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紫外真丝面料制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71926发布日期:2020-05-19 20:2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品后整理
技术领域
,特别地,涉及一种抗紫外真丝面料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真丝,属于蛋白质纤维,丝素中含有1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可以帮助皮肤维持表面脂膜的新陈代谢,故可以使皮肤保持滋润、光滑。真丝织物能够增强体表皮肤细胞的活力,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同时对某些皮肤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同时由于其优越的机械强度和手感等特性在纺织领域广泛使用已在生物医学新材料方面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但真丝也有其缺点,它水洗后易皱缩,日晒后易泛黄发脆,同时真丝纤维是对太阳光紫外辐射敏感,尽管其本身具有微弱的抗紫外性能,然而在太阳光辐照下,真丝织物将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现代社会对于真丝的需要已经不仅限于室内穿着,随着大量真丝服饰在户外使用,人们对于真丝的高效抗紫外性能显得更加迫切。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丝面料制造工艺,解决现有真丝纤维在太阳光辐照下,真丝织物将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紫外真丝面料制造工艺,该抗紫外真丝面料的制造工艺的步骤具体为:①真丝面料预处理:将真丝面料浸泡于15-18℃蒸馏水中,然后再依次加入酪氨酸酶和枯草菌脂肽钠混合均匀,反应120min,取出蒸馏水冲洗,于60℃烘干,备用;所述的酪氨酸酶和枯草菌脂肽钠重量比0.5-2:0.1-3;②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将纳米二氧化钛和硼酸锌置于水热反应釜中,控制反应釜温度220℃,反应20h,即得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所述的硼酸锌和纳米二氧化钛的重量比为3:10;③抗紫外真丝面料制备:按重量份计,将1-15份改性纳米二氧化钛、3-10壳聚糖、9-30份苹果酸混合搅拌5min,即得分散液;再将预处理后的真丝面料浸泡于60℃分散液,超声振荡10min再浸泡1h,然后用功率0.71w/m2,波长为270nm紫外光辐照100s-300s,再160℃焙烘3min,最后去离子水清洗并烘干。进一步,所述的步骤①中酪氨酸酶和枯草菌脂肽钠重量比1:1。进一步,所述的步骤③中按重量份计,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为6份、壳聚糖为6份。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经过本发明提供的真丝面料预处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抗紫外真丝面料制备三个步骤获得的真丝面料可直接与皮肤接触,安全性好,不会有致癌、致畸作用或引起过敏反应;本发明的产品经测试,具有显著的抗紫外线功能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抗紫外线upf等级50+,且手感柔软,可广泛用于服装面料、家纺等领域。2、本发明首先对真丝面料进行处理,将真丝面料浸泡于酪氨酸酶和枯草菌脂肽钠的混合液中,枯草菌脂肽钠是通过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发酵产生的一种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的表面活性、乳化性、生物降解性等。由于真丝面料表面活性吸附位点较多,而同时枯草菌脂肽钠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真丝面料中的纤维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被牢牢的吸附在真丝织物表面,在吸附的同时反应体系放热由内向外散热自发的提高了反应温度,使得真丝面料内部纤维膨胀,更有利于酪氨酸酶的进一步反应,在酪氨酸酶催化氧化真丝纤维的过程中,纤维重新形成共价交联使得共价键数目增加,蚕丝内部相邻分子链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更加密集共价交联网络,从而使真丝纤维的强力有所增强,使得处理后的真丝面料断裂强力增加,但是由于酪氨酸酶催化蚕丝中的酪氨酸氧化的缘故,从而使蚕丝白度降低,因此,加入的枯草菌脂肽钠在反应体系中还作为乳化剂的能够很好的将真丝面料上的天然蜡质等疏水性杂质溶于水后通过冲洗作用而去除,从而使得真丝面料白度显著提高,因此,经过本发明真丝面料的预处理步骤,使得真丝面料断裂强力和白度性能都显著提高。3、本发明在制备抗紫外真丝面料时加入了壳聚糖,它纤维素大分子具有极其相似的化学结构,其分子上含有大量的氨基、羟基,在酸性溶液的作用下均匀地沉积在蚕丝纤维的表面,形成比较光滑的薄膜,填补了纤维表面的微小裂缝和孔洞,丝素的羧基与壳聚糖的氨基可以反应形成羧酸胺盐,进而酰胺化;通过酯化交联而固定在丝素上的苹果酸能与壳聚糖发生酰胺化反应形成网状三维结构,使壳聚糖在真丝面料表面交联成膜,限制了大分子之间的滑移增加了壳聚糖在真丝纤维上的固着,从而提高了真丝面料的断裂强力;在反应体系中还加入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一方面壳聚糖与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反应生成壳聚糖/纳米二氧化钛复合物,可以使得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借助壳聚糖和真丝之间强大的吸附力而负载在真丝面料表面,大量的纳米颗粒沉积在真丝纤维的表面,提高了纳米粒子在真丝面料表面的附着牢度,同时,这个沉积层相当于