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纱线和布匹的烘干设备领域。
具体地说,是将纱线或布匹缠绕在旋转烘干筒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纱线在织造之前要经过浆纱工序,目的是为了增加纱线的抗拉伸性能并使纱线平滑,保证纱线在织造过程中顺利通过综丝、钢筘等部位,提高织造效率和质量,纱线上浆后需要对纱线在旋转烘干筒上进行烘干,并且卷成线轴,就成了织造的纱线。
纱线织成布后往往根据工艺需要会进行一些浸湿工序,如对布匹酸洗、浸油等。同样也要对布匹进行烘干和卷绕。
现有的纱线或布匹烘干筒采用锅炉蒸汽为热源,其安装结构具有以下缺点。
1、烘干筒与进气管或出气管连接密封结构复杂,烘干筒转动不顺畅;
2、烘干筒与进气管或出气管连接密封结构复杂,运行过程中极易磨损,造成烘干气体泄漏,降低烘干效果,浪费能源;
3、烘干筒内部结构不合理,热量利用率低,降低烘干效果,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烘干筒安装结构烘干筒转动顺畅,其内部的烘干气体泄漏少,烘干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
一种烘干筒安装结构,包括烘干筒,所述烘干筒的输入端设有进气接口,进气管插接在进气接口内侧,所述进气接口与进气管之间密封设置。
所述烘干筒的输出端设有出气接口,出气管上设有出气侧套管,所述出气侧套管套接在出气接口外侧,所述出气接口与出气侧套管之间密封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进气管上设有进气侧套管,所述进气侧套管套接在进气接口外侧,所述进气接口与进气侧套管之间设有进气侧密封圈。
所述出气接口与出气侧套管之间设有出气侧密封圈。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进气侧套管上设有进气侧密封圈压板,所述进气侧密封圈位于进气侧密封圈压板与进气侧套管之间,所述出气侧套管上设有出气侧密封圈压板,所述出气侧密封圈位于出气侧密封圈压板与出气侧套管之间。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进气侧密封圈由羊毛毡制成,所述出气侧密封圈由羊毛毡制成。
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进气侧轴承座和出气侧轴承座,所述进气侧轴承座上设有进气侧轴承,所述进气侧轴承与进气接口连接。
所述出气侧轴承座上设有出气侧轴承,所述出气侧轴承与出气接口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进气管上设有进气侧连板,所述进气侧连板与进气侧轴承座之间通过进气侧连杆连接;
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出气侧连板,所述出气侧连板与出气侧轴承座之间通过出气侧连杆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烘干筒内设有进气端导气锥和出气端导气锥,所述进气端导气锥位于进气接口内侧,所述出气端导气锥位于出气接口内侧。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进气接口内侧设有进气端扩张口,所述出气接口内侧设有出气端扩张口。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进气端导气锥连接有进气端倒角部,所述出气端导气锥连接有出气端倒角部。
所述进气端导气锥连接有进气端导气筒,所述出气端导气锥连接有出气端导气筒,所述进气端倒角部设置于进气端导气筒上,所述出气端倒角部设置于出气端导气筒上。
或者所述进气端导气锥与出气端导气锥之间通过整体导气筒连接,所述进气端倒角部设置于整体导气筒上,所述出气端倒角部设置于整体导气筒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烘干筒输入端设有进气端板,所述进气接口上设有进气端法兰,所述进气端法兰与进气端板连接。
所述烘干筒输出端设有出气端板,所述出气接口上设有出气端法兰,所述出气端法兰与出气端板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所述烘干筒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进气管插接在进气接口内侧。所述烘干筒的输出端设有出气接口,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出气侧套管,所述出气侧套管套接在出气接口外侧,保证烘干筒转动顺畅,其内部的烘干气体泄漏少,烘干效果好,而且有利于节约能源;
