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2193发布日期:2020-03-17 15:4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纫机。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纺织制品(如文胸、包等)在生产加工时,要向布条内放置钢骨(或胶骨)结构,以实现将对应纺织制品进行定型,而现有技术中,在向布条内放入钢骨(或胶骨)的加工过程通常是:将钢骨(或胶骨)放置于布条的对应位置,然后将通过布条将钢骨(或胶骨)包裹起来,在通过缝纫机将包裹钢骨(或胶骨)的布条的开口缝合,从而实现将钢骨(或胶骨)固定于布条的内部。上述过程工序相对复杂,给加工人员带来了较大的不便、影响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可以简化将钢骨(或胶骨)固定于布条的内部的工序,提供加工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包括卷边器、顶座、连接臂、底座、机头、照明灯、除尘装置和多个减震座,所述顶座通过所述连接臂而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机头安装于所述顶座,所述机头设置有缝针,所述底座设置有位于所述缝针正下方的针孔;所述照明灯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臂侧部,所述除尘装置安装于所述连接臂侧部,各所述减震座均匀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底部;

所述卷边器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卷边器包括第一通道板和第二通道板,所述第一通道板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且所述第一通道板两条侧边由进料端向出料端的方向逐渐向内侧翻折并形成翻折面,所述第二通道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板的底面与翻折面之间并在第一通道板和第二通道板之间形成进料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板的表面设有用于供钢骨从第二通道板的上表面穿入进料通道的入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卷边器还包括空心槽状隔条,所述空心槽状隔条罩设于所述入口处,且所述空心槽状隔条朝向所述进料端的端部开设有用于供钢骨穿入所述入口的开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空心槽状隔条呈柱状并沿所述第二通道板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通道板的上表面连接有与第二通道板平行设置并靠近进料端一侧设置的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与所述开口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道板和第二通道板在所述进料端一侧形成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处设有与进料口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杆和第三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三限位杆平行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板相对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道板和第二通道板在所述进料端一侧形成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设有成型头,所述成型头包括位于所述出料口的出口处并用于保持从出料口出来的布条的形状的成型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通道板的表面设有与所述进料通道连通并用于观察进料通道内布条的状态的观察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卷边器还包括呈蛇形的导向架,所述导向架沿第一通道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导向架的一端与所述进料端相对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道板的侧部设有用于将卷边器固定安装的连接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道板与所述第二通道板一体成型;所述入口靠近所述出料端一侧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照明灯通过所述金属软管而与所述连接臂相连接;

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除尘漏斗、软管和抽风机,所述软管外壁与所述连接臂相连接,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除尘漏斗和所述抽风机相连通;

所述减震座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向柱和固定柱,所述导向柱穿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固定柱位于所述导向柱侧部,所述导向柱外壁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底座相抵接,所述固定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底部相抵接。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缝纫机,在需要将钢骨(或胶骨)固定于布条内时,由于卷边器可拆卸的安装于缝纫机上,通过将布条从进料端伸入进料通道,并从出料端将布条拉出,由于所述第一通道板两条侧边由进料端向出料端的方向逐渐向内侧翻折,从出料端拉出的布条与第一通道板的出料端的形状相同,即布条两侧向内侧翻折呈层叠状,在将布条伸入进料通道的过程中,同时将钢骨(或胶骨)从入口伸入所述进料通道,如此,钢骨(或胶骨)可顺利放置于呈层叠状的布条的内部,工作人员将包裹好钢骨(或胶骨)的布条从出料端一侧拉出,拉出的过程中将拉出的部位的开口通过缝纫机缝合,从而实现将钢骨(或胶骨)包裹于布条内部的同时,将包裹好钢骨(或胶骨)的布条的开口缝合,进而简化将钢骨(或胶骨)固定于布条的内部的工序,提供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缝纫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承载板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卷边器的俯视图;

图4为卷边器本体入口一侧的投影视图;