一个抗紫外膜,当紫外线射到整理后的真丝纤维表面后,被真丝纤维表面的这层纳米tio2所反射,从而大大降低真丝面料的紫外线辐射几率,从而使得真丝面料的抗紫外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形成的壳聚糖/纳米二氧化钛复合物,使得真丝面料也同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实施例1一种抗紫外真丝面料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真丝面料预处理:将真丝面料浸泡于40℃蒸馏水中,然后再依次加入酪氨酸酶和枯草菌脂肽钠混合均匀,反应120min,取出蒸馏水冲洗,于60℃烘干,备用;所述的酪氨酸酶和枯草菌脂肽钠重量比0.5:0.1;②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将纳米二氧化钛和硼酸锌置于水热反应釜中,控制反应釜温度220℃,反应20h,即得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所述的硼酸锌和纳米二氧化钛的重量比为3:10;③抗紫外真丝面料制备:将1份改性纳米二氧化钛、3份壳聚糖、9份苹果酸混合搅拌5min,即得分散液;再将预处理后的真丝面料浸泡于60℃分散液,超声振荡10min再浸泡1h,然后用功率0.71w/m2,波长为270nm紫外光辐照100s,再160℃焙烘3min,最后去离子水清洗并烘干。实施例2一种抗紫外真丝面料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真丝面料预处理:将真丝面料浸泡于50℃蒸馏水中,然后再依次加入酪氨酸酶和枯草菌脂肽钠混合均匀,反应120min,取出蒸馏水冲洗,于60℃烘干,备用;所述的酪氨酸酶和枯草菌脂肽钠重量比2:3;②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将纳米二氧化钛和硼酸锌置于水热反应釜中,控制反应釜温度220℃,反应20h,即得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所述的硼酸锌和纳米二氧化钛的重量比为3:10;③抗紫外真丝面料制备:将15份改性纳米二氧化钛、10份壳聚糖、30份苹果酸混合搅拌5min,即得分散液;再将预处理后的真丝面料浸泡于60℃分散液,超声振荡10min再浸泡1h,然后用功率0.71w/m2,波长为270nm紫外光辐照300s,再160℃焙烘3min,最后去离子水清洗并烘干。实施例3一种抗紫外真丝面料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真丝面料预处理:将真丝面料浸泡于45℃蒸馏水中,然后再依次加入酪氨酸酶和枯草菌脂肽钠混合均匀,反应120min,取出蒸馏水冲洗,于60℃烘干,备用;所述的酪氨酸酶和枯草菌脂肽钠重量比1:1;②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制备:将纳米二氧化钛和硼酸锌置于水热反应釜中,控制反应釜温度220℃,反应20h,即得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所述的硼酸锌和纳米二氧化钛的重量比为3:10;③抗紫外真丝面料制备:将6份改性纳米二氧化钛、6份壳聚糖、18份苹果酸混合搅拌5min,即得分散液;再将预处理后的真丝面料浸泡于60℃分散液,超声振荡10min再浸泡1h,然后用功率0.71w/m2,波长为270nm紫外光辐照150s,再160℃焙烘3min,最后去离子水清洗并烘干。对比例1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①中只加入枯草菌脂肽钠。对比例2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①中只加入酪氨酸酶。对比例3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①中枯草菌脂肽钠和酪氨酸酶均未添加。对比例4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①中添加的酪氨酸酶和枯草菌脂肽钠重量比为5:1。对比例5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①中添加的酪氨酸酶和枯草菌脂肽钠重量比为2:3。对比例6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③抗紫外真丝面料制备时只添加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对比例7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③抗紫外真丝面料制备时只添加壳聚糖。对比例8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③抗紫外真丝面料制备时均未添加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和壳聚糖。对比例9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③抗紫外真丝面料制备时均为添加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和壳聚糖重量份数分别为1份和3份。对比例10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③抗紫外真丝面料制备时均为添加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和壳聚糖重量份数分别为15份和10份。对比例11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步骤③抗紫外真丝面料制备时均为添加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和壳聚糖重量份数分别为6份和6份。试验例1添加枯草菌脂肽钠和酪氨酸酶对真丝面料性能的影响1、白度测定:将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和对比例3处理后的真丝面料折叠四层至不透光,用wsd-3u荧光白度仪按规定测织物亨特白度。