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从圆形针织机拾取管状针织物并将其转移到适于在该物品上执行额外操作的单元的拾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0141发布日期:2021-08-20 20:36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用于从圆形针织机拾取管状针织物并将其转移到适于在该物品上执行额外操作的单元的拾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用于袜类或类似物的圆形针织机拾取管状针织物并将其转移到适于在该物品上执行额外操作的单元的拾取设备。

在通过用于袜类或类似物的圆形针织机生产管状针织物的领域中,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将物品从用于生产物品的机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单元,以对该物品执行额外的、不能在所述机器上进行的或在所述机器上执行在经济上并不便利的作业。

特别是,在袜类生产领域中,近年来已经开发出通过缝合或缝合线圈来自动执行闭合其袜头的方法。这些方法中的一些是基于从用于生产物品的机器拾取物品并且将其转移到与生产机器不同的工位以执行额外的作业,以便在额外的作业工位中闭合袜类物品的袜头,同时该机器用于生产另一袜类物品。相对于基于直接在用于生产袜类物品的机器上执行袜类物品的袜头的闭合的其他方法,这些方法的优点在于不会过度地损害机器的生产率。

将袜类物品或更一般地是管状物品从用于生产它们的机器转移到闭合物品的轴向端部或更一般地是完成对物品的额外作业的工位一般是通过拾取设备来执行的,拾取设备通过拾取元件从机器的针单独地取得物品的针织圈并在物品的转移期间保持它们。

在用于闭合袜类物品的袜头的一些方法中,拾取设备还用于在执行额外作业期间支承物品,而在其他方法中,拾取设备专门用于转移物品,这是因为一旦物品已经到达要在其中执行额外作业的工位,它将先前通过针拾取的针织圈转移到具有在执行额外作业期间支承物品的功能的另一设备、比如操纵设备。该操纵设备对属于从拾取设备接纳的针织排的一半的圈进行布置,使得它们面向属于针织物同一排的另一半的圈,并在连结彼此面向的成对针织圈的缝合头部或缝合线圈头部的干预期间在相互面对的位置支承针织物的两个半排。

在用于简单地将物品从生产它的机器转移到操纵设备的一些已知类型的拾取设备中,为了将针织圈从针转移到拾取元件,拾取元件与针之间的联接通常通过将针的头部插入形成在拾取元件的端部中的座部中而发生。因此,拾取设备通常具有环形拾取主体,该环形拾取主体设计成同轴地面向针筒的端部,针的头部从该端部突出,并且该端部支承多个拾取元件,这些拾取元件平行于拾取主体的轴线定向。

例如在ep0942086中示出了这类拾取设备。

例如在ep2250306中也已知并描述了拾取设备,该拾取设备包括环形拾取主体,该环形拾取主体支承可相对于拾取主体沿径向滑动的拾取元件。拾取主体可同轴地围绕圆形袜类针织机的针筒布置,使得每个拾取元件横向地面向机器的对应针。

这类拾取设备包括致动装置,该致动装置作用在拾取元件上,以使它们朝向或远离拾取主体的轴线运动,从而相对于其所面向的针接合或脱离每个拾取元件,并且每个拾取元件都适于拾取保持在针上的物品的针织圈。

根据ep2250306,每个拾取元件的指向轴线的端部都具有座部,该座部可接合针的杆部的位于相对于头部相反侧上的针的舌部附近的区域,且致动装置包括作用在拾取元件上以使其滑动朝向轴线的弹性装置和作用在拾取元件上以与弹性装置的作用相反使其滑动远离轴线的径向推动件。

在额外作业工位中,设有操纵设备,该操纵设备设有环形主体,该环形主体布置成其轴线是竖直的。环形主体在其下面上设有多个尖钉,这些尖钉沿着假想的圆柱形表面布置,该假想的圆柱形表面的轴线与该轴线重合并且平行于所述轴线延伸。各尖钉根据与存在于拾取设备的拾取元件之间的间隔相对应的角度间隔围绕轴线均匀地在角度上相互隔开。在实践中,每个拾取元件都与操纵设备的尖钉相匹配,并且当拾取设备布置在额外作业工位中时,拾取设备的拾取主体将处于与操纵设备的主体同轴的位置,其中,拾取元件围绕尖钉的环形布置而布置,并且每个拾取元件与尖钉径向对准。