图5为卷边器出口一侧的投影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减震座与底座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座;2、连接臂;3、底座;4、机头;5、照明灯;6、除尘装置;7、减震座;8、承载板;9、压紧件;10、导向杆;11、滑动立柱;3a、针孔;4a、缝针;7a、安装座;7b、导向柱;7c、固定柱;7d、第一弹簧;7e、第二弹簧;8a、第一通孔;9a、第二通孔;1201、导向架;1202、第一限位杆;1203、进料口;1204、第二限位杆;1205、观察孔;1206、开口;1207、空心槽状隔条;1208、成型头;1209、卷边器本体;1210、第三限位杆;1211、出料口;1212、连接板;1213、连接孔;12081、成型部;12091、第一通道板;12092、第二通道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缝纫机,包括卷边器、顶座1、连接臂2、底座3、机头4、照明灯5、除尘装置6和多个减震座7,所述顶座1通过所述连接臂2而与所述底座3相连接,所述机头4安装于所述顶座1,所述机头4设置有缝针4a,所述底座3设置有位于所述缝针4a正下方的针孔3a;所述照明灯5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臂2侧部,所述除尘装置6安装于所述连接臂2侧部,各所述减震座7均匀设置于所述底座3的底部;

所述卷边器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底座3的上表面,所述卷边器包括第一通道板12091和第二通道板12092,所述第一通道板12091包括进料端和出料端,且所述第一通道板12091两条侧边由进料端向出料端的方向逐渐向内侧翻折并形成翻折面,所述第二通道板1209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板12091的底面与翻折面之间并在第一通道板12091和第二通道板12092之间形成进料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板12092的表面设有用于供钢骨从第二通道板12092的上表面穿入进料通道的入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通道板12091和第二通道板12092均呈条形状,第一通道板12091的两条侧边可以是同时向上方的内侧翻折,也可以是同时向下方的内侧翻折,对此不作限制。第一通道板12091的两条侧边翻折的形状可以是相同地,也可以不相同,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分别确定第一通道板12091的两条侧边的翻折形状,对此也不作限制。第二通道板1209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板12091的底面与翻折面之间的固定方式可以是将第二通道板12092与第一通道板12091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将第二通道板12092与第一通道板12091焊接连接,此外,还可以是在所述翻折面的内侧面上设置卡槽,然后将所述第二通道板12092卡入所述卡槽内,对于第二通道板12092与第一通道板1209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制。其中,第二通道板12092与第一通道板12091的底面可以平行设置,也可以不平行设置,只需满足第二通道板12092与第一通道板12091间隔设置并能够在第二通道板12092与第一通道板12091之间形成进料通道即可,对此不作限制。所述入口的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梯形或者其他形状,仅需满足可将钢骨(或胶骨)从所述入口处插入进料通道即可,由于用于生产文胸或包的钢骨(或胶骨)通常呈条状并具备一定柔韧性,因此钢骨(或胶骨)可在所述入口处发生轻微形变然后伸入进料通道内,进入进料通道内的钢骨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恢复原来形状。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为适应钢骨(或胶骨)的形状,所述入口的截面呈矩形条带状并沿第二通道板12092的长度方向布置于第二通道板12092的中部,如此,可减少所述钢骨(或胶骨)从入口进入进料通道时的形变量,保证产品的质量。

此外,为更好的解释本实施例,以下将以一具体的实施例对所述卷边器进行说明,请参见图3-5,在需要将钢骨(或胶骨)固定于布条内时,将所述卷边器固定安装于缝纫机上,然后将布条从进料端伸入进料通道,并从出料端将布条拉出,由于所述第一通道板12091两条侧边由进料端向出料端的方向逐渐向内侧翻折,从出料端拉出的布条与第一通道板12091的出料端的形状相同,即布条两侧向内侧翻折呈层叠状,在将布条伸入进料通道的过程中,同时将钢骨(或胶骨)从入口伸入所述进料通道,如此,钢骨(或胶骨)可顺利放置于呈层叠状的布条的内部,工作人员将包裹好钢骨(或胶骨)的布条从出料端一侧拉出,拉出的过程中将拉出的部位的开口1206通过缝纫机缝合,从而实现将钢骨(或胶骨)包裹于布条内部的同时,将包裹好钢骨(或胶骨)的布条的开口1206缝合,进而简化将钢骨(或胶骨)固定于布条的内部的工序,提供加工效率。

可选地,所述卷边器还包括空心槽状隔条1207,所述空心槽状隔条1207罩设于所述入口处,且所述空心槽状隔条1207朝向所述进料端的端部开设有用于供钢骨穿入所述入口的开口1206。

其中,所述空心槽状隔条1207可选用槽钢,所述空心槽状隔条1207的开口1206侧与所述第二通道板12092的上表面贴合,空心槽状隔条1207的开口1206形状与所述入口的截面形状相同,空心槽状隔条1207可与所述第二通道板12092的上表面一体成型,也可以是焊接连接,对此不作限制。

