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料热压分离式轧光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3213发布日期:2020-08-25 18:48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料热压分离式轧光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纺织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料热压分离式轧光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轧光又称压光,织物面料整理加工的后道工序。利用纤维在加热条件下的热可塑性将织物表面轧平,以增进织物光泽和减少纤维之间的间隙提高羽绒服用途织物防钻绒性能的整理过程。

传统的轧光机由若干只表面光滑的硬辊和软辊组成。硬辊为金属辊,表面经过高度抛光,附有加热装置,加热方式有电磁感应加热,循环导热油加热,电热纯水加热等。软辊为尼龙辊、棉花纸辊/羊毛纸辊/亚麻纸辊等纤维辊、聚酰胺辊、其他合成树脂辊等。由硬辊和软辊组成的轧点称硬轧点,轧压温度为60℃~220℃。使用液压系统进行加压,线压力一般在100-500n/mm织物经轧压后纱线被压扁,表面平滑,光泽增强,空透指标提高。

现有的轧光加工工艺一般存在如下的技术问题:

1.高温硬辊设计为耐重压,并有加热结构来保证加热均匀稳定,结构复杂,温度均匀性不高,且温度响应缓慢。

2.高温硬辊散热面积大,在加工化纤品种时所需表面温度高,耗能大,浪费大。操作安全风险高。

3.轧点实际接触面积小,对纤维组织的有效加热时间短。一般通过提高设定温度、增加压力来增加轧点啮合宽度或降低加工速度来保证加工效果。其中降低加工速度影响了设备生产效率,一般加工速度在10-40m/min左右。

4.为保证实际作用压强,需要增加压力,从而对整个机械结构,油压系统,压辊的材料和结构有更高的要求。

5.钢棍实际温度要远远大于布面实际有效温度,局部染料升华,布面变色(偏浅)的情况严重,不得不在前工程增加染料的使用量来满足颜色深度的要求,严重时会影响色牢度。

6.现有工艺的加工手感偏硬。现有加工工艺存在着耗能高,加工压力大,效率低,设备可靠性低,手感差,颜色变化严重,加工成本高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加工工艺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料热压分离式轧光加工工艺。

技术方案:一种面料热压分离式轧光加工工艺,包括加热系统和轧点系统,织物依次穿过加热系统和轧点系统进行轧光加工,所述的加热系统的布面加热速度与轧点系统的轧点速度同步,在进轧点前对织物进行加热;

所述的加热系统和轧点系统之间还设有布面温度保持装置,通过布面温度保持装置维持织物表面的温度;

所述的布面温度保持装置包括上下两片相互对称的可拼接成三角形状的金属外壳,织物从上下两片金属外壳的正中间穿过,保持织物表面的温度;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设有高效保温层,所述的高效保温层由电气加热贴片组成,所述的电气加热贴片还串连有温度探头、温度控制器和加热电流控制器,通过温度探头时刻监测电气加热贴片表面的温度,通过温度控制器和加热电流控制器时刻控制调整电气加热贴片的表面温度;

所述的加热系统可根据不同的织物要求,可配置如下不同的加热系统:红外加热布面温度恒温控制系统、高效蒸汽式布面温度恒温系统或者高效导热油式织物布面加热系统;所述的红外加热布面温度恒温控制系统适用于中厚面料;所述的高效蒸汽式布面温度恒温系统适用于对布面加工光泽的轻薄面料;所述的高效导热油式织物布面加热系统适用于对布面加工光泽要求较高的各种面料;

所述的轧点系统中的轧点上部为常温金属抛光硬辊和下部为常温软辊,布面从上部的常温金属抛光硬辊和下部的常温软辊中间穿过进行轧光加工,同时,所述的常温金属抛光硬辊和常温软辊的辊面上方均安装有温度恒温装置,所述的温度恒温装置包括表面温度探头、风扇和温度控制器,所述的表面温度探头和风扇分别连接至温度控制器进行温度的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系统与轧点系统之间,距离在5cm-50cm之间设有布面温度保持装置,保证热损失在5℃以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气加热贴片的材质为石墨烯。

