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非织造布用纤网的立体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04691发布日期:2021-01-12 07:40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产非织造布用纤网的立体式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刺法非织造布技术,具体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非织造布用纤网的立体式设备。



背景技术:

水刺法非织造布技术是对各种原料纤维,通过开松、成网、水刺固结、烘干、卷绕成布的工艺流程,其中的成网工序,是关键性工序,需要根据使用的原料纤维品种来选择不同的成网设备和结构。随着水刺非织造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及消费者对湿巾、干巾等一次性用品的个性化品质需求的提高,市场对天然纤维制品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其中纯棉纤维独有的亲肤性和性价比,受到了消费市场的青睐,市场需求急速扩大。棉纤维等天然纤维的强度较低,纤维较短,杂质多,原有梳理机对其容易开松过度,易造成纤维损伤和断裂,容易形成大量的棉结,杂质去除差,影响非织造布成品的柔软度、亲肤性和清洁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需求而提出一种用于生产非织造布用纤网的立体式设备。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梳理机的重新排布,将多台梳理机进行有序组合,使各机台输出的纤网进行幅宽方向合并和垂直方向叠加,使得输出的纤网既增加了幅宽,也增加克重,既能满足常规湿巾的使用需求,也能达到产能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生产非织造布用纤网的立体式设备包括以前后交错位置安装在上机架(5)内并联合成纤网的至少两台梳理机,以前后交错位置安装在下机架(6)内并联合成纤网的至少两台梳理机,且位于上机架上的梳理机位置相对位于下机架上的梳理机位置呈位置互补方式设置;在位于上机架前部的梳理机ⅰ后部设置有由单独的动力机构驱动的向后延伸的上输送部件,在位于下机架前部的梳理机ⅲ后部设置有由单独的动力机构驱动的向后延伸的下输送部件(8);安装在上机架内的梳理机ⅰ输出的1#纤网沿上输送部件前进,经过后部的梳理机ⅱ时,与梳理机ⅱ输出的2#纤网在幅宽方向合并;安装在下机架内的梳理机ⅲ输出的3#纤网沿下输送部件前进,经过后部的梳理机ⅳ时,与梳理机ⅳ输出的4#纤网在幅宽方向合并,上下输纤网在上输送帘和下输送帘汇合处形成垂直叠加的厚纤网。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输送部件和下输送部件结构相同。其中,所述上输送部件是由用于驱动同步带的动力机构、由同步带带动的若干根输送辊、以及由输送辊驱动的上输送帘组成;所述输送辊为直径不同台阶形结构,在梳理机ⅰ输出的1#纤网区域由大直径辊辊面带动输送帘运转,小直径辊辊面位于梳理机ⅱ输出的2#纤网区域,不干涉输送帘运转,输送辊两端通过轴承座依次安装在上机架上,且在输送辊的一端安装有与同步带相配合的带轮。

所述下输送部件是由用于驱动同步带的动力机构、由同步带带动的若干根输送辊、以及由输送辊驱动的下输送帘组成;所述输送辊为直径不同台阶形结构,在梳理机ⅲ输出的3#纤网区域由大直径辊辊面带动输送帘运转,小直径辊辊面位于梳理机ⅳ输出的4#纤网区域,不干涉输送帘运转,输送辊两端通过轴承座依次安装在下机架上,且在输送辊的一端安装有与同步带相配合的带轮。

进一步说,本实用新型利用上机架和下机架的有机配合,将四台梳理机在立体空间内有序的排布:梳理机ⅰ和梳理机ⅱ前后交错放置在上机架,梳理机ⅰ输出的1#纤网沿上输送部件前进,经过梳理机ⅱ时,与梳理机ⅱ输出的2#纤网在幅宽方向合并。梳理机ⅲ和梳理机ⅳ后前交错放置于下机架,相对于梳理机ⅰ和梳理机ⅱ呈互补位置。梳理机ⅲ输出的3#纤网沿下输送部件前进,经过梳理机ⅳ时,与梳理机ⅳ输出的4#纤网在幅宽方向合并。1#纤网和2#纤网合并为宽幅纤网沿上输送帘前进,中间叠加的宽度可以根据需要由上机架和梳理机ⅰ和梳理机ⅱ的道夫吸边调整。3#纤网和4#纤网合并为宽幅纤网沿下输送帘前进,中间叠加的宽度可以根据需要由下机架和梳理机ⅲ和梳理机ⅳ的道夫吸边调整。上下输纤网在上输送帘和下输送帘汇合处形成垂直叠加的厚纤网。上机架和下机架设有楼梯,操作人员可近距离观察纤网情况,上输送部件和下输送部件均设单独的传动减速机,方便调节各输送网的速度,得到高质量的纤网。上输送部件依托上机架安装,可避免与下输送部件干涉。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机架和下机架的有机配合,可实现4台、6台、8台或9台梳理机在立体空间内有序的排布,输出更均匀更宽更厚的纤网。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适用于纯棉纤维非织造布生产线,但也可以用于麻类、蚕丝、竹类等天然纤维,以及黏胶、天丝等可降解的人造纤维的非织造布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从上机架后方梳理机出来的纤网由上输送部件向后传输,在经过上机架前方的梳理机时,与从上机架前方的梳理机输出纤网进行幅宽方向合并后继续输送;从下层后方梳理机出来的纤网由下输送部件向后传输,在经过下机架上的梳理机时,与下机架上的梳理机输出纤网进行幅宽方向合并;经过幅宽方向合并后的两层纤网在下输送部件上进行垂直方向的叠加后。每台梳理机的出网速度由单独减速机进行控制,上、下出网部件中的输送帘也有单独减速机进行控制,每次合并时的纤网速度和幅宽根据工艺要求进行调整,得到高质量的纤网。操作人员从地面通过楼梯到上机架,观察梳理机的出网情况,周围设置的防护栏可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四台梳理机(或更多台梳理机)进行有序组合,使各机台输出的纤网进行幅宽方向合并和垂直方向叠加,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能改善布面质量,运行安全稳定。它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纯棉水刺非织造布生产线,为客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机架的俯示图。

