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印染用布料去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4286发布日期:2021-06-18 20:1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料印染用布料去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印染领域,具体为一种布料印染用布料去水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印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原料、半成品、织造、印染、整理等多重工序流程,布料印染结束后需要进行去水工序,使用挤压式去水方式,不仅效果一般且高强度挤压容易对布料产生损伤,同时挤压过程中产生的水流容易停留在挤压处,导致挤压后的布料再次被水分侵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布料印染用布料去水装置,解决了布料在去水过程单纯依靠挤压去水,容易造成布料受压损伤,且去水效果较差的问题,同时去水过程中产生的水流会对后续的去水过程产生影响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布料印染用布料去水装置,包括挤压箱,贯穿所述挤压箱的前端安装有传输台,所述挤压箱的内侧安装有两组挤压轮,所述挤压轮的内侧呈中空设置,且挤压轮的一侧安装有流通管。

优选的,所述挤压轮的另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且挤压轮的外侧安装有若干座接触板,接触板的外侧呈弧形设置,接触板的一端安装有转轴,转轴与挤压轮的内侧活动连接,接触板通过转轴与挤压轮活动连接,接触板的一端安装有第一传动杆,且接触板的一端安装有伸缩传输管,伸缩传输管位于第一传动杆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伸缩传输管的一端安装有气囊,气囊的一端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的一端与挤压轮的内侧中空部位传输连接。

优选的,贯穿所述气囊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单向阀,贯穿气囊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单向阀,且气囊的内侧安装有塑形弹簧,塑形弹簧的两端均与气囊的内侧固定连接,贯穿气囊的一侧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的外侧安装有两组扩张杆,扩张杆的外侧呈弧形设置,两组扩张杆均位于气囊的内侧,转动轴的一半位于气囊内侧另一半位于气囊外侧,转动轴的外侧安装有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位于气囊的外侧,且转动轴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与挤压轮固定连接,转动轴与固定杆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触板的外侧开设有内展槽,内展槽的外侧安装有若干座伸展组件,若干组伸展组件在内展槽外侧由中心向外侧扩散分布设置。

优选的,所述伸展组件包括引导块,引导块的外侧呈弧形设置,贯穿引导块的底端开设有通风槽,通风槽的一端与伸缩传输管的一端连接,引导块的外侧缠绕设置有吸水棉,吸水棉的一端与通风槽的另一端内侧固定连接,且引导块的一侧安装有若干组转轮。

(三)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两组挤压轮对印染后的布料进行挤压,可以将布料中的残留流体颜料挤压除去,配合两组挤压轮外侧设置的弧形接触板,可以让布料受到的挤压力从小到大逐渐增加,保证了水分的充分挤出以及布料的安全。

(2)本发明当布料接触到接触板后,通过转轴的设置让接触板向内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动杆向内挤压,通过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的连接,同时配合第二传动杆与转动轴外侧的连接,让第一传动杆带动第二传动杆进行旋转转动,并带动转动轴旋转,让扩张杆旋转并与气囊的内侧接触,从而将气囊撑开,撑开的气囊会产生吸力,配合第一单向阀与伸缩传输管的设置,让吸力作用与接触板的外侧,将接触板外侧贴合的布料中的水分进行吸收,不仅可以提高布料水分的排出效果,同时可以将水分进行收集,不会让水分对后续的布料造成影响,从而保证去水效果。

(3)本发明当气囊中吸入水分后,之后随着挤压轮的继续转动,会让接触板不再受压,此时配合塑形弹簧的反作用拉力,将撑开的气囊向内回拉,配合气囊内壁的回拉,带动两组扩张杆旋转复位,此时因为气囊的空间缩小,需要将气囊中收入的水分排出,水分会通过第二单向阀与连接管挤入挤压轮的内侧,并随着水分的积累,过多的水流会通过流通管排出,从而进一步隔绝了排出后的水分与布料的在接触过程,同时也保证了挤压轮的干燥,保持挤压与吸收过程的效果。

(4)本发明当气囊产生吸力后,吸力会通过伸展组件中的通风槽传输到外侧,从而将布料吸入内展槽中,让布料与若干组引导块的外侧接触,配合引导块的弧形社会与引导块的中心扩散式分布,可以让布料顺着若干组引导块在内展槽中充分展开,配合转轮的设置,可以协助布料的展开过程,同时配合吸水棉缠绕在引导块外侧,让水分被吸水棉吸收,在将吸水棉中的水分吸入通风槽中,利用接触式吸收提高水分的吸收率,同时全面展开的布料不仅保证了布料的出货质量,也更有利于水分的榨取过程。

(5)本发明通过改变挤压形态,以及利用挤压过程产生的动力转换成吸力,可以更有效的去处布料中的水分,从而有效的解决了布料在去水过程单纯依靠挤压去水,容易造成布料受压损伤,且去水效果较差的问题,同时去水过程中产生的水流会对后续的去水过程产生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挤压箱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气囊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内展槽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伸展组件的剖视图。

