纱线上油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油嘴内设有出油通路、喷油通路以及过线通路;所述出油通路内设有一搅拌轴ii;所述喷油通路和出油通路连通;所述过线通路和喷油通路相垂直并连通,其位于纱线通道内;所述出油壳体上安装有一背板;所述背板上安装有一电缆接头和一进油接头;所述电缆接头和加热板电性连接;所述进油接头和出油嘴相对接。

本实用新型的纱线上油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立柱上安装中心柱磁石,所述出油壳体门的一侧通过中心柱磁石吸附于出油壳体上;所述出油壳体门的另一侧安装有一拉手。

本实用新型的纱线上油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油管连接装置包括加油座i、加油座ii、进油管以及封油板;其中,所述加油座i连接至固定板上;所述加油座ii和加油座i相对接;所述进油管连接至加油座ii;所述加油座i、加油座ii、进油管连通而形成一过油通道;所述封油板位于加油座i和加油座ii之间,其能沿加油座i的径向移动,其上设有一通油孔,该封油板使过油通道打开或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纱线上油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油座i上设有一限位螺钉以及一弹簧孔;所述弹簧孔内装有一弹簧,弹簧顶部设有一滚珠;所述封油板上设有一椭圆长槽以及一对定位孔;所述限位螺钉穿过椭圆长槽,以限定封油板移动方向;所述滚珠能收容于定位孔中,以限定封油板移动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纱线上油机构还设置为:所述加油座i内设有一通气管路,该通气管路一端和加油座i内的过油通道连通,另一端具有一端口;所述加油座ii上设一和大气连通的通气口;所述端口和通气口相对设置;所述封油板上设有一连通口;所述封油板能封堵端口;所述连通口能连通通气管路和通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纱线上油机构通过检测油量管内油温变化来反馈是否有纱线油通过,保证对上油装置对纱线连续上油。

2.本实用新型的纱线上油机构能对出油嘴中的油料进行加热,从而提高纱线的上油质量;同时,其设置橡胶垫来止挡多余的油料,避免油料滴落,从而能保持生产场所清洁卫生。

3.本实用新型的纱线上油机构通过封油板来开通或者封堵过油通道,当封堵住过油通道后,能够避免进油管中油泄露。

4.本实用新型的纱线上油机构的连接装置在封堵住过油通道后,使加油座i和大气连通而不会产生负压,从而使上油机构的其他部分分离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纱线上油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中的上油控制盒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中的泵体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油量检测原理图。

图5是图1中的出油盒在出油壳体门打开后的立体图。

图6是图1中的出油盒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1中的出油盒的剖面图。

图8是图1中的进油管连接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进油管连接装置在过油通道连通时的状态图。

图10是进油管连接装置在过油通道断开时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纱线上油机构,其由固定座1、上油控制盒2、出油盒3以及进油管连接装置4等基本组成。

其中,所述上油控制盒2和出油盒3分别安装于固定座1内,且上油控制盒2和出油盒3相对接。所述进油管连接装置4安装于固定座1外侧,其和上油控制盒2相对接。

具体的说,所述上油控制盒2由盒体21、泵体22、油泵电机23、送油齿轮组24、流量管25以及流量开关线路板26等几部分组成。

其中,所述泵体22和油泵电机23收容于盒体21内。

所述泵体22内设有储油腔27、进油通道28以及出油通道29。所述进油通道28和出油通道29分别和储油腔27连通,通过进油通道28将纱线油送入储油腔27。

进一步的,所述泵体22上连接有一用于进油的进油嘴221以及一用于出油的出油嘴222,所述进油嘴221和进油通道28连通;所述出油嘴222和出油通道29连通。所述进油通道28内设有一搅拌轴i281,该搅拌轴i281呈麻花状,从而将流经进油通道28的油料混合充分。

所述送油齿轮组24收容于储油腔27内,其将储油腔27中的纱线油泵入出油通道29。

所述油泵电机23连接并驱动所述送油齿轮组2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油泵电机23通过一塑胶联轴器210和送油齿轮组24连接,使油泵电机23传动平稳。

所述流量管25安装于出油通道29内,纱线油流经流量管25,其具体为一铜管。

所述流量开关线路板26安装于泵体22上,其上设有一对加热元件211、一上测温元件212以及一下测温元件213。所述一对加热元件211分布于流量管25的左右两侧,其能对流量管25中的油料进行加热。所述上测温元件212位于加热元件211的上方;所述下测温元件213位于加热元件211的下方,通过上测温元件212和下测温元件213检测流量管25的油料的温度差,来检测流量管25中有无纱线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211为加热电阻;所述测温元件213为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泵体22上安装有一透明罩214;所述透明罩214遮蔽储油腔27,透过透明罩214能够观察储油腔27内的状况。

所述出油盒3由出油壳体31、出油壳体门32、出油嘴33、加热板34以及橡胶垫35等几部分装配而成。

其中,所述出油壳体31上沿竖直方向开设一纱线通道311,该纱线通道311内可通过纱线。所述纱线通道3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一氧化铝过丝圈37,以限位纱线。