本发明的目标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拾取设备,该拾取设备用于从用于袜类或类似物的圆形针织机上拾取管状针织物并将其转移到适于在物品上执行额外操作的单元,其可以以相对简单的方式提供并且可以以出色的精度联接到机器的针。

基于该目标,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保操作中的高可靠性的设备。

该目标以及该目的和在下文中将变得更明了的其他目的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限定的一种拾取设备来实现,该拾取设备用于从用于袜类或类似物的圆形针织机拾取管状针织物并将其转移到适于在物品上执行额外操作的单元。

从对通过附图中的非限制性示例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拾取设备的较佳但非排它性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了,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拾取设备的示意性轴向剖视图,其拾取主体相对于用于袜类或类似物的圆形针织机的针筒同轴地布置在上方;

图1a是图1的细节的放大图;

图2是处于图1中所示位置的拾取设备的放大示意性俯视图,其中,一些部件用虚线和短划线示出;

图2a是图2的细节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拾取设备的示意性轴向剖视图,其拾取主体下放到用于袜类或类似物的针织机上;

图4是处于图3中所示位置的拾取设备的放大示意性俯视图;

图4a是图4的细节的放大图;

图5至15是根据本发明的拾取设备在从用于生产物品的机器中拾取物品以及其在用于物品的额外作业的工位中的布置期间的操作的示意图,更具体地:

图5是在拾取元件与机器的针接合之前围绕用于生产物品的机器的针筒布置的拾取主体的轴向剖视图;

图6是类似于图5的轴向剖视图,其中,拾取元件与机器的针接合;

图7是针织圈从机器的针穿到拾取元件的轴向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拾取设备的拾取元件的放大侧视图,其搁置抵靠于针的杆部;

图9是在针织圈从针过渡到拾取元件期间根据本发明的拾取设备的拾取元件的放大侧视图,其联接到针的杆部;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拾取设备的拾取元件的放大俯视图,其联接到以横截面示出的针的杆部;

图11是借助拾取主体使物品从用于生产物品的机器的针脱离的轴向剖视图;

图12是在将物品从用于生产物品的机器移除期间拾取主体的轴向剖视图;

图13是在布置在额外作业工位中并与用于生产物品的机器隔开的操纵装置处的拾取主体布置的轴向剖视图;

图14是在物品从拾取主体到操纵设备的过渡期间位于操纵设备处的拾取主体的轴向剖视图;

图15是在物品已经被弃置在操纵设备上之后拾取主体与用于物品的额外作业的工位之间的间隔的轴向剖视图。

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在用于袜类或类似物的单筒针织机的应用,该针织机总地由附图标记100指示,但是它也可以用于从布置在用于袜类或类似物的双筒圆形针织机的下针筒中的针拾取物品101,或者还可以用于从位于用于袜类或类似物的双筒圆形针织机的上针筒中的针拾取物品。然而,在该最后一种情形中,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必须相对于附图中所示的上下颠倒安装。

参照附图,设计成由根据本发明的拾取设备服务的用于袜类或类似物的单筒圆形针织机100包括针筒121,该针筒121具有竖直定向的轴线121a。在针筒121的侧面上形成有多个轴向狭槽122,针123容纳在它们中的每一个内部并且可以沿着对应的轴向狭槽122以交替运动被致动,以便形成针织。

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在针筒121内部存在与针筒121同轴的抽吸管124。该抽吸管124的上端部是敞开的且呈杯状的,该抽吸管124可沿轴线121a相对于针筒121运动,使得其可从针筒121的上端部伸出其长度的一部分。

针123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被致动,例如借助为简明起见未示出的凸轮,这些凸轮围绕针筒121布置并且由于针筒121绕其自身的轴线121a相对于所述凸轮旋转而可接合从针筒121的侧表面径向突出的针123的跟部123a。机器100是基本上已知类型的机器,在此为了简明起见不再进一步描述。