2、断裂强力测定:采用拆边纱条样法将将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和对比例3处理后真丝面料裁成(宽×长)=50×300mm,夹头的夹持长度为100mm,预加张力200n,上下夹头下降速度为100mm/min,在yg026a型电子织物强力机上按照gb423-7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3、测定具体结果见表1表1组别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白度93.5(wh)/%93.3(wh)/%87.6(wh)/%93.1(wh)/%断裂强力424.8/n398.6/n415.9/n412.3/n由表1可知,与对比例3,未添加酪氨酸酶和枯草菌脂肽钠相比,实施例3中同时添加了酪氨酸酶和枯草菌脂肽钠后,处理后的真丝面料的白度和强力均提高,对比例1中处理真丝面料时,仅添加了枯草菌脂肽钠后,断裂强力有所下降,白度提高;由于枯草菌脂肽钠具有优异的乳化剂的作用,能够很好的将真丝面料上的天然蜡质等疏水性杂质溶于水后通过冲洗作用而去除;对比例2中仅添加了酪氨酸酶处理真丝面料,白度下降,断裂强力提高,一方面由于酪氨酸酶催化蚕丝中的酪氨酸氧化的缘故,从而使蚕丝泛黄,白度降低;另一方面酪氨酸酶催化氧化真丝纤维的过程中,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催化氧化作用下,可重新形成共价交联,纤维内部的共价键数目增加,蚕丝内部相邻分子链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更加密集共价交联网络,从而使真丝纤维的强力有所增强。试验例2添加不同比例的酪氨酸酶和枯草菌脂肽对真丝物理性能的影响将实施例3、对比例4、对比例5处理后的真丝面料进行白度以及断裂强力的测定,具体测定方法同试验例1一致。具体测定结果见表2表2编号实施例3对比例4对比例5白度93.1(wh)/%92.9(wh)/%87.1(wh)/%断裂强力424.8/n396.7/n418.5/n由表2可知,当酪氨酸酶和枯草菌脂肽钠重量比为5:1时,由于酪氨酸酶添加过量,体系中的酪氨酸酶反而对枯草菌脂肽钠非竞争性抑制作用,从而使得白度显著下降;当酪氨酸酶和枯草菌脂肽钠重量比为2:3,由于枯草菌脂肽钠过量,导致反应体系放热过度,反应温度过度升高,进而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使得断裂强力显著下降。因此,只有当酪氨酸酶和枯草菌脂肽重量比为1:1时,处理后的真丝面料白度和断裂强力均显著提高,试验例3本发明制备的抗紫外真丝面料对抗紫外性能的影响1、将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3制备的真丝面料以及未经处理的真丝面料进行抗紫外性能的测定,具体测定方法为采用yg(b)912e型纺织品防紫外性能测试仪,按照gb/t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标准,测定经溶胶整理后的棉和涤纶织物的防紫外线效果,测定单层的织物对波长375nm的光线透过率和防紫外系数upf,upf值越高,表示抗紫外性能越好。2、测定结果见表3表3按照我国纺织品的标准规定,一般认为当样品的upf值>30,紫外透光率<5%时,该纺织品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由表3明显可知,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真丝面料具有优异的抗紫外性能,upf可以达到85.6,而未经处理的真丝面料不具有抗紫外性能。试验例4添加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和壳聚糖对真丝面料抗紫外性能的影响将本发明实施例3、对比例6、对比例7和对比例8制备的真丝面料行抗紫外性能的测定,具体测定方法同试验例3一致。具体测定结果见表4表4编号实施例3对比例6对比例7对比例8upf85.675.828.828.6紫外透光率%2.02.56.76.5由表4明显可知,与对比例8相比,同时添加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和壳聚糖可以显著提高真丝面料的抗紫外性能,upf值可以达到85.6。对比例6中仅添加了改性纳米二氧化钛,虽然具有抗紫外性能,但是相比于同时添加壳聚糖的实施例3制备的真丝面料,抗紫外性能略低,因为同时添加壳聚糖的话,壳聚糖与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反应生成壳聚糖/纳米二氧化钛复合物,可以使得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借助壳聚糖和真丝之间强大的吸附力而负载在真丝面料表面,大量的纳米颗粒沉积在真丝纤维的表面,提高了紫外反射粒子(纳米tio2)在真丝面料表面的附着牢度,使得纳米tio2层更加稳定,对紫外线反射能力也就进一步提高。对比例7中仅添加壳聚糖,而壳聚糖只是作为辅助纳米二氧化钛抗紫外线,单一添加壳聚糖,基本不具有抗紫外线性能。试验例5不同重量份数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和壳聚糖对真丝面料抗紫外性能的影响。具体测定方法同试验例3一致。具体结果见表5。表5编号对比例9对比例10对比例11upf60.555.887.9由表5可知,当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和壳聚糖重量份数分别为1份和3份时,壳聚糖添加过量,使得反应体系粘度增加,一方面使得浸泡后的真丝面料断裂强力下降,另一方面使得体系中生成的壳聚糖/纳米二氧化钛复合物在真丝面料表面分布不均匀,从而使得防紫外性能下降;当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和壳聚糖重量份数分别为15份和10份时,改性纳米二氧化钛添加过量,大量的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相互之间由于带电的作用而相互团聚,生成颗粒较大的粒子,而不是纳米级颗粒,从而使得吸收紫外线的功能被削弱,使得经处理的真丝面料,其防紫外性能下降;因此,只有当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和壳聚糖重量份数分别为6份和6份时,二者完全反应,防紫外性能最佳,upf值可以达到87.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