所述出油壳体31的一侧枢接一中心立柱312,所述中心立柱312上连接有所述出油壳体门32。具体的说,所述中心立柱312上安装中心柱磁石313,所述出油壳体门32的一侧通过中心柱磁石313吸附于出油壳体31上,从而方便出油壳体门32的安装和拆卸。所述出油壳体门32的另一侧安装有一拉手314,拉动拉手314可使出油壳体门32绕中心立柱312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出油壳体31和出油壳体门32上分别安装有一磁钢38,两磁钢38相对设置,且充磁方向相反,使两磁钢38能够相互吸附,使出油壳体31和出油壳体门32闭合。

所述出油嘴33插入出油壳体31,其一端延伸入纱线通道311。所述出油嘴33内设有出油通路331、喷油通路332以及过线通路333.所述出油通路331内设有一搅拌轴ii334,该搅拌轴ii334呈麻花状,从而将流经出油通路331的油料混合充分,并延长油料流经出油通路331的行程和时间,便于油料的充分加热。所述喷油通路332和出油通路331连通,其孔径较小,并能将油料喷射至纱线上,以对纱线进行上油。所述过线通路333和喷油通路332相垂直并连通,其位于纱线通道311内,纱线在过线通路333和喷油通路332的交叉处进行上油。

进一步的,所述出油壳体31上安装有一背板39;所述背板39上安装有一电缆接头391和一进油接头392。所述电缆接头391和加热板34电性连接,并为加热板34供电。所述进油接头393和出油嘴33相对接,其将油料送入出油嘴33。

所述加热板34抵接于出油嘴33的两侧面,其能对出油嘴33加热,继而对过线通路333内的油料进行加热。

所述橡胶垫35安装于出油壳体门32上,并凸伸出出油壳体门32的内表面。所述橡胶垫35抵接在出油壳体31上,并能封堵住喷油通路332的端部,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油料滴落,保持生产场所清洁卫生。

所述进油管连接装置4由加油座i42、加油座ii43、进油管44以及封油板45等几部分装配而成。

其中,所述加油座i42连接至固定板1上。所述加油座ii43和加油座i42相对接。所述进油管44连接至加油座ii43。所述加油座i42、加油座ii43、进油管44连通而形成一过油通道46。

所述封油板45位于加油座i42和加油座ii43之间,其能沿加油座i42的径向移动,使过油通道46打开或封闭。具体的说,所述封油板45上设有一通油孔47,当通油孔47和过油通道46对准时,过油通道46打开,而通油孔47和过油通道46不对准时,封油板45的板体将过油通道46封堵。

进一步的,为限制封油板45的移动位置,在所述加油座i42上设有一限位螺钉48以及一弹簧孔49。所述弹簧孔49内装有一弹簧410,弹簧410顶部设有一滚珠411。所述封油板45上设有一椭圆长槽412以及一对定位孔413。所述限位螺钉48穿过椭圆长槽412,一方面可以限定封油板45移动方向,另一方面将加油座i42和加油座ii43结合。所述滚珠411能收容于任一定位孔413中,以限定封油板45移动位置,以保证通油孔47和过油通道46准确,或者使封油板45的板体将过油通道46封堵。

进一步的,所述加油座i42内设有一通气管路414,该通气管路414一端和加油座i内的过油通道46连通,另一端具有一端口415。所述加油座ii43上设一和大气连通的通气口416;所述端口415和通气口416相对设置。所述封油板45上设有一连通口417。所述封油板45能封堵端口415;所述连通口417能连通通气管路414和通气口416。

当上油装置工作时,封油板45将通气管路414的端口415封堵住,因此,通气口416和通气管路414不连通;而当封油板45将过油通道46封堵后,此时连通口417将通气管路414和通气口416连通,使加油座i42和大气连通而不会产生负压,从而使上油机构的其他部分分离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纱线上油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1.纱线油通过进油嘴221进入进油通道28,通过进油通道28内搅拌轴i281搅拌均匀;油泵电机23通过联轴器210驱动送油齿轮组24转动,使进油通道28内的油料泵入储油腔27,再将储油腔27的油料泵入出油通道29。当油料流经出油通道29的流量管25后,下测温元件213测得一个温度数值,然后通过加热元件211对油料进行加热,然后上测温元件212再测得一个温度数值。当上测温元件212和下测温元件213之间存在温度差时,说明出油通道29内有油料,如果上测温元件212和下测温元件213之间不存在温度差,说明出油通道29内无油料通过,促使纱线生产设备停止工作,避免纱线没有上油。

2.然后,油料通过出油盒3的进油接头392送入出油嘴33的出油通路331内;通过加热板34对出油嘴33进行加热,从而将出油通路331内的油料进行加热,以达到使用要求;加热后的油料通过喷油通路332喷出;而纱线100在通过过线通路333时进行上油。

3.当需要维护上油控制盒2、出油盒3时,通过在加油座i42、加油座ii43之间设置封油板45,其通过封油板45来开通或者封堵过油通道46,当封堵住过油通道46后,能够避免进油管44中油泄露。

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