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蒸预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5012发布日期:2019-10-29 21:10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蒸预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料预缩处理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蒸预缩机。



背景技术:

汽蒸预缩机是根据纤维的热收缩原理来设计的。汽蒸预缩机对毛织物实施的是“低温汽蒸”。毛织物经过低温汽蒸后,其内部各种基团间的作用力会降低使得毛纤维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此时面料会在“无张力的状态下”,“自由地”进行内应力(或称残余变形)的释放,也称自由回缩,收缩的面料经过冷却区后就会迅速地稳定下来,完成预缩作业。

汽蒸预缩机主体部分主要包括用于汽蒸的汽蒸机构以及后续的冷却定型机构。汽蒸机构内设置有用于将自来水电热变为蒸汽的蒸汽发生器,同时由于蒸汽极易在汽蒸机构内产生水凝,现有技术中,在汽蒸机构内还常设置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集水装置,并使集水装置内收集的冷凝水通过管路最终输送回蒸汽发生器内,实现部分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已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但在汽蒸预缩机停机后,集水装置所连接的管路内总会留有部分积液,这些积液在汽蒸预缩机较长时间不使用后将会发生变质,在再次开机后这些变质的积液参与循环与蒸汽处理时,将使受其处理的布料质量得到影响,从而降低产品整体质量,得不偿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清除水循环管路内积液的汽蒸预缩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汽蒸预缩机,包括沿布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供布机构、汽蒸机构以及冷却定型机构,所述汽蒸机构包括用于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器以及用于收集所述汽蒸机构内蒸汽冷凝水的集水箱,所述蒸汽发生器连接有可向所述汽蒸机构内送入待蒸液体的进水管,所述集水箱的底部连接有可将其内冷凝液体送回所述进水管的回水管,所述回水管同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回水管靠近所述集水箱的端部管体与所述进水管之间连接有过水管,所述过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回水管还连接有用于排出所述回水管内残余积液的废水管,所述废水管与所述回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进水管与回水管之间直接连接的过水管以及设置在过水管上的第一阀门,实现在第一阀门打开时可使进水管内水直接流至回水管内带走积液,并利用第二阀门将回水管连接废水管,使混有积液的废水得意排出,避免其参与预缩机内的水循环,从而提升布料最终的加工质量。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汽蒸机构上方设置有用于收集并送出其所散出蒸汽的输送管路,所述输送管路在远离所述汽蒸机构的一端连接有用于抽出蒸汽的抽风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抽风机提供促使蒸汽进入输送管路的动力,使蒸汽快速通过输送管路送出室内,降低蒸汽在输送管路内壁冷凝的可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管路处于所述汽蒸机构上方的端部敞口外连接有可防止蒸汽在所述输送管路内冷凝成液滴后滴落至布料上的导流棚,所述导流棚的底沿在所述导流棚内翻折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导流棚之间形成集水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在通过导流棚进入至输送管路时在导流棚内壁上所产生的冷凝水可顺沿导流棚内壁流至导流棚底沿翻边所形成的导流槽内,进而实现避免冷凝水从导流棚底沿滴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管路与所述导流棚相互连接的端部外壁均设置有环状凸起,所述输送管路与所述导流棚的环状凸起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输送管路与导流棚两者环状凸起上的连接螺栓实现两者的安装,且两者的环状凸起在贴合时所产生的缝隙很小,从而避免蒸汽从两者之间泄露出输送管路,使输送管路的气密性更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棚内壁与所述与所述导流棚底部敞口面之间的角度处于10度至60度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在导流棚内壁冷凝产生的冷凝水可顺利高效的流至导流棚底沿的导流槽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布机构包括支架、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布料辊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一侧并用于驱动所述布料辊转动的驱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卷附在布料辊的布料驱动电机驱动布料辊时向预缩机内后续机构持续送入布料。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的下方还设置有距离传感器以及变频器,所述距离传感器与变频器连接,所述变频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距离传感器判断布料输送速度较之预缩机的预缩速度的快慢,并通过变频器使供布装置的喂布量与预缩机的布料预缩量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可使预缩机在开机前通过过水管使进水管内的水对残留在回水管内进行清洗,进而保证开机后对汽蒸机构的供水质量,提高了布料的加工质量;

(2)利用导流槽实现对蒸汽在输送管内的冷凝水进行收集,避免冷凝水滴落至下方加工过程中的布料,进一步提高布料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蒸机构内部管路简图。

