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肌肤感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84778发布日期:2021-06-01 17:3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肌肤感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服装产品风格及手感等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服装面料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标准。而开发一些风格新颖,手感舒适的服装面料产品是摆在面料市场中的一个大好时机。

肤感面料时最近流行起来的一种新型面料,这种面料的制备方法为在纤维表面涂覆一层具有光泽油润的外观,良好的应用性能和滑爽的嫩肤感的涂层,但是这种制备方法往往会造成面料的吸水性下降,从而无法满足贴身穿着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肌肤感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肌肤感面料存在吸湿透气性不佳的问题。

一种肌肤感面料,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60~85份棉纤维和20~40份改性聚氨酯涂层剂;

所述改性聚氨酯涂层剂包括水性聚氨酯乳液、聚乙烯蜡乳液、改性聚苯胺和水。

作为优化,所述棉纤维是经过丝光处理后的棉纤维;所述聚氨酯乳液为市售阴离子聚氨酯胶,型号为pu108;所述聚乙烯蜡乳液为市售巴斯夫poligenwe6聚乙烯蜡乳液或tl2011p高密度聚乙烯蜡乳液中任意一种。

作为优化,所述改性聚苯胺是由1号改性聚苯胺和2号改性聚苯胺混合而成,其中1号改性聚苯胺是以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为模板,由聚苯胺、二氧化硅、γ一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制得的空心结构经碱性蒸汽爆破后制得,2号改性聚苯胺是以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为模板,由聚苯胺、二氧化硅、γ一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壳聚糖和戊二醛制备而成。

作为优化,所述肌肤感面料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70份棉纤维和30份改性聚氨酯涂层剂。

作为优化,一种肌肤感面料,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正硅酸乙酯分散液混合,并加入分散剂和氨水,搅拌反应后,过滤,得预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

(2)将步骤(1)所得预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γ一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混合,搅拌反应后,过滤,得改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将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苯胺溶液混合,并加入引发剂和对甲基苯磺酸,搅拌反应后,过滤,得预改性聚苯胺;

(3)将步骤(2)所得预改性聚苯胺用盐酸蒸汽进行熏蒸,得改性聚苯胺坯料,将改性聚苯胺坯料均分为两份,记为1号改性聚苯胺坯料和2号改性聚苯胺坯料,将1号改性聚苯胺坯料用碱性蒸汽进行蒸汽爆破处理,得1号改性聚苯胺,将2号改性聚苯胺坯料与壳聚糖溶液混合,搅拌分散后,加入戊二醛,继续搅拌反应,过滤,干燥,得2号改性聚苯胺,将1号改性聚苯胺与2号改性聚苯胺混合,得改性聚苯胺;

(4)按质量分数计,依次称取:8~15份步骤(3)所得改性聚苯胺,10~20份聚氨酯乳液,4~8份聚乙烯蜡乳液和40~50份水,将聚氨酯乳液与聚乙烯蜡乳液混合,并加入水和改性聚苯胺,搅拌混合,得改性聚氨酯涂层剂;

(5)将步骤(4)所得改性聚氨酯涂层剂涂覆于棉纤维表面后,高温加热,得肤感棉纤维,将肤感棉纤维经编织后,制得肌肤感面料。

作为优化,所述肌肤感面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正硅酸乙酯分散液按质量比1:6~1:10混合于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入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质量0.1~0.3倍的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混合后,再向烧杯中加入烧杯内物料体积0.2~0.3倍的质量分数为5~15%的氨水,搅拌反应后,过滤,得预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

(2)将步骤(1)所得预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γ一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按质量比1:5~1:8混合,于温度为50~75℃的条件下搅拌反应3~6h后,过滤,得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将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苯胺溶液按质量比1:10~1:15混合于烧瓶中,并向烧瓶中加入0.2~0.5倍的引发剂过硫酸钾,搅拌反应4~5h后,再向烧瓶中加入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质量0.1~0.3倍的对甲基苯磺酸,继续搅拌反应2~3h后,过滤,得预改性聚苯胺;

