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针板的剪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7134发布日期:2020-06-17 00:4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大针板的剪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具体是一种基于大针板的剪线装置。



背景技术:

将剪线装置集成到大针板上对于模块化设计,方便维修具有重要意义。如公开号为cn20478020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缝纫机的剪线机构,包括驱动机构、固定在针板下侧面上的定刀一和铰接在针板下侧面上的动刀一,动刀一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与定刀一配合做剪切动作,针板下侧设有吸线件,吸线件一端连接有吸气装置,针板上具有用于驱动吸线件使该吸线件的另一端的端日与针板的针孔正对或远离的驱动件一,针板下侧面下固定有定刀二以及铰接有具有刀刃的动刀件,针板上还具有用于驱动动刀件使该动刀件与定刀二配合将从所述的针孔中穿出的面线剪断的驱动件二。该实用新型采用较为复杂的两套驱动机构实现将与面料相连的面线剪短,但仍不能剪断残留在衣片上由上道工序产生的线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一种结构更为简洁,不改变针板正面固有形态的一种基于大针板的剪线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大针板的剪线装置,大针板板体的中部具有容缝纫针穿梭的针孔,在所述大针板板体的下表面、所述针孔的一侧固设固定刀,铰设活动刀,所述活动刀能够被缝纫机的传动机构带动做往复摆动以与所述固定刀剪切配合,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在所述大针板板体的下表面、所述针孔的另一侧固设第二固定刀、气缸,通过铰轴铰设第二活动刀,所述气缸的缸杆杆端铰接连杆的一端,所述的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活动刀,所述第二活动刀与所述第二固定刀剪切配合;在对应于所述第二活动刀与所述第二固定刀剪切处的所述大针板板体上开设能够容上道工序在衣片存留的线头进入的方孔。固定刀和活动刀剪切配合的目的是剪断本道工序中由缝纫针与衣片产生之间的缝纫线,而第二活动刀与第二固定刀剪切配合的目的是在本道工序缝纫作业的同时剪断残留在衣片上由上道工序产生的线头,无需额外工序,减少人工成本。

进一步地,在对应于所述方孔处的所述大针板板体的下表面固设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固设吸风管,所述吸风管的管口正对所述方孔。这样经过方孔的线头自动被吸入,无需利用重力垂入或人工穿入。

进一步地,所述铰轴上螺接螺栓,螺栓的螺杆上套设弹簧,弹簧的一端抵在螺栓头上、另一端抵在所述第二活动刀上。可随时调整第二活动刀与第二固定刀之间的间隙和压力,抵消刀具磨损后产生的副作用。