附图标记:1、供布机构;11、支架;12、布料辊;13、驱动电机;14、传感器;2、汽蒸机构;21、蒸汽发生器;22、进水管;23、集水箱;24、回水管;25、废水管;26、过水管;27、第一阀门;28、第二阀门;3、冷却定型机构;4、输送管路;41、抽风机;5、导流棚;51、翻边;52、集水槽;6、管状连接部;7、环形凸条;8、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汽蒸预缩机,包括沿布料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供布机构1、汽蒸机构2以及冷却定型机构3。供布机构1包括支架11、转动设置在支架11上的布料辊12以及固定安装在支架11一侧的驱动电机13。其中,驱动电机13与布料辊12连接,在驱动电机13开启后即可持续向预缩机本体内进行布料输送。

在支架11的下方还设置有距离传感器14以及变频器(图中未示出),距离传感器14与变频器连接,变频器与驱动电机13电连接,当距离传感器14检测到布料与距离传感器14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值时,表明布料即将处于绷紧状态,距离传感器14会传递信号至变频器,变频器控制驱动电机13转速加快,反之,当距离传感器14检测到布料与距离传感器14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值时,表明布料的喂布量过多,处于过分松弛状态,距离传感器14会传递信号至变频器,变频器控制驱动电机13转速变慢,使供布机构1的喂布量与汽蒸机构2的布料预缩量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同时,在汽蒸机构2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汽蒸机构2所发散出的蒸汽送出室内的输送管路4,输送管路4通过吊装在室内天花板上的安装横梁(图中未示出)安装在汽蒸机构2的上方。输送管路4的一端敞口处于汽蒸机构2的正上方,并在该端敞口下方连接有导流棚5;输送管路4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将蒸汽抽出的抽风机41。

参照图1,处于汽蒸机构2上方的输送管路4端部敞口呈水平设置,并在该端部敞口的外壁设置有用于连接导流棚5的环形凸条7。导流棚5呈中空设置的四棱台状,且导流棚5的底面为可供蒸汽进入导流棚5内的敞口设置,在导流棚5的顶面一体设置有用于连接输送管路4的管状连接部6,管状连接部6呈与导流棚5内连通的中空设置,且管状连接部6的顶面呈敞口设置并与输送管路4的端部敞口大小相同。

参照图2与图3,在管状连接部6的顶面敞口外壁设置有与输送管路4相同的环形凸条7,当管状连接部6与输送管路4连接贴合时两者的环形凸条7将对应贴触并对齐。同时,在两环形凸条7上对应开设有若干螺纹孔,并在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连接两环形凸条7的连接螺栓8,从而实现将导流棚5与输送管路4连接固定。

参照图3,为防止蒸汽在通过导流棚5进入输送管路4时在温度相对较低的导流棚5上冷凝后滴落至汽蒸机构2上的布料上,在导流棚5底面敞口的边沿向导流棚5内部翻折设置有翻边51,从而使翻边51与导流棚5的内壁之间形成集水槽52,当蒸汽在导流棚5的内壁上冷凝后可顺沿导流棚5的内壁流至集水槽52内。为使蒸汽冷凝后的液滴还未在导流棚5的内壁上聚集成较大液滴时即可滑落至集水槽52内,导流棚5的内壁与导流棚5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呈60度设置,从而可避免蒸汽冷凝后的液滴在聚集成较大液滴后直接滴落至汽蒸机构2上的布料上。

参照图4,同时,汽蒸机构2包括用于产生蒸汽的蒸汽发生器21,蒸汽发生器21连接有与水源连接的进水管22。在需要蒸汽发生器21产生蒸汽以对布料进行加工时,水源的水可通过进水管22进入蒸汽发生器21内进行加热汽化产生蒸汽。由于蒸汽会在汽蒸机构2内凝结积液,在蒸汽发生器2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收集汽蒸机构2内蒸汽冷凝水的集水箱23。在集水箱23的底部连接有用于使集水箱23内所收集的冷凝水送回进水管22并再次进入蒸汽发生器21内的回水管24,通过回水管24可实现部分冷凝水的循环使用,从而可降低生产加工成本。

为防止在预缩机停机较长时间后,残余在回水管24内较长时间的积液在预缩机开启后进入进水管22与蒸汽发生器21并得到使用,进而影响布料产品质量,在回水管24靠近集水箱23的端部管体与进水管22之间连接有过水管26,并在回水管24上还连接有用于排出残余积液的废水管25,且废水管25在回水管24上处于过水管26的下游。同时,在过水管26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过水管26是否通路的第一阀门27,在废水管25与回水管24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回水管24与进水管22或废水管25连通的第二阀门28。

在汽蒸机构2启动前,将第一阀门27打开,使进水管22与回水管24在蒸汽发生器21外直接连接,且控制第二阀门28使回水管24与废水管25连通,此时进水管22内的水可通过过水管26大量流至回水管24内,从而将回水管24的积液一同带走并通过废水管25排出;当排出回水管24内的积液后即可关闭第一阀门27以及调整第二阀门28使回水管24与进水管22连通,此时启动汽蒸机构2即可实现正常的汽蒸运作,且在汽蒸机构2内无残余积液参与循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