参考附图,总地由附图标记10指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拾取设备包括拾取主体11,该拾取主体11是环形的并且支承可相对于拾取主体11沿径向滑动的拾取元件29。拾取主体11可同轴地围绕圆形袜类针织机100的针筒121布置,使得每个拾取元件29横向地面向机器100的对应针123。

拾取设备10包括致动装置,该致动装置作用在拾取元件29上,以使它们朝向或远离拾取主体11的轴线11a运动,从而相对于其所面向的针123致动每个拾取元件29的接合或脱离,并且每个拾取元件29都适于拾取保持在针123上的物品101的针织圈,如在下文中将变得更明了的。

每个拾取元件29的指向轴线11a的端部29a都具有座部30,该座部30可接合针123的杆部123b的位于相对于头部123c相反侧上的针123的舌部123d附近的区域,且致动装置包括作用在拾取元件29上以使其滑动朝向轴线11a的弹性装置和作用在拾取元件29上以与弹性装置的作用相反使其滑动远离轴线11a的径向推动件34。

更具体地,拾取主体11布置成使得其轴线11a是竖直的并且固定到臂12的端部,该臂12水平地布置并且通过其相反端部连接到具有竖直轴线13a的套筒13。套筒13同轴地围绕中空轴14装配,并与中空轴14一体地绕其轴线13a旋转。中空轴14由支承结构15支承,以使其可绕其自身的轴线13a旋转,该支承结构15可由机器100的支承结构构成,或者由自主支承结构构成,该自主支承结构可以任选地与机器100的支承结构相关联。

齿轮16键合在中空轴14上,并且与齿轮17啮合,该齿轮17与斜齿轮18同轴且成一体,该斜齿轮18与蜗轮19配合,该涡轮19固定到由支承结构15支承的电动马达20的输出轴。

本质上,电动马达20的致动导致臂12围绕轴线13a旋转,轴线13a构成了臂12相对于支承结构15的竖直致动轴线,从而导致拾取主体11从拾取位置过渡到释放位置,且反之亦然,在拾取位置,它与机器100的针筒121同轴地布置,在释放位置,它布置在例如通过缝合或缝合成圈工位构成的额外作业工位102处,且其中布置有适于在物品101上执行额外作业的单元,如在下文中将变得更明了的。

优选地,可以将臂12的旋转停止在待机位置或中间位置,该待机位置或中间位置位于上文提到的拾取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

由三个传感器21、22和23控制三个位置,这三个位置可以由拾取主体11跟随电动马达20的致动而呈现,这三个传感器检测位于支承齿轮17和斜齿轮18的块上的参考物。

用于物品101的额外作业的工位102具体包括操纵元件60,该操纵元件60具有沿着圆柱形表面布置并设计成接合物品101的多个尖钉62。

根据本发明,在释放位置中,拾取主体11与圆柱形表面同轴地布置,尖钉62沿着该圆柱形表面布置。

尖钉62沿其布置的圆柱形表面在拾取主体11的轴线11a的方向上相对于在拾取主体11处于释放位置的情况下拾取元件29的指向轴线11a的端部沿其布置的圆柱形表面径向间隔布置。

操纵设备60设有环形主体61,该环形主体61布置成使得其轴线61a是竖直的。主体61在其下面上设有多个尖钉62,这些尖钉62沿着假想的圆柱形表面布置,该假想的圆柱形表面的轴线与轴线61a重合并且平行于所述轴线61a延伸。尖钉62围绕轴线61a均匀地相互成角度地隔开。

角度间隔可对应于拾取设备10的各拾取元件29之间存在的角度间隔,但并不禁止其还可不同,从而进一步提供了相对于拾取元件29的数量不同数量(优选是较小数量)的尖钉62。

当拾取设备10位于额外作业工位102中时,拾取设备10的拾取主体11位于与操纵设备60的主体61同轴的位置,并且拾取元件29围绕尖钉62的环布置并相对于尖钉62的环布置在外部。

连接有臂12的套筒13可根据命令相对于中空轴14沿轴线13a运动。更具体地,套筒13与阴螺纹24成一体,阴螺纹24具有竖直轴线并且与螺纹轴25配合,且套筒13通过联轴器26连接到由固定到中空轴14的块支承的电动马达27的输出轴。