进一步的,所述的红外加热布面温度恒温控制系统采用电热红外管加热或天然气红外燃烧板加热,产生长波红外波对布面进行加热,红外加热的波长范围在760nm-1m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效蒸汽式布面温度恒温系统采用大于0.5mpa的蒸汽进行加热;所述的高效蒸汽式布面温度恒温系统包括高效蒸汽加热辊、辊面温度传感器、压力调节器、温度压力装换器、精密蒸汽调压阀、疏水器,所述的高效蒸汽加热辊的内腔设有特氟龙疏水涂层,用于提高潜热交换效率,传热系数高,高效蒸汽加热辊的辊面温度控制在+-1摄氏度之间,所述的高效蒸汽加热辊连接有辊面温度传感器、温度压力装换器、压力调节器、精密蒸汽调压阀,通过自控转换温度为饱和蒸汽对应压力信号给压力调节器控制精密蒸汽调压阀,控制蒸汽压力,精确控制布面温度;所述的疏水器,用于排出蒸汽凝结水。

进一步的,所述的高效导热油式织物布面加热系统包括导热油加热辊、辊面嵌入式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和导热油加热单元,所述的导热油加热辊内部为螺旋构造,用于提高导热油循环的流体雷诺数至4000以上,形成紊流,提高传热效率,保证辊面温度均匀;导热油加热辊外连接有辊面嵌入式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和导热油加热单元,通过辊面嵌入式温度传感器自动反馈的导热油加热辊的温度,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温度,通过导热油加热单元控制导热油的进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轧点系统中的常温金属抛光硬辊采用金属抛光辊,直径范围为200mm-800mm,内部不设加热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轧点系统中的常温软辊直径范围为200mm-800mm,硬度为邵氏d45-90。

进一步的,所述的常温软辊的表面温度探头为红外温度探测头。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具体优势如下:

1.本发明降低了能源消耗,加热的热功率可以大幅度降低至现有传统工艺的1/3以下。

2.本发明提高轧光工艺加工速度至现有传统工艺的2倍以上。

3.本发明有效改善高温轧光加工品的手感至更柔软,提高面料饱满度。

4.本发明改进高温轧光加工品的颜色变化问题,大幅度节约深色加工品的染料消耗。

5.本发明大幅度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布面温度保持装置位置原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布面温度保持装置的详细结构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轧点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轧点系统中的温度恒温装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高效蒸汽式布面温度恒温系统的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的高效导热油式织物布面加热系统的原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红外加热的热压分离轧光机原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蒸汽/导热油的热压分离轧光机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的界定。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面料热压分离式轧光加工工艺,包括加热系统1和轧点系统2,织物依次穿过加热系统1和轧点系统2进行轧光加工,所述的加热系统1的布面加热速度与轧点系统2的轧点速度同步,在进轧点前对织物进行加热。

所述的加热系统1和轧点系统2之间还设有布面温度保持装置3,通过布面温度保持装置3维持织物表面的温度;具体地,在所述的加热系统1与轧点系统2之间,距离5cm-50cm之间设有布面温度保持装置3,保证热损失在5℃以内。

如图1-2所示,所述的布面温度保持装置3包括上下两片相互对称的可拼接成三角形状的金属外壳31,织物从上下两片金属外壳31的正中间穿过,保持织物表面的温度;所述金属外壳31的内壁设有高效保温层32,所述的高效保温层32由电气加热贴片33组成,所述的电气加热贴片33的材质为石墨烯。所述的电气加热贴片33还串连有温度探头36、温度控制器35和加热电流控制器34,通过温度探头36时刻监测电气加热贴片33表面的温度,通过温度控制器35和加热电流控制器34时刻控制调整电气加热贴片33的表面温度。