2、烘干气体送入烘干筒中,烘干气体在进气端导气锥和进气端倒角部的作用下流向导气筒侧壁内侧,并在导气筒的的作用下沿烘干筒侧壁流动,所述烘干筒侧壁温度升高,烘干纱线,热量利用率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烘干筒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中局部a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图1中局部b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烘干筒安装结构中烘干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烘干筒安装结构中另一方案烘干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烘干筒;3-进气管;4-出气管;5-进气接口;6-进气侧轴承座;7-进气侧连杆;8-进气侧连板;9-进气侧轴承;10-进气侧密封圈压板;11-进气侧密封圈;12-进气侧套管;13-出气侧连板;14-出气侧连杆;15-出气侧轴承座;16-出气侧轴承;17-出气接口;18-出气侧密封圈压板;19-出气侧密封圈;20-出气侧套管;21-进气端扩张口;22-进气端法兰;23-进气端板;24-进气端导气锥;25-进气端导气筒连杆;26-进气端倒角部;27-进气端导气筒;28-加强筋;29-出气端扩张口;30-出气端法兰;31-出气端板;32-出气端导气锥;33-出气端导气筒连杆;34-出气端倒角部;35-出气端导气筒;36-整体导气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一种烘干筒安装结构,包括机架1和烘干筒2,所述烘干筒2与机架1转动连接。
所述机架1包括右矩形钢管焊接而成的长方体框架结构。
所述烘干筒2的输入端连接有进气管3,所述烘干筒2的输出端连接有出气管4。
如附图2、3所示,选优的,所述烘干筒2的输入端设有进气接口5,所述进气管3插接在进气接口5内侧,所述进气接口5与进气管3之间密封设置。所述烘干筒2的输出端设有出气接口17,所述出气管4上设有出气侧套管20,所述出气侧套管20套接在出气接口17外侧,所述出气接口17与出气侧套管20之间密封设置。
所述进气管3上设有进气侧套管12,所述进气侧套管12套接在进气接口5外侧,所述进气接口5与进气侧套管12之间设有进气侧密封圈11。所述出气接口17与出气侧套管20之间设有出气侧密封圈19。
所述进气侧套管12上设有进气侧密封圈压板10,所述进气侧密封圈11位于进气侧密封圈压板10与进气侧套管12之间。所述出气侧套管20上设有出气侧密封圈压板18,所述出气侧密封圈19位于出气侧密封圈压板18与出气侧套管20之间。
所述进气侧密封圈压板10与进气侧套管1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出气侧密封圈压板18与出气侧套管2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进气侧密封圈11由羊毛毡制成。所述出气侧密封圈19由羊毛毡制成。
所述机架1上设有进气侧轴承座6和出气侧轴承座15,所述进气侧轴承座6上设有进气侧轴承9,所述进气侧轴承9与进气接口5连接;所述出气侧轴承座15上设有出气侧轴承16,所述出气侧轴承16与出气接口17连接。
所述进气管3上设有进气侧连板8,所述进气侧连板8与进气侧轴承座6之间通过进气侧连杆7连接;所述出气管4上设有出气侧连板13,所述出气侧连板13与出气侧轴承座之间通过出气侧连杆14连接。
如附图4所示,所述烘干筒2输入端设有进气端板23,所述进气接口5上设有进气端法兰22,所述进气端法兰22与进气端板23连接;所述烘干筒2输出端设有出气端板31,所述出气接口17上设有出气端法兰30,所述出气端法兰30与出气端板31连接。
所述烘干筒2内设有进气端导气锥24和出气端导气锥32,所述进气端导气锥24位于烘干筒2的输入端内侧,所述出气端导气锥32位于烘干筒2的输出端内侧。
所述烘干筒2的进气接口5内侧设有进气端扩张口21,所述烘干筒2的出气接口17内侧设有出气端扩张口29。
所述进气端导气锥24连接有进气端倒角部26,所述出气端导气锥32连接有出气端倒角部34。
所述进气端导气锥24连接有进气端导气筒27,所述出气端导气锥32连接有出气端导气筒35,所述进气端倒角部26设置于进气端导气筒27上,所述出气端倒角部34设置于出气端导气筒35上。
所述进气端导气筒27与进气端法兰22之间通过进气端导气筒连杆25连接,所述出气端导气筒35与出气端法兰30之间通过出气端导气筒连杆33连接。
所述烘干筒2内设有加强筋28。
实施例2:如附图5所示,一种烘干筒安装结构,所述进气端导气锥24与出气端导气锥32之间通过整体导气筒36连接,所述进气端倒角部26设置于整体导气筒36上,所述出气端倒角部34设置于整体导气筒36上。
所述整体导气筒36与进气端法兰22之间通过进气端导气筒连杆25连接,所述整体导气筒36与出气端法兰30之间通过出气端导气筒连杆33连接。
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所述烘干筒2与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进气管3插接在进气接口5内侧。所述烘干筒2的输出端设有出气接口17,所述出气管4上设有出气侧套管20,所述出气侧套管20套接在出气接口17外侧。保证烘干筒2转动顺畅,其内部的烘干气体泄漏少,烘干效果好,而且有利于节约能源。
烘干气体送入烘干筒2中。烘干气体在进气端导气锥24和进气端倒角部26的作用下流向导气筒侧壁内侧,并在导气筒的的作用下沿烘干筒侧壁流动,所述烘干筒侧壁温度升高,烘干纱线,热量利用率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数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