以这种方式,电动马达27的致动导致臂12在臂12围绕轴线13a的任何角度位置中的升高或降低。

拾取设备10的拾取主体11具有多个径向狭槽28,在每个径向狭槽28内部滑动地容纳拾取元件29。

具体如在图8、9和10中所示,每个拾取元件29设有层状主体,该层状主体布置在相对于拾取主体11的轴线11a为径向的平面上。指向轴线11a的每个拾取元件29的端部都设有座部30,该座部30既朝向轴线11a敞开又平行于所述轴线11a敞开,即既位于上方又位于下方。当拾取主体11处于拾取位置时,该座部30可联接到拾取元件29面向的针123的杆部123b。

更具体地,拾取设备10的拾取主体11支承与机器100的针123的数量相匹配的数量的拾取元件29,并且各所述拾取元件29围绕拾取主体11的轴线11a成角度地间隔开,以对应于存在于机器100的各针123之间围绕针筒121的轴线121a的角度间隔。此外,在外周区域中,拾取主体11支承对中销31,该对中销31具有竖直轴线,并且通过降低可借助电动马达27被致动的臂12,该对中销31可插入横向于针筒121设置在机器100的支承结构中且为了简明起见并未示出的对应对中座部中。对中销31与对应的对中座部之间的联接确保拾取主体11和拾取元件29相对于机器100的针筒121的精确定位。通常设置在用于袜类或类似物的现代圆形针织机中的适配的控制元件允许针筒121围绕其自身的轴线121a相对于机器的支承结构进行精确的角度定位,因此允许需要时将机器的每个针123定位成与对应的拾取元件29的座部30径向对准。

通过升高臂12可以使对中销31与对应的对中座部脱离,以便允许臂12围绕轴线13a旋转。

每个拾取元件29以其一侧搁置在对应的径向狭槽28的底部上,并座部30形成在其中的端部在轴线11a的方向上从该底部突出。应指出的是,座部30可由两个彼此相对的壁在侧面界定,如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那样,但是其也可仅在一侧上由单个壁界定。

优选地,每个拾取元件29的端部29a成形为向上敞开的钩子,并且座部30形成在钩子的背部上。

每个拾取元件29的与端部29a相对布置的端部29b的成形为跟部,其平行于轴线11a延伸并突出到拾取主体11的对应径向狭槽28上方,从而形成指向轴线11a的肩部32。朝向轴线11a推动元件29的弹性装置作用于相对于轴线11a相反指向的该跟部的一侧。所述弹性装置优选地由环形螺旋弹簧33构成,该环形螺旋弹簧的轴线与轴线11a重合,并且该环形螺旋弹簧围绕拾取元件29布置且作用在端部29b相对于肩部32相反且为跟状的一侧上。

径向推动件34布置在拾取主体11中,并且根据命令作用在肩部32上,从而与螺旋弹簧33的作用相反导致拾取元件29滑动远离轴线11a。

更具体地,拾取主体11在上部区域中由固定板35闭合,该固定板35是环形的并且相对于轴线11a同心地布置。五个径向推动件34布置在拾取主体11内部,其形状像环形区段并且面向拾取元件29的肩部32。这些径向推动件34中的每一个都固定到成对的销36,这些销36围绕轴线11a相互成角度地间隔开并且平行于轴线11a定向。这些销36滑动地穿过形成在固定板35中的第一狭缝37。与同一径向推动件34的销36接合的成对的第一狭缝37彼此平行并且定向成允许对应的径向推动件34径向地运动朝向和远离轴线11a。可动板38布置在固定板35上方,也是环形的,与轴线11a同心布置,并由拾取主体11支承使得它可绕同一轴线11a旋转。可动板38与第二狭缝39交叉,每个销36一个狭缝,分别与销36滑动地交叉。第二狭缝39相对于第一狭缝37倾斜,从而使可动板38相对于拾取主体11和固定板35绕轴线11a的旋转导致径向推动件34朝向或远离轴线11a运动。