(3)将步骤(2)所得预改性聚苯胺用浓度为0.1~0.3mol/l的盐酸蒸汽进行熏蒸2~3h后,得改性聚苯胺坯料,将改性聚苯胺坯料均分为两份,分别记为1号改性聚苯胺坯料和2号改性聚苯胺坯料,将1号改性聚苯胺坯料用ph为11~13的碱性蒸汽进行蒸汽爆破处理,得1号改性聚苯胺,将2号改性聚苯胺坯料与壳聚糖溶液按质量比1:5~1:8混合于反应釜中,搅拌分散后,向反应釜中加入改性聚苯胺坯料质量0.2~0.5倍的戊二醛,搅拌反应后,过滤,得滤饼,将滤饼于温度为50~80℃的条件下干燥,得2号改性聚苯胺,将1号改性聚苯胺与2号改性聚苯胺混合,得改性聚苯胺;

(4)按质量分数计,依次称取:8~15份步骤(3)所得改性聚苯胺,10~20份聚氨酯乳液,4~8份聚乙烯蜡乳液和40~50份水,将聚氨酯乳液与聚乙烯蜡乳液混合,并加入水和改性聚苯胺,搅拌混合,得改性聚氨酯涂层剂;

(5)将步骤(4)所得改性聚氨酯涂层剂以每千克棉纤维涂覆0.25~0.66千克改性聚氨酯涂层剂的涂覆量涂覆于棉纤维表面后,高温加热,得肤感棉纤维,将肤感棉纤维经编织后,制得克重为200~350g/m2的肌肤感面料。

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正硅酸乙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正硅酸乙酯与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溶液按质量比1:10~1:15混合,得正硅酸乙酯分散液。

作为优化,步骤(2)所述苯胺溶液为将苯胺与无水乙醇按质量比1:10~1:18混合,得苯胺溶液。

作为优化,步骤(3)所述壳聚糖溶液为将壳聚糖与质量分数为5~8%的乙酸溶液按质量比1:5~1:8混合,得壳聚糖溶液。

作为优化,步骤(5)所述高温加热处理的条件为先于温度为110℃的条件下烘干20~40min,再于温度为160℃的条件下定形30~6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制备肌肤感面料时,在棉纤维表面使用改性聚氨酯涂层剂进行修饰。

本发明中在改性聚氨酯涂层剂中加入改性聚苯胺,改性聚苯胺由1号改性聚苯胺和2号改性聚苯胺混合而成;其中1号改性聚苯胺中含有空心结构的聚苯胺壳体在经过碱性蒸汽爆破处理后,聚苯胺壳体破裂成为聚苯胺片层结构,并且由于是在碱性条件下碱性蒸汽爆破处理,因此可将聚苯胺壳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硅腐蚀掉,从而形成表面带有氨基硅烷大分子链的聚苯胺片层结构,在改性聚苯胺加入改性聚氨酯涂层剂中后,1号改性聚苯胺中含有的氨基硅烷可使肌肤感面料具有更加光泽油润的外观和滑爽的肤感,并且氨基硅烷大分子链存在于片层聚苯胺上,因此,在改性聚苯胺加入后可提高聚氨酯涂层的耐刮性能;

其次,改性聚苯胺中还还有2号改性聚苯胺,2号改性聚苯胺是以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为模板制备而成的聚苯胺空心壳体结构,并在聚苯胺壳体内部使用过壳聚糖进行交联,由于2号改性聚苯胺以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为模板,因此使得聚苯胺壳体具有多孔结构,因此,在加入改性聚氨酯涂层剂中后,可提高聚氨酯涂层内部棉纤维的吸水性能,从而提高产品的吸水率,并且,聚苯胺壳体使用壳聚糖与二氧化硅在戊二醛的作用下进行交联,因此,可在聚苯胺壳体内部形成吸水的交联网络,进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吸水率;同时,由于聚苯胺特殊的结构,可提高涂层与棉纤维之间的结合力,进而提高棉纤维的强度和抗皱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制作的肌肤感面料的各指标测试方法如下:

