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9013发布日期:2020-03-31 17:45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一般涉及缝制品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缝纫机。



背景技术:

缝制品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是很常见的,比如布艺、皮革等;作为使用在汽车上的座椅套、头枕套等皮革制品也是使用缝制拼合。

缝纫机在走完一段线后往往需要通过倒针来实现针线的锁死,但是由于倒针往往会影响产品外露面的美观;很多高端的汽车厂家,为了追求产品的美观,往往要求座椅套、头枕套等相关产品的外露面不能出现倒针线,所有缝制线都得是顺针,这样的话在进行产品缝合的时候,需要将线挑到同一侧,外漏线在产品的内侧实现系扣,且系扣后需要点胶固定,以汽车的头枕套为例,该项工作的人均工作件数为400件(8小时)。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缝纫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缝纫机,包括用于送布的牙齿块、固定在牙齿块底部的牙齿杆、驱动牙齿杆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和驱动牙齿杆前后往复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限位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牙齿杆上下运动的时候限定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停止运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轴、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转动的电机;所述第一驱动轴连接有第一偏心块,所述第一偏心块的侧面与所述牙齿杆的底端通过连杆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轴和位于所述第二驱动轴一侧下方的倒针轴;所述第二驱动轴与所述第一驱动轴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倒针轴与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同侧;所述第二驱动轴位于所述牙齿杆的一侧,且其端部通过弯折杆与所述牙齿杆的侧壁连接;所述倒针轴的弧形表面中部下凹形成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垂直于轴线的滑槽,所述滑槽内可滑动地安装有滑块;

所述滑块、第二驱动轴与第一驱动轴之间连接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轴上的第二偏心块、串联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在第一连杆中部与第二偏心块之间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端部与所述滑块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驱动轴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轴转动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驱动轴转动,所述倒针轴通过所述联动机构限定所述第二驱动轴的转动范围;