可动板38连接到设有行程调节装置的线性致动器。

优选地,线性致动器包括双作用流体操作缸40的活塞的杆部,其安装在臂12上并且可以被致动以引起可动板38相对于拾取主体11绕轴线11a旋转。

实际上,流体操作缸40的致动引起可动板38绕轴线11a相对于拾取主体11沿一个方向旋转,从而与螺旋弹簧33的作用相反产生了径向推动件34与轴线11a的间隔,并因此产生了拾取元件29与轴线11a的间隔,具体如图2、2a中所示,或者沿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使径向推动件34接近轴线11a,借助于螺旋弹簧33的动作而允许拾取元件29朝向所述轴线11a运动,具体如图4、4a中所示。拾取元件29朝向轴线11a的行程由肩部41界定,该肩部41与肩部32相对地布置并且形成在拾取主体11内部或者由径向推动件34形成。

应指出的是,每个拾取元件29借助于弹簧33的作用与对应的针123的杆部123b接合。由于这个事实,实现了每个拾取元件29在轴线11a的方向上的行程与对应针123的实际径向位置的某种适配。实际上,拾取元件29的特定致动使得每个拾取元件29与对应的针123的联接不那么关键,因为这可以避免针123的不精确的径向布置,因而确保了在任何情形中都是精确的配合。此外,拾取元件29的特定致动除了允许出色地限制拾取主体11作为一个整体的轴向空间占用之外,还允许将同一拾取设备10用于具有相同数量的针但沿直径略有不同的圆柱形表面布置的机器。

拾取设备10还包括按压件42,该按压件42具有圆形平面形状,其外周轮廓呈梳状,具有围绕按压件42的竖直定向的轴线42a布置的多个齿。

按压件42连接到对应的臂43的一端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其布置在臂12的上方。臂43的相反端部连接到对应的套筒44,该套筒44同轴于套筒13布置,并且为了能够绕轴线13a旋转并能够沿所述轴线13a滑动而配合在形成于套筒13中的座部45中。

臂43搁置抵靠于支柱46的上端部,支柱46具有竖直轴线,围绕轴线13a布置,并且为了能够轴向滑动而被容纳在由套筒13形成的对应的座部47中。臂43通过轴承48搁置在支柱46上,其轴线与轴线13a重合,从而在臂43相对于臂12绕轴线13a旋转期间减少臂43在支柱46上的滑动。

支柱46被插设在支柱46与对应的座部47之间的弹簧49向臂43的方向推动、因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被向上推动。

套筒13支承具有竖直轴线的流体操作缸50,并且其活塞的杆部搁置抵靠于套筒44。实践中,流体操作缸50与套筒13一体地绕轴线13a旋转,并沿所述轴线13a平移,并且可以被致动,以便与弹簧49的作用相反产生套筒44以及因此臂43相对于臂12沿轴线13a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向下平移。。

臂43在其指向臂12的一侧上设有销51,该销51具有竖直轴线,并且通过臂43相对于臂12沿轴线13a的平移可以插入形成在臂12中的具有竖直轴线的座部52中,或者可以从所述座部52抽出。

销51与座部52的联接确保了按压件42相对于拾取主体11的同轴布置,并且同时使臂12和臂43相互成一体,且因此按压件42和拾取主体11围绕轴线13a旋转。

座部52的入口形成在狭槽53的底部上和闭合端部处,该狭槽53形成在指向臂43的臂12的表面上。该狭槽53成形为关于轴线13a对中的圆形区段,并且在其各端部中与座部52所占据的端部相对的一端部上是敞开的。在臂43处于臂12上方的最大间隔的情况下,销51的下端部所位于的水平高度使得可从座部52脱离,但能够与狭槽53接合,例如如图1和3中所示。以这种方式,在臂43处于臂12上方的最大间隔的情况下,臂12可相对于支承结构15绕轴线13a旋转,从而由于销51从狭槽53的敞开端部离开而在一个方向上与臂43脱离,而在沿相反方向旋转时,由于销51进入狭槽53的所述敞开端部与之接合,销51与臂43接合,如下文中将变得更明了的。

按压件42、特别是当其处于与拾取主体11同轴的位置时,可以通过致动流体操作缸50而从升高位置运动到降低位置,在该升高位置中,按压件42向上与拾取主体11间隔开,如图1、1a、3、5和6中所示,在该降低位置中,按压件42以其外周轮廓的齿穿透到各拾取元件29之间,例如如图7、11和12中所示。

