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作包边的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6852发布日期:2019-11-27 18:33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作包边的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制作包边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随着技术的发展,应用于不同工况的缝纫机应运而生。

服装设计师设计好的某些衣服具有装饰性的包边。这些包边的制作是用一些具有装饰性的布条对折缝纫而成,而后再缝制到衣体上。为了提高生产速度,节约时间成本,现通常的做法将较长的带有装饰性的布条一次性的缝制完成,然后再根据所需的尺寸进行裁剪。采用这种方式不需要多次在缝纫机上处理针头与线头,从而节省了时间。

但是,单次加工的时间较长,倘若没有梳理,则加工完的包边会在缝纫机的针头处堆积,存在包边与针头接触或是缠绕在运动机构上的风险,从而影响缝纫机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作包边的缝纫机,其具有的能够将加工完的包边输送远离针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制作包边的缝纫机,包括桌板以及固定在桌板上的机体,所述机体设置有针头,在机体内部设置有传动相连的电机与第一传动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体外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传动相连的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传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组,第一锥齿轮组下方设置有带有内腔的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第二锥齿轮组以及位于外壳外的滚筒,第二锥齿轮组传动连接有贯穿外壳的套管,第一锥齿轮组传动连接有与套管滑动相连的竖轴,同时竖轴与套管传动连接;在套管与竖轴之间设置有驱动套管远离第一锥齿轮组的弹性组件;滚筒平行于所述桌板设置并且与第二锥齿轮组传动连接,滚筒的最低点与桌板的间距小于外壳的最低点与桌板的间距,在滚筒外套有橡胶套;所述机体设置有与第二传动轴转动连接的第一凸块、与竖轴转动连接的第二凸块以及与外壳滑动连接的第三凸块,第二传动轴与竖轴均通过卡簧与环槽进行轴向限位;在外壳上设置有可转动的挂钩,在第二凸块上固定有挂环;在所述桌板是上还固定有包边器,包边器与滚筒分别位于所述针头相背离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的动力依次通过第二传动轴、第一锥齿轮组、竖轴、套管以及第二锥齿轮组传递到滚筒上。按照一定的传动比可以将滚筒的转动速度与缝纫机的生产速度相适配。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套管与竖轴的滑动可以改变滚筒的位置,进而可以将缝纫好的布条放置在滚筒下方。进一步利用弹性组件驱使滚筒将布条压紧在桌板上,在布条缝纫好之后,滚筒利用橡胶套产生的摩擦力将布条送离针头所在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轴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键,所述套管的内壁开设有与连接键相适配的键槽,键槽的长度长于连接键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较为简单的结构同时实现竖轴与套管的传动连接与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设置在竖轴上的挡环,还包括与挡环以及套管相抵的弹簧,弹簧保持压缩状态,弹簧套在竖轴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因压缩而产生弹性力,该弹性力间接的作用在滚筒上,使滚筒压在桌板上。同时,弹簧还可以进一步压缩而使滚筒与桌板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环与所述竖轴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调节挡环在竖轴上的位置,便于控制弹簧的紧绷程度,进而调节滚筒压在桌板上的力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轴为阶梯轴,竖轴包括小径部与大径部,小径部的轴径小于大径部的轴径,小径部与第一锥齿轮组相连,大径部与挡环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降低因螺纹连接而开设的螺纹长度,只需将外螺纹开设于大径部即可,便于加工和竖轴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挡环的外壁上设置有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手动对挡环进行操作,使挡环旋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外壳上铰接有挂钩,在所述第三凸块上固定有与挂钩相适配的挂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滚筒抬起时,可以将挂钩挂在挂环上使滚筒保持被抬起的位置,便于操作人员对放置在滚筒下方的布条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滚筒的内部中空并且滚筒背离所述第二锥齿轮组的一端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滚筒进行减重,便于对滚筒操作,而且减重后的滚筒会减少在转动过程中发生的抖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受驱动的滚筒以及弹性组件,将缝纫机的动力传递到滚筒上,滚筒通过弹性组件的作用将布条压在桌板上,滚筒利用摩擦力将缝纫好的布条送离针头所在的位置;

2.通过将挡环与竖轴螺纹连接,可以调节挡环在竖轴上的位置,便于控制弹簧的紧绷程度,进而调节滚筒压在桌板上的力度;

3.通过将竖轴设置为阶梯轴,可以降低因螺纹连接而开设的螺纹长度,只需将外螺纹开设于大径部即可,便于加工和竖轴的安装;

4.通过设置内部中空的滚筒,对滚筒进行减重,便于对滚筒操作,而且减重后的滚筒会减少在转动过程中发生的抖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用于制作包边的缝纫机的等轴测视图1;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一种用于制作包边的缝纫机的等轴测视图2;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外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竖轴与套管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机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桌板;12、底座;13、支撑腿;2、机体;21、针头;22、电机;23、第一传动轴;24、第一凸块;25、第二凸块;26、第三凸块;31、第二传动轴;32、第三传动轴;41、第一锥齿轮组;411、齿轮一;412、齿轮二;42、第二锥齿轮组;421、齿轮三;422、齿轮四;51、竖轴;511、小径部;512、大径部;5121、连接键;52、套管;521、键槽;61、挡环;611、防滑纹;62、弹簧;7、外壳;71、凸出部;72、挂钩;73、挂环;8、滚筒;9、包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7,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包边缝制的缝纫机,包括水平设置的桌板11以及固定在桌板11上的机体2。位于桌板11下方设置有底座12,在底座12与桌板11之间固定有两个支撑腿13。在机体2设置有用于缝纫的针头21,在机体2的内部设置有电机22以及在机体2内部水平设置的第一传动轴23,电机22与第一传动轴23通过皮带与皮带轮传动连接。