通过设置空心槽状隔条1207,可实现对钢骨(或胶骨)的导向、限位,从而方便钢骨(或胶骨)插入所述入口,并防止钢骨(或胶骨)形变过度、影响产品的品质。

可选地,所述空心槽状隔条1207呈柱状并沿所述第二通道板12092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通道板12092的上表面连接有与第二通道板12092平行设置并靠近进料端一侧设置的第二限位杆1204,所述第二限位杆1204与所述开口1206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杆1204可采用钢制杆件,第二限位杆1204的两端可朝向所述第二通道板12092折弯、使得第二限位杆1204的中部与第二通道板12092的表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然后第二限位杆1204的两端可分别与第二通道板12092的表面焊接连接;为更好的解释本实施例,以下将以一具体的实施例对所述第二限位杆1204的结构进行说明,请参见图4,所述第二通道板12092呈水平状态,第二限位杆1204的水平段的高度略低于所述空心槽状隔条1207的顶端或与空心槽状隔条1207的顶端平齐,如此设置,可进一步实现对插入进料通道的钢骨(或胶骨)的定位及限位。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道板12091和第二通道板12092在所述进料端一侧形成进料口1203,所述进料口1203处设有与进料口1203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杆1202和第三限位杆1210,所述第一限位杆1202和第三限位杆1210平行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板12092相对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限位杆1202的高度略高于所述第一通道板12091所在平面,所述第一限位杆1202的两端可朝向所述卷边器本体1209折弯并可焊接连接;所述第三限位杆1210的高度略低于所述第二通道板12092所在平面,第三限位杆1210的两端可朝向所述卷边器本体1209折弯并可焊接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1202和第三限位杆1210可采用钢制管件,第一限位杆1202与第三限位杆1210可平行设置并在第一限位杆1202和第三限位杆1210之间形成限位通道,布条先穿过所述限位通道、然后进入进料通道,如此,可防止布条在进入进料通道前发生翻折。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道板12091和第二通道板12092在所述进料端一侧形成出料口1211,所述出料口1211处设有成型头1208,所述成型头1208包括位于所述出料口1211的出口处并用于保持从出料口1211出来的布条的形状的成型部12081。

其中,为更好的解释本实施例,以下将以一具体的实施例对所述成型头1208的结构进行说明,请参见图5,所述成型头1208由截面呈梯形的钢板制成,成型头1208的长边一端与所述出料口1211的上端焊接连接,所述成型部12081为设置于成型头1208的短边两侧的延伸段,位于成型头1208两端的延伸段分别向内侧折弯并呈环抱状,从而将从出料口1211拉出的包裹好钢骨(或胶骨)的布条环抱住,从而避免包裹好钢骨(或胶骨)的布条散开。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道板12092的表面设有与所述进料通道连通并用于观察进料通道内布条的状态的观察孔1205。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孔1205观察进料通道内部布条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卷边器还包括呈蛇形的导向架1201,所述导向架1201沿第一通道板1209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导向架1201的一端与所述进料端相对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导向架1201,作为原材料的布条可穿设于所述导向架1201的内部,如此,可防止布条发生打结或翻折。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板12091的侧部设有用于将卷边器固定安装的连接板1212。可选地,所述第一通道板12091两侧的对称位置均设有所述连接板1212,所述连接板1212上设有连接孔1213,通过所述连接板1212可将所述卷边器固定安装于缝纫机上,通过卷边器与缝纫机的配合,从而完成将钢骨(或胶骨)固定于布条的内部的工序。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板12091与所述第二通道板12092一体成型。所述入口靠近所述出料端一侧设置。

请参见图4,本实施例中卷边器安装于承载板8的上表面,且卷边器的出料口1211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8a相邻设置,如此,可方便方便将在卷边器内包裹好钢骨的布条伸入缝针4a的正下方,以对布条的开口1206进行缝合。

此外,为进一步方便对本实施例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还对缝纫机的结构进行了具体的结构设计。