沿着臂43在绕轴线13a旋转时所遵循的轨迹,存在对臂43的旋转进行止挡的抵接部54,在升高位置中,其位置基本上对应于臂12在机器100与额外作业工位102之间的中间位置,从而防止臂43在额外作业工位102中跟随臂12。反之亦然,当臂12围绕轴线13a从额外作业工位102转到机器100并到达其之前抛弃臂43的中间位置时,销51进入狭槽53,并且在其端部处、即当销51与座部52同轴时带动臂43朝向机器100旋转。

在每个拾取元件29的指向轴线11a的端部中存在的并且可以联接到机器100的针的座部30同样可以借助拾取主体11的轴向运动并借助拾取元件29相对于尖钉62的径向运动而与销62配合。

主体61可以以本身已知的方式由两个环形部分63a、63b组成,这两个环形部分63a、63b绕直径轴线64相互枢转。由环形部分63b构成的两个环形部分之一可以根据命令围绕直径轴线64相对于另一环形部分63a翻转,以使环形部分63b的每个尖钉62运动,从而使其面向环形部分63a的对应尖钉6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当两个环形部分63a、63b处于共面位置时,尖钉62以其尖端向下指向,并且环形部分63b可绕直径轴线64翻转以面向向下的区域中的环形部分63a。

此外,在工位102处,存在环形主体151,该环形主体151可同轴地容纳在环形座部150中,其轴线与轴线61a重合。环形主体151连接到未示出的流体操作中心的活塞的杆部,其定向成使得其轴线平行于轴线61a。可以致动该流体操作缸,以便沿轴线61a在环形主体151的一个方向或相反方向上产生运动。

环形主体151的指向上方的面的外周轮廓优选地为梳形,其具有齿,当拾取主体11运动到额外作业工位102中使,该齿可以插入拾取设备10的各拾取元件29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拾取设备的操作如下。

在用于袜类或类似物的圆形针织机上通过从一个轴向端部开始生产并在相反的轴向端部处结束生产来生产物品101。

当机器100结束物品101的生产时,拾取设备10以其拾取主体11定位在机器100与额外作业工位102之间的中间位置中,其中,拾取元件29在与拾取主体11的轴线11a间隔开的位置中。按压件42布置在拾取主体11的上方与拾取主体11同轴,并且相对于拾取主体11升高。

所形成的最后一排针织物的每个针织圈被保持在生产它的针123上。在与刻度盘成一体的切割件已切割了用于生产物品101的纱线之后,为简化起见而未示出且布置在针筒121上方并与针筒121同轴的刻度盘向上与针筒间隔开,以便允许拾取设备10的拾取主体11在针筒121的上方且与针筒121同轴地布置,并且对应的按压件42在拾取主体11上方并与拾取主体11同轴地布置,如图5中所示。

应指出的是,拾取设备10布置成使得拾取主体11在针筒121上方,然后借助电动马达27的致动而沿与轴线121a重合的轴线11a降低,使得对中销31进入设置在机器100的支承结构中的适配的座部。

针筒121继续绕其自身的轴线121a被致动旋转运动,使得针123借助针致动凸轮首先被升高到集圈位置,然后返回使其头部123c位于沉降片下方,以在之后再次被升高到集圈位置,从而同时提升抽吸管124,以使得已经形成的物品101的最后针织排的针织圈一定在对应的针123的头部123c中,其中,针123的舌部123d打开。最后,再次借助针筒121相对于针致动凸轮的旋转将针123与抽吸管124一起全部升高到集圈位置。此时,针筒121的旋转停止并且针筒121被机械地锁定,以便在后续的步骤期间排除针筒121的随机或意外旋转。在针筒121的该旋转位置中,每个拾取元件29的指向轴线11a的端部29a与对应的针123的杆部123b径向对准。

此时,流体操作缸40被致动,并且通过旋转可动板38,引起径向推动件34朝向轴线11a运动,因此允许拾取元件29借助于由弹簧33施加的推力的作用朝向轴线11a运动,如图4、4a中所示。每个拾取元件29的指向轴线11a的端部通过座部30搁置抵靠于对应的针123的杆部123b,位于同一针123的舌部123d正下方,如图6中所示,并且更具体地,如图8和10中所示,其专门示出了拾取元件29与针123的联接。