进一步地,自所述大针板板体的下表面始向上延伸形成凹槽,圆针板固设在所述凹槽的底部,所述圆针板的中心设置所述针孔,所述圆针板的下表面也向上延伸形成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大针板体的上表面的距离为1-1.8mm;所述固定刀的刃向所述凹槽的底部延伸并与所述圆针板的下表面抵接。这样可保证缝纫机在缝制完成并剪线后,布料底线线头在2mm以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方孔内或靠近所述方孔处安装反射光眼,所述反射光眼在探测到有衣片经过后将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气缸动作进行剪线、控制吸气装置为所述吸风管提供负压。自动化程度更好,更节能,更能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方孔向所述第二活动刀与所述第二固定刀剪切处延伸形成锐角尖角。线头被牵引到锐角尖角处后,线头被限位,有利于剪断,更有利于剪短。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刀的尾端铰设在所述大针板板体的下表面,连板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刀的中部铰接,所述连板通过驱动机构实现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活动刀摆动以使所述活动刀与所述固定刀剪切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刀的刃端与所述针孔相切。这样线头在超出针孔后即被剪断,更有利于剪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圆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圆针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基于大针板的剪线装置,大针板板体100的中部具有容缝纫针穿梭的针孔101,在所述大针板板体100的下表面、所述针孔101的一侧固设固定刀103,铰设活动刀102,所述活动刀102能够被缝纫机的传动机构带动做往复摆动以与所述固定刀103剪切配合,在所述大针板板体100的下表面、所述针孔101的另一侧固设第二固定刀104、气缸106,通过铰轴铰设第二活动刀105,所述气缸106的缸杆杆端铰接连杆107的一端,所述的连杆107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活动刀105,所述第二活动刀105与所述第二固定刀104剪切配合;在对应于所述第二活动刀105与所述第二固定刀104剪切处的所述大针板板体100上开设能够容上道工序在衣片存留的线头进入的方孔108。在对应于所述方孔108处的所述大针板板体100的下表面固设固定座109,所述固定座109上固设吸风管110,所述吸风管110的管口正对所述方孔108。所述铰轴上螺接螺栓112,螺栓112的螺杆上套设弹簧,弹簧的一端抵在螺栓头上、另一端抵在所述第二活动刀105上。在所述方孔108内或靠近所述方孔处安装反射光眼,所述反射光眼在探测到有衣片经过后将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气缸106动作进行剪线、控制吸气装置为所述吸风管110提供负压。所述方孔108向所述第二活动刀105与所述第二固定刀104剪切处延伸形成锐角尖角111。自所述大针板板体100的下表面始向上延伸形成凹槽114,圆针板115固设在所述凹槽114的底部,所述圆针板115的中心设置所述针孔101,所述圆针板115的下表面也向上延伸形成台阶面116,所述台阶面与大针板体的上表面的距离为1-1.8mm;所述固定刀103的刃向所述凹槽114的底部延伸并与所述圆针板115的下表面抵接。所述活动刀102的尾端铰设在所述大针板板体100的下表面,连板113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刀102的中部铰接,所述连板113通过驱动机构实现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活动刀102摆动以使所述活动刀102与所述固定刀103剪切配合。所述固定刀103的刃端与所述针孔101相切。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大针板的剪线装置,大针板板体(100)的中部具有容缝纫针穿梭的针孔(101),在所述大针板板体(100)的下表面、所述针孔(101)的一侧固设固定刀(103),铰设活动刀(102),所述活动刀(102)能够被缝纫机的传动机构带动做往复摆动以与所述固定刀(103)剪切配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针板板体(100)的下表面、所述针孔(101)的另一侧固设第二固定刀(104)、气缸(106),通过铰轴铰设第二活动刀(105),所述气缸(106)的缸杆杆端铰接连杆(107)的一端,所述的连杆(107)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活动刀(105),所述第二活动刀(105)与所述第二固定刀(104)剪切配合;在对应于所述第二活动刀(105)与所述第二固定刀(104)剪切处的所述大针板板体(100)上开设能够容上道工序在衣片存留的线头进入的方孔(1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针板的剪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对应于所述方孔(108)处的所述大针板板体(100)的下表面固设固定座(109),所述固定座(109)上固设吸风管(110),所述吸风管(110)的管口正对所述方孔(1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针板的剪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轴上螺接螺栓(112),螺栓(112)的螺杆上套设弹簧,弹簧的一端抵在螺栓头上、另一端抵在所述第二活动刀(10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针板的剪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大针板板体(100)的下表面始向上延伸形成凹槽(114),圆针板(115)固设在所述凹槽(114)的底部,所述圆针板(115)的中心设置所述针孔(101),所述圆针板(115)的下表面也向上延伸形成台阶面(116),所述台阶面与大针板体的上表面的距离为1-1.8mm;所述固定刀(103)的刃向所述凹槽(114)的底部延伸并与所述圆针板(115)的下表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针板的剪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孔(108)内或靠近所述方孔处安装反射光眼,所述反射光眼在探测到有衣片经过后将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气缸(106)动作进行剪线、控制吸气装置为所述吸风管(110)提供负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大针板的剪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孔(108)向所述第二活动刀(105)与所述第二固定刀(104)剪切处延伸形成锐角尖角(11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大针板的剪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刀(102)的尾端铰设在所述大针板板体(100)的下表面,连板(113)的一端与所述活动刀(102)的中部铰接,所述连板(113)通过驱动机构实现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活动刀(102)摆动以使所述活动刀(102)与所述固定刀(103)剪切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大针板的剪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刀(103)的刃端与所述针孔(101)相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于大针板的剪线装置,大针板板体的中部具有容缝纫针穿梭的针孔,在大针板板体的下表面、针孔的一侧固设固定刀,铰设活动刀,活动刀能够被缝纫机的传动机构带动做往复摆动以与固定刀剪切配合,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在大针板板体的下表面、针孔的另一侧固设第二固定刀、气缸,通过铰轴铰设第二活动刀,气缸的缸杆杆端铰接连杆的一端,的连杆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活动刀,第二活动刀与第二固定刀剪切配合;在对应于第二活动刀与第二固定刀剪切处的大针板板体上开设能够容上道工序在衣片存留的线头进入的方孔。本实用新型在本道工序缝纫作业的同时剪断残留在衣片上由上道工序产生的线头,无需额外工序,减少人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綦玉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强信机械科技(莱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7
技术公布日:2020.06.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