如图3-4所示,所述的轧点系统2中的轧点上部为常温金属抛光硬辊21和下部为常温软辊22,布面从上部的常温金属抛光硬辊21和下部的常温软辊22中间穿过进行轧光加工,同时,所述的常温金属抛光硬辊21和常温软辊22的辊面上方均安装有温度恒温装置23,所述的温度恒温装置23包括表面温度探头231、风扇232和温度控制器233,所述的表面温度探头231和风扇232分别连接至温度控制器233进行温度的控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轧点系统2中的常温金属抛光硬辊21采用金属抛光辊,直径范围为200mm-800mm,内部不设加热装置。所述的轧点系统2中的常温软辊22直径范围为200mm-800mm,硬度为邵氏d45-90。所述的常温软辊22的表面温度探头231为红外温度探测头。

本发明中,所述的加热系统1可根据不同的织物要求,可配置如下不同的加热系统:红外加热布面温度恒温控制系统11、高效蒸汽式布面温度恒温系统12或者高效导热油式织物布面加热系统13。所述的红外加热布面温度恒温控制系统11适用于中厚面料;所述的高效蒸汽式布面温度恒温系统12适用于对布面加工光泽的轻薄面料;所述的高效导热油式织物布面加热系统13适用于对布面加工光泽要求较高的各种面料。

如图8所示,所述的红外加热布面温度恒温控制系统11采用电热红外管加热或天然气红外燃烧板加热,产生长波红外波对布面进行加热,红外加热的波长范围在760nm-1mm之间。红外加热波长长,穿透性强,对纤维组织内部加热效果明显。

如图5、图7所示,所述的高效蒸汽式布面温度恒温系统12采用大于0.5mpa的蒸汽进行加热;所述的高效蒸汽式布面温度恒温系统12包括高效蒸汽加热辊121、辊面温度传感器122、压力调节器123、温度压力装换器124、精密蒸汽调压阀125、疏水器126,所述的高效蒸汽加热辊121的内腔设有特氟龙疏水涂层,用于提高潜热交换效率,传热系数高,高效蒸汽加热辊121的辊面温度控制在+-1摄氏度之间,所述的高效蒸汽加热辊121连接有辊面温度传感器122、温度压力装换器124、压力调节器123、精密蒸汽调压阀125,通过自控转换温度为饱和蒸汽对应压力信号给压力调节器123控制精密蒸汽调压阀125,控制蒸汽压力,精确控制布面温度;所述的疏水器126,用于排出蒸汽凝结水。

如图6、图7所示,所述的高效导热油式织物布面加热系统13包括导热油加热辊131、辊面嵌入式温度传感器132、温度控制器133和导热油加热单元134,所述的导热油加热辊131内部为螺旋构造,用于提高导热油循环的流体雷诺数至4000以上,形成紊流,提高传热效率,保证辊面温度均匀;导热油加热辊131外连接有辊面嵌入式温度传感器132、温度控制器133和导热油加热单元134,通过辊面嵌入式温度传感器132自动反馈的导热油加热辊131的温度,通过温度控制器控制温度,通过导热油加热单元134控制导热油的进出。导热油采用大流量循环,低压运行,辊面温度均匀。

本发明所涉及到的各种加热系统,加热效率高,加热接触长度为现有传统工艺的20-200倍以上。

本发明的加热系统与轧点速度同步装置,保证速度一致性,并可以调节因加热后伸长率变化而影响的微小速度差。

本发明在提高加工速度来减少布面热量损失的情况下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热压分离的专用的热压分离轧光机加工设备,含有独立的加热系统(包括红外加热、蒸汽加热、导热油加热)和轧点装置的纺织品、无纺布、皮革等用轧光机设备。

本发明所述的加工物料包括的适用于纺织面料,无纺布加工,薄膜压延加工等。纺织面料包括表面光泽整理加工、手感整理、降低空透性能的防钻绒羽绒服面料等的轧光整理加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