所述倒针轴的端部固定伸出有调节轴;所述调节轴径向固定伸出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端部垂直伸出有调节手柄;所述限位机构位于所述调节杆的上方,通过限定所述调节杆顶端的位置来限定倒针轴转动至原点位置;所述倒针轴位于原点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轴不能将其转动运动通过联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转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缝纫机上的气缸、连接在所述调节杆端部和气缸活塞杆端部的第四连杆。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在缝纫机机壳外侧壁的直线推杆、固定在所述直线推杆的伸出端的端部的u型架;所述调节杆的宽度大于其与调节轴连接部分的宽度;所述u型架的开口宽度略大于所述调节杆的宽度;所述直线推杆位于所述调节轴的下方,所述直线推杆伸出时,使得调节轴及调节杆依次插入u型架内,将倒针轴转动至原点位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直线推杆底部用于与缝纫机的侧壁贴合的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端部伸出于所述直线推杆的端部;所述承接板的两面同轴固定有t型杆和螺纹杆;所述承接板通过所述螺纹杆与所述缝纫机的侧壁可转动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缝纫机中设置限位机构,通过限位机构将缝纫机中用于送布的牙齿块的运动方式增加一种,即在缝纫过程中只上下运动,停止前后运动;此时限位机构将驱动牙齿杆前后往复运动的第二驱动机构锁停,使得在缝纫的过程中,实现布料的原地不动,从而使得针线在原地多次送针实现原地锁线;从而使得在缝制一段线后可以通过该种运动方式实现锁线,从而避免了使用倒针的方式锁线,保持了产品缝合处的美观,也避免了采用人工系扣的方式进行锁线,无需挑线,缝制后直接点胶剪线头即可,实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实践证明,采用本申请方案中的缝纫机后,无倒针线的座椅套的锁线效率提高了60%以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限位机构设定为气缸方式或者直线推杆驱动的方式,实现了给第二驱动机构中转轴传动的倒针轴的原点锁死,即使得第一驱动机构可通过倒针轴驱动第二驱动轴转动;给原地锁线的操作和使用带来了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用于所需要缝制的缝制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用于所需要缝制的缝制品缝制后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00、牙齿块;200、牙齿杆;300、第一驱动机构;400、第二驱动机构;700、限位机构;310、第一驱动轴;320、电机;330、第一偏心块;340、连接杆;332、弧形块;331、环形槽;410、第二驱动轴;420、倒针轴;430、弯折杆;421、凹槽;422、滑槽;423、滑块;500、联动机构;520、第一连杆;530、第二连杆;510、第二偏心块;540、第三连杆;424、调节轴;426、调节杆;427、调节手柄;710、气缸;720、第四连杆;730、直线推杆;740、u型架;611、t型杆;612、螺纹杆;600、调节机构;50、第一皮革;60、第二皮革;70、缝纫线;61、缝纫余边;51、缝纫余边;80、明线;81、线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缝纫机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用于送布的牙齿块100、固定在牙齿块100底部的牙齿杆200、驱动牙齿杆200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300和驱动牙齿杆200前后往复移动的第二驱动机构400;还包括限位机构700,用于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0驱动所述牙齿杆200上下运动的时候限定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00停止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0包括第一驱动轴310、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310转动的电机320;所述第一驱动轴310连接有第一偏心块330,所述第一偏心块330的侧面与所述牙齿杆200的底端通过连接杆340连接;如图1所示,电机320通过传送带321驱动第一驱动轴310转动,第一偏心块330的侧边设有一圈环形槽331,环形槽331内可滑动地卡接有弧形块332,连接杆340的一端的侧面固定在所述弧形块332上,另一端可转动地固定在牙齿杆200上;当第一驱动轴转动时,通过第一偏心块330和连接杆340带动牙齿杆200及固定在其上的牙齿块100上下运动。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00包括第二驱动轴410和位于所述第二驱动轴410一侧下方的倒针轴420;所述第二驱动轴410与所述第一驱动轴310平行设置,且位于所述倒针轴420与所述第一驱动轴310的同侧;所述第二驱动轴410位于所述牙齿杆200的一侧,且其端部通过弯折杆430与所述牙齿杆200的侧壁连接;弯折杆430的一端与牙齿杆200的侧边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轴310固定连接;当第一驱动轴310转动的时候,带动牙齿杆200和牙齿块100沿着牙齿块100的牙齿面延伸方向(图中的箭头方向)移动,例如,第一驱动轴310顺时针转动时,牙齿块100往箭头a的方向移动,当第一驱动轴310逆时针回转时,牙齿块100往箭头b的方向移动;所述倒针轴420的弧形表面中部下凹形成凹槽421,所述凹槽421内设有垂直于轴线的滑槽422,所述滑槽422内可滑动地安装有滑块423;

所述滑块423、第二驱动轴410与第一驱动轴310之间连接有联动机构500;所述联动机构500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驱动轴310上的第二偏心块510、串联的第一连杆520和第二连杆530、连接在第一连杆520中部与第二偏心块510之间的第三连杆540;所述第一连杆520的端部与所述滑块423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530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驱动轴410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轴310转动时,通过联动机构500带动所述第二驱动轴410转动,所述倒针轴420通过所述联动机构500限定所述第二驱动轴410的转动范围;

当缝纫机正常送布走线的时候,倒针轴420内的滑槽422的底面所在的平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例如为a,此时第二驱动轴410带动第二偏心块510做偏心运动,此时第二偏心块510的上下运动可通过第三连杆540传递到第一连杆520;第一连杆520的一端即在滑槽422内往复滑动,同时也带动第一驱动轴310往复部分转动,从而实现了牙齿块的前后(ab方向)往复移动;当第一驱动轴410驱动牙齿块往上运动时候,牙齿块100往b方向移动,如此实现了往前送布;

当缝纫机倒针的时候,倒针轴420内的滑槽422的底面所在的平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例如为b,此时第二驱动轴410带动第二偏心块510做偏心运动,此时第二偏心块510的上下运动可通过第三连杆540传递到第一连杆520;第一连杆520的一端即在滑槽422内往复滑动,同时也带动第一驱动轴310往复部分转动,从而实现了牙齿块的前后(ab方向)往复移动;当第一驱动轴410驱动牙齿块往上运动时候,牙齿块100往a方向移动,如此实现了往后送布;