在拾取元件29抵靠对应的针123的杆部123b接合之后,借助电动马达27的致动,拾取主体11略微升高,使得每个拾取元件29的端部29a借助座部30在针123的敞开舌部123d的自由端部与所述针123的杆部123b之间接合针123的杆部123b。

然后,使抽吸管124降低,并且通过流体操作缸50的致动,产生按压件42到降低位置的过渡,在该位置中,按压件42以其外周轮廓的齿进入各针123之间以及各拾取元件29之间。由于按压件42的这种轴向运动,针织圈被推入针123的舌部123d下方拾取元件29的钩形端部29a中,如图7和9中所示。此外,销51接合在座部52中,使臂12和臂43相互成一体绕轴线13a旋转。

然后,借助于电动马达27的致动,拾取设备10的拾取主体11与按压件42一起沿着其自身的轴线11a相对于针筒121升高。借助朝向通过其端部29a布置在对应针123的敞开舌部123d下方的拾取元件29的对应针123的头部123c的滑动,该提升导致舌部123d闭合到针123的头部123c上,以及针织圈与针123的脱离,如图11中所示。

在该步骤中,抽吸管124再次升高,以帮助物品101上升,并保护物品101在后续步骤中不与机器的位于针123周围的部件接触。

然后,借助电动马达20的致动,臂12和43绕轴线13a旋转,从而将拾取设备10的拾取主体11和按压件42从机器100转移到机器100与额外作业工位102之间的中间位置,如图12中所示。在该中间位置,流体操作缸50停用,以使得支承按压件42的臂43通过其销51与座部52脱离。

然后,借助电动马达20完成臂12围绕轴线13a的旋转,直到将拾取主体11布置成使得其轴线11a位于另外的加工工位102中的轴线61a处为止,如图13中所示。应指出的是,在臂12绕轴线13a旋转完成时,臂43不跟随臂12,因为其旋转被支座54挡住,并且狭槽53沿销51滑动,从而与其脱离。可选地,在该位置,物品101可被气动地抽吸到管状主体中,该管状主体布置在拾取主体11下方并且与拾取主体11同轴。

然后,借助于电动马达27的致动而使位于彼此共面的两个环形部分63a、63b下方的拾取主体升高。

然后,环形主体151沿轴线61a升高,并以其外周轮廓的齿刺入各拾取元件29之间,从而使尖钉62刺入针织物中。

此时,物品101可以以本身已知的方式、例如通过气动抽吸或借助于可以轴向插入穿过主体61的翻转管(turnertube)而在主体61上方将内部翻到外面,从而使其轴向地穿过主体61。

然后,环形主体151返回到降低的位置,并且拾取设备10的拾取主体11与额外作业工位102间隔开,并且借助于由电动马达27的启动所产生的降低且借助于由电动马达20的致动所产生的围绕轴线13a的旋转而返回到中间位置,如图15中所示。

在额外作业工位102中,物品101上的作业可以以本身已知的方式继续,例如,通过环形部分63b在环形部分63a下方的翻转而对两个环形部分进行非联结式缝合(non-linkedsewing),以及通过随后的缝合,从而闭合了物品101的轴向端部。

在实践中已经发现,根据本发明的拾取设备完全实现了预期的目的和目标。

根据本发明的拾取设备的另一个优点是,如果将其用于单筒针织机,则其可减小拾取主体的轴向空间占用并因此所需要的刻度盘的提升可为最小,如果将其用于双作用圆机,则其可使上针筒的提升为最小。

根据本发明的拾取设备的另一优点在于,其可以用于从针拾取物品或将物品转移到根据具有不同直径的不同圆柱表面布置的尖钉上。

这样构思的设备易于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型,所有这些修改和变型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要求优先权的意大利专利申请第102019000005838号中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在任何权利要求中所提到的技术特征后附有附图标记的情况下,这些附图标记仅是出于增加权利要求的可理解性的目的而包括的,因此,这些附图标记对由这些附图标记示例性地标记的每个元件的解释并无任何限制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