具体地,照明灯5与缝纫机一体化连接,且照明灯5与缝纫机可活动连接,由此在需要照明的情况下实现便携式照明,而除尘装置6实现自动化清理粉尘及碎布,便于现场5s的管理,同时减少粉尘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影响,而减震座7使得该缝纫机工作稳定,防震减噪效果良好。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顶座1通过连接臂2而与底座3相连接,由此使得缝纫机的结构合理且便于其拆卸及维修;缝纫机可活动设置的照明灯5实现便携式照明,而除尘装置6实现自动化清理粉尘及碎布,保持现场整洁的同时,减少粉尘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影响;底座3均匀设置的减震座7使得该缝纫机工作稳定,且减少搬运过程中对缝纫机的损伤,防震减噪效果良好。

其中,所述连接臂2的侧部设置有金属软管,所述照明灯5通过所述金属软管而与所述连接臂2相连接,金属软管能够实现照明灯5的转动及定位,使得照明灯5能够固定在特定的角度和位置,从而实现便携式照明。

优选地,所述除尘装置6包括除尘漏斗、软管和抽风机,所述软管外壁与所述连接臂2相连接,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除尘漏斗和所述抽风机相连通,软管使得该除尘装置6与连接臂2稳定连接,而软管伸缩性强,便于除尘及碎布清理,抽风机抽风使得除尘漏斗能够将缝纫机台面上的碎布及粉尘吸走,操作方便。需要指出的是,其他的除尘装置6也可以,例如一些小型的吸尘器也能实现碎布及粉尘的清理,本实施例仅仅作为一个优选方案而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座7包括安装座7a,所述安装座7a的顶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向柱7b和固定柱7c,所述导向柱7b穿设于所述底座3,所述固定柱7c位于所述导向柱7b侧部,所述导向柱7b外壁套设有第一弹簧7d,所述第一弹簧7d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座7a和所述底座3相抵接,所述固定柱7c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弹簧7e,所述第二弹簧7e的一端与所述底座3的底部相抵接。基于上述结构,导向柱7b和安装柱的设置使得该减震座7的结构强度大,在第一弹簧7d和第二弹簧7e的弹力作用下,底座3可以沿着导向柱7b进行上下运动从而实现缓冲,由此在缝纫作业及缝纫机搬运时能够减少该缝纫机的震动及噪音,使得缝纫作业稳定,而低噪音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此外,该缝纫机还包括承载板8、压紧件9和升降机构,所述承载板8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底座3上表面,缝纫作业中,承载板8多次使用会导致其表面发生损坏,拆卸式的承载板8使得承载板8的更换维护更加方便,所述压紧件9通过所述升降机构而与所述底座3相连接,压紧件9使得布条在缝纫过程中能够稳定压紧,使得缝制作业顺利完成;所述承载板8设置有第一通孔8a,所述压紧件9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8a相对应的第二通孔9a,所述缝针4a所在直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8a和所述第二通孔9a,第一通孔8a和第二通过保证缝针4a能够正常穿过,同时,压紧件9对缝针4a有一个初步定位作用,且避免操作人员手进入缝针4a的工作区域内,提高该缝纫机的安全性能。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压紧件9优选为压紧板。

具体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导向杆10,所述导向杆10一端与所述底座3连接,所述压紧件9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导向杆10,所述承载板8穿接于所述导向杆10,由此使得压紧件9可以沿着导向杆10上下滑动,进而将布条压紧,且上述结构简单稳定易于维护。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有用于控制所述压紧件9沿所述导向杆10上下滑动的气缸,所述压紧件9与所述气缸相连接,所述气缸连接有脚踏开关,需要指出的是压紧件9也可以通过液压缸进行驱动,只是液压缸的成本较高,而压紧件9的压紧作业不需要太大的驱动力,气缸驱动已经满足了设备要求为了便于对压紧件9进行控制,气缸连接有脚踏开关,由于缝纫作业时操作人员一般坐在工作平台旁边,手需要对布条进行调整和定位,采用脚踏开关进行布条压紧作业会更方便,且能更准确地完成布条的压紧对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针孔3a、所述第一通孔8a和所述第二通孔9a均为圆形孔,且所述第一通孔8a和所述第二通孔9a的直径均大于所述针孔3a的直径,圆形的针孔3a、第一通孔8a和第二通孔9a周围没有棱角,可以避免操作人员的手部受到伤害。

其中,所述底座3的侧部设置有刀片,布条通过针孔3a时会产生边缘多余的不齐的边角,而刀片可以切除这些边角并放入容纳箱内,便于布条的回收和现场5s保持。

为了使得该缝纫机能实现高度调节,所述顶座1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滑动立柱11,所述机头4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滑动立柱1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