吸水率:将各实施例所得肌肤感面料与对比例产品的条件下浸泡于21℃的水中,待所有肌肤感面料吸水饱和时,测量增重量并按式(1)计算吸水率。

吸水率=(浸泡后重量-浸泡前重量)/浸泡前重量×100%(1)

力学性能;用万能拉力仪按gb/t3923测量各实施例所得肌肤感面料与对比例产品的经纬向断裂强度。

手感评级:主观评价法,请30名经验丰富的服装从业人员,通过触摸和揉搓等方式进行对各实施例所得肌肤感面料与对比例产品进行手感盲评,用柔软度和滑爽度作为手感指标,分五个等级评价,优劣顺序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

实施例1

一种肌肤感面料,按重量份数计,主要包括:70份棉纤维和30份改性聚氨酯涂层剂。

(1)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正硅酸乙酯分散液按质量比1:8混合于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入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质量0.2倍的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混合后,再向烧杯中加入烧杯内物料体积0.22倍的质量分数为8%的氨水,于温度为45℃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h后,过滤,得预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

(2)将步骤(1)所得预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γ一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按质量比1:6混合,于温度为6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4h后,过滤,得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将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苯胺溶液按质量比1:12混合于烧瓶中,并向烧瓶中加入0.3倍的引发剂过硫酸钾,搅拌反应4.5h后,再向烧瓶中加入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质量0.2倍的对甲基苯磺酸,继续搅拌反应2.5h后,过滤,得预改性聚苯胺;

(3)将步骤(2)所得预改性聚苯胺用浓度为0.2mol/l的盐酸蒸汽进行熏蒸2~3h后,得改性聚苯胺坯料,将改性聚苯胺坯料均分为两份,分别记为1号改性聚苯胺坯料和2号改性聚苯胺坯料,将1号改性聚苯胺坯料用ph为12的碱性蒸汽进行蒸汽爆破处理,得1号改性聚苯胺,将2号改性聚苯胺坯料与壳聚糖溶液按质量比1:6混合于反应釜中,搅拌分散后,向反应釜中加入改性聚苯胺坯料质量0.3倍的戊二醛,搅拌反应后,过滤,得滤饼,将滤饼于温度为65℃的条件下干燥,得2号改性聚苯胺,将1号改性聚苯胺与2号改性聚苯胺混合,得改性聚苯胺;

(4)按质量分数计,依次称取:12份步骤(3)所得改性聚苯胺,15份聚氨酯乳液,4份聚乙烯蜡乳液和50份水,将聚氨酯乳液与聚乙烯蜡乳液混合,并加入水和改性聚苯胺,搅拌混合,得改性聚氨酯涂层剂;

(5)将步骤(4)所得改性聚氨酯涂层剂以每千克棉纤维涂覆0.3千克改性聚氨酯涂层剂的涂覆量涂覆于棉纤维表面后,高温加热,得肤感棉纤维,将肤感棉纤维经编织后,制得克重为260g/m2的肌肤感面料。

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正硅酸乙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正硅酸乙酯与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溶液按质量比1:12合,得正硅酸乙酯分散液。

作为优化,步骤(2)所述苯胺溶液为将苯胺与无水乙醇按质量比1:15混合,得苯胺溶液。

作为优化,步骤(3)所述壳聚糖溶液为将壳聚糖与质量分数为6%的乙酸溶液按质量比1:6混合,得壳聚糖溶液。

作为优化,步骤(5)所述高温加热处理的条件为先于温度为110℃的条件下烘干30min,再于温度为160℃的条件下定形45min。

作为优化,所述棉纤维为丝光处理后的棉纤维。

实施例2

一种肌肤感面料,按重量份数计,主要包括:70份棉纤维和30份改性聚氨酯涂层剂。

(1)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正硅酸乙酯分散液按质量比1:8混合于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入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质量0.2倍的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混合后,再向烧杯中加入烧杯内物料体积0.22倍的质量分数为8%的氨水,于温度为45℃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h后,过滤,得预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