在机体2的外部还设置有与第一传动轴23平行相对的第二传动轴31。第二传动轴31与第一传动轴23通过皮带与皮带轮传动连接。在机体2的外壁上设置有两个向第二传动轴31伸出的第一凸块24,第一凸块24与机体2一体成型。两个第一凸块24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二传动轴31贯穿两个第一凸块24并且与第一凸块24回转连接。通过两组开设在第二传动轴31上的环槽与安装在环槽内的卡簧对第二传动轴31进行轴向的限位,在第二传动轴31上开设的两个环槽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凸块24相背离的两侧。

参见图1和图4,在第二传动轴31背离电机2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组41。第一锥齿轮组41包括啮合相连的齿轮一411以及齿轮二412,齿轮一411的轴线水平设置并且与第二传动轴31同轴刚性相连,齿轮二412的轴线竖直设置。

结合图5,在第一锥齿轮组41的下方设置有带有内腔的外壳7,位于外壳7内的第二锥齿轮组42以及位于外壳7外的滚筒8。

第二锥齿轮组42包括啮合相连的齿轮三421与齿轮四422。齿轮三421的轴线竖直设置并且与齿轮二412的轴线重合,齿轮四422的轴线水平设置。齿轮三421同轴刚性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套管52,齿轮二412同轴刚性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竖轴51。

参见图4和图6,竖轴51为阶梯轴,包括大径部512以及小径部511。大径部512位于小径部511的下方并且大径部512的轴径大于小径部511的轴径。套管52套在大径部512外,套管52的管径与大径部512的轴径相适配。在大径部51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大径部512一体成型的连接键5121,在套管52的内壁上开设有与连接键5121相适配的键槽521,键槽521的长度大于连接键5121的长度。从而在实现套管52与竖轴51滑动连接的同时,实现了套管52与竖轴51的传动连接。

在机体2的外壁上设置有向小径部511水平伸出的第二凸块25,第二凸块25与机体2一体成型。小径部511贯穿第二凸块25并且与第二凸块25回转连接。通过开设在小径部511上的两组环槽以及安装在环槽内的卡簧对竖轴51进行轴向的限位,在小径部511上开设的两个环槽分别位于第二凸块25的上下两侧。

在套管52与竖轴51之间还设置驱动套管52远离第一锥齿轮组41的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挡环61以及位于挡环61与套管52之间的弹簧62。在挡环6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防滑纹611;在挡环61的内壁面上开设有内螺纹,在大径部512的外壁上开设有相适配的外螺纹,外螺纹位于连接键5121的上方。通过挡环61与大径部512的螺纹连接实现挡环61在大径部512上的位置可调。弹簧62套在竖轴51外。弹簧62的两端分别与挡环61和套管52相抵,并且弹簧62处于压缩状态,弹簧62的弹性力将驱使套管52向下移动。

参见图5,套管52贯穿外壳7并且与外壳7回转连接,同时,套管52通过两组环槽以及安装在环槽内的卡簧进行轴向限位。开设在套管52上的两个环槽位于外壳7的内外两侧。当套管52移动,将带动外壳7一同移动。

齿轮四422同轴刚性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三传动轴32,第三传动轴32贯穿外壳7伸出并且与外壳7转动连接。在第三传动轴32的伸出端同轴刚性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滚筒8。滚筒8的最低点与桌板11的间距小于外壳7的最低点与桌板11的间距。滚筒8为内部中空且背离外壳7一端开口的圆柱筒体。在滚筒8外部套有相适配的橡胶套。

参见图2,在机体2上设置有向外壳7伸出的第三凸块26,第三凸块26位于第二凸块25的正下方并且第三凸块26与机体2一体成型。在第三凸块26上开设有方形通孔,方形通孔的轴线竖直设置。外壳7的顶端设置有向上伸出有凸出部71,凸出部71与方形通孔相适配,故外壳7沿方形通孔的轴线上下滑动。方形通孔与外壳7配合将为外壳7提供约束,防止外壳7抖动并提供因套管52和第三传动轴32转动而所需的反扭力矩。

参见图4,在外壳7上铰接有挂钩72,在第二凸块25上焊接有与挂钩72相适配的挂环73。当需要将滚筒8抬起,只需将外壳7向上移动即可。通过将挂钩72与挂环73配合,可以将滚筒8保持被抬起的状态。

参见图1,在桌板11的上端面还固定有包边器9。包边器9与滚筒8分别位于针头21的相背离的两侧。包边器9的出口朝向滚筒8;滚筒8转动时位于滚筒8底端的切线方向指向远离包边器9的一侧。

具体的实施方式为:位于机体2内部的电机22将动力依次通过第一传动轴23、第二传动轴31、第一锥齿轮组41、竖轴51、套管52、第二锥齿轮组42以及第三传动轴32最终传递到滚筒8。由于位于套管52与挡环61之间的弹簧62处于压缩状态,故产生的弹性力将驱使套管5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套管52下移而使滚筒8与桌板11相抵。通过调节挡环61的位置可以改变弹簧62的松紧程度进而调节滚筒8压在桌板11上的力度。当滚筒8转动可以带动以及缝纫好的布条向远离针头21的一侧移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