其中,1、挤压箱;2、传输台;3、流通管;4、挤压轮;5、第一传动杆;6、伸缩传输管;7、接触板;8、转轴;9、气囊;10、连接管;11、第一单向阀;12、扩张杆;13、转动轴;14、塑形弹簧;15、第二传动杆;16、第二单向阀;17、内展槽;18、伸展组件;19、吸水棉;20、转轮;21、引导块;22、通风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一种布料印染用布料去水装置,包括挤压箱1,贯穿挤压箱1的前端安装有传输台2,挤压箱1的内侧安装有两组挤压轮4,挤压轮4的内侧呈中空设置,且挤压轮4的一侧安装有流通管3。

挤压轮4的另一端安装有驱动电机,且挤压轮4的外侧安装有若干座接触板7,接触板7的外侧呈弧形设置,接触板7的一端安装有转轴8,转轴8与挤压轮4的内侧活动连接,接触板7通过转轴8与挤压轮4活动连接,接触板7的一端安装有第一传动杆5,且接触板7的一端安装有伸缩传输管6,伸缩传输管6位于第一传动杆5的一侧。

伸缩传输管6的一端安装有气囊9,气囊9的一端安装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的一端与挤压轮4的内侧中空部位传输连接。

贯穿气囊9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单向阀11,贯穿气囊9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单向阀16,且气囊9的内侧安装有塑形弹簧14,塑形弹簧14的两端均与气囊9的内侧固定连接,贯穿气囊9的一侧安装有转动轴13,转动轴13的外侧安装有两组扩张杆12,扩张杆12的外侧呈弧形设置,两组扩张杆12均位于气囊9的内侧,转动轴13的一半位于气囊9内侧另一半位于气囊9外侧,转动轴13的外侧安装有第二传动杆15,第二传动杆15位于气囊9的外侧,且转动轴13的一端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与挤压轮4固定连接,转动轴13与固定杆活动连接。

接触板7的外侧开设有内展槽17,内展槽17的外侧安装有若干座伸展组件18,若干组伸展组件18在内展槽17外侧由中心向外侧扩散分布设置。

伸展组件18包括引导块21,引导块21的外侧呈弧形设置,贯穿引导块21的底端开设有通风槽22,通风槽22的一端与伸缩传输管6的一端连接,引导块21的外侧缠绕设置有吸水棉19,吸水棉19的一端与通风槽22的另一端内侧固定连接,且引导块21的一侧安装有若干组转轮20。

使用时,将印染后的布料通过传输台2放入挤压箱1中,让布料穿过两组挤压轮4,启动挤压轮4另一端驱动电机带动挤压轮4转动,利用两组挤压轮4对印染后的布料进行挤压,可以将布料中的残留流体颜料挤压除去,配合两组挤压轮4外侧设置的弧形接触板7,可以让布料受到的挤压力从小到大逐渐增加,保证了水分的充分挤出以及布料的安全。

当布料接触到接触板7后,通过转轴8的设置让接触板7向内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动杆5向内挤压,通过第一传动杆5与第二传动杆15的连接,同时配合第二传动杆15与转动轴13外侧的连接,让第一传动杆5带动第二传动杆15进行旋转转动,并带动转动轴13旋转,让扩张杆12旋转并与气囊9的内侧接触,从而将气囊9撑开,撑开的气囊9会产生吸力,配合第一单向阀11与伸缩传输管6的设置,让吸力作用与接触板7的外侧,将接触板7外侧贴合的布料中的水分进行吸收,不仅可以提高布料水分的排出效果,同时可以将水分进行收集,不会让水分对后续的布料造成影响,从而保证去水效果。

当气囊9中吸入水分后,之后随着挤压轮4的继续转动,会让接触板7不再受压,此时配合塑形弹簧14的反作用拉力,将撑开的气囊9向内回拉,配合气囊9内壁的回拉,带动两组扩张杆12旋转复位,此时因为气囊9的空间缩小,需要将气囊9中收入的水分排出,水分会通过第二单向阀16与连接管10挤入挤压轮4的内侧,并随着水分的积累,过多的水流会通过流通管3排出,从而进一步隔绝了排出后的水分与布料的在接触过程,同时也保证了挤压轮4的干燥,保持挤压与吸收过程的效果。

当气囊9产生吸力后,吸力会通过伸展组件18中的通风槽22传输到外侧,从而将布料吸入内展槽17中,让布料与若干组引导块21的外侧接触,配合引导块21的弧形社会与引导块21的中心扩散式分布,可以让布料顺着若干组引导块21在内展槽17中充分展开,配合转轮20的设置,可以协助布料的展开过程,同时配合吸水棉19缠绕在引导块21外侧,让水分被吸水棉19吸收,在将吸水棉19中的水分吸入通风槽22中,利用接触式吸收提高水分的吸收率,同时全面展开的布料不仅保证了布料的出货质量,也更有利于水分的榨取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