(2)将步骤(1)所得预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γ一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按质量比1:6混合,于温度为6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4h后,过滤,得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将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苯胺溶液按质量比1:12混合于烧瓶中,并向烧瓶中加入0.3倍的引发剂过硫酸钾,搅拌反应4.5h后,再向烧瓶中加入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质量0.2倍的对甲基苯磺酸,继续搅拌反应2.5h后,过滤,得预改性聚苯胺;

(3)将步骤(2)所得预改性聚苯胺用浓度为0.2mol/l的盐酸蒸汽进行熏蒸2~3h后,得改性聚苯胺坯料,将改性聚苯胺坯料与壳聚糖溶液按质量比1:6混合于反应釜中,搅拌分散后,向反应釜中加入改性聚苯胺坯料质量0.3倍的戊二醛,搅拌反应后,过滤,得滤饼,将滤饼于温度为65℃的条件下干燥,得改性聚苯胺;

(4)按质量分数计,依次称取:12份步骤(3)所得改性聚苯胺,15份聚氨酯乳液,4份聚乙烯蜡乳液和50份水,将聚氨酯乳液与聚乙烯蜡乳液混合,并加入水和改性聚苯胺,搅拌混合,得改性聚氨酯涂层剂;

(5)将步骤(4)所得改性聚氨酯涂层剂以每千克棉纤维涂覆0.3千克改性聚氨酯涂层剂的涂覆量涂覆于棉纤维表面后,高温加热,得肤感棉纤维,将肤感棉纤维经编织后,制得克重为260g/m2的肌肤感面料。

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正硅酸乙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正硅酸乙酯与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溶液按质量比1:12合,得正硅酸乙酯分散液。

作为优化,步骤(2)所述苯胺溶液为将苯胺与无水乙醇按质量比1:15混合,得苯胺溶液。

作为优化,步骤(3)所述壳聚糖溶液为将壳聚糖与质量分数为6%的乙酸溶液按质量比1:6混合,得壳聚糖溶液。

作为优化,步骤(5)所述高温加热处理的条件为先于温度为110℃的条件下烘干30min,再于温度为160℃的条件下定形45min。

作为优化,所述棉纤维为丝光处理后的棉纤维。

实施例3

一种肌肤感面料,按重量份数计,主要包括:70份棉纤维和30份改性聚氨酯涂层剂。

(1)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正硅酸乙酯分散液按质量比1:8混合于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入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质量0.2倍的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混合后,再向烧杯中加入烧杯内物料体积0.22倍的质量分数为8%的氨水,于温度为45℃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h后,过滤,得预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

(2)将步骤(1)所得预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γ一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按质量比1:6混合,于温度为6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4h后,过滤,得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将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苯胺溶液按质量比1:12混合于烧瓶中,并向烧瓶中加入0.3倍的引发剂过硫酸钾,搅拌反应4.5h后,再向烧瓶中加入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质量0.2倍的对甲基苯磺酸,继续搅拌反应2.5h后,过滤,得预改性聚苯胺;

(3)将步骤(2)所得预改性聚苯胺用浓度为0.2mol/l的盐酸蒸汽进行熏蒸2~3h后,得改性聚苯胺坯料,将改性聚苯胺坯料用ph为12的碱性蒸汽进行蒸汽爆破处理,得改性聚苯胺;