上述两种状态为现有缝纫机的两种工作状态,本实施例中,通过联动机构500将倒针轴420内的滑槽422的底面所在的平面与竖直面的夹角调在c,且c=(a+b)/2,当倒针轴处于这个状态时,定语为原点位置,此时第一驱动轴310将不能通过联动机构500实现转动,也即当第二驱动轴410转动的时候,第一连杆520只有与滑块423连接的一端可以往复移动,另一端保持不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缝纫机的倒针轴420调至原点位置,实现了原地锁线,可不采用倒针的方式锁线,保证了缝制产品的美观,同时也简化了系线的繁琐程序:

如图2所示,为部分头枕套内的两片皮革缝制连接在一起后,内里冲上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皮革50和第二皮革60先通过暗线70缝合在一起,此时分别在内侧形成了第一皮革50的第一内留边51和第二皮革60的第二内留边61;接着,如图3所示,分别通过明线80将第一内留边51和第一皮革50的本体部分缝纫连接,通过明线80将第二内留边61与第二皮革60的本体部分缝纫连接;进而在明线80外分别产生了第一缝纫余边52和第二缝纫余边62;当采用倒针锁线的方式时,且明线采用双线的时候,如图3所示,首先需要从内里(a面)将外表面(b面)的外露的线头81挑到a面,这样在a面对应每一道明线均有4根线头81,需要将每到明线中的4根线头81两两系在一起,然后点胶,最后再剪线头81;而使用本技术方案后,由于线头81已经是锁死的状态,只需要在a面的锁线处点胶,然后分别将a面和b面的线头81剪掉即可。

从上述对比可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将由原来的“挑线-系扣-点胶-剪线头”简化为了“点胶-剪线头”,经验指出,以汽车头枕套为例,人均系线的产量由原来的400件/天提升到了600件-800件/天。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知道,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的结构只是缝纫机中的部分机构,在上述第一驱动机构400的运动必然伴随着缝纫机的其他缝纫机构的运转,比如勾线的梭伦组件、送线的针杆组件,在本实施例中不赘述。

所述倒针轴420的端部固定伸出有调节轴424;所述调节轴424径向固定伸出有调节杆426;所述调节杆426的端部垂直伸出有调节手柄427;所述限位机构700位于所述调节杆426的上方,通过限定所述调节杆426顶端的位置来限定倒针轴420转动至原点位置;所述倒针轴420位于原点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轴310不能将其转动运动通过联动机构500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410转动。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所述限位机构700包括安装在所述缝纫机上的气缸710、连接在所述调节杆426端部和气缸710活塞杆端部的第四连杆720;第四连杆720的顶端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底端与调节杆426可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气缸710活塞杆的底部通过第四连杆720来限定调节杆426的转动角度;气缸710与调节杆426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将实施例中的限位机构更换为以下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限位机构700包括固定在缝纫机机壳外侧壁的直线推杆730、固定在所述直线推杆730的伸出端的端部的u型架740;所述调节杆426的宽度大于其与调节轴424连接部分的宽度;所述u型架740的开口宽度略大于所述调节杆426的宽度;所述直线推杆530位于所述调节轴424的下方,所述直线推杆530伸出时,使得调节轴424及调节杆426依次插入u型架740内,将倒针轴转动至原点位置。直线推杆730的位置通过经验调试后固定在缝纫机的侧壁上。

如图5所示,上述限位机构还包括调节机构600,所述调节机构600包括固定在所述直线推杆730底部用于与缝纫机的侧壁贴合的承接板610;所述承接板610的端部伸出于所述直线推杆730的端部;所述承接板610的两面同轴固定有t型杆611和螺纹杆612;所述承接板610通过所述螺纹杆612与所述缝纫机的侧壁可转动连接。承接板610的底面主要通过其他方式与缝纫机的侧壁连接,例如通过磁铁吸合的方式;上述调节机构600使得在试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机构600微调直线推杆730的转动角度。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