图3是上输送部件俯视图。

图4是下机架俯视图。

图5是下输送帘俯视图。

图中序号:1是梳理机ⅰ、2是梳理机ⅱ、3是梳理机ⅲ、4是梳理机ⅳ、5是上机架、6是下机架、7是上输送部件、8是下输送部件、9是输送辊、10是上输送帘、11是下输送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3、4、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生产非织造布用纤网的立体式设备包括以前后交错位置安装在上机架5内并联合成纤网的梳理机ⅰ1、梳理机ⅱ2,以前后交错位置安装在下机架6内并联合成纤网的梳理机ⅲ3、梳理机ⅳ4,且位于上机架上的梳理机位置相对位于下机架上的梳理机位置呈位置互补方式设置;在位于上机架前部的梳理机ⅰ1后部设置有由单独的动力机构驱动的向后延伸的上输送部件7,在位于下机架前部的梳理机ⅲ3后部设置有由单独的动力机构驱动的向后延伸的下输送部件8;安装在上机架内的梳理机ⅰ1输出的1#纤网沿上输送部件7前进,经过后部的梳理机ⅱ2时,与梳理机ⅱ2输出的2#纤网在幅宽方向合并;安装在下机架内的梳理机ⅲ3输出的3#纤网沿下输送部件8前进,经过后部的梳理机ⅳ4时,与梳理机ⅳ4输出的4#纤网在幅宽方向合并,上下输纤网在上输送帘10和下输送帘11汇合处形成垂直叠加的厚纤网。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输送部件7和下输送部件8结构相同。其中,所述上输送部件7是由用于驱动同步带的动力机构、由同步带带动的若干根输送辊9、以及由输送辊驱动的上输送帘10组成;所述输送辊为直径不同台阶形结构,在梳理机ⅰ输出的1#纤网区域由大直径辊辊面带动输送帘运转,小直径辊辊面位于梳理机ⅱ输出的2#纤网区域,不干涉输送帘运转,输送辊两端通过轴承座依次安装在上机架上,且在输送辊的一端安装有与同步带相配合的带轮。

所述下输送部件8是由用于驱动同步带的动力机构、由同步带带动的若干根输送辊9、以及由输送辊驱动的下输送帘11组成;所述输送辊为直径不同台阶形结构,在梳理机ⅲ输出的3#纤网区域由大直径辊辊面带动输送帘运转,小直径辊辊面位于梳理机ⅳ输出的4#纤网区域,不干涉输送帘运转,输送辊两端通过轴承座依次安装在下机架上,且在输送辊的一端安装有与同步带相配合的带轮。

进一步说,本实用新型利用上机架5和下机架6的有机配合,将四台梳理机在立体空间内有序的排布:梳理机ⅰ1和梳理机ⅱ2前后交错放置在上机架5,梳理机ⅰ1输出的1#纤网沿上输送部件7前进,经过梳理机ⅱ2时,与梳理机ⅱ2输出的2#纤网在幅宽方向合并。梳理机ⅲ3和梳理机ⅳ4后前交错放置于下机架,相对于梳理机ⅰ1和梳理机ⅱ2呈互补位置。梳理机ⅲ3输出的3#纤网沿下输送部件8前进,经过梳理机ⅳ4时,与梳理机ⅳ4输出的4#纤网在幅宽方向合并。1#纤网和2#纤网合并为宽幅纤网沿上输送帘10前进,中间叠加的宽度可以根据需要由上机架5和梳理机ⅰ1和梳理机ⅱ2的道夫吸边调整。3#纤网和4#纤网合并为宽幅纤网沿下输送帘11前进,中间叠加的宽度可以根据需要由下机架6和梳理机ⅲ3和梳理机ⅳ4的道夫吸边调整。上下输纤网在上输送帘10和下输送帘11汇合处形成垂直叠加的厚纤网。上机架5和下机架6设有楼梯,操作人员可近距离观察纤网情况,上输送部件7和下输送部件8均设单独的传动减速机,方便调节各输送网的速度,得到高质量的纤网。上输送部件7依托上机架5安装,可避免与下输送部件8干涉。

本实用新型利用上机架5和下机架6的有机配合,可实现4台、6台、8台或9台梳理机在立体空间内有序的排布,输出更均匀更宽更厚的纤网。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适用于纯棉纤维非织造布生产线,但也可以用于麻类、蚕丝、竹类等天然纤维,以及黏胶、天丝等可降解的人造纤维的非织造布生产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