(4)按质量分数计,依次称取:12份步骤(3)所得改性聚苯胺,15份聚氨酯乳液,4份聚乙烯蜡乳液和50份水,将聚氨酯乳液与聚乙烯蜡乳液混合,并加入水和改性聚苯胺,搅拌混合,得改性聚氨酯涂层剂;

(5)将步骤(4)所得改性聚氨酯涂层剂以每千克棉纤维涂覆0.3千克改性聚氨酯涂层剂的涂覆量涂覆于棉纤维表面后,高温加热,得肤感棉纤维,将肤感棉纤维经编织后,制得克重为260g/m2的肌肤感面料。

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正硅酸乙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正硅酸乙酯与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溶液按质量比1:12合,得正硅酸乙酯分散液。

作为优化,步骤(2)所述苯胺溶液为将苯胺与无水乙醇按质量比1:15混合,得苯胺溶液。

作为优化,步骤(3)所述壳聚糖溶液为将壳聚糖与质量分数为6%的乙酸溶液按质量比1:6混合,得壳聚糖溶液。

作为优化,步骤(5)所述高温加热处理的条件为先于温度为110℃的条件下烘干30min,再于温度为160℃的条件下定形45min。

作为优化,所述棉纤维为丝光处理后的棉纤维。

对比例

一种肌肤感面料,按重量份数计,主要包括:70份棉纤维和30份改性聚氨酯涂层剂。

(1)将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正硅酸乙酯分散液按质量比1:8混合于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入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质量0.2倍的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搅拌混合后,再向烧杯中加入烧杯内物料体积0.22倍的质量分数为8%的氨水,于温度为45℃的条件下搅拌反应2h后,过滤,得预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

(2)将步骤(1)所得预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γ一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按质量比1:6混合,于温度为60℃的条件下搅拌反应4h后,过滤,得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将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与苯胺溶液按质量比1:12混合于烧瓶中,并向烧瓶中加入0.3倍的引发剂过硫酸钾,搅拌反应4.5h后,再向烧瓶中加入改性四针状氧化锌晶须质量0.2倍的对甲基苯磺酸,继续搅拌反应2.5h后,过滤,得改性聚苯胺;

(3)按质量分数计,依次称取:12份步骤(2)所得改性聚苯胺,15份聚氨酯乳液,4份聚乙烯蜡乳液和50份水,将聚氨酯乳液与聚乙烯蜡乳液混合,并加入水和改性聚苯胺,搅拌混合,得改性聚氨酯涂层剂;

(4)将步骤(3)所得改性聚氨酯涂层剂以每千克棉纤维涂覆0.3千克改性聚氨酯涂层剂的涂覆量涂覆于棉纤维表面后,高温加热,得肤感棉纤维,将肤感棉纤维经编织后,制得克重为260g/m2的肌肤感面料。

作为优化,步骤(1)所述正硅酸乙酯分散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正硅酸乙酯与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溶液按质量比1:12合,得正硅酸乙酯分散液。

作为优化,步骤(2)所述苯胺溶液为将苯胺与无水乙醇按质量比1:15混合,得苯胺溶液。

作为优化,步骤(4)所述高温加热处理的条件为先于温度为110℃的条件下烘干30min,再于温度为160℃的条件下定形45min。

作为优化,所述棉纤维为丝光处理后的棉纤维。

效果例

下表1给出了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至4与对比例的肌肤感面料的性能分析结果。

表1

从表1中实施例1与对比例的实验数据比较可发现,在制备肌肤感面料时,在改性聚氨酯涂层剂中加入由1号改性聚苯胺和2号改性聚苯胺制备的改性聚苯胺可有效提高肌肤感面料的手感等级和吸水率;从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实验数据比较可发现,当在改性聚氨酯涂层剂中不加入1号改性聚苯胺时,制得的肌肤感面料手感较差,从实施例1与实施例3的实验数据比较,当在改性聚氨酯涂层剂中不加入2号改性聚苯胺时,涂层的透水性差,从而使得肌肤感面料的吸水率严重下降。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